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1年下半年一等奖 毛安烨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1年下半年一等奖 毛安烨

字号:T|T

学校:湖北大学

学院:哲学学

专业、年级哲学专2020级

姓名:毛安烨

学号:202031115011029

 

忠坛:一、551

金文中的“忠”的本义是内心公正,不偏不倚,不徇私情,而《说文解字》的解释为:“敬也。从心,中声。”,所以,在我看来,“忠”就是发自内心地、尽心尽力地去一件公正的事情。

“忠”在《论语》中有解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这体现了臣子对君主竭力服务的道德关系,也有“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体现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从这一层面来看,君臣之间的忠则体现在为君王尽心尽力至死,黄宗羲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顾崇祯大怒,上奏重惩贪污官员,维护了国家统治,但是由于绝对服从而忽略了君王本身的品质,这种忠又可能会转变为愚忠,例如南宋名将岳飞,他对南宋昏庸君主的绝对服从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虽然尽心尽力,但是君臣关系不对等,就不是公正的事了,这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忠,是愚忠。

历史更迭,“忠”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基本的规范。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代表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贏得人心”,必须坚持发扬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自发地恪守忠于职责、忠于操守的底线,真正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服务。其次,忠于国家的高尚品质是实现民族团结,走向国家富强的基础。爱国主义是忠于国家的主要体现和重要内容,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是中华儿女英勇御敌,维护国家主权的强大精神动力。忠于国家是人们自愿地为国家利益英勇献身的精神,这一精神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远流传下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用“忠”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绝不做因为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和坛:二、807

古人对未来社会都有着不同的设想,但无一例外都是一片和谐安详的场景,或是一个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园,亦或者是一个“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小国寡民,又或者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的大同社会,古人们对社会都寄予了自己的美好憧憬,并为此努力着期待有一天能实现。但是由于其空想性,这些社会构想都不了了之。

反观今日,中国人民也对美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着美好地憧憬,但是我们并不是空想,因为我们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治安状况恶化,经济复苏乏力,政坛恶斗加剧,社会分裂加深……西方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全面从严治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此赢得民心。

五年来,一场坚定不移的反腐之战展示出一个执政60余年的大党励精图治的决心;一场空前严格的作风建设清流彰显着一个建党90余年的大党不忘初心的自觉。

在反腐斗争中,中央纪委共立案查处中管干部280多人,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孙政才、令计划等曾位居党政军要职的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重视乡村教育;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红利更多惠及百姓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河北国税局王建平带领人们发财致富,点燃了人民的心,“扶贫,把党员干部的形象在百姓心里扶了起来。”王建平说。

由此,和谐社会的建设掌握在人民的手里,昨之衰败你我共迎,今之盛况你我共创,愿众人之努力,能创造一个更好更和谐的社会。

 

孝坛:二、714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这句话描述了孝的三种对父母的态度:最高的孝行是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其次是不让父母受到羞辱,最下等的就是仅仅赡养父母。而这三种态度不仅仅体现了孝的程度,更能反应一个人将止步于何处。

仅仅赡养父母的人连自己最为亲近的人都只担负起最基本的责任,那么在其他方面也就只会承担最基本的责任,也就不会有多大作为了,而不让父母受到羞辱是维护父母的尊严,让父母的心情更为舒畅,那么也就会为他人考虑了,发自内心地尊重父母也就能够对其他人保持发自内心的尊重,同时也就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更容易成功了。

而当代社会,由于社会压力以及各种现实问题,人们陪伴父母的时间大大减少,所以养老产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难道曾子的孝就不能运用了吗?当然不是,赡养老人无关于时间,更重要的是态度,是发自内心还是敷衍了事都取决于自己,只有真正想尽孝的人,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而不仅仅是囿于道德的制约。

 

义坛:七、826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这是《孟子·滕文公上》中描述的义。从这种层面来看,义就是安分守己,守好自己的财产,不祸害社会。

人如果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生的欲望就会迫使他们放纵自己的恶,从而祸害其他百姓的生活,给他人的生活带来不幸。例如在灾荒时期,人们可能因为一粒米大打出手,也可能因为一罐油互相残杀,而这些的发生只会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难,所以,在这时,皇帝会转移粮食,调节粮食的比例,缓解人民的燃煤之急,从而降低人民的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

