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5.18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九
楼号:48
自主自为 毅的本意是意志坚强,包括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为性。 主体自为性是主体自主性的逻辑延伸。自主是自为的前提,只有自主的人才可能是自为的人;自为是自主的目的,自主是为了达到和实现自为的目的的。
孟子提倡:“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中华名族应当大力弘扬“毅”的精神。
人不自重,这就会招受耻辱;不自强,就会招致羞辱。自重自强,但羞辱依然存在,这就是不有自己的妄行而产生的外来灾祸了。
希望尊贵,这是人吗共同的心愿。每个人在自己身上都有尊贵的东西,只是没有深思罢了。别人所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人如果用善来作自我修养,那就没有不可改变的人。即使是昏庸愚昧到了极点,也都可以渐渐磨练而不断进步的。只有自暴者因为不相信而拒绝向善,自弃者因为不去做而拒绝向善,即使和圣人住在一起,也不会受到教化。
自己安于贫弱,最终也是只能是贫弱。自己安于愚昧,最终也只能愚昧。如果甘于自暴自弃,这就是不能立志。君子自主的行为,尊敬别人而不必被别人尊敬。爱护别人而不被别人爱护。尊敬、爱护别人,这是自己的事。被别人尊敬、爱护是别人的事。君子必定考虑自己的这方面,而不必考虑他人的那个方面。自信的人,不因为别人的攻击或吹捧而改变。知足的人少,不会被权势、利益所引诱。
古代的学者,是为了提高自己,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现在的学习者,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只能取悦别人。古代的学习者为了别人,推行大道,有利于人间;现在的学习者为了自己,修养自己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好处、眼睛不被光亮夺目的颜色所迷惑。耳朵不被谄媚奉承的言语所扰乱。为天地树立良心,为人民安身立命。为过去的圣人继承中断了的学说,为千秋万代开创太平盛世。
这正如在破旧的屋子里低于贼寇,东边有一个贼寇来了还没有干出去,西边有来了一个贼寇,前后左右,无暇顾及,驱赶不走。原因是四面八方都有空隙,盗贼当然容易进来。无法使主人安宁。心中有主见就感到充实。心中充实了,外在的祸害就不能进入。自然也就平安无事了。就像人们喝水,水是冷水还是热水只有自己知道。
放荡的人会流入猖狂不羁。收敛的人会流入枯寂空虑。只有善于操持身心的人。将主动权操持在自己的手中,才能该放就放,该收便收。不要因为许多人怀疑,就放弃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听任自己的主意废弃了别人的意见。不要为了小便宜而损害大局,不要假借公正的舆论而满足私自的情欲。 |
|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5.18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六
楼号:164
忠于职守
忠诚的对待。职守:工作岗位
忠于职守:忠诚的对待工作。
理想需要实干,而非空想
拿破仑有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被许多人引申为:“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这话本身没有?题,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拿破仑的意思是:当士兵也要有理想,追求上进,才能有出息。同样的道理,作为员工也要有理想、有抱负,要想到自己将来也可以当老板。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到”自己可以当将军——有志向,但不要“想着”自己是将军。如果你时刻想着自己是将军,你会不屑于眼前的小事。可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情不做,怎么证明你能干大事呢?你说:“士兵这些工作我做不好,但如果我是将军,我一定会干得好。”——谁会相信你?你用什么来证明?
每个人都应该有抱负、有理想,但是,千万不要让远大的理想妨碍了你眼前的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请你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应该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后面再补充一句话,那就是:“一个将来能当将军的士兵,首先要是好士兵。”
是的,每一个好将军,当年都曾经是好士兵。他们当警卫员时是优秀的警卫员,当班长时是好班长,当连长时是好连长。也就是说,一位好的将军,当年曾经在不同的岗位上,用无数优秀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有这样一个故事:
同样,我们在企业中也有证明自己价值的方法:妙龄少女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清洗厕所,可是她并没有忽视这份看起来“低贱”、做起来“肮脏”的简单工作。
当然,这一份工作也曾经让她有过痛苦、有过彷徨、有过失落、有过退却的念头。经过一番激烈的自我较量,她最终找回了自信:就算一生洗厕所,自己也要成为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她不断地激励自己,并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要求:要让马桶“光洁如新”!可是怎么才算“光洁如新”呢?如何来衡量这一标准呢?她想,只有当马桶洁净到跟新的一样,马桶中的水达到了可以喝的程度时,应该才算干净。
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为了强化自己的事业心,也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她甚至多次喝过马桶中的水!
