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8年下半年二等奖 于盼盼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8年下半年二等奖 于盼盼

字号:T|T

中华义理  201904

智坛      275

智者皆明知行合一之理,不会将知与行割裂。我所理解的知是外在的知识和自身的理解,我们根据外在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行也就所谓具体的实践行为。只有深刻把握了知识的内涵并且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的行动,在行动中体现出的好,好就好在“知”的深刻。这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不可分作两事。

 

信坛        546

所谓与人诚,就是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涉及一个言行一致的问题,与人交若是一味许下承诺,而不知践行,不可谓其是有信之人。如若是与人交往对于自己所许下的承诺负责任,并且努力的去践行,但是没有什么取得很好的结果,那就不是诚信的问题了

 

信坛         547

一般都是将诚与信放在一起来谈,要想有“信”,我觉得要想做到两点:一是对己诚,二是对人诚。对己诚,就是不违背自己的内心,能做到问心无愧。而对人诚,是言必行行必果,也就是所谓的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也涉及一个言行一致的问题.

 

孝坛        667

在中国传统伦理体系中,孝敬父母是一直在提倡的。所谓孝敬,有双重含义,一是孝,二是敬,其中敬是孝的一种较高的层次。所谓“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能养者是孝的最低层次,如果连能养都做不到,不可称之为孝;能养且能做到不辱,是第二种层次;第三也是最高的层次就是能养且尊敬。就目前现实来看,大多数人对待父母能做到“能养”,能养而能不辱者也不在少数,但是能养且能事事恭敬的对待父母的就不是很多。

 

孝坛      221

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大多是针对那些远离家乡父母、入仕之人来讲的。一般来说忠孝可以兼得,所谓入则孝,身在家乡,孝顺父母,可以做到孝,同时心中有国事,不忘思报君恩;入仕为官则忠君爱国,可以做到忠,同时心中牵挂父母,不忘思报亲情;这便是家国两全。孝忠一体,我觉得并不矛盾。

 

孝坛       427

其实大多数人不太能做到真正而直接为亲解其忧,但是我们能间接做到。所谓父母之忧多半是为其子女而忧愁。为人子女但凡能做到,不让父母为自己而担忧,就算是孝了。

 

孝坛   十一   407

孝与敬 孝,并非仅仅为“ 能养” ,不敬,不可谓之孝。至于犬马,皆有能养。能养是为孝最为基本的, 能养需与敬相结合,才能是真正的孝。敬是尊重有礼貌的对待,敬常与尊连用,表示敬重之义。 为人子女,对待父母的孝应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孝,不是迫于社会伦理,也不是简单地敷衍, 孝应心存敬意,对父母的意见应该尊重。如若对待父母仅仅是做到能养,只是停留于物质上 的供养,不能被称作孝。

 

廉坛   十一   140

儒家讲求吾日三省吾身,我觉得这是用内在的修身工夫。内修己身,一是因自己的道德修养有待提升,一是因为了认清自己,是在思考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和什么水平,也是会因为他人之言而照明己身,思考不足与差距。正所谓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且心求改善。

 

廉坛   十一   141

益卦解释说:“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在卦象上,上为风、下为雷,组成了一个意思为“益”的卦象。作为自然气象的风和雷,合在一起愈发的风势足、雷势烈,彼此助益、互相增益。就天道来讲,在人类行为上能有所助益、不断增益的是什么呢?就是“善”与“迁”能相配、“过”与“改”能相应。首先知善、能随之越变越好,其次是有过、能从而知错就改。那么自己的“过”就不可怕,反而是向好的助力,别人的“善”也非压迫,而是改进的动力。

 

