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2011年下半年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三等奖  陈萍莉

2011年下半年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三等奖  陈萍莉

字号:T|T
学校:广西师范大学      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作者:陈萍莉     年级:2009级   
学号:200910201145      邮箱:308987736@qq.com
儒家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寒山诞的节庆开发为例
摘要: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孝文化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在建郡有2200多年的岭南都市——玉林,随着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家庭观念的影响以及孝文化的传承,伴着节庆活动的兴盛,物质生活的满足以及精神生活的匮乏,人们精神信仰的强烈需求对于中小城市城市形象的转型,节庆民俗的兴起是否能够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儒家的孝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儒家的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本文借以回顾玉林节庆民俗,以寒山诞为例,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方案,也为儒家文件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儒家孝文化  玉林  中小城市  寒山诞  民俗节庆
玉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自古有“岭南美玉、胜景如林”的美称,更有“千年古州”“岭南都会”的赞誉。玉林古称“鬱(郁)林”,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此建鬱林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玉林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各族人民友好共处,形成了以汉族为主、多民族互帮互助的群居状况,因此造就了多民族丰富多彩、共荣共生的文化格局。自1997年设地级市以来,玉林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俗活动愈益丰富。
一、玉林传统节庆民俗概况
由于玉林地区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大部分节庆活动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汉族节庆活动类似,但是,由于长期与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以及外来客家移民和侨民的共同影响,玉林地区的节庆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在此笔者仅列举一些较为体现这些特色的节庆活动。
(一)传统岁时节日节庆
1.春节的孝文化
在近春节的一个月前,玉林人就开始准备春节的相关事宜。如采办年货,家庭彻底的大扫除。在除夕夜,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类似,玉林人会团聚一堂,吃年夜饭。在吃年夜饭前,会清洗灶台,拜祭灶公。年夜饭后,会放烟花炮竹庆祝。饭桌上,比较特色的是米花、米散、巧莲(谐音)等炸制米类小吃。玉林人很少有包饺子吃年夜饭的习惯。现在大多数家庭会选择除夕夜在外就餐。在大年初一早上,先是全家拜祭家族信仰神明,接着是拜祭祖先,然后是小辈向长辈拜年。家家都会煮上一锅烹调讲究的大碌米粉。吃过午饭后,就可以去走亲戚了。春节的其他禁忌风俗和全国类似,如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亲,初八开市等。在开市的这一天,街道上会有舞狮队向开铺的店主拜年讨利是。
2.端午节的爱国文化
玉林人传统习惯是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随着近年来河流的改道、河流水量的减少、水库的修建等原因,在市区内河赛龙舟的习俗渐渐消失。但在玉林的一些乡镇,有些村民还是会自发地进行赛龙舟活动。玉林人包粽子很有本地特色,除了传统的咸粽,还有凉粽(用碱水泡过的,蘸糖水吃)以及米糕、芝麻饼、糯米糕等小吃。同时,家家户户门上挂有艾草菖蒲辟邪。
3.清明节的兄友弟恭
玉林人过清明节不是在清明这一天,而是推迟一天。玉林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不是在标准的当日过,如元宵节、中元节(鬼节)都是推迟一天过。至于节日推迟一天过的来由,据玉林民间传说,相传有一一对兄弟,哥哥外出打工,兄弟俩相约元宵这一天相聚,但哥哥在元宵那一天还没回家,弟弟信守承诺,等了哥哥一天,原来是哥哥在回家途中遭遇歹徒,盘缠被收刮一空,后走了一天才回到家。为了纪念兄弟情深,一些村民就推迟过节日。也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过节的时候碰上了农忙,为了农事,只好把过节推迟。来由众说纷纭,直至今日,此习俗仍旧被继承下来。
4.冬至节的家和团圆
冬至这一天在玉林人看来是“小年”,一点不亚于春节。过冬至节,家家户户也会包粽子。玉林人会在很多节日包粽子,对粽子相当热爱。在冬至这一天,每户人家会团聚一起,吃着热乎乎的火锅,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御寒准备。
(二)民间文化信仰节庆
1.社头旦的祖先崇拜
这与客家人的土地神崇拜属于同源。二月初二、八月初二为土地诞,祭社神,社为土地之主,各村都设有社头(土地庙)供奉本村土地神。在玉林市区内,有专门的对土地神进行祭拜的社公庙,一般和宗族祠堂修建在一起。因为玉林辖区内,博白县、陆川县的客家人居多,因此,这个节日在这两个县比较兴盛。
2.寒山诞
这是祭拜寒山三圣的节日。在后文会详细介绍,在此就不赘述。
3.绿珠诞
相传中国古代美女绿珠是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博白县村民会在绿珠诞辰日那天进行祭典绿珠的出游活动。其形式类似社头旦。
4.宗教朝拜
