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义理论坛发言参赛作品
武汉科技大学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哲学研究生2021级
姓名:龚谈
学号:202151703003
联系方式:13997799004
进入武汉科技大学哲学系读研一年来,认真学习了香港冯先生的国学基金会网站上的中华十大义理,非常敬佩冯先生、鲍主席的国学基金会无私奉献、高瞻远瞩,采取当代人喜闻乐见的网络传播方式,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大力复兴民族精神。陈主任总结的十大方面,言简意赅,的的确确是中华之德瑰宝,感人肺腑。现提交我的论坛发言的参赛作品,敬请雅正。
仁坛、一、1006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关“仁”,孔子有自己的理解,克制自己的欲望,做的事情符合礼仪,就达到了仁的要求,至于不合于礼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也更不能做。孔子认为礼本身就存在于人的内心,只是被污染了、屏蔽了,正如佛家所说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只是佛性被污染了,需要恢复,这就是“复礼”。接着就是内心被礼光复之后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仁”。
仁者爱人,成为所谓的仁者,首先要有一颗仁心,这种仁心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要求,爱人先爱己,要先有自尊自信,有了自尊自信之后才能去爱他人,给予他人关怀。孔子倡导有等级的爱,对于父母,亲戚、朋友、同事,陌生人的爱更应该是一种有差别的爱,如果一味地对陌生人付出超出范围的爱,则伤害的则是双方,因为对于特定群体的爱,往往是由于我们看不到背后他人的企图。忽视这种隐藏的风险,则会让我们陷入困扰之中,因此我们对他人的爱更应该是一种由原则的爱,而不应该是那种盲目无目标的自我感动。
我记得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男同事,人非常好,凡事非常勤快,对身边同事之事也是有求必应,忙前忙后,不辞辛劳,也没有要求同事给予相应的回报,有一次公司需要策划一个活动,负责制作PPT的员工由于自己的原因,把这份工作交给他来完成,这位同事和往常一样,一口答应了下来,在接下来的两天里,看到他通过电脑学习,寻找其他同事寻求帮助,最终勉强完成了这份PPT任务,交到公司之后,却发现和公司的要求相差甚远,同时,也由于最近几天的时间全部用来做其他的事情,导致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完成,最后落得黯然下场的结局。这位同事的结局真的令人惋惜,虽然我明白他是一位乐于助人,兢兢业业很踏实的人,但站在公司的角度而言,没有完成任务的结果就是事实,如果他很忙于工作,但是依然没有完成任务,也只能说明这个人做事的能力比较差。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常有发生,吃亏的往往都是好人居多,在经历一定的社会经验之后,就会发现很多喜欢占别人便宜的人,并不是说他人是有意为之,更多的是这群人一种本能,一种寻求自己轻松的解脱之道。在社会上生存,我们要以君子的品德要求自己,但同时也需要具备拒绝的智慧来保护自己,在帮助他人之前,首先要完成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其次在帮助他人之前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夸大自己的能力,以免给后续的交往留下隐患,最后更应该需要明确帮助这件事本身,是自己帮助他人去做,这件事本身应该是由求助人做的,不要弄到最后的结局变成理所应当。只有明确这三个步骤,才能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放心地去帮助他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在经常有人会上当受骗,比如:刷单、中奖、免费旅游、购物返利等活动,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利用了我们人喜欢占便宜的心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喜欢钱财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但是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正当的方式去获取,才能无愧于心,才能做到养心之道、心无瑕疵。在回头想想,如果真的是那种让你获利而不让你付出且不会产生隐患的事情,为什么会掉落在陌生人身上,我们既不是别人的父母,也不是亲戚朋友、更不是有恩于他人,给予他人什么帮助,好事又怎么会无端地奖励在受骗人身上呢?另外我们也要明白,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对普通朋友给予过多的关怀,往往也会对双方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普通人交往之间,保持普通的善意即可,家人之间保持家人的距离最好。就比如在追求对象的时候,双方的关系理应是从正常朋友开始,欣赏双方的优点并接受双方的缺陷,并一步步地发展到家人的亲密程度,最终成为家人的顺序。但在追求的过程中如果放弃了自己基本的尊严和原则,一开始就把对方看成自己的家人的关系去对待,一味地付出不仅不会得到结果,反而会让自己承受更大的经济负担,只有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感情才是一段能走到婚姻的感情。
君子需要懂得善待他人,更需要懂得善待自己,与小人不同的事,君子善待自己的同时,不会对他人造成损失,不会消耗他人。但君子也需要保护好自己,要懂得有差别有原则的爱人,根据他人的反馈来决定下一步的动作,这样的话不仅不会对自身造成坤然,然而还能节省精力,为其他更值得帮助的人带来便利,做到立人立己,达到相互成就的效果。
义坛、一、579
孔子认为:所谓义,就是“适宜”。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行为符合周礼和道德,就是“义”。义是君子的本质,君子以“义”为上。而孟子进一步将“义”阐述:“义”就是人的“羞恶之心”,义和仁、礼、智一样,都是人的本性,羞恶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羞恶之心,不能称其为人。墨家认为,仁人的使命,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义”是最重要的事情,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墨翟认为:“义”和利并不矛盾,“义”就是利,就是爱他人和利他人。墨翟的“义”是以兼爱为基础的,他认为,如果做到了“兼相爱”,那么就会实现“交相利”,天下就会太平。韩非子认为,“义”是适宜,按照君臣上下、父子贵贱、朋友相处,亲疏远近的等级次第关系,做适宜的事情。认为:“义”也有公私之分,申明法度,令行禁止是君主的公义,而不顾法制谋求私利则是臣子的私义。施行公义国家就会得到治理,施行私义国家就会大乱。义也分国家大义与私人小团体之间的义气,但更应以前者为重,切莫以私人义气为先。民族英雄文天祥慷慨就义之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上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见义勇为和助人为乐,一真被我们所津津乐道。
