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7年下半年三等奖庞雅丹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7年下半年三等奖庞雅丹

字号:T|T

学校:湖北大学

学院:哲学学

专业、年级哲学专2016级

姓名:庞雅丹

学号:201622111511035

 

毅坛 279

人于这世间立足,绝非单纯有肉身即可,得需一颗坚毅不拔之心,方能不屈于外物之惑,以其自身之本心,活于世间。自己所渴望之物,自己必先有获得其物的资本,有承担此物价值的能力,方可承受此物所带来的荣耀与质疑。自尊自信,是从根本上肯定自己的存在,若是自己都不尊重自己,想必他人也将看低自己一分。尊重,源于自己,由自己给自己,自己在这世间生活的姿态,由自己决定,这根本的源头,是自己对本我的信任与尊重。自尊自信,是人之毅力的体现,因为坚毅,所以对这世间的扭曲丑陋无所畏惧,所以无畏这世间更强的权势与压力,依旧尊重自己的存在,相信自己。

 

廉坛   337

贪欲害人,在于所贪非己之物,而他人有之,于是贪欲蒙蔽善意、良知,为搏己一时之乐,不择手段推除阻碍之物。贪欲害己,在于人之欲需有限,方能被己承受,包容。过多的贪欲如同越堤之江水,将吞没岸上一切建筑。贪欲害德,在于贪欲的洪水吞噬了良知,心中惯以坚持的德在贪欲面前荡然无存。

贪欲之害,不在于欲本身,而在于人之贪也。对有穷尽的利益本身的无穷尽的欲望,必然带来自身的毁灭性灾难。从内心出发,探究心中最终想要的,渴望的东西,脚踏实地地得到它,把剩余的多余的欲望将其从自己的内心中驱逐出去,还自己一份清净。

 

廉坛 338

欲,谓之欲,因其源于人之内心,对某事某物的渴望。食之欲,饮之欲,是可谓之人之本欲,生而有之,死便无存。此种欲,不可将之片面归之为害 。贪欲,之所以谓之贪,因其欲,超于人之本需。未饿而食,饱腹犹食,食无节制,谓之贪食。同理未渴而饮,味美多饮,饮无节制,谓之贪饮。人之所贪,贪在财富,在利益,在于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多的境地。此种贪,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比,这就必然造成欲望永无止境扩大的后果,最终走到害人害己的境地。

        知足不意味着静止不前,不意味着放弃争取,意味着在适当的时候,让自己的内心能够体会到满足感,而非将内心如往常那般,置于漫无目的地追求更好更棒的虚无之中。

 

孝坛 432

孝之道,要洁身自好。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此缘由尚且为次要。身为儿女,虽为父母所生所养,但并非父母的附属之物,而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自己的身体,自然有权自己决定。但虽如此,儿女作为父母之爱的结晶,既是父母爱情的延续,也是父爱母爱的对象,享受着父母对自己一生的爱。而我们,正是被这份爱所养育成人。洁身自好,并非自己无权掌控自己的身体,而应是自己的安好,便是父母最大的期盼。孝道,正是从此种小事出发,让父母少些担心,少些难过,多些幸福与满足,方是我们对父母爱意的最贴切的表达。

 

信坛 881

信,是人之言。人微,言轻。然而,若言则有信,此言必当重于泰山,鼎立于这天地之间,天崩地塌亦无所惧,它定当固若金汤。言而有信,在于其真,真使万物存在而非游于虚无,使万物存于世间而有所依靠。心至诚,言则信。诚,便是将自己的一番赤子之心拳拳奉于人前,致以自己最真挚的善意,是真是假,由此一望便知。于这苍茫世间,依旧有人真心的为自己考虑而不是企图从自己身上单纯地谋取利益,这便是诚动人之处。一个人,愈是于人可信,愈是能在这世间立足而无可撼动,内心的信仰不倒,此人就不会倒。

 

