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6年上半年三等奖刘雨琛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6年上半年三等奖刘雨琛

字号:T|T

青岛大学文学院

2013级七班 刘雨琛

学号:201340100193

 

中华义理总坛、一、416

特别喜欢中华义理中的“义”,它是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的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在现代社会,欲达到正义之目的,就必须具有平等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权意识、公民意识,因此,这六个精神也可纳入“义”的范畴之中。专制作风、官僚特权思想都是对正义精神的损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在小集体圈子里讲“义气”,以抽象的“义”去压制人们对合法利益的追求。倡导“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智坛、十、291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子张篇,它的意思是,广博学习又能志向专一,向别人请教又勤于思考。这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比较难得,如果真的能做到广博学习但是又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而且能够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迷茫了。向别人一味地请教可能会造成别人的困扰,请教之后能反思自己的行为避免不再犯错才是重要的,这两句话时刻提醒我们,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更有智慧的人。

 

礼坛、一、54

什么是礼?礼是指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的行为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它包括恭敬和仁爱。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意思是,居于上位不宽厚,行礼不恭敬,在丧礼中不悲哀,我怎么看得下去呢?又如这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谈得上礼?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谈得上乐?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礼的精神.

 

仁坛、七、200

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智而不为也。意思是,有仁德而没有理智,那就是知道爱而不能加以区别;有理智而没有仁的品德,那就是知道该怎样去做而不去做。可见仁智仁智,既要有仁德也要有理智,不然就是中间状态,高不成低不就的。

 

信坛、四、524

行与心应最是难得,《庄子渔父》里说,“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意思是,真诚在内心,就会从外表的神情表现出来,所以要推崇真诚。王守仁在《传习录》中也说,“意欲温清,意欲奉养者,所谓意也,而未可谓之诚意。必实行其温清奉养之意,务求自慊而无自欺,然后谓之诚意。”意思是,想要父母冬暖夏凉,想好好奉养父母,这都是意,不可把它叫做诚意。必须是实际去把让父母冬暖夏凉、好好奉养父母的心意实现了,务必达到自我喜悦而不自欺,然后才叫做诚意。

 

忠坛、七、176

在中国古代,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在历史上,有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倡导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品格。

 

孝坛、九、172

孝的含义之一是为亲解忧。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自己不出远门,出游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孟武伯询问孝道。孔子说:唯恐让父母担忧子女的疾病。由此可见,我们如果远离父母,出门在外,有自己的志向去实现就是一种孝了;如果不用让父母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是一种孝了。 

 

廉坛、五、31

特别喜欢“虚静空明”这四个字,给我一种很安静很安心的感觉。君子谓:“正其心,平其气,如以镜照物而镜不动,常炯炯地,是谓以我观书,方能心与书合一。”意思是,端正自己的心,使自己心气平和,正如用镜子来照见万物,而镜子本身却不被改变。心中常常是一片光明,当我看书时,才能达到我与书合一的境界。这是我所能想到的看书的最高境界。

 

毅坛、八、48

《淮南子·人间世》有言:“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意思是,祸到来,是自己导致的;福到来,是自己促成的。隐隐约约包含着因果关系,福和祸都是自己造成的,所以我们都要好自为之,多做善事。

 

和坛、八、73

俗话说,“文以抒情”我想意思是,文学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生命精神,并不单纯是文学艺术作品所描述的对象所蕴含的生命精神,而是作品所描述的对象的生命精神与作者的生命精神交融而形成的生命精神。《荀子乐论》有言:“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大概的意思是,音乐是圣人所喜爱的,可以用来使民心变善,深深地感化人,容易改变社会风俗习惯,因此古代的圣王用礼乐来引导民众,使之和睦相处。

 

仁坛、十一、200

关于“仁”,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韩愈将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我们要像孔子说的那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地对待别人。

 

廉坛、二、294

陶渊明说过:“知足者常乐”,明代的张居正在他的《张太岳文集》里说过:“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意思是,常常在有财物的日子里,想着没有的时候怎么办;不要等到没有财物的时候,才想着有财物的时候如何风光。要懂得节制,懂得给自己留后路,满足于基本生活的需求,追求更重要的精神世界。

 

忠坛、六、177

《论语》中很多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互尽忠诚。例如,“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又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再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由此可见,君子正义忠诚,小人嫉妒不忠,愿每个人都能对朋友、对老师、对父母、对同学、对另一半都能互尽忠诚,由是才能够收获好的情谊。

 

和坛、六、49

对于道与艺的讨论最早可见于墨子的《非乐》,其后较为有名的便是荀子的《乐论》,这些文章对于道与艺都有着经典的探讨,我是支持荀子的观点的,《乐论》充分肯定音乐的潜移默化作用,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又说:乐者……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这便是艺的巨大作用,墨旬两人的观点都是基于当时社会情况而阐明的,支持荀子的观点也不能一下子否定墨子,就是要基于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具体的探讨。

 

智坛、三、233

一切认识的进步和创新发展都必然地源于对旧有认识的批判。只有对旧的事物、旧的习惯、旧的观念进行批判,发现其不足,发现其谬误,才为创新提供了机会。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能否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批判精神,就成为能否真正地鼓励创新、鼓励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