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1年下半年三等奖 卢晶晶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1年下半年三等奖 卢晶晶

字号:T|T

微妙玄达的智慧     

——我读《道德经》

桂林学院 语言文学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2013000301 卢晶晶(女)

 

 我读到过一本名叫《格局》的书——名字听起来很像是励志书,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开卷有益”的道理。最让我吃惊的是,这本在二十世纪写成的书竟能与几千年前的道家思想不谋而合。

这本书可谓是不漏神光、暗蕴英华,书中的很多观点并不新奇,但是仔细品鉴,都可说是至理名言。比如对于世人最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书中是这样来论述的:“众利勿为,众争勿往。日中则移,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自然界的铁律。凡事到了头,就要格外小心。”这番话正暗合于《道德经》之中的“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宇宙天地、阴阳清浊,早在万物伊始的时候,自然规律就已经悄然运行。

因此,人类的所作所为必须暗合于这种规律,这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在大家都要争夺一件东西的时候,智者应该抽身而退,不去争夺利益,在狂热的人群中能够保持这份不争的淡然,这就是自己最大的利益。道家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曾经与同伴在野外漫步,看到路旁的果子生得可爱,伸手就能够到。于是同行的人们纷纷上去摘果,只有王戎安然如故,他早已料定这些路边的果子如果像外表一样可爱,早就被路过的行人摘光了。果然这些果子酸涩无比,去摘果子的人都吞下了苦果,王戎靠着自己恬淡的智慧得保安然无虞。

再比如更常见的职场利益,厚黑法则中张口就是强取豪夺,而《格局》和《道德经》都提出了“分享”的概念:所谓“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就是所谓的“利万物而不争”,分享利益乃是作为一名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有人喜欢吃独食,好争权夺利,不管未来如何,只顾眼前的利益,美其名曰“把握当下”。而《道德经》却用数千年前的圆融智慧为我们简明扼要地指出了万物的规律——与人方便,是利人同时利己的根基,也是事情取得顺利进展、个人取得顺利发展的根源。

规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所谓名利双收,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却往往是埋下了祸根。历史上很多王侯将相都想获得名利,但是忽视利益平衡、妄图一个独占的人都没有很好的下场。他们只把眼光局限在当下的占有,却忽视了长远的打算。所以老子为数千年之后的我们指出了智慧、知足和一些美德在当下固然需要坚持,目光放长远以后则更需要原则而坚持,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成功的基石并不是花样百出的方法,而是卓识的远见。老子说过“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其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个人目光的长远决定了它的行为方式和格局。天下事端无非都是奇技淫巧所带来的,有的人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学会了酒桌上的礼仪和文化,有的人可能大学毕业走进工作都不会。可以不喜欢甚至鄙视中国的酒桌文化,但是就是在这种迎来送往、觥筹交错中,事情办成了、话聊开心了、气氛变好了。依赖酒桌文化、蔑视文化、熟知酒桌文化却又不过于依赖它,这可以说是三种截然不同的格局,势利者停留在第一层,清高者则是在第二层,第三层才是《道德经》和《菜根谭》等书中最推崇的“明机巧而不用”的最高格局。人生中遇到的问题永远不是非黑即白,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做出自己的选择。必须经历社会生活的历练,才能摸索出做事的原则和处事方法,原则和方法没有唯一答案,但是一定要避免的事情却有迹可循。

时至今日,在弘扬国学传统文化的热潮中,《道德经》一书已经引起了海内外普遍关注和推崇,也成为我们大学生在象牙塔之内窥探世界的一扇明亮的窗户。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了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引导我们在前路的探索中有迹可循。这些思想仍然在客观上指导着我们,让我们对未知的未来不再恐惧。这部凝结着中华民族深邃指挥的不朽之作,成为了我们新时代人拨开迷雾的灯塔,成为我们打开人生格局的一串钥匙。

《道德经》中数次提到“道”和“德”的概念,这两点除了无形之外,同时亦是无所不在的,其中提到“道”的时候会说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指万事万物的运行是以自然为准则的,即自然发展的规律,从古至今的长远影响来看确实如此,因此老子思想中的精髓“道法自然”能够得以普遍使用至今。而“德”则是“道”的体现,没有道就没有世间万物,没有德就没有万物本性。所以《道德经》中另外的一个核心内容“无为”并非什么也不做的“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逆天而行,不去做不符合规律和道德的事情,才能顺其自然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这种境界,用如今的话说,正是“格局”。

在信息时代,《道德经》的应用范围不减反增。《道德经》的核心之一是“道法自然”,自然生生不息,对道德探索和学习自然也就不会停止的,这也是灿灿中华得以拥有今日瞩目成就的原动力,让我们拥有了通过劳动改变自身经济命运和社会地位的天赋。在古代,这种原动力催生了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的传说;在未来,这种原动力还将带领我们披荆斩棘,在风云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创造未来。

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中,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环境和时代,但是能选择做事的方法和方向,人生路走到最后,总会有一个与自己格局相匹配的结局。

 

地址:广西桂林雁山区雁山镇雁中路3号桂林学院语言文学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

  邮编:541006

 

 

评价:作者通过阅读现代作品《格局》发现了书中所讲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中所言有不谋而合处,进而认为要深刻体会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按规律办事,才能走得长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经典的敬畏之情。

建议:三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