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姓名:张新月
学号:2019206533
联系方式:17863952017
1、中华义理总坛、一、547
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首先要明白民族精神是什么?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充分完整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以仁为核心,范围由小到大,先爱自己再爱家人,爱民族,爱世界。仁者为人,定是要先学会爱自己。我认为的爱自己,首先是爱惜自己的身体,不做伤害自己的事情,让自己开心,其次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过什么样的生活,让自己变成什么样子。是温文尔雅的学者,还是精明干练的商人?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人,还是坚守某一个岗位发光发热的奉献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想追求并达到的精神境界。爱家人,爱父母,爱那些爱自己的人。我总是听到,你如何爱自己就是在教别人如何爱你。也经常去想除了父母那种无私的爱,剩下的,爱情,友爱,都怎么样才算爱呢?但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前提一定是你学会了爱自己,学会了与自己独处,学会了生活,让自己开心,这样才算会爱自己,也就学会了爱别人。
再者,廉这一点,不光为官参政者要约束自己,普通人更是要约束好自己。廉不仅指清廉,更是指勤俭节约。由于接触短视频比较多,我认为当下互联网上某些视频创作者和商家无形中引导视频观看者成为消费者,这种影响是通过无形之中改变观看者的价值观来实现的。我经常在短视频中看到博主开头一定会说“你不会还不知道……”、“快艾特你的姐妹\男朋友来给你买冬天的十根烤肠、秋天第一杯奶茶、夏天第一口西瓜\这个洗面奶\做这个包包…”从日常吃穿到金银饰品,这种视频以及话术重复出现,无形之中起到洗脑效果。烤肠,奶茶,西瓜,甚至一些日常用品,金银饰品,看似价格不贵,但这其中却隐藏着很大的问题,比如十根烤肠,谁能一下子吃十根呢?这样就容易导致浪费。虽然这些视频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消费,但“艾特别人给你买”“别让你闺蜜\男朋友\女朋友羡慕别人”却传递出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我喜欢我就可以让别人给我买,你不给我买就说明你不爱我! 但正常的观念却是别人想送你随时都可以送,送不送是别人的事。某件事情做不做也不能表明爱不爱或者关系好不好的问题。对一些女孩子的影响更严重,女子本该独立,我认为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自己有能力,自己喜欢,那就自己给自己买。没必要为了一点东西伸手向别人要。不光骄纵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了压力。而且很多东西买回来更多的是浪费。很多人买东西只是因为看了一个视频,被勾起了消费欲望,一时冲动下单买回来。买回来就是闲置。这已经变成了一种浪费现象。不符合中华民族精神中廉这一点。因此我也希望互联网上的这种风气能够以尽快改变。
2、中华义理总坛、二、223
义理学是国学的组成部分,学科建立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义理学是中华民族思想精深的概括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必须也必定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发扬义理学也应该是当下中华民族的任务之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不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应该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中华文学、史学,还应该有义理学。我认为发扬义理学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认同感。古人的智慧在今日也仍不过时,一些只会仍能给予今天的中国道路一些启迪,也能给普通人以生活的智慧。
3、中华义理总坛、三、280
以崇敬之心对待经典,不单是训诂而重在理解,体悟深刻含义,集萃精华,颂记语句,涵养心智,已经经典为信仰,身体力行践行经典,这是义理教育的八项原则。作为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在讲课的同时践行者八条原则。现在义务教育越来越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加大文言文的比重,这就给了教师教学和弘扬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很大的施展空间。老师给我们展示过一位学长的录课视频,学长讲的是《曹刿论战》,里面一字一句,甚至“车”这个字的演变,古时打仗时战车的形制学长都做了详细的准备,所有典故娓娓道来,参考了很多书籍,也让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没有但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也给课堂增添了趣味性,甚至讲完课后我也产生了去读《史记》《孙子兵法》的冲动。因此国学是有魅力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抛弃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中华民族的根本,抛弃义理学更是抛弃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本。一个没有自己民族精神的民族,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4、中华义理总坛、六、459