廉坛 241

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到事情的好坏,善恶,是非之分,会明白在生活中有些事情能够做而有些事情则万万不能。当我们明白对错之后,当我们做错了事,理智将会谴责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内心也将会感受到煎熬和折磨。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我们已经无法改变,但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却可以尽我们的努力变成更好的模样。反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改错的途径,在不断的反省过错的同时,我们便能够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设想,可以通过何种行为,何种途径,避免或者减少此类现象的产生。而我们在反省中设想解决或是弥补这个错误的过程中,内心的焦躁与负罪感也会逐渐减轻,直到我们能够正视我们的过错。反省往往是自我救赎的过程。

 

廉坛 247

以前总想不明白,为什么老师总告诉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仿佛是再告诉我们放弃我们想要的,渴望的东西。其实不是这样的。宽容绝不是忍气吞声。忍气吞声意味着心里仍旧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可是因为自身受到的教育,亦或是环境,利益等条件的限制,暂时将怒火压下去,但心中的恨意却从未消失。宽容全然是另一种境界,无论对方做了什么,在自己心里,都泛不起波澜,无论小小的过错亦或是恶意攻击,都能心如止水。我们常常能听到长辈对我们说,“你要宽容人家,人家也不容易。”其实这句话搞错了对象,我们要宽容的不是犯错的人,而是自己。要让自己放过自己,让自己不再因为小小的事情而生气,坏了身体,让自己的内心不要受到愤怒,恶意的侵袭,从而保持一颗纯净平和之心,积极的面对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忠坛 205

交朋友,是真心的互相交换。在这份真心之中,蕴含着复杂而多样的情感,往往愈是长久的友谊之中,赞赏与感激之情愈是能够占上风。我们忠于友情,忠于爱情,忠于亲情便是忠于内心之中那份最真挚的情感。在这里,忠,便意味着投以真心而对其无所害。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能够遇到很多人,与很多人产生联系,与很多人发生交集,但我们的知心朋友,一生也许就只有几个。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之中不交以真心,而是在与朋友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中产生情感,留存的记忆,在生活中难以在每一个相遇的人产生。因此,仅有的知心朋友,便弥足珍贵。在这份情感之中,友谊并不依靠任何的利益,好处而得以维持,唯有真挚的情感,方能对这份珍贵的情感长长久久进行保鲜维护。

 

忠坛 498

“忠”在中国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国自古至今,一直是一个更注重内心的情感的国家,因而在古代的中国,尽管法律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完善,但是整个中国呈现的状态比起法制国家更像是“人治”国家,国家的治理更依靠于人的内心,尤其是最高统治者的内心。所以历史上常常会出现昏君和明君两级分化的现象。由于国家法制体系仅仅浮于表面,民众对法律的了解程度微乎其微,因此人们对法律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同期的西方国家。基于中国的国情,“忠”出现的意义就在于在人们心中设下了一道底线,绝对不能跨过这道线,跨过这道线,便会成为“不忠”。这是一个很大的罪名,这意味着此人无法遵守最基本的诚信,对于信赖他的人们,他也无法回报这份信赖。因此,人们便会收起对他的仁爱与信赖,投以人性中的恶意。当一个人因一时利益而“不忠”,导致人人都反感他时,他失去的,将要比得到的多。这就是对“不忠”者,人们自发的无意识的,最大的惩罚。

 

礼坛 96

总的而言,礼是一种行为规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礼”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行为处于一个可控且人人可接受的界限里,不至于使得我们的行为举止在不知不觉间令他人受到伤害,同时也使得我们免受他人的伤害。“礼”的精神便是礼的核心理念。“礼”要求对他人保有恭敬的态度和仁爱之心。恭敬使得他人感受到被尊重而欢喜,仁爱则使人放下内心的戒备拉进双方的距离。恭敬是行礼的必要条件,基于礼是对人行为的规范,因而恭敬的行为便如同算数般有“礼”的公式可循。但仅仅遵循公式而进行的“礼”,使得人会像冷冰冰的机器般,没有我们常讲的“人情味”。而仁爱作为礼的核心内核,就使得“礼”开始有了温情,让人与人之间有了羁绊。行礼的出发点不再是为了礼而礼,而是出于心内深处的仁爱。

 

