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2年下半年三等奖 宋晓浪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2年下半年三等奖 宋晓浪

字号:T|T

评语:同为道家的庄子,其逍遥自在的形象使其受到大量人的追捧,要对这种豁达逍遥的态度审慎对待,看清庄子逍遥的背后是其大道使然,理解庄子的精神,用于回归自己的个人生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遇见庄子,豁达之悟》

桂林学院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2013000060 宋晓浪()

 

纵观《庄子》,简言概之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变”与“不变”、相互转换思想是其中一部分。初读可能有疑惑,觉得庄子是在小处事物之间的界限和差别,误以为庄子的观念是对事物持有消极的态度。其实不然,读过之后才知道庄子是一位完完全全出世的圣人,却有着入世的心态。

庄子名周,一生困顿,可以从他见梁王、骂曹商等记载了解。曾任漆园吏,莫若以明,没有追求流行的稷下学宫,却在哲学上不设边界的追问,已经超越道家的“消极避世”文化,而是以积极地姿态思考现实。唐玄宗在天宝年间封其为南华真人,改书名为《南华真经》,在诗文中援引典故,可见玄宗对庄子的喜爱。

开篇,“逍遥”二字,游刃于天马行空的想象之中,生动有趣,“逍遥”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的精神或是内心状态。在快节奏的浮躁社会,常人缺的就是逍遥之态,如若稍微的放缓生活节奏,读一读书,抿一口茶,置身沿途的风景,放松紧绷的精神,不失自由自在的心境。

《庄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讲思想寄寓不同的语言典故,在人们享受思辨、汲取哲理中,豁然提升。小说语言朴素,诸多机灵睿智之语,敏锐洞察人性和生活,鲁迅评:“其文则汪洋辟阖,……莫能先也。”来形容庄子纵横恣意的篇章,确实如此。

一篇《齐物论》,“齐物”与“齐论”相辅,抹平了世间高低贵贱的偏见和分别心,放下善恶是非,用心去体悟大道的本来面目;一篇《逍遥游》道尽世人短浅的眼界,心无所寄,无所托,遨游于无穷的境域,真正达到难以企及的“道”境界……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迭我以老……乃所以善死。”在对生死思考的解读上,庄子豁达的思想展露无遗,上天赋予我们人形,就是要我们忙碌,人总要老,老了就可以休息,善于活着的人,才能懂得死亡。在他的妻子死后,他盆鼓而歌,认为妻子回归自然,与宇宙万事万物融为一体,他的真性情,坦率的接受人生波动,才能没有顾虑追求道家的精神境界,内心的自由。

庄子善用“三言”文体,阐发道家思想,创作对“无玄”思想的精妙诠释,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把老子哲学中“无”和“玄”运用在创作中,实现与老子思想融合。庄子思想的伟大在“一本多寓式”,将思辨达到一定高度。《外篇·至乐》中“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委蛇而处。”讲的是鲁侯养海鸟的故事,鲁侯给海鸟好的吃食,整日奏乐,祭祀最高规格利益,但他没有设身处地的去考虑海鸟的生活习性,海鸟三天就死了。师生关系也可以适用,尊重孩子的天性,加以引导,适当的点拨,适量的作业,而不是强加压力的去干扰学生的成长,给学生带来痛苦,学生也是一个个体,开辟好的学习环境也要注重身心发展。

宁愿做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庄子也不愿供在高台成为占卜祭祀的龟壳,直接拒绝楚国国君聘他为宰相的邀请。他不是没有出世的机会,只是执着于独立自由,思想围绕着拯救苍生为己任。在社会问题上,庄子的“无为而治”不同于老子观点,庄子强调天然和人为。同是政治问题,而儒道似乎是对立的,“无为”与“有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庄子在骂孔子,实则在审视自己,消极避世和积极入世的不同选择都不是错误的,只是看待事物角度不同。但在乱世时忧国忧民,在逆境时保全自己,困境中释然求存,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养生主》、《人世间》体现了庄子养生说法“无用”,以“无用”的身姿自由的在时间,谨慎的避免矛盾,达到游刃有余,把避世思想和“游世”主张在思想上消解,孤傲的坚守现世的理想。

逍遥是庄子的追求,不被条件所缚,他描写的故事都是为了阐释大道,在大道中探索虚实,享受思想的灵动和内心的平静。他顺应自然,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对万事万物保持敬畏之心,《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万物之间相生相伴,合为一体,世界是和谐的,人与人的相处也是和谐的。

隐于世外,超脱名利才能看淡一切,他的不拘一格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他用荒唐的想象,讽刺追逐名利的世人,企图为社会做出改变,帮助普通人从名缰利锁中解脱。他是孤独的,站在高处俯瞰这个战乱纷扰的时代,主张回到至德之世,过着“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但在历史趋势必然的发展下,他只能将自己排除在社会之外去看待社会中的问题

我羡慕与庄子无穷的思想境界,能言善辩的三寸之舌,我也敬佩庄子面对朋友猜忌时仍能保持坦诚相待,对友坦荡,胸怀博大,无论是品德、才学,都是我所钦佩的,读庄子之书,追求理想与生活的平衡,知足忘忧,回归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处世之道。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桂林学院人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四班。邮政编码:541006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