正是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为她日后成为日本邮政大臣埋下了伏笔。
“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这一点就是她成功的奥妙之所在,使她几十年来一直奋进在成功的道路上。当然,这一点也使她拥有了成功的人生。
成功不是偶然的,那些对平凡小事的处理方式中,蕴含着成功的必然。因此,你要满腔热情地把基础工作做好,以证明你的价值,从而为自己拓展更广阔的职业空间。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5.8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六
楼号:280
忠的内涵
热爱祖国并献身终身,执着与正义事业并且尽心尽力地完成,朋友、夫妻之间在正道的基础上互尽忠诚。
忠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宋代以后,“忠”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就是坚持中道,极为公正,无所偏私。上天无偏私,四季交替运行。大地无偏私,万物蓬勃生长。人无偏私,就会事业通达,名声显著。忠,就是专心一意的。国家的根本,就在于忠。忠就是慎重,尽心尽力就是忠忠,是一种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对事对人的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因为它必然要通过人事才能表现出来。其对象较为广泛,对自己的份内之事,对亲、师、友、君所交待的事都要忠(尽心)。间接地,也便成了待亲、待师、待友、待君(但绝非汉以降特指的对上、待君)都应该忠(尽心),当然这忠并非无原则的忠。。
忠与奸不可同时存在,善良与丑恶不可能同一道路。品质高尚的人不损从世俗偏见,他的行为只顺从大道。君子依据大道进行修养。想要思想上有所得,自己有所得,就能够安心的坚守它。能够安心的坚守它,修养就会高深。修养高深,就会运用自如,左右逢源。因此,君子要自己有所得。天下有道,就为到而献身,没有听说可以牺牲大道来迁就于人的。
君子践行正义,小人搞歪邪气。人如果不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接受大道,大道也就不会接纳人。大丈夫明白的知道善、忠,就会把名节看的跟泰山一样重要,意志坚定,就会把生死看得跟鸿毛一样轻。君子和君子由于志同道合而结成朋友。小人和小人为了谋求共同的私利而结交成朋友。君子的交往像水一样平淡,小人的结交像酒一样甘甜。君子的平淡却能办成事,小人的甘甜却会坏事。
一颗赤诚之心只为了报效祖国,天下的兴盛或衰亡,普通人都有责任。贤者不为自己将死亡而悲伤,而为了国家的衰败而忧虑。
忠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二,坚守正道等含义。忠是对国家、名族。是正义事业,而不是有权势的个人。爱国精神是指热爱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并为之奉献的精神。是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忠的精神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违背道义的愚忠。对有权的个人的绝对服从。个人的崇拜等等。这些现象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忠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风格。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二
楼号:192
义为先
义即正义, 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公平的原则有:1.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地获得利益的权力2.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获取利益3.抑强扶弱,先人后己。
仁是义的根本,也就是和顺的基础,心中有真爱的人就会得到他人的尊敬。义的可贵之处,在于有实际行动,而行动的可贵之处,在于能遵循社会规范。义为行则,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说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也没有说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唯有依从义来行事。整天与众人聚在一起,说的话从不提及仁义,还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的难以造就,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仪来施行,以谦虚的言语来表达,以诚信的态度来成就,这就是君子,仁是人的安身之所,义是人的正确道路。让安身之所空着而不先居住,放弃正确的道路而不去走,可悲。
义的价值在于不担心贫穷而是大新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少而是担心不安定。因为财富平均,便不会觉得贫穷,和睦便不会觉得人少,安定便不会倾覆。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还不来归顺,就培育文化、修养道德来招徕他们。他们既然来了,就便他们安定下来。能考虑、道义而后考虑个人私利的人是光荣的,把自己的利益得失摆在第一位,把道义放在后头的人则是可耻的。
非常富有的人,会骄横;过于贫寒的人,则忧愁,忧伤就容易成为盗贼,骄横就容易暴虐,这就是人之常情。贫时、贪色所引起的祸害,比毒蛇伤人还要厉害,尤其应当远离。利益是众人所共同需要的。只想着对自己有利,这危害是极大的。欲望过多,就会使心灵昏蔽,忘记义理,追求的太多,就会发生侵夺,而且导致怨仇产生。
