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的传统文化寻根意识
罗海川
武汉科技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摘要:
世界华人强烈的爱国精神,在近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非常突出,至今仍然在发扬光大;华人的寻根意识,一方面体现在血缘寻根,返回家乡祭拜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祖先黄帝、炎帝等,另一方面体现在文化寻根,对孔子和岳飞等文化名人,顶礼膜拜,传承中华圣贤文化。
关键词:
寻根,血缘,炎黄,孔子,岳飞
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国,他们对祖国的关怀、归属和认同,始终没有变化。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地在存在于广大华人身上和心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海外华人与祖国的深厚血缘和文化认同源远流长。此话题非常庞大,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简单说明,求教与方家。
一、心系祖国,报效祖国
华人寻根,不忘根本,最突出的表现是心向祖国,力图为祖国发展尽力而为。早年在海外谋生的华侨,没有一去不返的念头,耐心等待家乡的情况好转后便归国。很多人愿意报效祖国,例如:梁启超、孙中山革命,在海外得到捐款很多;抗日战争期间,南洋华侨青年很多人纷纷报名回国参战;陈嘉庚捐款办厦门大学。其中较幸运的少数华侨,更带着赚取和累积到的财富衣锦还乡,造福乡梓,例如:广东开平市的世界文化遗产碉楼,就是见证;捐款办教育、建图书馆的事迹,更是非常普遍。大多数人受传统文化影响,甘心落叶归根。
孙中山先生登高一呼,建立新中国──中华民国的理想,瞬间燃起各界华人偌大的希望。当时许多华侨不惜倾家荡产,只为济助革命事业。据记载,国父发动十次革命,百分之八十的经费由华侨资助。尤其第十次壮烈的广州黄花岗之役,经费全来自华侨。成仁的七十二烈士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华侨。称华侨为“革命之母”,可谓实至名归,名不虚传! 华侨的爱国情结,植根在他们后辈的脑海里:子弟们读的是中国人举办的中文学校,学习的是孔孟之儒家思想,讲的是中国之方言;信奉的是自己祖传的宗教,华人庙宇随处可见;过的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前在中国人的圈子内活动,死后有华人坟场可安息……形成一个自给自足几乎不假外求的社会。
二、血缘寻根,祭祖、耀祖
祭祀大多分为家祭和国祭。国祭包括祭祀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人民英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等,规模和影响力量巨大。华侨积极参加河南郑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湖北随州世界华人寻根节,声势浩大,中国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有一部分海外华人被邀请参加,产生很好的效果。有的华人多次主动请求回国参加祭拜祖先活动,组成团队,打出所在国的华人组织旗号,身着统一服装,毕恭毕敬,认认真真,始终如一参与祭祖活动。这样的“国祭”活动,得到了一致的肯定。
至于华人回乡祭祖的“家祭”,更是成为海外华人永恒的话题。每年清明节通过深圳罗湖口岸回国祭祖的人流如潮,轰轰烈烈,寄托了无数华人的思乡情结。“生活在东盟各国的华侨华人十分重视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前后,许多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的华侨华人,总是不辞舟车劳顿,回乡祭拜先人。从马来西亚柔佛州回到广西北流市民乐镇扫墓的陈锦华这样说,‘五六年来,我每年清明都会回乡祭祖。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无论走得多远,无论生活在哪个国家,我都是一个中国人。’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每年回广西祭祖的华侨华人在10万人次左右,呈逐年增加趋势。同样,在广州,清明期间,大批海外华侨及在国外务工的中国公民回乡祭祖,广州白云口岸客流一时呈现井喷状态,日均人数达8600人,比去年同期增三成。在广东恩平,自农历二月初五以来,就有5万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回乡‘行山’。日前,旅居日本的百岁华侨章英明老先生带领20多名海内外子孙后辈,回到家乡常州市后庄村祭祖。他的海外子孙分别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巴西、西班牙6个国家。章英明表示,自己永远不会忘记家乡,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故土,为家乡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报答家乡的父老乡亲。”
