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6年上半年二等奖肖霞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6年上半年二等奖肖霞

字号:T|T
1、仁坛 三、仁与爱 758#
朱熹的《论语或问》指出,“以仁为爱体,爱为仁用”。仁是爱的根源,爱是仁的发用。每一个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父母、爱师长、爱亲人、爱朋友,这些在众人看来,是在平常不过了,并且这些爱所展现出来的是多么地亲切,多么地习以为常,可是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会爱他们吗?仅仅是因为父母养育了我们?师长教导了我们?亲人和朋友帮助了我们?并不仅仅是这样的,这只是爱的一种物质化或者说是爱的外在化,其实还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是:爱以仁为根源。如果我们对父母、师长以及他人的爱是建立在功利之上的,那么我们的这种爱只是一种情感,是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这种爱也是一种仁慈的缺乏。仁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不可言说的,它不会像情那样受其他因素所影响;爱是仁的发用,爱是仁的一种展现,爱是一种恻隐之心的仁爱,仁与爱是统一的。如果只有爱,没有仁,便是索取式的爱,只有仁与爱达到了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仁与爱也不仅仅是爱自己、爱他人,也要保持着对世间万物有一种仁爱之心。




2、义坛 一、义的定义 470#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对于义的定义,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义气,做人就是要讲义气,这只是义的一个层面而已。[宋]胡瑗《周易口义?说卦》“义者,行而宜之,合于道则谓义”。也就是说,义在行动上是适宜的,符合道的要求就是义。不过义也分大义小义,舍生取义这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选择,在义的选择上大于自身,敢于舍弃自己的生命,此为大义。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也没有那么多的大义需要去抉择,而义更多的是一种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的思想,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朋友、班级、学校,需要为其他人,为整个团体的利益,付出自己的努力,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义之根本所在,即道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一种路人之义。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朋友之义。义之大者,为国为民,则是为公之义。义者,高尚崇高者,不仅仅是行为上的义,而是行为中所映射出来的道义。
    


3、礼坛 二、礼的原则 523#
 一谈到礼,很多人都会认为礼就是礼貌。但礼的内涵并不仅限于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礼的原则的认识来明白何为礼。礼的原则有:真诚、简易、克己、适度、和谐。真诚,《论语?八佾》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也就是说我们在祭祀自己的祖先时,要有一颗真诚之心,敬畏之心;倘若我们只是为了祭祀而祭祀,或是不参与祭祀表达自己的诚心,还不如不祭祀。在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我们做一件事情时,要用自己的真诚之心去完成,敬重事情本身,体会做事的快乐,感悟礼的真诚之所在。简易,它是人的一种高贵品质,在生活中出现了很多铺张浪费的情况,倘若我们有一颗节俭之心,这些现象便不会存在了。克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欲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不懂得克己自己,到头来出现了一种适得其反的结果;我们要懂得克己自己内心的欲望,凭着自己的正直之心去挣得自己应有的,而不是争夺自己想要的。适度,中庸强调“度”的重要性,礼也如此,要把握礼的适度原则,过于讨好便不是礼,反而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和谐,做事秉承着礼的原则,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和谐,礼所产生出的和谐会让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对礼的原则的认识,可以让我们懂得礼的价值之所在,让我们懂得“人之为人”的高贵品质。




4、智坛 七、智的价值 294# 
    在一般人看来,智就是聪明,有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其实不然。(《孟子?公孙丑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也就是说,智的萌芽是辨别是非。在生活中,其实智与利是紧密联系的。智者所为,是向着对自己或者对自己团体有利的方向去做,智在这一层面上是指导行为,而智的最明显分别是从根本上去发现,去辨别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无利的,哪些是不利的。智者不为,说的是聪明人都不会那么干,其实说的都是小智。真正的大智能为所不为,大智不拘泥于眼前的利,不看重当前的得失,而从更长远更多的地方去分析其中的得失,去获取最大的利,而此时的利就不再是于己之利,而是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的利,可能是为国,为家,为社会。这时候的智与义是相通的。其实智和慧联系起来为智慧,智为所想,慧为所为。智最重要的是成就美德,在利与智中辨别是非;在智与仁中,认识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之人。
 


5、信坛 四、信的行为 534#
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我们每天都会和人交谈接触。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以什么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呢?那便是“信”。《论语?学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也就说,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以诚信相待,这样他们才会相信自己。那么光有诚信够吗?并不是这样,还应做到:言必真实。言必行,行必果。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言行一致,不要轻易对他人许下诺言,允诺了他人就应该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到,不然则变成了一种吹嘘;也不要对他人说谎言,任何的谎言都是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的,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语负责任,真心实意地与他人交往,真诚在内心,要使为善的心真真切切。除此之外,信的行为还应保持着一种慎独。慎独是为人之道的一种方式。我们内心的道是不能凭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而离开的,如果道可以离开,就不是道了。所以,正直的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会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也会畏惧。再隐蔽的东西也没有不被发现的,再细微的东西也没有不显露出来的,这也是信的行为可贵之处。