理是天下的大公,利是人们共同需要的。如果能使自己的心公正,不大于正理,那就会与大众同享利益,不去侵夺别人,被人也愿意给你。如果好利心切,心为自私所蒙蔽,最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被人的利益,那么别人也就于他抗举,所以就没有人来送你东西,反而有人回来改取你的东西。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五
楼号:208
信的定义
“信”就是真实、真诚、诚信。在当代社会,诚信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精神。诚信是做人的法则,诚信做事必定尽心尽力、忠诚可靠。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
相信,即无条件接受一个具体的事实或答案
信仰,却具有更深一层信心的意义,它是当我们遇到无法理解的现象,甚至尚未发生的未知事件时,敢坦然无惧地信任、完全交托、信靠,是比较抽象的。但必须注意的是,这样的信仰绝非迷信和盲从,而是建立在一稳固且可经验的基础上的。迷信则不一样,不经过思考,没什么理由,无逻辑可寻,反正就是相信,是一种盲目的崇拜,常常是随大流,人云则云,祖宗遗传相信什么就毫不考虑地顺从、接受和相信,这当然是相当危险的。所以,信仰就是根据可验证的基础,建立起对超理性、超科学部分的信心。基督信仰,是绝对经得起情感及理智的考验的。
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但是,当风吹过身体时,我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得到;当我们在实验室里测定其空气中的成份时,就会接受并相信这是由于空气中氧、氢、氮等气体的流动而产生风的事实。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电,但是,当我们扭转开关时,灯泡就会发出亮光;当我们在实验室里检测电的机理时,就会接受并相信它是由于正负电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件就是需要我们如此凭借着信心来接受的。所以,信心能扩大我们的视野,看到一些平常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我们所相信的 “实底” ,就是救主耶稣基督,他是真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主宰。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他,但却是有 “确据” 为依据。这里所说的确据(证据),乃是神用他自己权能的话语,按照他愿意开恩赐予,在我们能够理解、明白的范围,来显示和说明他的存在。 诚信建立在仁义的基础上,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当诚信原则同仁义相冲突时,就要“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诚信是仁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诚信,仁义就变成假仁假义。诚信者言必信,绝不会虚妄浮夸,故能取信于人。坚守诚信交友之道,方得益友。真心实意的人才会以诚相待、言行一致,才能做到人前人后表里如一、无愧于心,所以君子一定用“慎独”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5.8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七
楼号:378
尊敬父母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中华孝道有自己的准则。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所以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父母儿女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基础情感,也是今后各种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
世人认为不孝的表现有五种:四肢懒惰,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喜欢下棋喝酒,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图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耳目的欲望,父母因此受耻辱,这是第四种。逞勇敢好斗殴,使父母遭受危害,这是第五种。
现在人们把能赡养父母就当做是“孝”。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吗?孝子对待父母,平时要表现得恭敬。赡养父母要表现的愉快。父母生病时要表现得担忧。父母去世要表现得悲哀。祭祀父母时要表现得庄重。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必定有温和气象,又温和的气象,必定有喜悦的脸色,有喜悦的脸色,必定有柔顺的容颜。
曾子说:“孝道有三种:最高的孝道是发自内心的地孝敬父母。其次是不让父母受到羞辱。是下等的就是仅仅赡养父母。赡养做到了,尊敬就变得难了。尊敬做到了,使父母安乐就变得难了。使父母安乐做到了,能否使父母长久安乐又更难了。让父母长久安乐做到了,父母去世时要做好就更难了。
所以父母对于子女,子女对于的父母。由一个整体而分开。同一血脉而气息不同。就像草木有花朵和果实,就像树木有根。虽然在不同的地方而实际上是想通的。隐约之中意气相互连接。忠病时五相救治,忧虑时互相感应。活着时一起高兴,死亡时相互哀悼。这就是骨肉之亲。君子一举一动不敢忘记父母,一言一语也不敢忘记父母。举手投足不敢忘记父母,所以走大道而不走小路。乘船而不游泳,不敢用父母给予的身体去冒险,说话时也不敢忘记父母,所以伤人的恶语便不会说出来。愤怒,怨恨的话也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这之后可能做到不侮辱自己的身体,不让亲人担忧,如此才可称之为孝。
