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2011年下半年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三等奖  陈柳鹏

2011年下半年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三等奖  陈柳鹏

字号:T|T
学校:湖北大学
学院:哲学学院
专业、年级:伦理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
姓名: 学号:2010111201000022 
                                                     
总坛:四、第一百二十三楼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社会会是这样,现代中国人的人文性格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读中华经典书籍怎么是个真正的中国人呢?自从改革开放,外来的文化不断的侵蚀我们的思想,使一些功利主义行为不断突出,造成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这应该是大家思考的问题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哪去了,很多人都在追求的是外在东西、物质生活,内在精神、自我内心修养哪去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我们继承了吗?现在中国在不断崛起,不应该好好吸取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吗?不应该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吗?我们快快回到我们中华文化中去吧,好好研读下里面丰富的做人之道、做事之道、处世之道、为政之道吧,别让这些好东西在我们这代人丢失了吧!
 
孝坛:二、第三百五十八楼
 
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其实对待父母我就觉得不仅仅是赡养,还必须要敬,在现代社会中,有些子女家庭贫困,只能以陋室和粗食奉养父母,你能责备他不孝吗?还有的子女腰缠万贯、财大气粗,不费吹灰之力既能为父母提供高楼别墅、锦衣美食,但他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根本无心过问父母的生活,你能说他是个孝子?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孝迹,原迹贫家无孝子。”现在社会就是有不少人把养简单地理解为“能养”。我们作为子女应该为父母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因为,父母希望从子女那里得到的决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奉养,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回报,例如:关心、尊敬、体贴等等
    在古代,孔子以父子关系为核心,提倡孝道,是为了社会基本结构的稳定,还有从思想上看,一个人对生身父母都不能格尽孝道,那还谈什么仁道呢?所以,“孝”是考验人之践仁与否的试金石。有人说现在是物欲横流的时代,那我们更要提倡这种“孝道”而且还要把它实践在生活和工作上。
 
礼坛:一、第三百四十八楼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句话说明了礼制的根本是仁德,它不能只是依凭外在规范来实现,就是作为一种外在规范,也必须是仁德的体现,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只是一种形式的礼,再完备的礼,不能体现仁德,也只能是徒有其表;所以只有体现了仁德,礼制本身才有所改变。从《论语》中,我看到的是,礼是以是否能体现仁德为其原则的。告诉我们行礼一定要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做表面功夫那么简单。你不尊敬一个人,而你只是在礼貌上尊敬,人家还是会看出来了,又比如:一件丧事,你场面再庞大,再完备,但是你根本不是从内心里悲伤,外人一看就看出来了,你搞那么多形式上的东西有何意义呢?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可以看出,要做件大事,必须从自己的内心开始修炼、修行,只有把自己修炼好了,你才能去做其他的事,也是我们常说的:“先做人
后做事.
 
信坛:四、第三百零二楼
 
在与朋友相处时,彼此要以真实的言语和感情进行交往,知心坦诚、肝胆相照,不要存在任何涉及欺骗、诡诈、自私的成分;在对待朋友时,一定要讲究真实与坦诚,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必须尽力办到,若实在无法办到,就要及时向朋友说明和解释缘由;朋友之间不能只讲义气而失去正气,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以实际作为来评判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我们要反对与人交往时采取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趋炎附势、口是心非的做法,要珍视诚信的重要作用。
    虽然这只是朋友的诚信,但是推向社会,诚信可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啊。社会能够良好和谐的发展,我觉得诚信是最重要的,不仅个人要讲诚信,企业也要讲诚信,政府也要讲诚信,现在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更需要人们注重诚信的建设和完善,只有在社会中人人讲诚信,社会才能稳定良好的发展!
 
廉坛:十二、第三百一十五楼
     从贪污腐败者共同的特点来看,则无一不是因为欲壑难填、仁义不存而造成的。无论你职位再高资历再老,一旦陷入贪得无厌的欲望之中,就会成为金钱和物质的奴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声败名裂,还有什么刚毅可言呢?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腐倡廉就是节制贪欲。一个官员能否做到廉洁是为官之本,只有做到了廉洁,他才能更多的为人民着想。关于廉,在《论语》中我觉得有两句话可以提一下,一、金钱和地位是人人所向往的,但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君子就不会干,贫穷和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君子也不会去干。二、作为士,见到利益一定要想一想是否符合仁义之道、是否应该得到。这两句话都说明了,作为一个君子必须要用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利,必须要符合仁道,难道不是这样吗?
     官员为官一方,应时刻节制贪欲,用仁义之心滋养自身的浩然正气,就可以达到无欲则刚的思想境界。“无欲”则党不弃、民不怨、法不责,“刚”则可保自身长久,可保全家安康。
义坛:十、第二百五十七楼
     君子注重道德、规则和道义,而小人则只注重现实得失。从《论语》中,我们看出孔子认为君子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要一心一意的修炼自我道德,努力克服一切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和缺点,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不要向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屈服,只是追求一味的功利,没有任何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这种人是没有什么尊严可言的。
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羞耻心、尊严意识和文明教养,一个没有信仰、没有信念、没有教养、没有羞耻心和尊严意识的社会,是很可怕的,而且在这样的社会中小人文化会多起来,小人他只会以个人的厉害得失作为行为取舍的标准,这怎么行呢?这社会不是乱完了吗?所以我们更应该提倡义,提倡人们要有羞耻心和尊严意识,多去做些义事,这样的社会才是人人所向往的。
 
