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的“水”看基督教的洗礼
基督教中南神学院2011级 蓝乔
接触《道德经》是我人生的一大快事,它内中的精妙是不可言喻的,《道德经》一共是九九八十一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个大部分。在我看来,“道经”部分是老子对道的一个认知;而德经则是老子的一个道用论;此二者紧密结合,环环相扣,但凡看过《道德经》,无不被它的博大精深所吸引!老子的思想影响着历史,先是先秦诸子、魏晋文学;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学术界无法定论佛教传入时间)以及宋代的理学。这些学派、宗教无一不被老子的思想感染着!
作为一名神学生,基督教的本土化才是我的目的!如果抛开基督教信仰谈老子,那么神学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撇弃中国文化讲基督信仰,难免会让人觉得基督教拒人于千里之外。本文从“水”这个单一的角度去管窥老子的水性哲学(当然《道德经》里面还有更多的哲学,在本文中不一一解释),而基督教的洗礼所用到的东西就是水!因此,笔者尝试从两者之间找到共通点,以此构建一个和谐的对话!
“水”一样的处事
老子的《道德经》中所体现出来的是老子“处柔”的思想。很多人把老子的思想归结为“水性哲学”,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因为“水性哲学”只是老子“处柔”思想中的一部分。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三章)什么才是世间最柔软的东西?《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做出了回应“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在世界上有两种最柔软的东西,在外在的世界里,它被称为“水”;在内在的世界里,它被称为“爱”!印度的奥修大师在他的著作《老子心解》中提到尼加拉瓜瀑布,有人断言,七千年之内,尼加拉瓜瀑布将会消失,直到目前为止,已有七英里的山和石头被水所融化,尼加拉瓜瀑布消失是因为没有山可以让它从高处落下。也许我们会在短时间之内看到坚硬的石头无法被摧毁,但是时间会证明,柔软的水才是赢家!不要抱怨为什么有时候“恶”总是胜利了,在短时间内我们看到“善”处于弱势,真理永远是真理,不是时间的变迁所能改变的。就像老子说的,天下最柔软的东西一定能战胜最坚硬的东西。
在《道德经》中,老子以水喻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低洼地带,它的这种特性接近于“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一观点可以说是老子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理想价值取向和核心精神。中学时代对我来说是最黯淡无光,没有自己的价值观,老师说完就是死记硬背,只知道背不了就要挨骂!影响我最深的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师常常以此来激励我们,如果不努力学习,不去奋斗,我们就没办法往高处攀爬,到头来只能像水一样处在低下的地方!但是,在老子的面前却不是这样!老子大胆的以超理性的话道出为人立世的原则“处众人之所恶”,水滋润了万物之后,甘愿去到最低洼的地方,不与万物一较高下,显出的是水的谦卑。我想正真与老子同行的没有几个人,人都钟情高处,喜欢向他人彰显自己。一个往高处走,一个是往低处流,往高处走的难免会争斗,以此引致死亡!刘禹锡的《竹枝词》中说:“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如果人人都能学习水,愿意谦卑自己,那么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争斗、流血事件。
老子之所以欣赏水,不仅仅因为水的自我谦卑!水能随着不同环境作出变更,水的变通能力是我们人望尘莫及的。在受外在强大压力的情况下,它会由气体变成液体;在很高温度之下,它会升华为气体;在严寒的环境下,它会变成冰块。这就是水的奇妙变通之术!水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去除污渍。老子以水的诸多妙处道出了“水”的哲学,向水学习,这应该是一个人生命的方向!