6、忠坛 一、忠的内涵 441#
    我们理念中的忠,更多的是忠于国家,忠于上级,忠于妻子。(《忠经?天地神明章》)
“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蕴含了忠道之义,它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人,还在于万物,对任何人或事物都要坚持中道,做到公正,不能有所偏私。上天的无偏私,让四季正常交替运行;大地的无偏私,让万物蓬勃生长;人的无偏私,让自己的命数大吉大利。在一定程度上,忠就是专心一意。古代有各种各样的忠臣故事,士大夫阶层传递的是一种服从,一种顺义。而现代社会的忠变得更抽象一些,而且对忠的理解更归于一种愚。愚忠,是指忠心者没有思想,或者是失去思考的方向,在心理学上更理解为一种催眠,一种自我的催眠。其实现在更需要这种忠的精神。一个团体,有了大家的忠诚,才有了共同的方向,不然也就是船往哪边拉的力气大些就往哪边跑而已,最多也就是个团伙,有共同利益时暂时能合作,一旦出现分歧,那么也就就作用力相互抵消,更甚者只有解散。当各种利益交错时,忠就成了一个笑话。在纷争繁杂的现代社会中,忠会让世界更清晰,让社会更和谐,国家的根本,就在于忠。




7、孝坛 四、自尊自爱 374#
   孝不仅仅指的是孝敬父母,还指自尊自爱。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爱护自己的人,他怎能做到去孝敬他的父母呢?《孝经?开宗明义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是在两个层面上在讲孝,第一个是从肉体的层面,即我们身体的一切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我们不能毁坏自己的肢体、头发和皮肤,在此层面上我们只有爱惜自己的肉体才能做到孝行,爱惜自己的肉体是孝行的开端;第二个层面是从精神的层面来讲孝的,即在为人处世中行正道,使自己扬名于后世,从而使父母获得荣耀,这才是孝的高级境界。这是在古人对孝的阐述中去理解孝的,而在当今社会,对孝的说法,更侧重于意见性承认的精神方面,现代人对孝和顺是有不同意见的,孝而不顺,是很多人更持有的观点,这并不能具体的体现出孝。孝是一定要孝而顺的,但是我们也应该做到孝,而且也应该从很大程度上去做到顺,虽然父母的想法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在小节上仍然应该去满足,或者顺从父母的意见。也就是说,孝不仅仅是要尊重自己、爱惜自己,做正道之事使父母荣耀,而且还要多尊重父母的意见、顺从他们的意见。




8、廉坛 十、反省  217#
在很多人的眼里,廉指的是廉洁,《吕氏春秋?忠廉》一书中有此记载“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在此,廉洁是指面临着巨大利益而不动心,仍然按照道义来做事。廉作为廉洁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廉”字有“反省”之内涵。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在这里,孔子说的是作为廉洁之人,见到有贤之人就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时刻内心自我省察。这种反省要求我们有改过之心,并且时刻除去自己的毛病,随着事情的发展时刻反省自己提升自己。[宋]朱熹《论语集注》“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通过反省自身,有过则改正,无过则加勉,能够改正过错的人,他的善性就会日益增长,恶性就会日益消减。实质上,廉是一种高尚的自我德行修养,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并时刻反省自己所做之事,做一个有廉洁的、有德性之人。






9、毅坛  四、经受磨练  382#
    人生是一座苦难之堡。在这座苦难之堡中,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活着,只靠一个字:毅。在人生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境况,有得意、有失意。([明]徐学模《归有园麈谈》)“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生于忧患”。得意和失意实则是磨练的不同表现方式,我们怎样地去平衡两者之间的标准呢?那就得看我们的毅力了。用高贵的毅力品质把握得意中的一条退路,以便不会在安乐中衰败死亡;用顽强的毅力在失意中寻找一条出路,在忧患中获得新生。(《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上天在赐予每一个人生命的同时,也将他所应承受的重任托付给了他,不管是心灵的疲惫,还是身体的劳累,这些都是磨练我们毅力的苦难,我们应经受住这些磨练,才能有高贵的、顽强的毅力,才能更好地在这个世间活着。




10、和坛 五、善美合一  147#
    每一个人总是盼望着达到完美的状态,却又往往忽略了善美合一。虽说十善十美皆完美,但是善美却永远没有一个衡量的度,我们只能力求尽善尽美,在古代也是如此。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如果一个人一心只想着追求美,而未尽善,那么他是不能达到美,要想达到美的状态,需要做到有一颗尽善之心。也许某一个人在外表上给人一个“美”之感的面孔,或是在衣着上给人以美的感觉,但这并不足以表明这个人是“美”的,只有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也就说我们所说的“和”。“善者,美之实也。”([宋]朱熹《四书集注》)一个有善之心的人,才能展现美的充实。善美合一的境界就是和,这里的善必须发自内心,不能是表面上的伪善;当善真正出自内心,美则散出灵气,社会便能和谐融一。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