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8年上半年一等奖于盼盼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8年上半年一等奖于盼盼

字号:T|T

中华义理

 

和坛 98

“文辞,艺也;道德,实也”,人之外在言行与内在德行就犹如文辞与道德之关系,无艺则不美,不美则难传,道德不能为人所学焉;不知务道德,则徒美其艺。一般是行中已有其德,德外显在其言行之中,若是只重其言行而不重德行,则犹如“文不载道”,可以说是“空有其艺而无其实”;若是只重其德行而不重言行,则虽有其实但其德难以发挥作用。

 

和坛   357

追求富贵乃是人之常情,而颜回以富贵为小,以超越富贵的至贵至爱为大,见大而忘小,故而能心泰,心泰则于富贵贫贱处之一如,处之一则能大化而齐于圣,颜回在贫困生活中仍“不改其乐”就在于其能“见其大”、“心泰”、“处之一”,在于其能“见道” “悟道”且以道行之,体现的是一种去除私欲、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这里所谓的“道”即圣人之道,能体圣人之道的颜回故而被后世称为亚圣。身为求道而未见道的普通人应以圣人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克制自己的私欲,明白何为大、何为小。

 

和坛     744

儒家谈“和”,尤其是《周易》,特别强调阴阳和谐、乾坤并建。乾,为健,为天,为男,为阳;坤,为顺,为地,为女,为阴。从男女到一家,从一个家庭的和谐到一个国家的和谐,从一个国家和谐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人们彼此之间和谐共处,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发展。

 

毅坛    288

“若甘心于自暴自弃,便是不能立志”,立志关系到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志不立则缺乏前进的动力,则天下无可成之事,而最影响立志的就是立志者的决心和毅力,首先应该明确立何志,甘心于自暴自弃或者安于现状的人是不会立什么大志向的,他自己的现状就能满足他的需要,而志存高远之人总会选择不断进步;其次应该有实现自己志向的毅力,虽有远大志向,但是不去为之奋斗,此志向就只能是空谈,也说不上是立志者。

 

毅坛    60

只有容易被困难打倒的人才会整天将“这就是命啊”挂在嘴边,稍微遭遇一点挫折就说自己命该如此,这就是不求进步之人,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当代人应行此君子之道,自强不息,以力抗命,自己来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毅坛     433

经受住磨练,我们才能成长。每个人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苦难,孟子亦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苦难与磨练可以说是一种考验,经受不住的人有可能会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也就是那些所谓的认命的人,经受住磨难的考验才能从考验中成长,所以面对磨难不妨以一种积极的态度。

 

廉坛   251

克制情绪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们总是先发泄了情绪再说,情绪是得到了释放,可总有一大堆的后果要承担。学会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成长的要求,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君子宽以待人,恕以接物,故而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宽恕之道就是我们克制情绪所最应该学习的品质。

 

廉坛     41

敬者,重也,不轻慢。诚者,主修于内。而敬者,则主修于外。修于内者,直指其心,不须假借。修于外者,必须有所凭借,比如通过言行,敬的对象不外乎天、地、君、亲、师。敬天地,是因天地创造生养万物,大自然为我们提供很多生存的必需品,对待大自然要持敬,现在一些重礼之人祭祀天地就是因为他们敬天地;敬亲这是最为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品德,对待亲人,既要孝又要敬;对待老师更是应该持敬,老师传授我们知识,帮助我们成长且修养品德。

 

廉坛  十一  135

儒家讲求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在要求内修己身,内修己身原因有二,一是因自己的道德修养存在不足,有待于提升,一是因为了认识自己、审视自己,主要是为了思考一下自己现今处于什么位置,德性或者学识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审视自己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或者他人的做法。只有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进行改善,才能不断进步。

 

孝坛  十一  405

在中国传统伦理体系中,孝敬父母是一直在提倡的。所谓孝敬,有双重含义,一是孝,二是敬,其中敬是孝的一种较高的层次。所谓“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能养者是孝的最低层次,如果连能养都做不到,不可称之为孝;能养且能做到不辱,是第二种层次;第三也是最高的层次就是能养且尊敬。就目前现实来看,大多数人对待父母能做到“能养”,能养而能不辱者也不在少数,但是能养且能事事恭敬的对待父母的就不是很多。

 

孝坛     442

其实大多数人不太能做到真正而直接为亲解其忧,但是我们能间接做到。所谓父母之忧多半是为其子女而忧愁。为人子女不让父母为自己而担忧,应该做到自尊自爱,爱护好自己,对于父母来说就是对他们的一种孝顺,这也是我们这些目前没有能力为父母解忧所应做的最为基本的事情了。

 

孝坛     421

父母对孩子的爱无疑是最真诚的,相应地我们作为孩子对待父母、孝顺父母也应心怀真诚。当今社会,许多人都为了自己的事业在外打拼,与父母聚少离多,已经很难做到父母在不远游,能做到只有在相处的时间内以最为真诚的言行孝顺父母,这也比那些带在父母身边不做孝顺父母之事的人要可贵得多。

 

义坛  十四  109

孔子的义利观大致可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追求“利”乃是“人之所欲”。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但凡是“人”,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利”、富贵都是他们的“所欲”;第二是追求“利”应以“义”为前提。虽然孔子承认“利”是“人之所欲”,但他强调“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此处所言的“道”是君子之道、天下之道,即“道义”。不以此“道义”为前提的“富贵”、钱财,于孔子来说犹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的朴实生活,就足以让他“乐亦在其中矣”。“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即是在说孔子认为富贵求与不求,在于可与不可,不在所行之事、所处地位。孔子不反对人对合道义之富贵的追求,所反对的是人们去追求不符合“义”的“利”;第三是君子与小人义利观的不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义以为质” ,对“利”取之有道且取“利”皆以“义”为先,小人却只在乎“利”,“放利而行”,终会导致“多怨” 。从孔子的言论可以看出孔子并非将义利对立起来,而是讲求取利以义为先、重义且不反对可求之利。

 

义坛     97

所谓利者,义之和也,这是在讲求,取利要与道义相统一,不是利不可取,而是不取不可求之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取利以义为前提,在乎此利可不可求,而有些人则非如此,万事以利为先,不管何为道义。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仁坛  十一  231

仁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首先,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体现的是多数人或者是社会群体之间的仁爱,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将心比心,互相仁爱。其次,要求怀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来为人处事,即有博爱心、包容心。再次,仁爱不以功利为目的,仁者最高境界是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最后,仁离不开礼

 

用户名:云南大学于盼盼

 

评价:作者对中华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学习,有利于加强对仁义礼智等中华义理的理解,十分值得赞赏。并且能够结合现实,希望作者能够继续努力。

 

建议:一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