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4年下半年评奖 三等奖 赵佳超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4年下半年评奖 三等奖 赵佳超

字号:T|T

学院: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专业:中国哲学2014

姓名:赵佳超

联系方式:13934043686

指导老师:李煌明

1.孝坛:孟子的家庭思想  jayden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家庭伦理思想,建构了以孝悌为根本的家庭伦理思想体系。孟子的家庭伦理思想虽然有非科学的因素,但是其合理因素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思想体系仍有借鉴意义。重视婚姻是孟子家庭伦理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上》,以下凡引自《孟子》,只注篇名)“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公孙丑下》)可见孟子把婚假和孝父、忠臣都作为“人之大伦”来看待的。在婚姻问题上孟子主张:“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但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他有敢于推开这种成见。例如,在出现“废人之大伦以慈父母”(《万章上》)的情况下就可以不告而娶。只要符合“人之大伦”即男女结合、生育以延续种族这一伦理要求,不告而娶与告而娶同样是正当合理的。

2.孝坛:孟子的孝义 jayden

孟子家庭伦理思想是继承孔子伦理思想发展而来的,是以孝悌为根本而展开的。在此基础上,孟子又进一步提出了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再由五伦而及整个社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从孝悌的家庭伦理达到人伦,再到社会伦理的轨迹,是从个体道德、家庭伦理再到政治伦理,实行王道的轨迹,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轨迹。尽管孟子的家庭伦理思想是为其“仁政“思想服务的,尽管孟子的五伦被历代封建统治扭曲为愚孝、愚忠、愚节。然而剔除那些封建性的糟粕。、,在今天乃至将来,孟子的家庭伦理思想仍然是一种可贵的璞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楼上)),这是孟子提出的对中华民族家庭伦理思想有影响深远的著名命题,孟子把有无养子作为孝与不孝的最大区别。有了孩子,光吃饱穿暖、生活安逸还不行,还得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必以正”,防止“教而不正”(离娄上)),如果教育不得当,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且会影响感情。

3.孝坛:孟子的孝义之道  jayden

中国古代最早也最突出的伦理规范应推“孝“,孔孟都把孝悌作为仁义的根本,这一点在前文已有论述,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谈谈个体道德对家庭伦理的作用。孟子认为,家庭伦理的实现离不开个体道德,如果不具备仁义的个体道德就无法实现孝悌,也就不能处理好“五伦”。他说:“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告子下》)而一旦具备了仁义的个体道德,并用来处理五伦,就可以实现王道。

孟子家庭伦理与个体道德的辩证关系还体现在“事亲”与“守身”的关系中。孝是中国人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的体现,是中国文化内在的、深层的元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孟子表面上把家庭伦理(孝悌)作为个体道德(仁义)的根本,实质上仍是为了个体的存在、发展和完善,因为只有个体存在、发展、完善,才能实现孝悌的家庭伦理,这就体现了儒家从修身到齐家的轨迹。孟子一方面说:“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知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是也。”(《离娄上》)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只有具备仁、义、礼、智、乐,具备完善个体道德­­­­---守身、修身,才能实现家庭伦理一一事亲。他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之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离娄上》)一个是事之本,一个是守之本,这就是把家庭伦理与个体道德统一起来了。

再者,孟子家庭伦理与个体道德的关系还表现在孝悌与“四端”、“良知、良能”的关系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是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上》)这就是说,人具有仁、义、礼、智四端,并扩之充之,形成完善的个体道德,才能以事父母,方能实现家庭伦理。“四端说”论证了人性本善,同时也论证了家庭伦理之孝悌的产生基础。孟子又说:“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尽心上》)良知、良能是什么?无非是类似于“四端”一类的东西,是个体道德之萌芽。这就是说,孟子从天赋道德出发,论证了仁、义、礼、智的个体道德是先天赋予人的本性,论证了孝悌是先天赋予人的本性。这样在家庭伦理与个体道德的发生上,孟子又把二者统一起来了。

