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6年上半年二等奖张淑君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6年上半年二等奖张淑君

字号:T|T
青岛大学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
姓名:张淑君
学号:201340100114
联系方式:18363994323


1、中华义理总坛 一 412
中华民族文化浩浩荡荡传承了五千年之久,其国学不可谓不深厚,其历史不可谓不丰富。初步接触中华义理学,就被它博大精深的内容深深折服。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众位贤士关于精神价值的解读,经过陈教授对其取精华、去糟粕地概括归纳而得到的十大范畴,可以说是字字珠玑,让人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所谓十大范畴,我理解为,本着“仁、义”的初心,辅以“礼、智”的学习,“信”是原则,“廉、毅”是自制,努力成为一个“忠”于国家民族,“孝”于父母长辈的人,最终达到以“和”为贵的大同社会这一共同的民族目标。通过对中华义理学的学习,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然而我知道我了解的还只是冰山一角,身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责任,我会积极努力地继续学习下去。 


2、中华义理总坛 二 196
仔细读过陈教授关于中国经典教育八项原则的文章,感触颇多,中华经典文化确实是亿万年点点滴滴积累凝聚之所得,精华之所在。这使得中国经典教育难以速成,而且往往欲速则不达。陈教授所提的八项原则为全国各地的经典教育指明了方向,即本着“诚敬”的态度对待中华经典;以“理解”经典为重中之重,不可为了贪图速度而不求甚解;在理解的同时,要有自己的内心“体悟”;对感悟所得“集萃”,舍弃掉其中的糟粕;将精华部分牢记在心,反复“诵记”;在自己品行的基础之上,增添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升华了自己的“涵养”;在中华经典文学的熏陶之下不断学习,久而久之,这些经典就上升为一种“信仰”;在实际生活中将心中感悟到的内容加以运用,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即为“力行”。陈教授所提的中华义理经典教育的八项原则,精炼易懂,为全国各地的经典教育起到了借鉴和引导的重要作用。


3、中华义理总坛 三 302
陈教授对中华经典教育现代价值的归纳十分深刻,从三玄六艺到四书五经,不单单只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中华文化的弘扬。正是这些经典使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坚强刚毅,不屈不挠地捍卫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讲究礼节的民族,从小就背诵的《三字经》、《弟子规》等等经典教会我们做人的原则,做事的准则,传承我们的传统美德。通过中华经典教育的熏陶,我们的人文素养和汉语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普遍得到提高之后,社会风气自然而然会有很大的改善。中华经典教育所具有的伟大价值,至今还没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只有少数人有明确的认识,相信总有一天,中华经典教育的真正意义将会体现出来的。
 
4、仁坛 一 757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到底该如何将理解“仁”这个字,子曰:“仁者爱人。”即仁就是要去爱别人,心存仁道就不会有害人的想法和恶劣的行为。我觉得,“仁”就是在与人相处或解决问题时要多为他人考虑,多做善事,为他人的幸福而快乐,为他人的悲伤而难过。范仲淹有名句为人熟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人就是要这样,有担当,有胸襟,多为他人考虑,多为大局着想,不可自私自利,否则最后不得善终。


5、仁坛 二 309
天地间最伟大的品德是生养万物,而“仁”则是生养万物的心。这种品德体现在人的身上时就是去爱护他人,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要去积极地帮助他,他获得成功时也要为他感到开心,这就是“仁”的体现。在他人遇到灾难时,你往往会有恻隐之心,这也是“仁”的体现。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仁”正是人性最根本的体现。


6、仁坛 九 215
“仁”固然重要,可想要达到“仁”的境界却没那么容易。有书云:“欲速则不达。”仁是要经过艰难的劳动才能获取的。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做人处事的原则。只会花言巧语,伪善献媚的人往往缺乏仁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立身同时又要使他人立身,自己要通达同时又要使
他人通达,这样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7、义坛 一 466
所谓“义”就是坚持正义,而“正义”在当下社会中的体现就是分配利益而不失公平。维护公平的根本就是先坚持好自己的处事原则,不可自私自利,要多为别人考虑。坚持好“义”的原则,就要在做事之前先明白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否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是否有损集体的荣誉,考虑全面之后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尽自己的一份力。


