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湖北大学
学院:哲学学院
专业、年级:哲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姓名:彭涛
学号:202021115012100
孝坛:二 708楼
孝行是一个人所有善行的基石,如果一个人缺乏孝的德行,那么其他所有的所谓的品德,豆乳空中楼阁一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一个人品行的考察,往往也是如此,应先从他是否孝来入手考察。一个有孝行的人,未必品德多么高尚,但如果一个人缺乏孝这一品德,那么这个人对待他人,也一定缺乏德行。男孩女孩们找对象也是如此,如果对方总是对其父母缺乏孝行,呼来喝去,那么这个人的人品,则一定是不可靠的。同时,个人也反对那种“我和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的试探。
孝坛:二 709楼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对我们的生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如今之孝,与古代之孝,又应有不同。对于古时而言,往往由孝而忠,忠于君王,孝是引出忠的理论基石,因此势必引申出过度的“顺”。但今之孝似有不同,并且似乎更可以借鉴的是孔子(而非其后世)对于孝的阐释,即子女的孝是一种产生于情感的必然,其具体行为是情感之下的本能反应。我们如今宣扬的孝,更应该与此有关,即我们关心、呵护我们的父母,源自于我们本身对父母的关心与爱护,我们为父母做的事,并不是源自于一种所谓客观法则的要求,而是我们本心使然。与此同时,也应该摒弃古时候宣扬的孝所自带的父母的权威性,对于“顺”有所取舍,既完成为人子女孝的本心,又不失各自的独立人格。
孝坛:七 128楼
孔子有个弟子曾经觉得为父母守丧三年太过麻烦,问孔子可不可以不守丧三年,孔子说,每个人小的时候,也都曾被自己的父母在怀抱里抱过三年,现在你的父母去世了,你难道就忍心去吃好吃的,穿漂亮衣服嘛?这个弟子说,我忍心啊。孔子说,你忍心那你就去做啊。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来,所谓的事亲之礼,本身并非是来束缚我们的,反而这礼是我们本心对于亲人之爱反应在行为上的本能动作。如果一个人本心缺乏对亲人之爱,那么即便把所有的礼节做的都很完善,也是无用的。
廉坛:四 255楼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美德遇上了一个大敌——消费主义。在商家们精心编制的谎言下,通过道德绑架的方式,创造出一个个并没有的消费需求(钻石)、创造或将本身与购物并无关联的节日改造成购物狂欢节,并取用“仪式感”这样的借口,掏空人们的钱包,甚至用借贷掏空人们未来的钱包,这些都是当代人们需要警惕与小心的。
廉坛:三 281楼
对于情绪的控制的学习,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体现。每一个人都各有其性格,遇到不同事情,情绪上会本能的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本无可厚非,但每个人,纵向来说,是其家族血脉延续的一环,横向来看,则是组成世界的一个因子,必然的会与他人有这样的那样的联系与接触,如果一个人无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动则发作,甚至有对于自己的或者他人的生命构成危害的行为,那不仅是破坏了人与人之间原本和谐的关系,更是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廉坛:二 391楼
人有一定的欲望,本身是极为正常的,无可厚非亦无可指摘的,欲望是每个生命体维持自己生命的存在与延续的本能反应,人的存在及其活动,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无法避免欲望的。但人之所以为人,极重要的一点便是人所有的道德的自觉,如果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在围绕着原始欲望,都在围绕着人生命中虽然含有、但却始终努力摆脱的动物性而行动的话,即便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学识,也难以使他的人性得以激发,从而无法将他与动物绝对的区别开来。
廉坛:八 283楼
做人本应谦逊,这似乎本是一个共识性的结论,但从现实来看,似乎并非如此,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自己代入新闻人物或艺术作品中,位高权重、不可一世的高位者的形象,从而产生出对于“傲”这一概念的推崇。事实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推崇傲骨而鄙夷傲气的,如关公的“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都是极受后人推崇的傲骨。而现在被一部分人推崇的带有对下欺压的“傲”(现实中更喜欢用“拽”、“飒”这些概念阐述)的概念,却不可避免的与权势想捆绑,脱离了权势,则这种“傲”势必如无根之木。但事实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其生活中,绝无可能拥有这种“傲”的资本,相反的,还会成为被这种“傲”所欺压的客体。或许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谦逊这一概念自古便为人所推崇的原因吧。
忠坛:三 167楼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这个问题最标准的答案,就是“人民”。在中国古代,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是农民,毛主席曾说:“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在任何时候,忘记了人民群众,都是一种背叛,特别是在现在社会,更是要将遗忘的“忠”的观念,向忠于人民的方向塑造。
忠坛:三 168楼
忠于人民,因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生活的创造者。整个社会所需的衣食、生产用品都是由人民群众所提供的。
第二,人民群众也是精神生活的创造者。在浩浩汤汤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和源源不绝的创新思维为社会提供了用之不绝的精神财富。
