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伴我行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2017级 201710100101 周姿君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可见孔子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之崇高。而孔子及其弟子编撰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北宋政治家赵普对它予以极高的赞誉,说是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一本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一部凝结着圣人智慧的作品,充满了哲理意味、睿智思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品读《论语》是一件十分富有趣味的事情,不同的人读《论语》,所受到的启发不尽相同。有人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读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却读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奋发向上。
而一个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人品读《论语》,所得的体会感受也是不同的。
小学时学习《论语》,只是寥寥的几句。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初读时只觉得十分有趣,并不了解其中的意蕴。直到老师讲解之后,才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道理之深刻。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装懂,不仅是欺骗了他人,也是纵容了自己。但是真正能够做到以这种洒脱心态面对他人、面对未知的人,是极其不易的。有时他人绞尽脑汁还是一头雾水的一道数学题摆在你的面前,出于虚荣心理作祟的原因,鬼使神差地,你拍拍胸脯说:“小问题!”而实际上,答案不过是你在教材解读上抄下来的。
中学时期学习《论语》,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为人处世态度,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再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人格操守等等,《论语》就像一盏指路明灯,让我在黑暗的大海中得以继续航行,不至于迷失方向。
大学时期读《论语》,《论语》中蕴含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政治主张、学习方法等原则,仍令人为之折服,尤其是他的教育思想,更有跨越时空的永恒借鉴意义。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提倡温故知新,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由此才能获得新的知识;他强调学思结合,认为认真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思考。思考形成人的伟大。或许有时思考是痛苦的,因为在你认真思考的时候,你异常清晰的头脑会使得你对现实周遭的一切感到困顿,会使得你在深夜时“众人皆睡我独醒”。但是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不主动思考,学习就只是机械的,不会更好地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强调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对其予以引导,使学生的个性获得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思想与当今应试教育的思想核心是不相容的,而与素质教育的思想核心是兼容的。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差异的存在,也体现了教育公平。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因他的出身、地位、阶级而视歧敌对他,剥夺他的受教育权。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着一个词“阶级固化”。有的人认为,阶级固化在教育方面,表现为处于中下层阶级的人享受更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渺茫。说到底,这还是一种“上品无寒门”的消极悲观思想。自国家加大对贫困学子的扶贫教育力度以来,多少莘莘学子凭借努力迈进理想的大学的校门。因材施教在现代还引发了“因性而教”、“因龄而教”等其他内涵。
细读《论语》,仿佛孔老夫子穿越时空来到我的面前,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使我获益匪浅,他那耐人寻味的字句,使我在不经意间,心灵受到了洗涤。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
联系方式:18269483481
通讯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中路1号广西师范大学
评价:理论阐述结合自身体会,情真意切,引人动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上,还显不够,希望能不断扩展与深入,在认识上更进一步。
建议: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