4.孝坛:孟子的理论   jayden

孟子的家庭伦理观无疑有不少糟粕,但也有一些值得珍视的东西。如主张孝敬父母、兄弟友爱,注意调节家庭内部各种伦理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以保证社会安定等思想。舍弃其封建思想内容,仍不失为卓异只见。赋予新的内容,仍然可以为我们建立新型家庭伦理关系提供借鉴。

5.礼坛:礼的基本   jayden

礼最初是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形成的一系列的规范。礼是有不同的层次的,有的礼是人类最一般的礼,人类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我们人与人之间平常交往的时候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见到老人要表现出一种尊老的礼,在公共汽车见到老人要向老人让座,这是一种礼,见到残疾人的时候,见到病人的时候,要对病人表现出一种关心,从神态上,从语言上,从行为上表现出对病人的一种爱护,关心。这都是礼。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这种规范在我们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6.礼坛:孔子的礼 jayden

 孔子他很注重礼,他希望这个礼不能光停留在这个表面的形式,光表面上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眼神,人们的表情,人们的动作来遵循礼,不能光是表面的,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玩儿花架子,不能这样。礼应该真诚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什么意思?就是仁就是仁义道德的仁,人要没有真正仁的情感,没有真正爱人的情感,你搞这些礼仪活动有什么用呢?那么你如果没有这种真正爱人的情感,你即使演奏音乐,演奏音乐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衬托一种和谐的气氛,你演奏音乐又有什么用呢?你如果没有真正的爱人的情感,你搞礼乐活动有什么用呢?这些表面的礼仪,规章,礼仪规范有什么用呢,这些东西是要表达人的情感,你要不仁,没有爱人之心,你这些礼仪求动没用了,没有生命力了。

在人们印象中的孔子是深谙“中庸之道”的,他做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一个很圆滑的老好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几乎在用一生的时间在坚定地做着一件事,推行 “周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礼仪之邦,一提起礼,就会想到孔子。孔子一举一动都讲究礼,很注重礼的形式,甚至于坐一张板凳、吃一块肉、挟一筷子菜都要讲究礼,现代人看孔子这样很迂腐。然而孔子又进一步认为礼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还要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心诚才是礼的根本。虽然孔子的这种看法很具有人性化,但是在其身后还有很多人批判他。

7.礼坛:早期礼的形成 jayden

 礼最初是人们在彼此交往中形成的一系列规范,礼是有不同层次的,有的礼是人类最一般的礼,人类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我们人与人之间平常交往中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规范。比如说,见到老人,要表现一种尊老的礼,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人,要向老人让座,这是一种礼。见到残疾人的时候或者见到病人的时候,应该要对病人表现出一种关心,从神态上、从语言上、从行为上,表现出对病人的一种爱护、关心,这些都是礼。这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这种规范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在中国,最早的礼是用来祭祀神时的器物和仪式程序的规定。到了周代,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礼的制度。概括讲,包括礼义、礼仪或礼节、礼俗三个层面。礼义是抽象的礼的道德准则;礼仪或礼节是具体的礼乐制度,大到政治、军事,小到穿衣、吃饭、摆设几乎无所不包。这些礼仪都是本着忠、孝、信、义等准则,目的是为了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和长幼。礼俗就是周人的社会风俗和道德习惯,他比礼节更细,更繁琐。到了孔子生活的年代,人们已经逐渐不再遵守周朝时期的“礼”了,所以孔子在积极推行周礼。

