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5年上半年二等奖 姜梅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5年上半年二等奖 姜梅

字号:T|T

青岛大学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2013   

姓名:姜梅  

学号:201340903006

联系方式:18363994404

 

 

 

1、仁坛、六、190

在陈杰思先生的《中华十大义理》卷一·仁篇的第六小节·众德之本中,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意思就是,孔子说:“平时恭敬,办事认真,对人保持忠诚。即使到了边远少数民族的地方,也不能丢弃这些原则。”
     
我认为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只有秉持着自己心中的一个原则,才能有可能去做一个有德之人。再看当今社会,可能有些人再我们的面前,做事认真,对人忠诚且恭敬,在人前收获了大量的好评。但是,在人后呢,可能会再你背后给你来一刀,也可能在阴暗的另一面做事将就、马虎。这种人是注定无法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因为他并不具备众德之本——仁。
    
而我所钦佩的仁德之人,孔繁森。孔繁森作为建国以来重大典型,被誉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他用真挚与朴素,谱写了具有最朴素的普世价值和人文情怀,闪烁着不朽的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今天我们从普世价值的角度认识和传播孔繁森精神, 大力倡导爱人、帮人、关心人的人生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人文素质大有益处。无论是在人前还是咱人后,还是在边远地区——西藏,孔繁森都用诚挚的仁德之心去打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也应该学会这种精神,无论在哪里,无论对谁,都秉持着一颗仁德之心,做一个有仁德的人。

2、仁坛、十、400

在陈杰思先生的《中华十大义理》一书中,对于“良知”是这样进行定义的:“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而宋·朱熹《续近思录》卷五也这样说:“人做不是底事,心却不安。此是良知。”大意就是人做了不对的事,心中就感到不安,这就是良知。
     
那如果良知缺失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无论是发生在当今社会上,还是自古以来,良知问题一直没有消减过。三聚氰胺、毒胶囊、药家鑫案件……等等这些事情,数不胜数。这都是良知缺失的表现。所以我们要培育良知,在王守仁的《传习录》下中如是说:“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也就是说培育良知是要去除恶念的,恢复心的本体。
      
人在做,天在看,当今社会正是需要唤醒人们的良知的时候了!

3、义坛、七、609

爱护和敬重每一个生命。因为造物主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他所存在的价值,且重如泰山。我为什么敢说生命存在的价值重如泰山呢?因为,你可能不知道你自己对于别人的重要性,你对于他们而言可能就是一片天地,就是生活。
   
说到这,忽然想起近日坐公交车时碰见的一个场景:心疼是什么。心疼大概就是祖父看小时候的你,睡在公交车的座椅上,一晃一晃的,鬲的头疼。祖父小心翼翼的抱着你睡,并关上了旁边开的大大的窗户。也是祖父用宽厚的背为小时候的你,挡住那讨人厌的阳光。一路颠簸,你却睡的正香。他抱你的小心翼翼有多小心翼翼,你永远不知道。
   
这就是小时候的你,对于祖父的意义。所以,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也要对自己身边的人负责。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4、义坛、 三、140

将义作为自己的为人处世原则之一,说难不难,说简单也并不简单。义,可以讲义气,也可以义气用事。然而我们却在大多数的时候将义气与义气用事所混淆,借着义气的幌子去义气用事。在《论语·里仁》中有: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思大致就是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说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也没有说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惟有依从义来行事。
   
我且简单以个人理解来从《三国演义》刘关张三兄弟之死入手来讲义气与义气用事之分。关公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中了吕蒙的伏兵,致使得“身首异处”! 张飞为替兄报仇,体罚军士,被部下在熟睡之中砍下头颅!刘备为弟报仇,出兵罚吴!被吴军用计火烧联营!又惊又怕身体又虚于白帝城病故!刘关张三人自桃园结义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义气与团结,正义之士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我却认为三人最后落得惨死正是义气惹的祸,太过义气用事,终招致杀祸。假设,在得知关羽被杀后,张飞没有义气用事的准备以卵击石,而大力体罚军士,又怎会被砍下头颅。而刘备没有义气用事,出兵罚吴,也不会托孤白帝城。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之见。
   
我认为义气可讲,义气也该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一个准则。但是,万事讲究一个度。

5、礼坛、二、471     

陈杰思先生对于礼的原则归纳为五点: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我认为真诚是礼的首要条件之一。只有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回之以礼,真诚的对待我们。
   