礼坛 573

与人相处,“礼”是很重要的沟通渠道。人与人的初次相遇,第一印象往往在人们心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记。一个习得良好礼节的人往往能够在初次见面的人心中,留存有好的形象。在社会的不断变迁中,良好的礼节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要成分。越来越便利的网络使得人的社交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一个人每一天都能与许许多多的陌生人进行初次会面,或赠以微笑便擦肩而过,或进行深切谈话后继续保持联络。良好的礼节对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对方充分的好感,更重要的是,在使对方感到获得尊重的同时,自己以一种令各方都舒适的姿态继续展开交往,在这种和谐的状态下,无论是交涉工作事务,亦或是协商合作,都是极为有利的。“礼”在现代社会中,往往是工作能力的体现。

 

礼坛 574

礼的原则便是对礼的基本要求,无论其他的具体要求是如何的细致微小,真诚这一原则是绝对不可少的。礼的原则中必须要有真诚,是因为人无论做什么,唯有用心,将爱意注入行动之中,这份爱,才能通过人的行动得以传递,而另一个人,才能在你的行动之中感受到你的真心。没有了真诚的礼,往往难以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因为这份礼,没有为他人着想,并不是为了让他人感到被尊重,被关爱,被理解,而是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这样的礼是无法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真心的。自然就不能让他人感到愉悦,而自身也终将难以收到他人回报的尊重与关爱。

 

智坛 399

学习往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最基本的记忆积累开始,知识大厦在不断的记忆中逐渐拔高。再此过程中,着重培养批判思维和思辨精神的意义就在于对我们已经逐渐构建起的知识大厦进行查漏补缺,对于易腐蚀的部分用崭新的更为科学的知识材料代替,使知识大厦的搭建逐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进行有选择的有目的的构建,而不再是第一阶段那般无意识的积累。最终构成的完整的布局,便是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每一栋知识大厦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也是可以互相有关联的,在不断的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开始在大脑中得到分配和修整,互相之间的联系就会凸显出来,这也往往是我们能够“举一反三”的原因。学习的目的人人不尽相同,大多数人的学习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被批评时便了解此事不能做,前辈如何做后辈便跟着模仿,生活中的事情更多靠的人的经验而进行,而这个过程要比坐在书桌前枯燥的学习记忆要来的轻松,因此便总有一些人认为学习便是无用的,这是极大的错误。经验积累的过程亦是人在不断的学习。但是经验的积累往往是有限的,仅仅局限于能够接触的范围内,对于无法接触到的部分,是了解不到的,若仅仅依靠经验积累便想要掌控知识本身便是无稽之谈。

 

智坛 198

当我们心存仁爱之心,却无“智”做支撑时,便无法在瞬时变化万分的世界中,在人间的恶意中,守护我们心中所爱。若是拥有了智慧却毫无仁爱之心,便如同机器人般冷血而对这世间的生命、弱小毫不在意。这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哀,亦将是所有人的苦难。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在不断的加强,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在孩子十分年幼的时候,便将其送去学习各种技艺,有些家长在孩子未出世之时便为其构想好了它的整个人生,虽然这对个人知识的积累和增长而言是有益的,但是往往越是忙于就对于孩子的技艺的训练,越是容易忽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人格培养的缺失将会对孩子的个人发展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像是药家鑫便是其中一个例子。无论社会发展是如何的迅速,房价上涨如何迅猛,人与人的竞争是如何的大,都不应该舍本逐末为了培养高新技术人才而轻视人格本身的培养。人活着,是人格在闪耀光辉,也只有人格的光辉才会源远流传。

 

智坛 340

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科学家们对各种学习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发现,其中的几种学习方式相对于其他的学习方法更为有效率,也更符合大脑的机能。这其中就有,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肌肉记忆,情景记忆这几种最为普遍也相对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发现,这几种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大脑进行知识记忆,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学习是一个反复记忆的过程,愈是要学好某样东西,愈是要将这门最基本的知识熟记于心。而不同学科的知识不断的叠加之后,随着大脑的吸收转化,再次对已知的知识进行复习之时,就会萌生出新的理解和看法,这便就是“温故而知新”。

 

评价意见:情真意切,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思考当中不乏闪光点。希望继续扩展深入学习,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理论、理解现实。

建议:二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