寻根祭祖、伟人和英雄崇拜,是华人最为突出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祭祀黄帝,是对祖国文化直接的继承,祭祀文化见证了华夏儿女有相同的文化基因。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国乃礼仪之邦,礼就体现在祭祀之中,并且是“吉礼”(拜天地、祭祖先、敬鬼神、朝宗庙等)。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同源同宗,都为炎黄子孙,祭祀基本模式和内涵相同,也有细节上的差别,可谓大同小异。祭祀黄帝,以黄帝故里河南新郑三月三(轩辕生日)和陕西黄陵清明节祭祀黄帝为盛。黄帝祭祀的基本程序,是通过敬献花篮、祭品、恭读祭文、乐舞告祭等项祭祀内容进行,赞美祖先的功德,祈求今天和未来的好运,展示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海外华人更向往到河南新郑、陕西黄陵,参加地道的大陆黄帝祭祀,每年都有代表团积极参与。黄帝是我们的始祖,两岸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是同根、同源、同脉的。作为炎黄子孙来祭祀黄帝很有意义,说明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需要未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祭祀有利于传承黄帝精神,继承祖先遗志,奋发图强,继往开来,进一步增强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为构建和谐家园。海外同胞们多次到新郑参加黄帝祭拜大典。
“礼仪”的祭祖活动,是海外华人文化认同、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体现,不管是回中国祭祀还是异国缅怀,中华文化情结难解。黄帝的祭祀,无论是官方或者是民间,都比较重视,国家公祭声势浩大,民祭也越来越盛行,都属于很有影响的祭祀。
三、文化寻根,礼敬圣贤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华人心向往之的共同纽带。 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老百姓日常的传统节日文化,还有圣贤文化等等。中华礼仪之邦,深刻影响在海外的华人,譬如: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都成为华人共同的节日,他们不仅回国参与节日,而且在海外唐人街举办春节庆祝活动,也获得所在国家的认可。例如,日本华侨过春节轰轰烈烈。旅日华人有浓厚的春节情结,中日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旅日记者 罗雅文指出:“节日期间又能抽开身的人,一定要回国与国内的亲人团聚。能回国过春节,是旅日华人最盼望、最开心、最奢侈的心愿。现在,春节能回国的人,越来越多了,早年来日的人积攒下了一些钱,不打工也能轻松的过活了,春节回国过,是最好的选择。” 以下以孔子文圣崇拜、岳飞武圣崇拜(中国武圣有关公,后来加了岳飞)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一)孔子文化崇拜
中国大陆祭孔,首推山东曲阜孔子故里,成为很多地方模仿的典范。孔庙保存着目前最完整的三献古礼祭典,祭奠依循37项古礼,历时100分钟,场面壮观,庄严隆重,彰显尊师重道的内涵。今天纪念孔子,除了怀念孔子对文化民族的贡献,很重要的是发扬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庙大殿匾额写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管学生的阶级、贫富、愚智,只要有上进心,都可教育,这是两千年来的优秀教育传统,让中华文化绵延不绝。
祭孔,注重民众的参与(“过聪门”、“拔智慧毛”等)、现场教育体验(智慧糕、智慧笔)、文圣祈福保佑(点朱砂、开智慧)。不仅有释典礼、六佾舞及古乐等古典仪式,而且有当代创意(QQ版孔庙及人偶,外籍学生表演相声“子曰”),使圣人的文质彬彬,雅俗共赏,寓教于乐,深入老百姓之中。祭祀孔子,民间性、祈福性、多样性、实用性、娱乐性、参与性、时代性等特点显著,对于弘扬优秀儒家文化,效果可能更明显。
(二)岳飞文化崇拜
中国人们为缅怀民族英雄岳飞,在各地建有数百个祠庙,这些纪念性的建筑,昭示着精忠报国、忠文武穆的岳飞永垂不朽。中国大陆三大岳王庙(河南汤阴岳庙、开封朱仙镇岳飞庙、杭州岳飞庙;本来中国有四大岳王庙,但是武汉的岳王庙后来拆毁了),已与世界各地华侨缔结多年友好往来。中国大陆的全国性民间组织——岳飞文化研究会,积极与世界联系,发扬光大岳飞文化,成就突出,有目共睹。
华人同胞们主动到汤阴岳飞故里拜访岳飞庙,寻找地地道道的岳飞文化,祭拜民族英雄岳飞,并向岳飞庙赠送了岳武穆王文化节锦旗、岳武穆王910年诞辰纪念祝寿文、岳武穆王磁带光盘等相关资料。汤阴是岳飞故里,希望以后华侨多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弘扬岳飞精神。
总之,爱国心、血缘和文化上的寻根,祭祖和对文化名人孔子与岳飞的崇拜等,是世界华人最为突出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直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祭祀黄帝、孔子、岳飞等),显示了华人浓厚的祖国血缘和文化上的基因。他们往往不辞辛苦,不远万里,十分踊跃参加黄帝、孔子、关公、包公、岳飞等祭祀,充分显示了华人强烈的血缘和文化寻根仪式与愿望。有关华人的祖国情结,千丝万缕,丰富多彩。以上陈述,挂一漏万,敬请指正。
评价:本文作者从“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两个方面着手对海外华人的寻根意识进行阐述,想法独特,若在行文结构上能在完善一下会更好。
建议: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