君子讲究先义后利者荣,而先利后义者耻。对于特定的个体而言,利与义并不是绝对的矛盾关系,但是在对自我的要求中,一定要先义后利,做人最基本的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基本准则做事,能力越大,危害越大。同时如果能保持自己正义的原则,则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就像一个企业而言,失去了义的根本,就会对社会消费者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如三鹿奶粉,泡面中的酸菜事件,对我们很多的父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又比如以国家大义为先的华为,中国电网,不计成本的为国为民,切实改善居民生活,造福万民。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尊重别人的劳动付出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我们乡村,请人割麦子,做农务也都是要管饭和付报酬的,这种也是一种先义后利的行为,利益不能看得太重,如果别人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就应该收到我们给予的报酬,老师,朋友都应该如此,只有心怀感恩,认可别人的付出,才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得到别人更多的帮助。义的自我道德要求能确保自己不去侵犯别人的权益,利的实际价值能帮助我们和所爱的人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正确地衡量利益的方式应该是既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又能争取到自己合理的利益,这样的情况下,个人与他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让积极勤奋的人得到收入上的肯定,而懒惰的人因为自己的懒惰而受到社会的惩罚。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形式下滑的时刻,更应该鼓励勤奋,宣传社会正能量的氛围,坚决抵制好吃懒做的行为,不要盲目地去帮助这类人群,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值得的人和事情当中。君子更注重义,小人更注重于利,当利益与仁义存在矛盾时,君子便会选择仁义优先,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做正义的行为往往也要三思而后行,比如最近发生的唐山烧烤案例,当欺凌者占据明显优势的时候,正义的力量薄弱,又该怎么去制止这个问题,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选择报警,而不是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我们在指责旁观者为何不挺身而出帮助被霸凌者的同时,更应该回过头来反思自己,如果自己就在现场,是否能做出来这么勇敢的事,指责他人往往很容易,但看清楚自己也同样极其重要。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如何权衡自身安全的同时,通过什么方式尽力去做到维护社会公义更需要我们去思考,
义的自我道德要求君子不做侵犯别人的权益的事情,利的实际价值能帮助我们和所爱的人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正确地获取利益的方式应该是既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又能争取到自己合理的利益,这样的情况下,个人与他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让积极勤奋的人得到收入上的肯定,而懒惰的人因为自己的懒惰而受到社会的惩罚。君子作为道德高尚之人,理应受到社会人士的尊敬,但自身不能陷入鄙视利的误区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以正当的方式努力奋斗,为自己和家人追求更好的生活,获得应当的社会回报才是正确权衡之道。
智坛、一、319
《论语·季氏》载孔子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认知能力,从认知途径、认知方法上看,人可以分为“生”而就“知”和“学”而后“知”两类。承认世界上有智商超群的人,刚出生就天赋超于常人,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学习才能去获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智商是我们所不能选择的,但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态度和主动性是我们所可以掌握的。在《论语·子罕篇》有记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说要坚决杜绝四种毛病:凭空臆测;绝对肯定;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我们自认为的合理和想当然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及曾经的经历来评论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的我们很容易陷入独断,狂妄自大的处境之中。《论语》中有记载:“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君子将谦逊的品德作为自己的行为之本。王阳明也有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有智慧道德的君子,无不谦逊待人。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德高望重的知识分子,位高权重的领导者大多数行为低调,和蔼待人,会力所能及地为求知者提供帮助,而攀权附和势的人则容易出现盛气凌人以及咄咄逼人的现象发生。前几年有个关于慧聪网CEO郭凡生和张向东对话的短视频引起我们的反思,当时张向生大胆预测了在未来马云的阿里巴巴会击败当时最好的电商平台慧聪网,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商企业。