洗礼的意义
不可不说的是,基督教所重视的洗礼中也涉及了水。《圣经》上记载:“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马太福音28:19)这是耶稣在人世间最后时刻说的话,当我们往前看的时候,追溯到耶稣受洗的时候,给他施洗的是先知约翰。(耶稣受洗详见:马太福音3章、马可福音1章、路加福音3章)约翰用水给耶稣施洗,以水施洗一直延续至今。基督教洗礼意义何在?基督教的一位使徒这样说过:“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么?”(罗马书6:3)圣经给我这样的说法,那么耶稣的死又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给耶稣的死下定义?在新约圣经四福音书里面,读者会看到一个不言不语的耶稣(这不是指他不说话,而是他没有任何的反抗),而最让我感动的是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的:“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24)面对一群把他钉上十字架的人,耶稣没有咒诅,而是替他们祈求,是什么让耶稣可以这样?是耶稣内在最柔软的东西——爱!这种爱是旷古烁今的爱,在过去,广东有“大天二”,上海有青帮流氓,显然这些都是赫赫有名之人,根据“枪杆比笔杆粗”的理论,我们追溯到成吉思汗,他可谓一代天骄,凭借武力四处征战,但武力并非能坚持到永久;法兰西的拿破仑、德国的希特勒亦是如此,他们在武力征战方面诚然很出名,打下了很多地域,但是人心却失落了。反过来看看耶稣,他所走过的地方有多大?也就是加利利以及周边的一些地方,甚至没有走遍巴勒斯坦,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的爱,他的福音走遍了世界,耶稣赢得了很多人的心!坚硬的也许在一时之间很强势,但是主宰永恒的才是爱,因为爱能融化一个刚硬之人!洗礼也是表示基督徒愿意效法耶稣,做一个内在柔软的人,把爱传递。
耶稣在责备众人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安息。”(马太福音11:29)耶稣这样评价自己,也可以说是自我赞美,仅有的一次,在别的地方我们再也无法知晓。受洗是效法耶稣,理应学他的柔和谦卑,如此才能算得上是他的门徒。耶稣与尼哥底母谈道的时候也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翰福音3:3)重生这一词汇在基督教的信仰之中乃是改变以往的习惯,摒弃丑陋的老我,接受耶稣重新的修理,以达成全新的自我,合乎神的喜悦!因此耶稣的使徒保罗在《提多书》中讲道:“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着他的怜悯,藉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提多书3:3)这种洗礼,是洗掉以往的罪恶与污秽,洗礼也表明人愿意效法基督,做一个内心清洁的人,水的功效就是洁净,以此来表明基督徒愿意弃恶从善,手洁心清的朝见他的主!
可见,在基督教的洗礼中,水所喻意的是谦卑、柔弱。也直接的道出水的洗涤功效,基督徒更应该在生活中凸显水的特质,老子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所说的是人自我去寻道,像水一样自我谦卑、柔弱,“道”就离人不远了。而基督教所信仰的是道成肉身的基督,“道”以肉身的形式住在人们的中间,有形有体。因此,基督徒们都知道在生活中要学习耶稣谦卑,把爱存放心中,做纯全的人,如此才能得蒙他的主悦纳。对于基督徒而言,被他的主所接纳,就是把握了道。
老子《道德经》鼓励人们像水一样的去处事为人,基督教以水施洗,告诫基督徒们要时时刻刻效法他的主,持守清洁;两者都是这么的优美。虽然我没有涉猎太多书籍,从我的浏览之中,我发现《大学》、《中庸》、《诗经》、《尚书》、《孝经》等等著作里面有许多地方是基督教所提倡的,作为神学生,我觉得这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机会,在不偏离信仰主线的基础上,附会于华夏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契合、转化。两者在各种寻找共通之处,以此营造完美对话,我觉得这是基督教在中国的一种机遇,学会像水一样的变通,这是我们的功课。在对话的道路上,我们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
2011级 蓝乔
注:本文借鉴了一些书籍,但不是按着原文拷贝,因此在此注明书目
1、刘秋炎 编著 《道德经·现代处事释用》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1年版
2、辜正坤 译 《老子道德经》(英汉对照·汉语拼音标调注音)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印]奥修(Osho) 著 谦达那 译 《老子心解》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版
4、《圣经·中文和合本》 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 2009年版
评价意见:对经典有自己的理解,中西的对话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对双方精神异同的原因可继续探究,对经典的学习尚需深入。
建议: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