第三,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中的中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类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每一次变革都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斗争。
正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进步,因此人民群众才在社会变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然人民群众也就是历史的创造者。
智坛:二 426楼
一直以来,很多人(也包括我)都明白,大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从小就从意识上认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一概念的正确性,但是在上手实操是,总是拿起书本就犯困,打开电脑游戏瞬间精力充沛。不仅对于学习,在做事上,重视实践性也是无比重要的。我们要研究这个世界,但很大程度上,理论研究的结果是需要与实践相互呼应的,缺乏了付诸于实践的理论研究,在面对实践的诘难时往往脆弱无力。
智坛:六 458楼
每个人都要学习,自小便开始学习,人是如此,动物也是如此,它们会学着同伴的样子进行捕猎、互动,人也会在父母的教导小,一步步的学会生活自理的技巧与能力。后来上学了,更开始学习一些超出生活自理范围的知识。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吗?诚然,我们不能想当然的无视人间疾苦,站在高地上鄙夷这一行为,但在我看来,学习的目的绝不应该仅仅如此。最崇高的学习目的,有两个,且彼此部分高下:一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是自身对真理的探索性行为;二是为了祖国与人民做贡献。
智坛:四 602楼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现代人应该有的素质。科技的进步在于创新,只有在不断创新的前提下,社会才会不断的发展。中国文明可以分为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我国在不段的向科技强国努力,每走过一段时期都是基于民族创新的基石上。可见创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但是也不能完全去否定埋头苦干的人所作出的贡献。实干和创新应该有效地结合起来。
智坛:一 314楼
求实精神是人最重要的品格之一。求实精神表现为高度的组织性,它要求只耗费最少的人力、资金和时间而取得最大的工作效果。求实精神的形成是与每个人的心理特点相联系的。这里指的是性格、意志、能力、气质和世界观的特点,但又不能把求实精神视作某种一成不变、“与生俱来”的东西,它是根据人对某种活动的志趣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求实精神是实体发展主义哲学提出的“两个精神”中的一条,与务实精神相区别。简要概括起来,求实精神就是去伪存真,拨开复杂的外表求得事物的本质。在语言表述上非常表象,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述概念,这个实在是思辨的缺失。一种精神用文学的方式去描述她会非常形象生动,渲染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用抽象的语言去表述她就会苍白无力。可是思辨的方法要求我们排除比喻的形式,这个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但不严谨周密。求实精神是思辨中凝结的根本道路,一种追求真实的精神。求实精神以求取真实为根本,丢弃一切人或物的权利纠缠,不求真实誓不罢休。以真实为务,以真实为本,以真实为一切。不管现实的权利纠葛,不顾及现实的权利纠葛,丢弃自身主体的权利纠葛,纯粹地追求真实。这个就是求实精神。
毅坛:五 628楼
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积极追求自我的进步,刚毅坚卓,奋发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也应当像大地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一个人若想有所图为,自强不息作为个人品性是必须具备的;而一个国家若欲强大兴盛,自强不息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千百年来,自强不息,成为中华民族一辈又一辈的志士仁人持身自省的根本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极进取,奋勇向前,为着自我崇高的理想和民族辉煌的明天而拼搏不息。
毅坛:十 190楼
《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话,提到孟子对利、义的辨别,他用“生”来代表私利,用“义”来代表公益。为了让世人了解有时候利、义是不能两存的,所以他用鱼和熊掌来做比喻,孟子说鱼和熊掌都是人们喜欢吃的珍馐,但是万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舍鱼而取熊掌了。利和义也是一样,二者往往是相互冲突。这时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驾在私利之上的。生命虽然是私利的极致,但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利益,也是可以舍弃的。对每个人来说,活着当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却超过生命,为了这些事,我们不应苟且偷生。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厌恶的,但是有些事却更叫人厌恶,为了这些事,我们也应挺身除恶。儒家独善其身的目的在于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于安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把群众利益摆在个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学,所以孟子要人“舍生取义”的道理就不难了解了。成语中“义”字的内涵,可以扩大为仁义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