而郭凡生则直接回应这名年轻人:“我都这么成功了,你都不相信我,你又凭什么让别的企业家去相信不那么成功的你?”,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并走向了世界,而慧聪网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少被新一代年轻人所知道。其实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作为一名公司的领导人,没有谦逊的品质,不去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更不可能去分析别人意见中的因素的利弊,又怎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呢?相反,如果郭凡生听到当时的惊人之语,去询问张向生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并进行市场和客户调查,也许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在另一方面,汽车丰田集团保持领先地位也和他们愿意积极采取员工的建议有莫大关系,丰田汽车提出“创意功夫提案制度”,对每个员工建议设置500日元到20万日元不等的奖金,优秀建言者的头像会被永久贴上丰田公司的“光荣走廊”。结果,丰田公司在40年间收到了超过2000万个提案,其中99%被采纳,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企业,员工与客户三种角色都需要相互配合,只有在三方充分沟通,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没有谦逊的性格,充分的理解和思考他人的建议,就很有可能步入慧聪网的后尘,使企业的经营变得步步维艰。
有智慧的人外在表现一定是谦逊待人,善于倾听学习,明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合作共赢机制,特别是领导者,要有容人之度,立己先立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反馈,共同进步。
孝坛、一、710
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最基础的品质,中国的孝道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夏、商、周三代,孝亲之心表现为传统宗教中的祖先崇拜观念,发挥着维系宗族团结的作用,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孝道从一种虔诚的宗教伦理变为对生活反思的人生哲学;秦汉之后,封建统治者实行“以孝治天下”的政策,使之成为一种国家政治哲学;在现代的公民社会中,孝道则主要体现在对父母的赡养和关怀。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修齐治平”是君子实现自身抱负的顺序,第一步修身则是养心,养心则需心无愧疚,需要做到对事认真负责,对人真诚以待,尤其是对待生养自己的父母,更应关怀倍切。古人对孝道做出了解释,“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幸也;好财货,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礼记·曲礼上》) 生为人子,应该多考虑父母的感受,特别是年迈的老人,不应该让其为自己而担心,作为子女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而让父母担心受苦都是不孝的表现。在秦汉时期,孝道则是考察官员品行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一个人连爱护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做到去爱护其他的人呢?又怎么称得上是一个有德行的人呢?
孝敬父母的情绪,我随着自己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沉淀得愈加浓烈。特别是夜深人静、独自躺在床上之时,这种感情来得尤其猛烈。似乎时间过得极快,一眨眼十几年就过去了,回首孩童的时光,往事总是历历在目,会心一笑的同时却又在心底不可抑制地升起一种焦虑:如果再过一眨眼的时间,自己再躺在床上回首的时候,是不是父母已经不在了?想到他们为自己辛苦付出的大半辈子,都未曾好好地休息过,直到如今自己已经成人,却依然让他们操心不已,愧疚之情油然而生,好好孝敬他们,表面上顺从他们,甚至是用善意的谎言敷衍他们,让他们高兴一会,便已是最大的满足。我记得小时候每次放暑假带着妹妹一起去父母所在的外地打工摆摊,每天都是营业到凌晨才能下班收摊回家,每天吃饭也都是尽量吃便宜的,只有和父母一起工作,其中的辛苦才会更有体会,一刻也不敢停止工作,才能在大城市中有自己的一份立足之地。父母赚钱辛苦,在生活中花钱的方方面面也是极尽简朴,例如尽量租房租低一点的房子,节省更多的资金,衣服都是廉价而实用的样式,丝毫不顾及外人的评论之语;父母饮食上的奢侈,更是未曾有过,他们每天都是以方便为主,简单做几个家常菜度日即可;父母所做之事也只不过是为了多存一点钱,为子女能生活更好一点。对待自己条件苛刻,对待子女却是有求必应,似乎看到我们的快乐,就是作为父母的他们最大的快乐。每次回想到父母的付出,对自己在大学期间荒废学业,偶然的虚荣消费都感到内心自责,为自己的不懂事而痛心疾首。庆幸的是,在我这个年龄已渐渐明白父母的不易,开始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空余时间也会努力去工作赚钱,会根据父母的需要购买一些他们所不舍得的物品去孝敬他们。
自从改革开放年以来,现代化的进展和社会体制的迅速变革,人们的收入都有所提升,但各行各业工作者所面临的要求、竞争、管理都与计划经济体制时大不一样,生活压力都比以往更大,加班现象在竞争激烈的企业之间已逐渐常态化,人们自己的自由时间又被极大压缩,对于外出务工的工作人员来说,回家已是一种渴望,一边是父母和子女的抚养费,一边是微薄的收入,为了这些收入,我们往往不得不放弃回家的机会,久而久之,每年的春节就是我们中国人内心归家的一种期盼,每一年的春运都会使得火车票一票难求,火车站的广场上也总是站满了拎着大包小包吃着泡面的务工人群,似乎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中国人过年回家与父母子女团聚的决心,这也是埋藏于中国人心里的那份对家的依恋,归家看望年迈父母的孝道。
孔子认为,亲亲之爱是为人之本,是人性的基础,亲亲之爱在于孝悌,虽然每个人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对父母的爱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显示出来,但这种爱是基本的人性,也是作为一个人基本的道德准则。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对孝的理解会逐渐加深,从不懂到爱的深刻,会慢慢明白至亲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如果不能爱父母,又何谈爱他人?