玉林辖区内佛教、基督教、道教三教融合较为明显,市区内有地藏堂、宝山斋、基督教堂,市郊有佛子山天乐宫,容县都桥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北流勾漏洞为二十二洞天,勾漏寺以及基督教堂。市民经常自行到这些宗教场所许愿祈福以及寻求心灵的慰藉。
(三)饮食文化民俗节庆
玉林有一个十分特别由玉林人自己“创造”的节日——荔枝狗肉节。顾名思义,就是把荔枝和狗肉一起享用。而这个特别的节日,就定在一年中最热的那天——夏至日。因此,又别名为夏至节。玉林人信奉“以毒攻毒”,在热气最盛时啖荔枝吃狗肉。如果怕上火,只要冲一杯盐泡荔枝皮的水就可以有效地降火气。这个节日的来源已经不详,也是近几年才兴盛起来。但玉林人并不介意,就像四川人在大夏天吃滚烫烫的火锅一样,只要吃得开心,大汗淋漓、“热火朝天”也无所谓。
二、儒家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玉林寒山诞概述
1.寒山的概况
寒山的位置位于玉林市西北部,距离市区大约十公里左右,顺着城北往桂平方向的玉桂公路就可以到达。寒山有东麓和西麓两大风景区。古籍《九域志》记载,南越王赵佗,夏日遣使入山采橘经七日方还,问其故。云“因山中大寒,不得归。”故名寒山。突出了寒山清凉和四季如冬的气候特点。寒山生态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濒危的中国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世界最大的“皇蛾”、世界尾突最长的“白娘子蛾”、中国珍稀的“文字蝶”“地图蝶”以及具有药用价值的“佛手型长果枇杷”都繁衍栖身在寒山山区。因此寒山有“珍稀生物王国”和“玉城三肺”之称。
2.寒山诞的来由
相传古时湖南长沙府有一母同胞的张氏三兄弟,《中华张氏大典》记载,系汉朝开国功臣张良的后裔。大哥张桂卿,生于北宋庆历八年戊子岁(公元1048年)农历九月十五日。二哥张桂亭生于北宋皇佑三年辛卯岁(公元1051年)农历二月十二日。三弟张桂成生于北宋至和元年甲午岁(公元1054年)农历四月十五日。在父母教诲下知书识礼、勤劳孝义,在家乡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但他们的父母在壮年时就撒手人寰。
为寻风水宝地,三兄弟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寻找数月未果,并没有动摇三兄弟寻穴葬亲的决心。后辗转到达广西,他们千里寻穴葬亲的孝心感动了当地老百姓,受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热情招待。一日,当他们来到玉林山心沙塘莫村时,已是黄昏时分。遇见了一位中年妇女,这位妇女热情招呼他们。晚饭后,与村民的交谈中,张氏三兄弟了解到,这个村庄有200多人,长期以来严重缺水,村民生活困苦不堪。凭着寻穴时积累的地理知识和经验,三兄弟为村民找到了泉眼。相同的事情三兄弟做了不少。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们待民如亲、为民造福的传说。三兄弟发现寒山顶峰有五凤穿云的瑞景,遂决定把父母尸骸葬于此。他们的孝心和善心感动了上苍,三兄弟羽化成仙,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德就设坛造庙,尊称他们为“寒山三圣”。   
3.寒山庙的概况
寒山庙,有大庙和顶庙之分。顶庙位于海拔720米的寒山顶,由两座小型的石庙组成。传说就是寒山三圣羽化成仙的地方,明代以前就在这设有神坛,记载讲“清乾隆年间,五台山县知县举人陈圣敬等倡首募捐重修其坛,石为庙,至今几百年矣!岁甲戌年(公元1754年)合州官绅商民复举重修之役”。因此山顶的石庙,至今至少存在了二百年,是“寒山应雨”的古迹所在。而位于寒山村中心的寒山大庙,据购置庙产的断碣残碑推测,建庙之初应该是在清朝道光年间,也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寒山大庙是明清时代的州官在大旱年时设坛祈雨的地方,后扩建成庙宇,作为寒山顶庙的行座、离宫,是寒山诞庆祝活动最多、最热闹的地方。
4.寒山诞的流程
寒山诞的的巡游活动,由大庙的主持带队,组织成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来自附近各乡(镇)的村民在寒山大庙前集中,从这里开始出发,参加寒山诞的巡游活动。以彩旗、牌匾为前导,紧跟着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以及各类民间团体,甚至有人扮演成了各种神话人物加入游行队伍。游行队伍将会在寒山附近的自然村绕行一周,为大家祈求未来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等。这种传统由来以久,是寒山庙会中最隆重的一个环节。
参加寒山诞庙会,除了酬神祈福之外,更多的人是为了登高锻炼、踏青揽胜。从寒山大庙到顶庙全程要翻越十二个山岭,山高坡陡。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五、六岁的小朋友都乐此不疲。登高的队伍比巡游的队伍人数更多,场面更为壮观。
5.寒山诞的特点
(1)诞期多
寒山诞祭奠的是“寒山三圣”,即这三个神仙的诞辰,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十二、四月十五和九月十五。因此,寒山诞并不是只有一次,而是一年有三次。这一点跟其他地方的庙会有些不同。
(2)庙宇古老、面积最大
寒山顶庙是玉林最古老的用石拱结构建造的庙宇,全部用了1214条石箭垒成。寒山大庙也是玉林市内占地最广,建造面积最大的庙。
(3)游客人数众多
每次的寒山诞都会吸引方圆数十里,成十万的游客到寒山参观游玩,因此,寒山诞堪称是玉林当地的庙会之冠。
三、玉林寒山诞的孝文化价值的系列开发
1.加强民俗宣传,提升城市文化品牌
借以寒山诞的名义,推出玉林本地传统民俗,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城市活名片。配合“文化立市”的主题,有效地实现城市形象转型。
2.推出系列活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就目前来看,寒山诞的庆典还较为单一,除了游行祈福外,可以开办固定摊点,销售民俗物品,刺激游客的购买欲望。还可以在大庙前搭建临时舞台,上演玉林传统的采茶戏、“玉林八音”等传统戏剧和民俗祭祀舞蹈,增加庙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3.延长产业链条,形成整体旅游效应
打造多远一体化文化旅游产品,形成“庙会+游客+信众+健身+观光+娱乐”的文化之旅,以此形成整体的文化旅游效应。比单一的游行活动更具市场吸引力和行业竞争力。
4.促进区域合作,造就合作共赢局面
可以联合桂平西山宗教圣地、玉林本地佛子山,三地共同合作,强强联手,实现区域间的合作共赢。增强区域竞争力,造就整体多源的旅游目的地。
5.设计旅游线路,串联政府主导会展
