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助力企业发展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 伍先礼
摘要:
和合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企业运行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认真协调和解决这些关系,就是和合文化面临的永恒话题。当今企业应该积极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寒山寺文化)中汲取和合文化的精髓,协调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营造美好的和合企业。
关键词:
企业,和合,传统资源,文化建设
中国的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精髓历久弥新。企业是财富之源,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构建和合企业是实现和合社会的重要条件。在这种背景下,和合企业文化的建设正在引起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界的重视。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理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和合的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感染人,激励人,形成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催化剂,而且能够塑造和合企业,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最终达到精神变物质财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和合文化的时候就曾经给和合文化作了一个非常直接的解释,“‘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我们拟从和合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和合文化建设的各种因素入手,说明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建立一种和合健康的企业文化。
一、企业存在的和合关系
企业和合是指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各个要素之间处于有机、有序、适度、高效、理想状态,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和合;二是企业职工内部之间的和合;三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和合;四是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和合。
企业价值观中的诚信、务实、童叟无欺、创新、团结、追求卓越等,是和合的具体体现。追溯几千年的文化史中,诚实守信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守则,与人打交道也讲究一个“诚”字。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坚持这样的原则,高速公司每做一件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做对得起企业的事,做问心无愧的人。做到与员工的心灵沟通,凝聚员工感情,共同创建美好企业,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的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自然员工也会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使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民心,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文化艺术节、运动会以及各种文体比赛、文艺演出等,活跃员工生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对员工岗位、技术、业务及企业文化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培养现代企业员工应有的情操,是和合企业的基本条件和保证。
企业不和合的地方,仍然大量存在,迫切需要加强和合工作,使和合思想深入人心。例如,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人与自然、环境、生态之间出现危机;再如,企业的假冒伪劣产品,伤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是严重的违法乱纪,更谈不上和合了。企业需要倡导员工能自觉而愉快的去遵守规则,都自觉参与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深刻理解企业员工相互依存的道理,如果任意一方破坏了这种依存关系,变得对立起来,都势必会破坏和合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力、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成为企业和合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古人和合(寒山寺)智慧启迪
古代人对于社会关系的处理,值得今天的企业借鉴。按照《大学》来说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按照《中庸》来说就是成己成物。内外才能达到真正谐和融洽的地步,和合文化的境界得以最终彰显。一个有儒家士大夫情怀的人,遵循孔子“己所勿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黄金律,则善于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容易达到和合地步。
寒山诗中劝世成分很多,非常珍贵。其中鼓励人们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要善于经营,勤劳致富,但不要见利忘义,也不要讥笑穷人。讲情义、重友谊、坦诚相待、谦逊为人,才是做人的根本,关注社会问题,为不公平现状鸣不平,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如果仔细审视寒山诗,可以看出关注点是放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强调人的自我修为之上的。寒山诗云:“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隐现中,一轮本无照。”这是一种天心月圆,天人合一的境界,使寒山得禅意而忘俗身,是一种难得的超凡脱俗的境界。
客家族群也特别强调和合思想。和合文化融会在客家文化的各个层面,尤其是客家土楼体现"天人合一"的栖居理想、民居建筑形制与人伦的和合。客家制度为构建客家和合文化起了规范和规定的作用,并在实行的过程中成为客家制度文化,和合是客家制度文化的最重要功能。客家的思想文化主要是理学,理学影响了客家民性的形成,将天理、心性与道德践行和合为一。客家的信仰则是多神崇拜和合的信仰。客家从先民到族群形成以来所面临的危机一是家国危机,二是文化危机。在这两大危机面前,客家自我拯救的主要方式一是强化族群和合,二是与母体文化中华文化的和合,可见海外客家是中华和合文化最典范的实践者。
能够合理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达到和合,榜样的力量十分强大。古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万古流芳。在苏东坡身上,就体现了这样的理念,非常明显。
和合不是一团和气,不讲原则,更不是“和稀泥”,对企业管理不和合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妥善处理。最常见的观念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表现的外在形式就是行为方式上的冲突。一方面认识到文化融合的过程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调整不适合员工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对于确与公司核心管理理念不一致的员工必须坚决按规处理,还有的就是员工技能跟不上管理发展的步伐,需要采取培训与使用一体化的办法来让员工跟上管理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梳理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华和合文化历史脉络,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四个方面阐发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将中华和合文化运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传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华和合文化。
三、增强员工对和合的认同
无论是中国的百年企业同仁堂,还是美国的IBM,以及世界上其它大企业集团,它们的发展历程可以证明,一年的企业靠运气,十年的企业靠技术,百年的企业靠和合文化、高质量、优质服务、人气和良好信誉。文化是企业竞争取胜的重要法宝,文化是企业增强凝聚力、提升创造力的内在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将企业理念转化为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使广大员工能够正确理解、真正认同并自觉践行。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精心打造,各单位已经确立了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架构体系,之后的工作重点就是宣贯。要通过宣贯使广大员工自觉践行、努力为之、热心传播。
四、强化和合文化的感召力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运用内网、内刊、简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引导,让企业理念、文化内涵,植根于员工的脑海里,积极推进意志化工程。具体来说,把企业文化标识喷涂在各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喷涂在门匾、车辆上,大力推进形象化工程,以行为文化提升士气、树立形象;继续开展“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宣扬员工自己的事、身边的事,使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服务品牌看得见、抓得住;要大力开展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企业文化气息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融入进每一名员工。
五、定准和合文化的着陆点
每一名员工都是企业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员工的文化底蕴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品位和服务品牌的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形成自觉遵守企业制度的良好风范。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员工的个人道德建设。要从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幸福指数,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对企业而言,应该考虑的是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与社会、与环境、与员工的和谐共融;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企业员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上文明健康的发展之路。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企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增强自我约束意识,正确对待“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的环保观,全面打造好生态工业园、开发区,争取做到个人的言谈举止体现出强烈的和合文化底蕴。
现代社会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正如金涛老师所言: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培养全体员工正确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总而言之,由寒山、拾得弘扬的“和合文化”在民间影响深远,而且寒山、拾得强调的“和合”精神重自我的净化和修为,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在多元、开放的环境下,具有不可忽视否现实意义,是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来源之一,是老百姓身体力行的切入点。企业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环境,进而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各个方面就会和合美满。和合精神可以超越历史和地域,在今天给我们以企业建设以启示。
评价:作者从“和合”传统观念着手,阐发和合观念的重要性,揭示出和合观念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并给出如何加强企业和合文化的建构,展示出经典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全文逻辑清晰,有自己的见解。
建议: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