8.礼坛:法家主张的礼 jayden

 现在我们来具体看看法家。法家是主张等级开放,是主张开放竞争。那么法家的手段是什么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概括,就是丛林法则。什么是丛林法则?就是在森林里头,这些野兽之间是靠什么来竞争的呢?靠牙齿、靠爪子、靠力气。谁牙齿坚、谁牙齿锋利、谁爪子厉害,谁就可以把别人淘汰。靠的是这些东西,而不是靠文明,不是靠道德。法家讲竞争,法家讲等级开放。商鞅当时制定了20个级爵的等级。他鼓励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获取高的等级呢?主要是杀人。所有人都要有军功,没有军功的人不能升级。你就是贵族子弟,你没有军功,你也不能升级。普通老百姓只要你有军功,真正在战场上立了功,真正的杀了人,你就可以升级。所以商鞅这个变法一出来,当时据说秦国的老百姓,杀人的积极性非常高。战争的积极性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用商鞅的话说,就是“民闻战,则相贺”。咱们听说有战争,心理并不能说高兴。战争要死人啊,一个你自己可能要死,别人也会要死。一到战场上遭殃的都是老百姓。一场战争下来损失非常大。但是商鞅说了,他描绘当时秦国的老百姓,“民闻战,则相贺”。老百姓一听说有战争特高兴。互相道喜,互相道贺。为什么互相道贺啊?发财的机会来了,发财就是要靠杀人。咱们这回要战争了,有战争咱们要发财了。对老百姓是这么一种教育。所以这实际上是用野蛮的手段来打破等级。用那种杀人、用掠夺、用侵略。用这些非道德的手段、非常残忍、非常残暴的手段。据说当时秦国的老百姓杀人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些研究兵马俑的专家解释,有的兵马俑身上有盔甲,有的没有盔甲。没有盔甲是不是穷人没钱?因为当时士兵要自备盔甲,自备武器,有的人是穷人,买不起盔甲。有的兵马俑专家研究,说不是买不起盔甲。那是因为什么?是打仗的积极性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说穿着盔甲碍事,杀人不容易,杀人不太方便。干脆把盔甲脱了,赤身裸体上阵。赤裸上阵杀人最方便。不穿盔甲上阵反映出什么?反映出当时老百姓杀人的积极性,侵略别人的积极性非常非常高。用这种方式来打破旧的等级,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人的品位非常低下。人们不讲道德文明了。都不讲道德文明,讲残忍、讲杀人。法家思想家商鞅、韩非都非常公开地反对道德教育,礼乐文明地培养。反对这些东西,老百姓无非就是想发财,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人都是好利恶害的,这是法家的说法。你去想办法引导他,让他去追求这些欲望就可以了。去立功、去杀人。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可以了。所以这么弄的结果,社会风气坏了,人们都残忍,人们都杀人,人们就知道争夺,没有过去的礼让文明,彼此互相讲礼节、讲礼貌。没有过去的文明。这不是让人们倒退会野蛮吗?重新回到野蛮社会,重新回到氏族部落的社会。在我看来,与其这样的打破等级,还不如不打破旧的等级。而且你用这种手段来达到你的目的,你能坚持长久吗?实际上坚持不了长久。你不可能长久的来维持你的社会长治久安。后来秦朝短命而亡。就说明了这一点。儒家就不一样。儒家是主张等级开放,儒家是主张竞争。但是他的竞争是道德竞争、学问竞争。大家通过好好学习,通过礼乐文明,通过道德修养进行竞争。这是一种文明的竞争,有利于社会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呢?建立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充满道德的社会,人际之间和谐的社会。这样一种社会,这才是进步。

 9.礼坛:孔子与法家思想 jayden

孔子所遵循的礼是一种开放的等级制,可见孔子不是一个老顽固,他也明白有竞争才有发展。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商鞅和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才是打破等级的先行者,并且秦始皇依靠法家的策略成功的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那么孔子的礼是不是不如法家的礼先进呢?