为寒山诞设计多条旅游线路,把周边相关旅游景点实现有效组合,延长旅游行程线,扩大客源覆盖面,确立寒山诞力场。同时,与玉林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简称“玉博会”)相结合,增加客流量和政府主导力。
6.挖掘文化内涵,实现体验休闲产业
寒山诞蕴含的“祈雨”、求福、孝文化、为民服务等文化元素,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体验式的休闲文化产业。把寒山改造为健身休闲、愉悦身心的天然氧吧,在寒山诞之余,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放松的首选之所。
四、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小城市汉族民俗节庆的借鉴意义
1.带动本地游客流量,提升旅游质量
以节庆带动当地游客量的方式已被各地大事使用,但节庆中商业色彩过重或是缺乏文化内涵,只是单纯的招商会或是展销会,寒山诞的形式可以被其他中小城市借鉴。
2.提升本地文化形象,打造城市名片
以民俗节庆增强本地的文化内涵,挖掘当地蕴含的文化因子,改变城市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形象或是“农民城”的印象。
3.草根文化、传统民俗是否能登“大雅之堂”
寒山诞作为草根文化的代表之一,给其他城市一个思考:传统民俗是否可以在现代城市中大放光彩、生机勃发?草根文化是否就只是粗俗文化,能否进入“大雅之堂”?
4.文化产业的示范基地,节庆民俗的突破点
以寒山诞为代表的庙会庆典为契机,成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可以为节庆民俗的新发展提供突破点。节庆民俗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使民俗节庆更具活力。
5.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繁荣共生
节庆民俗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最为核心、最具代表性的外在形式,完整而具现代气息的传承节庆民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6.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寒山诞作为玉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是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有效地开发民俗节庆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其内在的深厚底蕴。
7.基础设施建设
寒山诞作为村民自发形成的庙会庆典,其基本设施方面还较为欠缺,其他类似的节庆活动也存在类似问题。只有把相关基础设施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吸引客流。如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应完整,不能只是单一的节庆,而应全盘考虑问题。
8.政府介入,积极引导
民俗节庆是作为公共事业来办还是作为文化产业来开办是个必须分清的问题。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最有力的市场主体,其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应好好利用这一有利方面。政府对民俗节庆进行积极引导,能够更好地掌控其发展和方向。
五、总结
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在对玉林汉族节庆的盘点中,寒山诞作为其中最为朴素无华的一块璞玉,还有待于相关部门和文化旅游公司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和开发。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为城市形象的提升、儒家文化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均有可借鉴、可深究的课题。本文仅以文化产业、民俗学的角度进行较为粗浅的探讨,还望能够给相关产业、相关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参考文献:
1.许婧,北回归线上的绿色之城——玉林[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2(8).
2.杨梅.论玉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过伟.广西西江流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1) .
4.吴其敏,杨志平,浅淡小城市特色的构建——以广西玉林市为例[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8) .
5.周利理.玉林文化的溯源与解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6).
6.陈翔.玉林:旅游业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J].今日南国, 2009(7).
7.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9).
8..张意柳,胡可东,玉林地方特色文化类型分析与价值探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6)
9.张立勇.挖掘历史遗产,打造旅游新村——广西玉林寒山诞民俗旅游研究报告[J].魅力中国,2010(14).
10.梁志敏.漫谈玉林的民族民俗文化.玉林时代网,2009-03-31 16:08:52 http://www.yulintimes.com/Travel/bencandy.php?fid-7-id-106-page-1.htm
11.倾计-寒山庙会说寒山(上)(下).玉林电视网,2011.04.09 http://www.yltvb.com/vod/qjMore.asp?IntProgramID=77&page=2
 
评语:
该文以寒山诞的节庆开发为例试图对儒家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论述,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但不足在于:有点偏离了中华十大义理经典,若能在选题上更切近义理经典则将会更好。
建议:三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