毅坛:五、第二百八十六楼
 
自强不息,从古至今我们祖国就一直拥有这样的精神,人世沉浮如点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不是天才,只要你勤奋,总有发达的一天。即使你身体有残缺,即使你没什么天赋,即使人家看不起你,但只要你勤奋努力,人家也会别眼相看你,你也将会开拓出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天空!
    古往今来,有多少个英雄好汉自强不息,为祖国效力而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人靠着这份自强不息的执着,从而获得道德实践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咬紧牙关,一直拼搏向前,就能获得真理。
毅坛:四、第二百一十楼
 
我们一定要坦然地面对困难,人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困难与挑战,人这一生都是在适应各种环境,人类也就是在适应了生存的环境以后,生命才得以延续下来,我们必须要以精进勇猛心克服种种困难。
    人只有在困难中,才能得到最大的成长,不经过任何困难的人,是很难做出什么大事的,所以我提倡我们的父母多多让孩子们去面对困难,从困难中学会成才的道理,从困难中长大,而不是一直让他生长在“温室”中。
 
和坛:九、第一百八十四楼
 
真正幸福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感,古人云:“知足者常乐。有求皆苦,无求自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做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做一个自得其乐的人。现在的人们都在追求外在的名与利,忘记了真正需要修炼修行的是自我的内心,你没有宽阔的胸怀,你怎么做到“恕”呢?你不能宽容人,你怎能虚心的学习呢?怎能去处世、治国、平天下呢?
礼坛:五、第一百八十七楼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都生长在“温室”中,对于一些基本礼节都不清楚,就拿吃饭来说,根本都不知道该坐哪个位子,而是一进饭桌就一个屁股坐下去,根本不考虑自己应该坐在哪个位子,让主人坐哪个位子,不是他们愿意这么做,而是父母根本就没有在生活中教过。这一点希望父母们能在这方面多多教育,社会也要大力宣传一下,毕竟我们国家是个礼仪之邦嘛!更希望出国门的人们,要好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展现我们作为一个礼仪之邦该有的品行。
毅坛:二、第一百四十四楼
 
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做一个有尊严和自信心的人,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们要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成功,遇到失败学会改正自己的缺点,慢慢地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合格的人才。只有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别人才能会赞同你,进而自己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青年时期毛泽东所展示的远大志向,正是他一生雄才大略的精神来源。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首先要看他有没有强大的自信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挺过去,从困难和逆境中站起来,这就是强者的风范。
 
仁坛:一、第四百九十二楼
 
做一个“仁人”其实就是两句话,不需要做太多解释,第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第二句话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我们要成为“仁人”按照这两句话去做,就很了不起了,这也是做个“仁人”的标准吧?
 
信坛:二、第四百三十一楼
    从以前倒闭的一些名企看出,都是做了一些失信于消费者的事后,不得不倒闭,比如:三鹿奶粉。没有诚信的企业是根本无法生存的,人也是一样,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是无法在社会立足的。
    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它是关系人生的成败,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只要在诚信上不注意,就只能眼看着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失败了,诚信是用一生去经营的,每时每刻都要警惕,不能出现一点点错误。
                            
忠坛:五、第一百五十四楼
    人的能力有强弱之别、责任有大小之分,但忠于职守、勤勉尽责人人都应恪守。我不相信一个有才能的人,不懂得忠于职守,会作出什么成就出来!反而是一些勤勤恳恳,忠于职守的人,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事业!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责任意识的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的是热爱祖国的责任;“择邻而居”讲述的是孟母历尽艰辛、勇于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卧冰求鱼”是对晋代王祥恪尽孝道为人子的责任意识的传颂,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会检讨过失先从自身或自己开始、承担自己一切失误和过错、敢于承担部下犯的错误、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推脱不嫁祸。
 
智坛:六、第一百九十九楼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这违背了为兴趣而学习嘛,怎么可能学得好呢?怎么能把知识真正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呢?我觉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为了使自己更完善,为了使自己更充实,这也是我一路学习的观点。古人说:“学习首先是修养自己的德行,永葆清静光明;其次是推己及人,发挥作用,引导所有人都去做个好公民;再次是在此基础上,让人民、让社会、让自然都达到最完美的状态。”难道学习的目的不是这些吗?
孔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有句名言:“知学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们要学会乐于学习,而不是被动去学。
 
总坛:三、第一百二十楼
 
对于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我从研读《论语》来说吧,《论语》是中华经典中的经典,我想大家没什么意见吧,我每天都坚持读下《论语》除了把它活学活用,最重要的是通过它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和高尚的道德信仰,我从《论语》中就学到了几点: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句话。前一句是说若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句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义重大。二、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告诉我们想要先做事,必须先把做事的工具磨锋利。这就是我们做事的思想嘛。三、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清楚地给我们归纳出了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益,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害。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人:一是正直的人,二是诚信的人,三是博学多闻的人。这就是《论语》教会我的择友思想。还有很多需要我学习的地方,比如:学习孔子那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宽容之心。学习那种“耻其言而过其行”的行为方式等等。《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真的值得我一辈子去研读它,一辈子去践行它。
 
评语:
该帖子在基本上都能围绕经典中一个核心内容或一个中心观点加以展开,有论有叙,有事有情。但有些地方论述不足,还可以深入和展开,有些则不够认真。
建议:三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