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尊孔读经,以崇敬之心对待经典,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清主次,以中国经典为主,外国经典为辅,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培育民族精神,增加民族认同感,维护内部和谐稳定,穿凿文化认同,血统认同,传承传承美德,阅读经典时不能以消极观念来看待,而要从小抓起,从小养成经典诵读的习惯,养成重视经典传承经典的意识与习惯,传承传统美德,提高人文素质,并将这份工作终身化。改良社会风气,是中华民族重回“礼仪之邦”,将经典语句贯穿于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启发人,教育人。提高现代汉语水平,也可以通过诵读中华经典做到,眼口耳心脑并用,体会中华语言之美,文字之美,声韵之美。当下由于电脑普及,很多人出现了“提笔忘字”现象,还有很多字是大部分人根本不认识的,在网络上发言时还会出现很多错别字现象,比如“在、再”不分,这些现象的出现更需要加大汉语教育和学习力度,更要回头注重中华经典。也有很多小孩出口成章,七八岁的年纪书法造诣很高,这是家长有意识培养的结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练字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会指引一个人正确的价值观的塑造。
5、中华义理总坛、七、463
历史和现实告诉了我们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没有经典的传承和发扬,容易导致中华民族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一个没有教养的民族,就像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一样,活不长久也活不好。必然会导致社会道德败坏,世风日下,坑蒙拐骗盛行,毫无规章制度可言,长此以往一个民族就走向了毁灭。网络文化也需要规范和引导,虽然网络文化偏向于传播流行文化,忽视了对于经典的传播,也很大程度上占用了人们的时间,但我认为,文化部门借网络平台宣传中华经典也未尝不可。据调查显示,我国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仅占网民总数的百分之四,数量极其少,大部分人文化水平一般,因此能去接受的文化类型也只有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但如果文化宣传部门借用网络平台,如短视频平台宣传传统文化,借助动画短片,讲故事的方式,创作乐曲等方式,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华经典,这也能实现在潜移默化中教化人民的目的。也可以不定期举办网络传统文化知识问答,鼓励大家踊跃参赛,设置奖励。新闻传媒也可以鼓励经典诵读,比如前几年大火的经典永流传,中华诗词大赛,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国学热。很大程度宣传了传统文化,激发了大众对中华经典学习的兴趣。
6、仁坛、一、1000
仁更是一种对自我,对社会的要求。对自我层面:要求人要先学会爱自己。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古人的观念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此才要爱自己。到了现在的社会,我认为更多的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也就是一种自我认同。爱自己就要自信,要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是最好的,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很多事情,自己也配得上更好的。爱自己就要让自己做该做的事,自信的欣赏自己,寻找快乐,自己取悦自己的时候,也要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做对的事,做对自己好的事。这也是我认为的“克己复礼”在当今社会对自己层面的准则。对社会就要求仁爱,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真诚一些,友善一些。少一些勾心斗角,多一些友爱互助。以前有学生扶老奶奶过马路反被讹诈,因此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扶老奶奶过马路或者遇到倒地老人就上前扶起他,这原本是一件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好事,结果被老人反过来倒打一耙,不仅寒了救人的人的心,也让更多的人更啊hi怕去做这类善事,如此下去社会如何友爱?每个人都为了保护自己而放弃帮助别人,甚至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碰瓷?社会正义得不到伸张,坏人才是被大家同情,获得赔偿的受害者,好人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种缺少仁爱的社会真的是太可悲了。好在群中国的眼睛是雪亮的,近几年来国家也大力提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美德培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才使得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仁爱的社会。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去继承传统,传承经典,发扬仁的精神。
7、仁坛、一、402