8、礼坛 三 688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至关重要。礼仪让人有了羞耻感,自然而然地会规范自己的言行。君子不说不合乎礼的话,不做不合乎礼的事,遵循礼才能立身处世,不遵循理解则会使纲常混乱。人不遵守礼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仪就办不成,一个国家没有礼仪制度就不得安宁。遵守礼仪,会使家庭和睦,师生和谐,社会稳定。不遵循礼仪,则会引发不满和冲突,造成灾祸。由此可见,“礼”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发展至关重要。


9、智坛 六 352
三字经中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告诉我们,学习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短处,强化自己的长处,从而不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淘汰。学习让我们获得很多我们不具备的知识,通过与他人比较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他人的长处,向品德优良的人学习我们能提升道德素养,向能力非凡的人学习,能提高我们的处事水平。学习让我们进步,荒废学习就相当于拒绝了让自己变好的机会。


10、信坛 一 453
所谓“信”,就是真实。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是做人的根本,“人无信不立”,一个人若是失去了信用,那么他将难以立足。信”就是真实,是没有任何欺诈和虚假的道理,当下社会是一个讲究信用的社会,若是无信,则生意谈不成,朋友交不到。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篇古文名作《曾子杀猪》,可见从小就进行的诚信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无论大事小事都要讲诚信,这样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


11、忠坛 一 434
忠心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忠于自己的国家即爱国,忠于自己的家庭即责任,忠于自己的集体即担当,忠于自己的梦想即努力。“尽心曰忠”,尽心尽力称作忠,自己忠于一件事时就要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它,当自己忠于某个人时,就要尽心尽力地去尽到自己的责任。不为一时之欢,不图一时之利,不为外物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内心所想,这就是“忠”。


12、孝坛 三 126
不是说只有继承父母志向的人才称得上是遵守孝道的人,而继承父母志向也是一种孝顺的体现。有些情况下父母难以完成自己的想法或者志向,难道要眼看着父母遗憾终生?当然不可以,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父母完成愿望,了却心事,是一种很不错的尽孝的方式。父母的知识、思维甚至是行事方式可能不再适应社会,而处在新时代接受高等教育的我们,有时能完成父母所不能达成的目标,这是父母很希望看到的场景,要知道为人父母,肯定期待着自己儿女长大的那一天。


13、廉坛 一 304
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这用夸张的修辞说明了人贪念一起什么都能做的出来,往往就违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则和道义,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事情。“贪欲者,众恶之本。”人往往因为贪心而做出恶事,不光危害他人,有时也会给自己找来祸害。“贪”字的写法是贝字上面一个今字,是今日之财,断断不能长久,而贪心的人总是没有满足的时候,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自己的原则,跨越自己的道德底线去做一些昧良心的事情。久而久之,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沦为社会的渣滓,被人们鄙夷,被良心谴责。  


14、毅坛 一 251
我们从小就常常背诵的《三字经》中就有提到“有志者,事竟成”。只有立志坚定,有毅力,不放弃的人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理想。要积极坚定地为了理想而奋斗,不能轻易地放弃,不能轻易地否定自己。“自陋者不足与有言也,自小者不足与有为也”,不能妄自菲薄,要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不足,理智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这样才会有所作为。立志要明确,不要杂乱,要坚定,不要犹豫不决。下定决心就要去努力,空想什么都得不到。“志高品高,志下品下”,要拥有远大的理想,不可见识短浅孤陋寡闻,追求一个远大的目标才会让自己的品行越来越好。


15、和坛 一 311
“和”并不是要求保持一致,而是追求一种和谐共存、互补互制的境界。“和”是当下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恕包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每个人都多一点包容,就会少很多冲突,避免很多灾祸。“和”还有适度的意思,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度之内存在。我们要保持某事物的存在,就必须使它存在于上限度和下限度之间,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要把握好度。“和”,各安其位,和谐发展,互相制衡,互相促进,最终才会达到一个和谐的局面。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