同样地,当代社会我们也会做大我们的蛋糕,步入小康社会,让人民享受更多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质量高,生活条件好,自然不会想要危害社会,影响社会治安,毕竟谁想破坏自己的幸福呢?所以,只有先保障人民的利益,让人民有义的条件,才能让人民安分守己。

 

义坛:六、232

义利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论的问题。以宋明理学中的哲学家为例,朱熹认为人只有义理之心,毫无利欲之心,而陈亮和叶适都对他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亮以为才有人心便有许多不净洁”。三代圣王也有“利”,但是也不妨碍他们有“义”,所以倡导“义利双行”。而叶适以“理财”和“聚敛”的例子,他指出:“理财与聚敛异。今之言理财者,聚敛而已矣”,那么是否为义便不可言利,君子就不可理财呢?叶适坚决反对,“是故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者,大禹、周公是也。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君贤臣者也。”所以他倡导“义利并行”。

而在当代社会也是如此,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红们”只要流量,不要“义”,最终会被封杀,非法分子只要“利”,不顾法律,最终会被逮捕,所以我们要加强义利观建设,要从娃娃抓起,以义利统为基点培养人民“义”的敬畏感与对“利”的正确理解。只有真正看到了这种义利统精神教育才会摆脱物化意识真正具有成人之大局品格避免人民走向极端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

毅坛:九、155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这是庄子对生死的看法。生又何惧,死又何妨?生死循环,周而复始,是生是死又有什么所谓呢?

回望历史,看啊,是谁跃入汨罗江,大喊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听啊,是谁哼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看啊,是谁背上刻字“精忠报国”视死如归呢?“死有轻如鸿毛,重于泰山”,腐朽的国家不值得留恋,不如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来报效国家,以死明志,警示后人,他们身虽死,但仍活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所以,躯壳的生死不重要,重要的是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死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的价值,那就是有意义的,如果死让我们如获新生,那也是值得的,其中取舍,与生死本身无关。

 

毅坛:十一、177

毅的本义是意志坚强,“毅”的精神包括了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还有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精神,可谓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在古代,毅也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毅”鼓舞着人民不断向前,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有抗倭名将岳飞舍生取义,威武不屈的坚毅,也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毅,而这些也为今天的中国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庚子之初,中国人民历经了新冠疫情,正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我们顺利度过了难关,疫情之初,中国政府坚毅果敢地及时封城,抑制了疫情的大规模蔓延,而中国共产党人敢为人先,主动挑起了抗疫重担,始终走在抗议第一线,而医护人员也临危不惧,签下保证书勇赴病情前线,而钟南山院士更是在第一时间赶往武汉,进行指导工作,亿万万中国人民被围困在家,靠的更是一种勇敢顽强的勇毅精神。“毅”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也会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

 

仁坛:十一、256

“仁”字最早出现于西周,在《诗经·郑风·叔于田》中有“洵美且仁”和《诗经·齐风·卢令》“其人美且仁”这两处记载,且都和美字联系一起,显然在这里,仁是仪文美备的意思,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义。后来,孔子把“仁”作为儒家的核心观点,扩充了“仁”的意义,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那么孔子的“仁”的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有四个。

一是血缘亲情之爱。这是“仁”的内涵的核心。孔子十分重视血缘亲情之爱,他认为“仁”之根本在于“亲”,“笃于亲”才能“兴于仁”。要做到“仁”,就要由近及远地从爱自己开始,爱父母,爱身边的亲人。因此,孔子怒斥宰予放弃三年之丧为“不仁”(《阳货》)。二是仁者爱人。孔子的“仁”以血缘亲情为出发点,但却不止于此,还应当推己及人,把对父母子女的爱推广到一切人。于是,“仁”就由亲情之爱转化为人与人之间一般关系的行为准则。所谓“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三是个人品性。孔子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践行于仁,时时处处以仁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久而久之,就可转化为人的内在品行和性格。所以孔子认为“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仁者,其言也仞。”“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仁者可以“恭,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四是理想境界。孔子最称道的个人品德是杀身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孔子最高的社会理想是天下归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而孔子“仁”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孔子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其强调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爱人就是对人的生命的爱护和珍惜,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同情、爱护、帮助他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推人及物的情怀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实现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注重保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其二,有利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孔子“仁”的爱人原则在政治领域的体现就是为政以德,德治是孔子思想中治理国家的一贯主张。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同时,德治还特别注重领导者的模范作用,强调以身作則,为社会树立道德榜样,只有这样社会风气才能端正。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实际上,孔子这种为政以德的思想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有所启示。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种工作依法进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因此,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实际利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其三,有利于个人道德修养。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通过“克己”使自己的一切视听言行都符合礼制,以实现“仁”。在履行“仁”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时,礼起了一个外在的强制作用,个人要按照"礼”的规定来进行自己的活动,规矩自己的行为,但是要达到仁的境界,最关键还是“克己”,通过个体主观的德行修养,将其完全内化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从而将自觉自愿按照礼的规定去做。