廉坛、一、306
《诫子书》中有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宁静来修养身心,依靠简朴的生活作风来培养道德,看淡物欲上的享受,追求内心的宁静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简朴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我们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古语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形成奢侈的消费习惯,将会对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今后的道路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消费分为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生活消费,我们的物质消费一般来说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必需的消费,精神生活消费则是与物质生活消费相对应的,其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提高消费者文化知识水平,陶冶情操和愉悦心情等,从本质而言,消费的最终目的是养身和修心,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廉洁传统在老一辈,特别是经历了物资匮乏的爷爷奶奶一辈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在我们乡村和生活的城市之中,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每天早早起床,去种地收割麦子,在路边经过也会顺手把瓶子纸壳等可回收的垃圾带回家中,找个合适的日子骑上自己的三轮车去一起卖掉,默默存下几十块钱不舍得消费,在家里开超市的时候,遇到他们也总是会尽量地给与他们优惠,在暑假中,每天都能看到小朋友的身影穿梭与零食柜台之间,爷爷奶奶也只会笑着给孙子孙女出钱购买他们喜欢的零食,但却极少能看到他们自己花钱进行消费,最常见的消费也只是看到他们在酷热的时候买一只一块钱的冰棒,可能会有人认为这些老年人是不舍的钱,又或者是穷,其实我们知道他们并不是这样,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行为习惯,过着一种简朴的生活,而没有进行物质生活享受的习惯,而且,穷和节俭在道德高尚的人眼里,从来都不是缺点,而是那种自身缺乏良好生活习惯并有着好吃懒做习惯的人才应该是被谴责的对象。
大学生是我们当今社会最活跃的群体,其消费观与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其消费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我们生活的大学校园环境中,大学生普遍出生年代都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这部分的学生群体家庭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社会的各种信息来源广泛,接收和学习能力强,造成了尽管大多数的学生都在勤奋学习,掌握即将步入社会的生存技能,但是也存在少部分大学生有着不良的消费心理,更有部分存在着超前化、标签化的消费心理,具体表现在吃、穿、玩、乐方面的高额消费,而在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知识扩充方面则显得斤斤计较,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之前遇到过两个令自己印象很深的同学,两人的家庭条件属于普通的类型,但两人的消费观却让我大感诧异,其中的一个同学说,自己开年的时候买了一个大疆的无人机,大概五千块钱,我内心满怀不解:五千的经济支出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是一笔高额支出把,大概也是三个月左右的生活费。如果省吃俭用一点大概就有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了,把这个钱花在无人机上,目前学校的状况一般都不能随意进出,这个无人机使用的效率非常低,把钱花在这上面不是一种大大的浪费吗?经过询问交流得知,他说无人机是他的爱好,这部分的支出是必需的,和其他的无关。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学生则是大学刚来的时候买了一个苹果手机,现在大三了又买了一个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这笔支出又是大几千甚至上万的支出了,询问原因得知竟然是她觉得手机电池不够用,手机的内存太小了。还有最近挺火的一个关于年轻人为什么穷的视频,视频内容关于年轻人过于热衷满足口舌之欲:找到工作了,出去吃一顿好的犒劳一下;心情抑郁了,出去吃一顿好的缓解一下;周末放假了,出去吃一顿好的放松一下;好久没出去吃好吃的了,出去吃一顿好吃的开心一下;某某又新开了一家火锅店,去打卡一波看看味道如何;于是,加上面临的城市生活成本,房租、水电、社交、交通等等,辛苦存下来的钱包被一步步地掏空,在真正需要经济支持的时候,面对囊中羞涩的情况也只能懊悔不已,甚至走上歧途,对自己将来的人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廉洁、简朴,是老一辈传承至今的品质,不仅可以对自己的欲望加以限制,而且还为将来保留了一份应对未来风险的资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存智慧,但在年轻一代的继承中,却出现了部分断层,因此加强廉洁教育,对于青年群体和家庭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