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最重要的品行。天地之间,人是最宝贵的。人的德行,最大的就是孝。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小德行。顺从长辈。爱护晚辈和幼小是中等德行。遵从道义而无法顺从君子,遵守道义而无法顺从父母,是最大的德行。
不辱没自身,不让亲人为自己感到羞耻,可以叫作孝了。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5.18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八
楼号:204
贪欲之害
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个人生活中的朴素精神与节俭精神。二是指公众生活中的节俭精神。古人讲:“克勤于邦,克勤于家。”物质欲望的膨胀是当代社会的顽症,贪污腐败是政治生活的大敌。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廉”的精神。欲望不必完全断除,但需要合理节制。纵欲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行为均不符合中国国情。倡导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名族节俭、朴素、廉洁、奉公的名族品格。
一位西方哲人曾忠告世人,“贪婪可以撕裂信仰的肌肉,麻痹感知的悟性。它怀疑未来的前景,而只看中眼前的实惠。”无数的教训告诫我们,贪图金钱、权力、美色,只能滑进腐败之门、踏上不归之路。因此,我们每个同志,都应该常给自己打打“预防针”,堵住每一个贪欲的缺口,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远离贪欲之害。 常言道:欲壑难填。领导干部一旦利欲熏心,就难免利令智昏,将党纪国法置于脑后,腐化堕落,以致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
建立在贪欲基础上的攻守同盟、“安全防线”,在法纪的铁拳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心存侥幸、以身试法的人,最终都难逃法纪的严惩。
超出自然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满足的欲望,超出自己的合法收入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满足自己而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欲望,均可视为贪欲。
有限的东西,不能供给无休止的消耗。江河的水流,不能装满无底的容器。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寡欲,是一切善事的基础。自古以来贪欲和残酷是连在一起说的。贪婪的人少有不残酷的,残酷的人少有不贪婪的。原因在于残酷可以成就贪婪欲望和嗜好虽出于人,但并不属于正道。就像树木中有蝎子,虽然是由树木产生的,但并不是树木所需要的。所以蝎子太多树木就会腐烂,欲望太多,身体就会枯竭。
快乐是不可过度的,过度快乐就会产生悲哀,欲望不可放纵,放纵欲望就会有灾难,贪求名誉爱好私利,就像飞蛾扑火烛一样。自私的人不能使他的私心得逞,贪欲的人不能满足他的贪欲。祸害灾难由邪恶之心产生。邪恶之心是由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诱导出来的。着迷于利益欲望的人,就像喝醉酒之人,人们不堪忍受他的丑态,但他自己却不知道。
人的心胸,欲望多了就会狭隘。欲望少了就会宽广。人的心境,欲望多了就会忙碌。欲望少了就会清闲。人的心术,欲望多了就会阴险,欲望少了,就会和平。人的心事,欲望多了就会忧愁,欲望少了,就会快乐。人的心气,欲望多了就会疲惫,欲望少了就会刚强。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繁杂的音乐,使人耳聋。美味佳肴,使人的口味受到损害。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难得稀有的货物,使人行为失常,嗜好欲望很多的人,天生灵性就很浅。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四
楼号:175
实践的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方式。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听到一百次也比不上见一次。没有经过检验而肯定一件事,那么是愚蠢的,不是认识艰难,付诸行动才是艰难。要广泛的学习,详尽的探讨,慎重的思考,明确的辨别,切实的实践。
认识与实践相互需要,正如有眼睛没有脚,就不能走路。有脚没有眼睛,就看不见路了。认知与实践的功夫应该同时作用。认知得越明白,行动就会越切实。认知就会更明白。认知与实践两者不可偏废,学者应该在实际事物上下功夫,行动,然后才知道真理。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是表征人与外部世界,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生存所需的一切无不是在实践中创造的,就连人自身及认识能力也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要判断我们在最广泛和一般的意义上,实践指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变革客观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实践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所主张的实践有根本的区别,既反对把实践解释为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的主观主义,也反对把实践夸大为物是不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是不是达到了真理性的认识,拿什么做标准?