诚恳能带来朋友间心灵的共鸣,精神的寄托,思想的交融。能真诚对待别人的人,他们身边总聚集着一大堆的好朋友,他总是让人感到安全感。以真诚待人,并不是为了别人也以真诚回报.如果动机是以自己的真诚挽回别人的真诚,这本身已不够呛真诚,真诚是晶莹透明的,它不应该含有任何杂质.不错,真诚也是一种高尚.真诚的反面为虚伪. 真诚,有时会使你的利益受到损害。即使如此,你的心灵深入会是宁静的;虚伪,有时会使你占到便宜,即便如此,你的心灵深处会是不安的. 真诚不与人言. 如果别人理解你那份真诚,你不说别人也知道;如果别人不理解你那份真诚,表白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有时,我们受到了别人的欺骗,这是生活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真诚,并不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放弃真诚. 首先是不骗人,其次是不受人骗,把握住这两点,我们大到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永恒的真诚,换回的只会是短暂的虚伪;永恒的虚伪,换回的只会是短暂的真诚。

6、智坛 、二、224

雨果说:“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没错,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一个人能有坚持真理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因为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而我们选择坚持真理,就意味着站在了大多数人都的对立面。我们要面对的可能是万千道质疑的目光,听不尽的嘲笑。如果你还能坚持真理,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有智之人。

这个世界上,智者很多,愚者也很多。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但也未尝没有大智若愚之人,也未尝没有第二个愚公。坚持移山,子子孙孙,荷石担土。也未尝没有第二个勾践,卧薪尝胆。

坚持真理,未尝不是智者。坚持真理,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敢于接受异样的目光!

7、智坛、二、286

在高中的政治书上我们就有学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陈杰思先生在书中提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大意就是,不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近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也就是说,你不动一动,不实践实践,就无法检验你的真理。
   
说到这,我想起了亚里士多德的一件事情。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断言:“物体自由落下的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说法当成不可改变的真理,没有人敢怀疑它。可是二十多岁的伽利略却大胆地向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怀疑, 一五八九年的一天,在意大利比萨城的斜塔下。只见年轻的伽利略带了两个铁球,健步登上了五十多米高的斜塔顶上。只见他两手各拿一个铁球(两个铁球大小一样,重量不等,一个是十磅重的实心球,一个是一磅重的空心球),他同时张开两手: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地面上。实验的结果无情地证明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是有道理的,从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即在真空中不同重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
   
用实践去挑战权威,坚持真理。
   

8、信坛、四、472

 陈杰思先生为我们指出信的行为有六种:诚信待人、言必真实、真心实意、行与心应、言行一致、慎独。我认为诚信待人乃是最根本的行为。
   
成为一个真诚 的人,你会感到身心都不得很轻松.而一个虚伪者,他常常会感到精神的疲惫. 轻松下去你会不断地为愉悦的氛围所包裹;疲惫下去你将被不断袭来的沮丧情绪所笼罩.真诚犹如一潭幽雅的湖水,宁静,淡泊,美丽.它有时也会遭到泥块和沙石的袭击,但是,它凭借着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会使污秽沉淀,但仍旧不改自己光彩的容颜.让我们永远保持和爱护这么美好的真诚!
   
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我们必将收获另一份真诚的回报。它或许是一个微笑,也或许是点点头。但是,这样不就是足够了么?

 9忠坛、二、503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黄色的皮肤,沸腾的鲜血,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爱她的一草一木,爱她的全部。讲到爱国,我想到的是一个人——李鸿章。谁能说他不爱国?谁能冤看他的一片丹心?无论是创办淮军,还是开办洋务运动和一系列的外交活动,无不是为了救亡图存。西方人对他高度赞扬,称赞他是“东方俾斯麦”。然而他终究还是拯救不了腐朽的大清,一个真男人却往往总是被误解与歪曲,李鸿章生不逢时,若是早几十年或是晚几十年绝对能干一番大事,成就伟业。他是一个有济世之才,却又生不逢时之人,大厦将倾谁也无力回天!
   
李鸿章是如此的热爱我们的祖国,作为新时代的一份子,我们更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

10、孝坛 、二、516

陈杰思先生讲:赡养父母与尊敬父母并不是一回事。细细一思索,诚然。赡养父母只是尽了自己作为一个孩子的义务。想一想,父母又凭什么、为什么把我们生下来,然后抚养长大?母亲为什么要承受分娩之痛,父亲又何必挑起一个更重的担子?只是为了我们啊!那我们做儿女的赡养父母便是基本的义务了。
   
那怎样来尊重父母呢?很简单,想一想,父母在生活中是怎样对我们的。饿了,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冷了,加一件衣服。渴了,倒一杯水…………诸如此类的小事情,父母每天都在不厌其烦并且乐此不疲的做着,为我们。我们只要把父母为我们做的,再做一遍,不过对象换成了父母而已。就好像,小时候的我们转过头来长大了,要像父母照顾我们那样来照顾父母。
   
