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青岛大学
学院: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专业及班级:2011级中文系一班
姓名:孙妙妙
学号:201140903021
联系方式:18354264569
1、仁坛 八 225
“践行人道”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提起仁我们或许就会想到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就是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但在平时我们却又总会以种种借口去推辞。常常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弟友兄恭,尊师重道,对人有爱,不怀害人之心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彰显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我认为,在平时心中常有一把仁的尺去处人对事就可以了。
2、仁坛 五 349
2、仁坛 五 349
为何要行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所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七十时即使没有礼仪与章法的约束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超过道德不允许的范围。究其原因就是孔子一直用礼和仁来约范自己的行为,心中怀有仁和礼,那么事事万物在心中以化有行为无形了。在我看来,仁最基本的价值就是可以修身,使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循礼仪的规范,心中有仁便有德,有德便可以正了
3、义坛 十 306
3、义坛 十 306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或义,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被人们所议论的话题。古时大多数人民心中根治的思想或许就是舍生取义吧!为义献身的勇士不计其数,且不说荆柯刺秦,就是那近代时的戊戌六君子也是令人佩服的。然而现在的社会上面对生与义这个选择时却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利,完全将义抛在脑后,可悲,可叹呐!为了利益,在食品中肆无忌惮的添加各种化学用剂,最近爆出的速生鸡也是令人感到心寒,可怕的是鸡都没有心脏!我们不曾想象这种鸡是如何生存下来的!现在的我们还敢吃什么呢?我们仅仅希望为商者能够守住最后的道德底线,良心未完全泯灭,害人终害己,将义常存心中多做好事吧!
4、义坛 八 60
欲望可能是自人生下来就相伴随的,我们肯定欲望的存在,我们并不是圣人,不能做到无求无欲。食欲,贪欲,私欲,······各种欲望不知何时已围绕在我们的周围,正常的欲望是可以肯定的,但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不好了。我们不能强制使人做到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想,但超过了我们的道德准则就不好了。不合理的欲是应当压制的,而如何压制就是一个问题了。运用义来抑制欲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义是一个准绳,不超过它是可以允许的,一旦超过它就是不允许的。我们不得不说在现在往往更注重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义的存在,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违背了道义和礼制也并不理睬,这对于我们着实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义来压制的他们会顺从自己的私欲做出什么事情来!因此,放纵私欲时以义来衡量是极有必要的。
5、礼坛 三 469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礼不是空洞的条文和仪式,礼具有非常现实的实际意义,必须在实际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治国的大事上。而礼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同样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国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我们也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但我们的社会真的和谐吗?为官者,当权者,特别需要礼来规范他们自身的行为,心中要装有礼,要把中国实际与自古以来倡导的礼结合起来,运用礼来治国,为人民服务,切实做实事。这样,或许贪财、徇私枉法的人会少点吧!
6、智坛 三 15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我们可能都知道,意思也很清楚,讲的就是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当一件事物在那个时代臻于完美时,人们做事时就会将其奉为圭臬,一切以它的对为对,以它的错为错。我们不能否认一件趋向于完美的事物不好,只是它在帮助人们的同时也往往会害了人,将人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扼杀在准则中。在古时,圣人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在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们总是相信权威,一旦出现与其相左的想法时就认为是自己错了怀疑自己,相信考试时的正确答案,我们成为了只会做不去思考的机器。这是否是科技高度发达现代社会的悲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我们可能都知道,意思也很清楚,讲的就是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当一件事物在那个时代臻于完美时,人们做事时就会将其奉为圭臬,一切以它的对为对,以它的错为错。我们不能否认一件趋向于完美的事物不好,只是它在帮助人们的同时也往往会害了人,将人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扼杀在准则中。在古时,圣人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在现在这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们总是相信权威,一旦出现与其相左的想法时就认为是自己错了怀疑自己,相信考试时的正确答案,我们成为了只会做不去思考的机器。这是否是科技高度发达现代社会的悲哀?
7、智坛 六 239
想一下我们最开始上学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大多数都是顺从父母的命令,国家的教育法规,背上书包,踏入学堂。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问一下自己上学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最开始在脑海中是一片清明。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仅仅就是为了父母的期盼,增长知识,以后找份不错的工作吗?不,我想不止这样的。增加自己的学问,发现自己的不足,学问多了便可以修养自己的品行,遵循正道。也许有人即使学问多却依然品行不良,我只能说“性本恶”了。用自己优良的品行去感染周围的人也可以是境界高了。再接着呢?自己能力提高了不能一直隐忍不发吧,利剑出鞘必撼世人!