毛泽东坚持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思想,强调:“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以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以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他还曾明确指出:“社会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丰富起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为基础,将思维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统一起来,阐明了人类意识和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意识是社会生活的反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思维的真理性应该由实践来证明等等。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点观点。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一
楼号:525
仁与爱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德有伤。贻亲羞。这一句是父母他们最大的愿望,无非将来小孩子在社会上能有成就。不但有成就,也希望做个对人民有益的人,那是父母最期望不过的了,假使我们不能做到如此,反而还有品德上的瑕疵,一定会让父母非常伤心,非常的难过。为什么?从小我们就在父母这么辛苦的养育之下,才能养育长大。我们如果不懂得珍爱自己,没有报恩的心不打紧,还让我们的品德有瑕疵。这个品德有瑕疵,就是什么?譬如说在外面跟同学打架,就是你品德上的瑕疵,在外面逗留,晚上不回家,也是你品德上的瑕疵。为什么?那么晚了还在外面游荡,肯定没好事,年纪轻轻就跟别人喝酒,这也不是好事,这些就是品德上的瑕疵。或者赌博、打电动,输了很多的钱,这些都是品德上有很严重的瑕疵。所徒留的只有父母的伤心而已。
一个人的仁慈品质,并不是只有在道德行为发生时才存在。当道的行为未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未发’的状态存在着,当道德行为正在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已发”的状态存在着。
仁与爱是相统一的,若割裂仁与爱之间的关系,则仁就成为空动恍惚的东西,难于把握,更难于落实在现实人生中。如果割裂了仁与爱之间的关系,爱不已仁为根基,则爱就成为了一种飘忽的情绪,流为索取式的爱。
有些是因为不给老人看病儿而让老人静静等死,有些是让老人生活在最最贫穷状态,还有一位老人,子女七人,老人却是被活活饿死!我在落泪的同时,也陷入深深的绝望:不可否认,我们的社会制度还不太完善,还无法让每一位老人安度晚年,逐步健全养老体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被无情的拜金主义给取代了,在古人看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顺是第一位的,可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道德教育方面好像有所缺失,致使现代社会在传统思想道德方面也大大空白!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一
楼号:177
仁的来源
“仁”孔子对于其的解释是“仁者爱人”韩愈将其解释为“博爱”,“仁”即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对于我们而言,仁是爱,是中华名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中华义理里对于仁的解说我受益匪浅,小学时学习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开始是善的,也就是仁,但随着成长的脚步慢慢迈开,便有了许多恻隐萌芽,如: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广到枝叶处。译:仁就像是根,恻隐就像是萌芽。敬爱自己的亲人、爱护人民、爱惜万物,就像是从仁的根推广到枝叶处。
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作用,建立在仁慈品质之上的爱,是奉献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故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与索取式的非道德之爱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的品质为基础。
仁的对象:1.自尊自爱2.爱亲人3.爱人民4.爱自然仁必定要自爱,然后才能去爱他人;人必要自尊然后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自爱,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是礼仪的至高境界;以亲爱的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爱的心对待人民。
仁的价值如孔子说的:“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面对水与火,我看见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有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有仁德而没有智慧那就是知道爱而不能加以区别,有智慧而没有仁德,那就是知道怎样去做而不去做。仁德于心生,仁对于人非常重要,对他人仁,对自己仁,对所有物仁,培养德。