尊敬父母,我认为是一个人所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最基本的条件,没有之一。

11、孝坛 、四、328

自尊自爱一词,我们常常用于表示一个人的品格。就好像《红楼梦》里晴雯的自尊自爱,这种自尊自爱叫做冰心玉骨傲春风。而我今天所谈的自尊自爱是指与父母之间的故事。
   
陈杰思先生在书中说:君子一举一动都要做到尊重父母,敬爱父母。先做到不侮辱自己的父母,不让亲人为自己感到羞辱,这就叫做孝了。所以我们该做到自尊自爱。自尊,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一个自尊的人,自有他自己做事的原则,他的自尊不会损害任何其他人的利益;一个自尊的人,自会格外珍惜自己的人格;一个自尊的人,他知道什么是羞耻,懂得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一个自尊的人,决不会有半点虚荣心,决不会去嫉妒别人。         
   
诚然,自尊的人懂得自爱,不自爱的人无自尊可言。自爱的人,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起居,认认真真地工作,痛痛快快地玩耍,踏踏实实地睡觉。工作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来锻炼身体,因为他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健的体魄怎能搞好学习工作?自爱的人,会有远大的理想,强烈追求个人发展的最大空间,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自爱的人,从来不知什么叫无聊,永远不会感到空虚,他们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12、廉坛 、八、185

老子讲“上善若水。”做一个像水一样的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条关于人性与大自然奥秘的话,诚然,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地位或权利等等,但是我们也应该保持一颗像水一样谦逊的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人生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原来越好。
   
在中国历史上,舜是第一个用谦逊的方式成为天子的。《史记》中记载: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皇甫谧云:“舜母名握登,生舜于姚墟,因姓姚氏也。”由此看,舜的家世却非常不幸。母死父盲,继母又奸诈,异母弟名象,也常欺侮他。舜却一如既往地孝敬父母,爱护弟弟。这需要多大的肚量啊!
   
谦逊,是每个人做人处事心里的一杆秤。

13、廉坛 、十二、46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爱莲说》之所以能千古传颂,是因为此文以莲的高洁,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同流合污、追求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和正直品格。
   
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则这么解释:“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全能的廉洁。”廉洁属理念、信仰、价值范畴,与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和情操相关。无论你是位高权贵还是布衣平民,凡能法正廉明、洁身自好总能获得声望受到赞誉。因此,为官之道,为人之道,需要用自身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去赢得荣誉,去影响社会,以打造一个充满文明、礼仪、崇尚美德,追求信仰的理想社会。
   
翻开中华文明史,廉洁遍布汗青:孔子笃信“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孟子箴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悠悠五千文明史,脉脉无限廉洁事,中华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廉洁的历史!敬廉崇洁、知诚讲信、洁身自好,才会赢得他人的尊敬!

14、毅坛 、五、45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知道这句话激励了多少代人。在我上高三的那一年,班级教室里的墙上就用红色的大胶带粘了这十个字。高三整整看了一年,也算是颇有些感悟吧!
   
若是要我说,我这20年里最累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我肯定会说是现在。所有的一切烦闷压着,堆积着,生怕有一天会"peng“的一声都爆炸了。每当自己快要抑制不住的时候,总会想起高三教室墙上挂着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啊,我必须要坚强啊!要自强不息啊!
   
“自强不息”是—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追求的境界,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个人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才能始终如—地坚持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15、和坛 、九、310

陈杰思先生在这里用了大篇幅的文字来讲心灵宁静。霓虹灯下,拥挤的马路上熙熙攘攘,而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或许早已经忘记了有多久没有好好地静下心来看一看这世间的美丽了。
   
我们生而渺小,奈何却又有大抱负。所以我们只有在社会的泥潭里挣扎打滚,直至将自己全部弄脏了,才有可能离着自己的大抱负更近了一步。然而,在这个挣扎打滚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干净、心灵的清净。
     
《大学》阐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我时常想,人何以为贪?私心杂欲之错也,贪欲一起,则欲罢不能,所谓欲壑难填。然而,人何以起贪?
   
如今社会,功利盛行,当官讲政绩,做人求功利,可谓物欲横流。人必须“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说,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才能安定下来,安定之后心就能静。
   
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在红尘中不惹尘埃。

 

 

 

 

 

评价意见:观点基本都相对普遍,虽有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用一些事例来支撑和说明。但从总体看思考的深入程度不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都还和浅显。

建议:二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