8、信坛 一 337
信,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从人,从言,会意”在说文中是真实的意思,你说出话能够做称得上真实吧。子曰: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做人的根本,怎样称得上信呢?言行一致就可以了吧,好比是商鞅立木为信。因此,在说之前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才最好,当然,做了再说也是可以的。记得张爱玲有一句话:诺言的诺,誓言的誓都是有口无心的。仔细想想,的确是。如果说出的话不用心来做又怎能实现呢?人,无信不立。我们离它却越来越远,仿佛和它之间隔着一层纱,很近却总差一步,细细看来发现纱上绣满了“利”字。对此,只有长叹一声。我们的社会在科技与生活方面明明在不断进步,在道德方面为何却退步了呢?不解,不解呀!!!
9、忠坛 二 391
岳飞“精忠报国”是我们自小所听到的一个故事。何为“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这是百度给出的答案。在我看来现代社会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对国家尽忠应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积极的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为国家做贡献的态度。我们常常会听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也是一句我们常常会听到的誓言,但在现实中却常常令人失望。我们看到的是政府要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了广大人名群众的利益,“尽力”掏国库的钱,引进高污染的企业不顾环境的破坏,着实令人心寒。无神论让他们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畏惧,不再害怕会有天谴,完全随自己的心意,这是可怕的。忠于自己的国家不是嘴上说说更要切身行动。但我们也要对他们抱有信心。最令人佩服的莫属中国的解放军了,我想他们真的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支柱!
10、孝坛 六 69
人们总想自己可以长生,生命可以永恒。西方寻求上帝作为寄托,“信上帝者,得永生。”而我们中国人相信的血脉的传递,信奉的是祖先崇拜,子孙的一代代是已亡人在世上得以永恒的象征。我们尊重并敬仰着我们的祖先,我们认为他们是可以保佑我们,赐予我们幸福的,通过祭祀来传达出我们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可现在我们做的是“去繁就简”,仪式越来越简单,有时也只留下一个形式,只是嘴上说说可是心里却丝毫没有敬重之心,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有的人已不再相信,不再畏惧。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表达自己的一份寄托与缅怀,让不在的不再孤单。
11、孝坛 八 275
“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一直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来的,自古至今孝子举不胜数,更有专门的《孝经》著作来教导人民。不要说父母对你的好是天经地义,他们赐予了你生命,让你健康快乐的在这个世界上长大已经足够了,不要总是指望父母为你安排一切,不要总以为自己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你已经已父母额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为代价长大了,要懂得感恩与珍惜。社会“拼爹”的现象层出不穷,除了父母给予你的,你还有什么呢?不要总是以有这样的爸爸为荣,让他们也为有你这样的孩子为荣。时光不等人,不要把事情都推到以后再说,从现在点滴小事让父母感受到子女对他们的爱吧!
12、廉坛 八 144
在《易经》中,除去一卦,所有卦的爻辞都有吉有凶,只有一卦的爻辞都是吉,那一卦便是谦卦。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谦逊是我们为人处事的一个重要准则。谦逊的前提是你有东西可以让你谦逊,如果你什么都没有,脑中空空如也还一味的谦逊的话,那是会见笑于大方之家的。谦虚是一种有涵养,有修养的表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然后在人际交往中以一种不张扬,谦逊有礼的态度接人待物。
13、廉坛 十五 72
现如今,在当代中国,老百姓关心的除了食品的安全问题再就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问题了。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腐败思想文化对我们党员干部的侵蚀也不断呈现加剧趋势,表现出政治目的强、侵蚀渠道多、功利色彩浓、腐蚀程度深等特点,只要稍一动心,就有可能乱了阵脚,陷了进去,一步步走向深渊。我们期待在十八大的震慑之下,给民众一些希望,有一个清正廉明的党带领我们前进。
14、和坛 九 227
在纷乱红尘中,我想能够做到清静无为的人越来越少了吧。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庄周与?当对现实失望,只好寄希望于想象。很喜欢《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夫唯不争,故无忧。我们在现实世界里往往会为名和利所累,渐渐迷失了自己,心中那方净土也不知何时会被污染。我们变得越来越惶恐,越来越不知所措,越来越想要去争取,烦忧却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学会放下,学会舍弃,我们的生活不知只有争夺,还应有美好的四月艳阳天。找点时间,还自己心灵一片清净,
15、和坛 三 137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何是三生万物?因为天地之间有了人,有了人便有了创造生命,命名万物的能力。我国古代就很讲究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讲究是的是与自然万物的顺应发展,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就去做,不符合自然的就不要做。万物处在一个和谐统一的坏境之中。我们不要去轻易去打破这个关系,要顺其自然,以无为的态度去有为。
评 语:
作者认真学习《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主题的相关经典,结合所学认真体会,用心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释。论述清楚、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有感而发。但有些地方似乎不够认真。
建议: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