 

礼坛:二、637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体现了“礼”以“和”为贵,是“和”的体现。外在制度化的“礼”与内在精神性的“和”,两者刚柔相济,不可或缺。

但如果事事循“礼”而不知尚“和”,一味讲原则而不知变通,便会像郑人买履一样,难以买到鞋子,更有甚者会使群体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只求“和”没有“礼”,就会像近代的中国政府一样无原则地处处求“和”,而没有“礼”的制度保障,不断与西方列强签下不平等条约,会使“和”流于空谈,给本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果。

“和”能带来合力与双赢,“和”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和为贵,忍为高”、“与人为善”而“不与邻为壑”,“四海之内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信条千百年来铸就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民族性格。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就是以“和”为基础,循“礼”而为,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信坛:二、972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如果连统治者都欺骗人民,那么人民又怎么会愿意为统治者服务呢?如果形成这样一股欺骗风气的话,更会败坏朝政,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就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得了美人心,却失了人心,最终自取其辱,身死国亡,而在四百年后的同一个地方,商鞅立木为信,一诺千金,变法成功,国富民强。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现实中,市场缺乏诚信、官场缺乏公信的现象,依然严重,所以“立木建信”,政府应承担起责任。政府应主动担任建设诚信经济的责任,市场上出台相关政策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官场上“拍苍蝇”“打老虎”,营造一个诚信社会的氛围。

 

信坛:五、245

“诚”字,从言成声,即真实无妄,诚实无欺,“信”字,在字形结构上从人从言,讲的言由心出,表里一致,其基本内涵是真实、真诚、诚信,所以诚信,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中庸》讲:“诚者,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就如晏殊主动提出更换自己做过的题目,在皇上因为他闭门读书提升他的官职时他也进行了解释,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而在当今社会诚信也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诚信是立人之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诚信是齐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诚信是交友之道,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决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诚信是“心灵良药”,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

 

智坛:二、421

庄子》曾:“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仅有理论,无异于束己于空中楼阁;我们必须要实践才能出真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们如果不脚踏实地的实践,那么我们也无法真正明白知识的内涵,实践与知识从来都不是割裂开来的,实践中能获得知识,而有知识的人不实践,便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纵然学富五车,终究一无所知。
     达尔文环球考察,验证生物进化;李时珍亲尝草药,成就《本草纲目》;不曾忘,袁隆平躬身下田,树立农业丰碑。“言战者多,披甲者少”,实践,是发展的助推剂,是社会的永动机。因为实践,我们不再以讹传讹,而是拔开表面的假象发现背后的真理;因为实践,我们不再故步自封,而是以己身之力寻觅尽头的真知。实践,不仅是求索的方式,亦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更新自我的认知,又以新的认知指导实践,如此达到螺旋上升的理想状态。马克思认为,“人是进行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和基础”。而在现实中,人的本质更可说成是自由自主的劳动实践。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实践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
    岁月往复,时代更迭,历史也是在实践的推动下滚滚向前。从刀耕火种到机器自动,从茹毛饮血到玉馔珍馐。非实践,不可做“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赵括熟读兵书,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布兵排阵却抵不过敌军硬攻。反观诸葛亮在一次次亲自临阵中积累经验,不囿于书中薄见,方能妙计连出次次取胜。知行合一,自古以来就是处世的重要准则。缺乏实践,即使心海悬有百丈星河,亦会因触不及人间烟火而失于现实。
   鲁迅先生不落言筌:“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实践之事,非自身不可为,奉行“拿来主义”终究不是上策。而当代青年也必须要孜孜不倦的探索,不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智坛:四、599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必要支撑和根本源泉。就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华为为例,以其出色的研发能力,将中国推向了时代前沿。短短30年,从一家生产交换机的小公司,到如今全球最大的5G基站供应商,华为真正诠释了什么是“中华有为”。溯其本源,华为坚持做的一件事便是“创新”。何为创新?我认为是突破,是改良旧的思维定势“新”,是丰富与完善是“变”与“通”之间的桥梁。
    在这信息爆炸、技术革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就意味被淘汰,被时代的巨轮所倾覆。与美国的贸易战,号称“国民品牌”的中兴却遭受重挫,因为无法自主研发芯片,而被迫向美国妥协,为人唏嘘;反观华为,却依旧不卑不亢,不惧美国的封锁污蔑,而这份底气背后,正是其斥巨资、耗费数十年研发芯片的结果。“惶者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就像华为CEO任正非所说的那样,华为在最艰难的关口冲波而上,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不断加深失败的经验,才得以造出最精良的产品,有足够的能力做全世界最好的网络。
    鲁迅先生曾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而推动社会发展的,也必然是这样的“不满”,科技创新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轴心,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点。国之基在民,于干千万万岗位之中,亦有人用无畏和突破的精神,赋予了创新更深的内涵。顾方舟为了让小儿麻痹症活疫苗走进偏远山区,精心研制了方便运输的糖丸疫苗,为千千万万儿童送去希望;杨璐菡时时刻刻专注于课题研究,坚持“24x7”的工作模式,为器官移植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胡玮炜在众人犹豫之际,果断地作出“共享单车”的尝试,不惧探索之路上的磨难于挫折,大胆地迈上科技改变出行的小径。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也应挥毫锐气,怀揣一颗“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之心,为祖国的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廉坛:一362

