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山先生的治國理念
中山先生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民主革命家﹑民主政治家, 也是被評為近代十大“孔子思想傳承者”排名之首者, 其治國理念與先聖孔子一脈相傳。
中山先生早年在香港讀醫科時就酷愛讀“四書五經”, 因為儒家精典書看的多, 對事物之是非曲直分析的透徹, 被同學們譽為“通天曉”(學識通天之意), 同時又認為此人不務正業, 考試成績一定不會好, 後來中山先生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畢業而深得英國老師康德黎的欣賞, 此後在英國還救過中山先生一命。
孔子曰仁, 中山先生曰博愛. 他說:“仁之種類, 有救世、救人、救國三者, 其性質皆為博愛.”“大同世界即天下為公, 人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養, 壯有所營, 女有所歸, 幼有所教, 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實現, 則甲兵亦可以不用矣.”
一個偉大的民族必有其影響深遠而舉世公認的民族精神, 一旦失去這種精神, 則必被世界所鄙視而拋棄, “國際地位”更無從談起. 我們大中華民族是有過長達兩千餘年輝煌歷史的, 中山先生希望建立的是一個有傳統文化道德和先進科技文化的真正意義上的巍巍大國. 他說:“有道德始有國家.”“欲恢復民族之地位, 必先恢復民族之精神.”“恢復一切國粹之後, 再學歐美之所長, 然後才能超越歐美.”我們可以設想一下, 如果一個國家經濟上倒真的很繁榮, 衣食無懮, 住有房, 行有車, 但道德淪喪, 人與人之間尔虞我詐, 買的是偽劣產品, 吃的是有毒食品, 行善者受人嘲笑, 作惡者升官發財, 還得時時提防無處不在的盜賊騙子, 這還能稱其為國家嗎?
法制與道德, 孰輕孰重, 相信稍有學識者即能清楚回答, 歷代聖賢對此論者甚多, 此處不再重復. 中山先生對此問題非常明確地指出:“以禮治國, 其國必昌; 以法治國, 其國必危.”“衛鞅治秦, 張湯治漢, 莫不以尚法而政弱國敗, 法治之流毒甚矣哉”在談到憲法時他說:“將來國家憲法, 必設獨立機關, 大小官吏必須考試, 可除卻盲從濫舉及任用私人之流弊.”誠哉中山先生斯言也.
綜上所述, 是中山先生近百年來在道德和法制上運用儒家思想的治國理念, 在今天看來亦無疑是非常正確的. 另外, 在主義、政治、經濟等各領域尚有許多精闢言論錄, 限於篇幅, 這里不一一叙述. 中山先生被評為近代十大“孔子思想傳承者”排名之首, 良有以也.
澳門中華孔子學會會長 孫保平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 上一篇:老子的大道安全观
- 下一篇:从道德结构理论看柳艳兵夺刀救人的英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