 

  法家主张等级开放,商鞅在和秦孝公谈论变法的时候,跟一些旧的贵族进行辩论。在辩论当中商鞅表达了一些思想,要与时俱进,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应该有所变化,人们的一些举措也应该有所变化。后来法家的思想家韩非子也表达了这样一些思想。“世易则事易,事易则备变”。时代不同了,事情也不一样了。事情发生了变化,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也应该跟着调整。所以法家是主张变化的,反对旧贵族的封闭、固定不变、保守。法家也主张等级开放。韩非子说过这种话“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什么意思?宰相这样的大官,这样高级的大官僚应该从哪儿选拔?从基层干部中选拔,就从那些做基层工作的基层干部中选拔,他们了解基层的情况。知道怎么样解决国家的问题。所以“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那些大将军、大元帅从哪来?从士兵中来。这些士兵只要他干的好就可以让他当大将军、大元帅。基层干部只要他干的好,就可以提拔为宰相。不能论资排辈,不能等级封闭。所以,法家是主张等级开放的。商鞅变法当时在秦国就是要搞等级开放。谁有本事谁上,在这方面法家和孔子是一样的。都反对旧贵族垄断,都反对等级封闭,要求流动起来,上下流动。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凡是反对旧制度的东西就肯定都是先进的。有些反对旧制度的东西,他可能没有建立起新的东西。有些反对旧制度的东西,他可能就能建立起新的东西。所以不能说,所有反对旧制度的东西都是先进的,有些反对旧制度的主张,可能比原来那个旧的更反动、更落后。

10.礼坛:墨家的礼 jayden

墨子也主张等级开放。他也在很多文章里都指责旧贵族的等级观念。用人只注重自己家族的人、只注重自己血缘关系范围、只注重自己个人的情感。我们家的人,没本事我也用。跟我关系好的、我自己喜欢的没本事我也用。不是我们家的,有本事我也不用。跟我关系不好的,我不喜欢的,有本事我也不用。他也指责这种旧的等级观念。他主张等级开放,墨子说过种话“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当官的,高等级的,你不能永远在那个等级上(官无常贵)。老百姓,普通老百姓不能说永远都在那个低的位置上(民无终贱)。等级应该流动,等级应该开放。有能力的人就应该被推举出来。居于高的等级的,有能者举之。没能力的人你就下来啊。你不能说我没本事,没能力我也老赖在上面,那可不行。所以“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法家是用野蛮的手段,是用欺骗的手段来鼓励人们突破等级。来鼓励人们上升。墨家可不这样,墨家鼓励人们上升,鼓励人们用正当的手段,造福于社会的手段。墨子专门写了文章,题目叫《尚贤》“贤者居上”。贤就是有能力的人。墨子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他说,比如说我们家里要杀猪宰羊,杀猪宰羊就得到市场上去找宰夫。用我们今天得话说就是专门从事杀猪宰羊这些工作的人。市场上宰夫很多,那么我找谁?墨子说了,谁的技术高我找谁。我绝不能说我找技术低的。宰夫我要找技术高的,技术高的我来找他。过年过节,我们想做几身好衣服,做衣服就要找裁缝,市场上有的是裁缝,我找谁呢?那我肯定得找技术高的。谁裁的好,谁做的好我找谁。那墨子说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杀猪宰羊我们知道找最好的宰夫,我们缝衣服我们知道找最好的裁缝,那么我们在社会选拔做官的,选拔管理人才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够像我们找宰夫,找裁缝那样来找最有才能的人、最有技术的人。为什么不能这样呢?所以墨子说“尚贤”,“贤者居上”谁有能力谁上。所以可以说墨子这种对等级的突破是非常进步的。比就贵族进步,比法家进步,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我看来墨家他在讲人才方面太注重技术方面了。如果我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完全是技术性的问题,做一些具体的事情,那么我们只注重技术就可以了,就像他说的宰猪宰羊、裁衣服。但是墨子他所谈的这个人可不是光解决那些具体问题的技术人才,实际上他讲的那个“尚贤”,“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些人是要做社会的管理、是要做官、是要有厚厚的俸禄、高高的位置、重重的权力。是管理社会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当干部的。而且是当大干部的,当高位置的干部。这些人要掌握权力的,这样的人光讲技术就不行了。更重要的是要讲道德。

 

 评价意见:该帖子抄袭情况严重。

建议:三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