孔子说:“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不能用仁德去守住它,虽然得到了,也必定会失去。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能够用仁德去守住它。不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去治理百姓,百姓也不会敬服。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能用仁德去守住它,又能用庄重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但是如果行动不符合礼仪,也不是完善的。”可见仁德有多重要,以仁德之心去生活。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18787476168 |
卷一
楼号:314
礼的原则
礼让是我们中华人民该有的美德,《中庸》里头告诉我们,人要懂得慎独。
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我们内心也要恭敬,绝对不可以随心所欲,自己想要怎么做就擅自去做,是不行的。曾子说“十目所视,十之所指”这个意思也就是告诉我们,人要经常怀有这种警戒之心,万事谨慎小心,礼让为先,礼义相处。
孔子也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也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对自己要能有所节制,同时也要懂得尊敬别人;你能尊敬别人,别人才有可能尊敬你。我们可以自公共场合或者一些人多聚集的地方,我们也看到一些小朋友或者一些大人,没有经过同意,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往往会情不自禁的东摸西摸,这些都是犯了事虽小他擅为的情形。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凡事没有经过同意的一些事情,我们不能不可以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它,就好像是你因好奇心去按别人家的门铃,或者看到一个按钮,就想去按一下,不按还好,一按了就闯祸了。这都有可能,所以从小父母就该教育子女不能乱按乱碰,以免受到伤害或者闯祸。为人父母就要告诫小孩,凡是不能做的、没有经同意过的,都不可以随便好奇,然后去做、去摸它、去碰它,这些不但很危险,同时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物虽小。勿私藏”这里也讲到凡是所有物品,虽然很小,可能是一颗糖果,但是你不能吃掉它,不该你用的,你统统不能不可以私自私藏,变为己有。这里也特别告诉我们,凡是不该拿的,不是属于你的东西,应该都要征求别人的意见,经同意后,你才可以拿。如果没有经过同意,你就私自把它藏起来,这就和小偷是一样的,是在偷盗。这是很有损我们个人品德的行为。如果你私自把它藏起来,就是你私自把它偷偷占为己有,都是品德上很重大的瑕疵。所以你的父母会伤心,会难过。他们会难过你为什么要犯这样的错误,因为小偷这个头衔真的很难听,很丢人。犯这样的错会让你的父母蒙羞,敢到是一种耻辱、羞耻。
尤其在学校或者没人看见的地方,有很多东西,你很想要,你私自把它占为己有,这样也是不对的。处处管好自己,言行举止都要处处留心,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犯下不该犯的错,这样自己会后悔的,也会觉得没脸见人,给自己留下很大的阴影。
再者,在社会上在家里,我们都得对我们年长的人以礼相待。见到长辈要问候。现在社会变迁。父母和子女不一定能经常在一起,子女有了自己的工作要在外面奔波忙碌。这时,我们不能冷落了在家的父母。他们含辛茹苦的吧我们抚养长大,我们得尽我们的孝心。不能只顾自己不理会父母,要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他们身体好还是不好。问候他们过得开心或者苦闷。要时时刻刻惦念着父母,经常回家看看。让父母高兴。回到家里,为父母做下一些可口的饭菜,相信父母会吃得很开心。即使没有办法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也会觉得相当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应该人人行动起来,一起创建一个礼让、文明的国家。只要文明人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相信就可以做得很好。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三
楼号:350
礼的精神
礼是指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的行为,有序的行为规范。
礼的精神:1:恭敬,居上位不宽厚,行礼不恭敬,在丧礼中不悲伤。使人看不下去。2:仁爱,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谈得上礼?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谈得上会快乐?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
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疲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惧。勇敢而不知礼,就会混乱。正直而不知礼,就会刻薄。所以君子不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好女色却不遵守礼,就会放荡。饮食的时候不遵守礼,就会争夺,放荡和争夺,就会导致混乱。