超出自然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满足的欲望,超出自己的合法收入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满足自己而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欲望,均可视为贪欲。贪欲的过度的膨胀不仅会害人害己,还会丧失自己的美好德行。

《管子·八关》曾言:“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警示政府官员要崇尚节俭,减少铺张浪费,不然国奢则民贫,引起社会动乱,祸乱整个国家。“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更是强调我们不能放纵自己的贪欲,任何东西过满则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教导我们要摒弃人心对欲望的诱惑,而保持内心的澄静、自然和满足。

秦、隋因骄奢淫逸而短促,汉、唐因励精图治而长久,而中国共产党得民心,赢天下,也是靠的是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为今日之成就而骄傲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曾经小米加步枪的日子,所以不能因为社会的发展而忘记了居安思危,在现在这个美好的年代,我们更要行节俭之风,抑制自己的贪欲,才能使国家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廉坛:十五、139

“廉”字,本义是“仄”,“仄”就是“堂隅”,即堂屋之角,堂屋之角有棱有角,引申为方正;堂屋之角,又很狭窄,引申为收敛,为节俭。所以“廉”字有公正高洁、俭约、明察等意思。但在古代,廉作为一种具体的道德要求,更常见的含义是不苟取、不贪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廉洁。在先秦典籍中,廉洁二字已经合称,甚为悠久。廉洁奉公、清正严明作为一种道德要求,主要是针对为政者而言的。孔子曾把“廉”视为为政者的“五美”之一,(《论语·尧日》)曾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所谓“五美”,就是指君子为人民谋利益,自已却无所耗费;劳动百姓,百姓却不怨恨;欲仁欲义,而不贪财贪色;安泰矜持却不骄傲;威严而不凶猛。所谓“四恶”,是指不加以教育便横加杀戮叫做虐;不加申戒便要成绩叫做暴;起先懈息,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是给人以财物,出手悭吝,叫做小家子气。孔子认为,能够尊尚这“五美",摒弃这“四恶”,就可以从政了。和一般的平民百姓相比,由于为政的各级官吏代表朝廷和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与调节,具有很大的权力和特殊的地位,他们概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社会为民众。

所以,廉是人间正道最重要的支撑,没有这个廉,就没有堂堂正正的政治。《论语》里说,“政者,正也”。什么是廉政?廉政就是人间正道。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因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什么可以“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什么可以”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因为我们走的是人间正道。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走下去的勇气,才有走下去的决心。古有包青天秉公断案,被百姓称为“青天大老爷”,现有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的建设,扫黑除恶,为社会创造了一种清正廉洁的风气

 

 

评价:在对义理进行发挥之前作者都能对其进行出处考察,在论证中,作者还结合了对当今时势的解读,体现其有较好的专业修养之余,更表现出作者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和自身见识之宽广。

建议:一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