廉坛   十二    548

国倡廉洁、民崇俭朴 首先是社会风气问题。当社会充斥腐败之气,民大多以欲望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纵欲主 义皆横行。廉洁:不受为廉,不污为洁。就我的理解,廉洁是有不受他人钱财重物之贿,清白 高洁,人品不受世俗欲望金钱所污。如若国倡廉洁,以廉洁之精神正社会风气,民皆以廉为品 格,合理节制欲望,勤俭以修身养德。民崇俭朴修身以养德,一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一是来 自于内心的自省。俭朴是一节俭朴实的美德,是民风之高尚的表现。人民在个人生活方面做 到俭朴一是个人品德的升华,一是社会风气净化的表现。

 

忠坛       232

忠者,从中、从心。心存敬者不懈于心,居其位尽心任事、不懈其政,忠有 ” 之义;中者 不偏不倚,忠又有正直之义。忠是对尽己心力以任其事、服其职的人的赞美之词,多以说臣事 君尽忠职守、忠心耿耿。忠为有德之人所具,亦是一君子、贤臣之道;尽忠者,为人谋事尽心 尽力。忠也有真诚、正直、直率之义。忠者言行皆从心从中,无所偏私,与人言皆坦率,与君 言皆直谏。学习中华义理,学习忠之道,需了解与人谋应尽己心、人言忠言虽逆耳然则利于行、 与友交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此之谓君子之道,亦为成人之道。

 

智坛   十一    187

人有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所谓生而知之者实难存在,就 连孔夫子都说自己是好古敏而求之,而非生而知之。学而知之的思想在论语里多有出现,智 与学密不可分,好知而不好学,其弊荡;所谓智乃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其次,仁德常 与智同时出现,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择不处仁则智而不得,智者利仁, 仁者也应好学才免于愚;学以成智、学以养德,人不学焉知君子之道,人不学无以有懿德。人 学君子之道,修身养德,是智之显现

 

信坛       235

儒家自孔子始皆重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其犹如车无輗軏,不能行也。于他人而言, 讲求与友交不可无信,不轻易许诺,如若许诺必践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亦是君子之道、 大人之道。君子重言行始终一致,口有所言,身必行之。 信的基本涵义是,当代诚信连用, 以诚信为人之本。诚者,诚于心也。诚于其心,行与其外,君子慎其独也。在现今社会,无信,无以立己,应以诚信之道与人交。

 

礼坛       423

于人而言,礼以修身养德。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礼的作用不可忽略。夫子云: “ 立于礼” ; “ 不 学礼,无以立” 。礼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由道德观念、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在人的成 长过程之中,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人们以礼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身行为符合那些道德规 范和风俗习惯,是谓修身以养德,而人立于礼。 于国家而言,礼以安邦和谐。礼是用来治理国家的,一个国家无礼,则名不正言不顺,百 姓不安其居,国则乱而不宁。礼可以使社会和谐,礼常与法相联系,礼法兴,可以使百姓各安 其居,社会有礼法可依,则归于安宁。

 

礼坛       424

内仁外礼 仁与礼是孔子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思想, 二者密不可分。 论语有云: “ 人而不仁, 如礼何” , 礼以仁为根据,无仁不足以谈礼,当然其中也蕴含着孔子更为重视仁,但是在孔子那里,仁与 礼二者之间相互规定。对于礼而言,孔子并不仅仅把礼局限于形式中,礼有其更为深层次的 含义,那就是仁。孔子也曾用礼来规定仁,克己复礼为仁。外在表现的礼仪规范体现的是其内 在的仁道思想才是真正达到的仁与礼的结合,即内仁外礼.

 

云南大学于盼盼

 

评价:作者对中华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学习,对“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中华十大义理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结合现实,联系生活,是十分值得赞赏的。如作者讲到智与忠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智者皆明知行合一之理,不会将知与行割裂”、“忠者,从中、从心。心存敬者不懈于心,居其位尽心任事、不懈其政,忠有“ 敬” 之义;中者 不偏不倚,忠又有正直之义”等。在谈到孝的时候联系了现实生活,语言虽朴实但却具力量。

建议:二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