祭祖时感到祖先就在眼前;祭神时就感觉神就在眼前。孔子说:“我没有亲自参加祭祀,就等于没有祭祀。”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示出快乐。不要对着痛哭的人笑。不要对着失意的人炫耀自己。林放询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问得很重要,礼,与其奢侈,不如俭约。丧葬,与其置办周到,不如真正的哀伤。”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遵循礼仪规范,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人就趋向仁道了。践行仁道。是由自己去做,难道是由别人去做吗?”颜渊说:“请问践行仁道的纲目是什么?”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看,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听,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说,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做。”
精神文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巨大力量。历史实践证明,在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以“德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通过道德的传播、舆论的感化、思想的教育,既可以“防患于未燃”,又可以起到严刑峻法所不能及的作用。从本质上看,礼治就是德治,两者高度重叠在一起,都属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和上层建筑的性质。
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人民,用刑法来整治人民,人民暂且免于犯罪,但缺乏廉耻感。用道德来教导人民,用礼仪来规范人民,人民有廉耻感而且心悦诚服。” 很清楚,大至国家,小到家庭,包括道德、法律、政治、军事、宗教等一切社会生活,均必须以“礼”为基本原则。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5.18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十
楼号:215
和谐原理
和有协调、和谐、适中、合作等含义。
和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的精神。孔子的弟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坚持在建设和谐关系时必须坚持道义原则。倡导和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团结友爱、维护和平统一的民族风格。
事物处于开放状态,不断接受来自外部的因素,事物内部新的因素也不断的出现。当新的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事物产生变化时,新产生了新的事物。对立双方结合在一起。发生交感的作用,从而形成新的事物。当事物处于困境之中,可以通过变革,增加新的要素,使其发生变化,通过调整而摆脱困境。由此而获得长久的存在,变化之中才有创新,事物才能获得新生。
太阳落之时。月亮就升起。月亮落之时,太阳就升起来。太阳和月亮的相互交替,光明就产生了。寒冷消退,暑热来临,暑热消退。寒冷来临。寒暑交替,年岁就形成了。
万物各自得到它的和谐状态,就能不断生长。和谐相处,就能产生新的事物。相同的因素的积累。事物就会得到发展。互相感应,才会贯通。没有对立的双方,就没有统一体。所以,圣人以刚强和柔弱作为根本之道。天地阴阳毁灭了,就不会有变化。圆满的东西好像有残缺,它的功能没有弊病。最充实的东西好像有虚空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真正的好像有弯曲。很高妙的好像笨拙,很能辩的好像口钝。
任何事物或者是事物中的任一因素,均是存在于一定度之内,为了避免该事物恶性膨胀,超过上限度而走向毁灭,就必须要有制约的力量。让两种不同的事物互相制约,使某一事物不会无限度地膨胀起来,走向极端,才能维护其存在的度。万物之所以和谐共处,就是因为万象万物都置于恰当的位置上,各自有不同的性质,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万物万象遵照预定的轨道开展活动,才能建立宇宙的秩序。
古代那些想要在普天之下弘扬光明道德的人,必定是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必定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管理好家庭家族,必须先修身养性,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端正心思,一定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意念真诚,必须先有知识,要有知识,就必须探究事物。
相互对立,相互仇恨,就会产生恶;和谐相处,互相谅解,就会产生爱。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4.27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三
礼的规范
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当礼不让。
祭祖时感到祖先就在眼前;祭神时就感觉神就在眼前。孔子说:“我没有亲自参加祭祀,就等于没有祭祀。”不要对着忧愁的人表示出快乐。不要对着痛哭的人笑。不要对着失意的人炫耀自己。林放询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问得很重要,礼,与其奢侈,不如俭约。丧葬,与其置办周到,不如真正的哀伤。”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遵循礼仪规范,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人就趋向仁道了。践行仁道。是由自己去做,难道是由别人去做吗?”颜渊说:“请问践行仁道的纲目是什么?”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看,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听,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说,不合于礼的事情不去做。”
所谓礼,就是恰到好处。过了头,就成了虚伪,而不再是礼了。,“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威不庄。”
有人说:“礼在应用中,和谐最可贵。以前圣明君王的治民之道,可贵之处就在于此。不论大事小事,都依此而行。有的时候行不通,只知道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调节约束,也是不可行的。”
礼是用来端正自身的,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疲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畏惧。勇敢而不知礼,就会混乱。正直而不知礼,就会刻薄。所以君子不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好女色却不遵守礼,就会放荡。饮食的时候不遵守礼,就会争夺,放荡和争夺,就会导致混乱。
谁知道恭敬辞礼是用来确保平平安安的,谁知道义理文化是用来陶冶情操的。现在的人本性恶劣,必须依靠教师和法律来校正,接受礼仪才得到矫治。能行礼的人,他的身心性命是安适的。名号不正,言辞就不顺,言辞不顺,办事就不成。办事不成,礼乐就不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就不得当。刑罚不得当,人民就不知道怎么做。
礼,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调理人民。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子孙后代。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可见礼对我们有多重要。 |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1级文秘
姓名:阿尹鑫
学号:11311012
时间:2012.5.18
电话号码:18787476168 |
卷十
楼号:215
和谐原理
和有协调、和谐、适中、合作等含义。
和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的精神。孔子的弟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坚持在建设和谐关系时必须坚持道义原则。倡导和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团结友爱、维护和平统一的民族风格。
事物处于开放状态,不断接受来自外部的因素,事物内部新的因素也不断的出现。当新的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事物产生变化时,新产生了新的事物。对立双方结合在一起。发生交感的作用,从而形成新的事物。当事物处于困境之中,可以通过变革,增加新的要素,使其发生变化,通过调整而摆脱困境。由此而获得长久的存在,变化之中才有创新,事物才能获得新生。
太阳落之时。月亮就升起。月亮落之时,太阳就升起来。太阳和月亮的相互交替,光明就产生了。寒冷消退,暑热来临,暑热消退。寒冷来临。寒暑交替,年岁就形成了。
万物各自得到它的和谐状态,就能不断生长。和谐相处,就能产生新的事物。相同的因素的积累。事物就会得到发展。互相感应,才会贯通。没有对立的双方,就没有统一体。所以,圣人以刚强和柔弱作为根本之道。天地阴阳毁灭了,就不会有变化。圆满的东西好像有残缺,它的功能没有弊病。最充实的东西好像有虚空它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真正的好像有弯曲。很高妙的好像笨拙,很能辩的好像口钝。
任何事物或者是事物中的任一因素,均是存在于一定度之内,为了避免该事物恶性膨胀,超过上限度而走向毁灭,就必须要有制约的力量。让两种不同的事物互相制约,使某一事物不会无限度地膨胀起来,走向极端,才能维护其存在的度。万物之所以和谐共处,就是因为万象万物都置于恰当的位置上,各自有不同的性质,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万物万象遵照预定的轨道开展活动,才能建立宇宙的秩序。
古代那些想要在普天之下弘扬光明道德的人,必定是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必定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管理好家庭家族,必须先修身养性,一定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端正心思,一定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意念真诚,必须先有知识,要有知识,就必须探究事物。
相互对立,相互仇恨,就会产生恶;和谐相处,互相谅解,就会产生爱。 |
评 语:
作者认真学习《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主题的相关经典,结合所学认真体会,用心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释。论述清楚、观点明确、有感而发。但在形式上还可以再做好些,而有些则在内容上还可进一步思考。
建议: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