仁是人自身所带有的,是对自然万物的尊敬和热爱。都自然的尊敬和热爱更多的是需要付诸实际行动。放到二十一世纪更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不断加重,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全球海岸线升高,海洋生物也受到了影响。北极熊失去了家园。海洋垃圾变多,塑料袋缠住海洋生物的脖子情况屡见不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人从大海龟的鼻腔里掏出了很长的塑料吸管。对于自然的仁爱更需要我们保持对自然的热爱,保护自然。孔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不无道理,同理心是人天生带有的,我认为这更是一种共情能力,是一种怜悯之心。不是让自己患得患失和敏感,而是对自身之外的痛苦内心有一个衡量标准。并能适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8、仁坛、二、897
仁与爱是一体的。有了仁这一本性才会产生爱这一种感情。仁更像是一种内在,爱更像是仁的外在表现。仁义礼智信就是爱的表现,也是仁发出后的反应。仁是大家都有的,爱同样也是。但是如何去爱,我仍认为是一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世界上最纯粹的爱,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亲情之爱,是纯粹的。要相信世界上是存在爱的,人与人之间存粹的爱也是存在的。仁是一种品性,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正直的标准,而且是最基础的标准。我一直觉得爱是很难得很珍贵的。有的人不懂爱,失去了才悔之晚矣。有的人不缺爱这种感情的回馈,但是他也会很珍惜。现实的感情很复杂,只是希望,不要为自己所做的决定后悔。
9、仁坛、6、256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既可以被很好的开发利用,用在正道上,也可以用在坏途上。用在正道上的聪明才智,会造福社会,用在歪道路上的才智只会危害社会。曾听过不少化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毒品制造。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几百年前鸦片战争的教训历历在目,中华民族绝对不能再跌倒在同一个地方。有的人利用专业知识,造假钞票,扰乱市场,不仅破坏国家法律法规,更导致收到假钞票的人一天白干;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就是,这些掌握着技术,拥有才能智慧的人没有将智慧用在正道上。我也看见过很多消息,比如一老人路边晕倒,医学生博士紧急进行心肺复苏,成功救回老人一命;遇见实习期大学生被没收身份证还被老板威胁”身份证、毕业证“只能选一个,我也看见法律系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成功帮学生要回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前两种情况和后两种情况对比鲜明,区别就是掌握才智的人如何使用他们的专业知识。这就看他们所接受的仁的思想影响有多深刻。因此国民教育,普及传统文化,传播中华经典,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对社会的长治久安真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
10、仁坛、九、292
要相信仁的存在,仁的可施行性。而且人人都可以践行仁,将仁化为日常生活的行动。我理解的还是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但是不违背道德,不违背法律法规,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更不能伤害自然。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自己一套为人处世的仁的标准。付出艰难成就,不花言巧语,不巧言令色。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是通过自己的本领得到的。不是正路来的钱财,不要,花着也不心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好物归原主。行得正,坐得直,堂堂正正,无怨无悔,才是做到仁。
11、仁坛,十、538
我认为良知就是人的良心。良知是面对错事时的内心不安,是人的良善,仁爱之心。君子推行中庸之道,修身养性,立德树人。人要追寻自己的善性,做对得起良知的事。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着为自己谋取利益,甚至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那就是不符合仁的事,是有位良知的事。良知的培育不仅要自发进行,发觉自己本身存在的仁义礼智信,还需要后天环境的滋润。就如孟母三迁,只为给孩子寻找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好的环境让人受益一生。放到现在, 就是需要家庭和学校一起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从小认识真善美,培育良知,做对的事。
12、义坛、二、111
仁和义就像是树根和树干的关系,义是仁的外在行为表现。一个人讲道义,那他一定是一个人爱的人。义一定是能遵守社会规范,符合社会秩序要求的,能被付诸实际行动的。义不是单方面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仁义的人是可以聚集到一起的,义就更像是互相给予的友爱互助之情。互帮互助的过程就是仁显示的过程,就是义的行动过程。
13、义坛、三、200
义是行为的准则。圣人没有对行为规定标准,但行为都要符合义的规范。要与君子相交,而远离小人。小人每天互相争执的都是利益,蝇营狗苟,勾心斗角,毫无义可言。与小人相处学不到义,也获得不了义。而义是君子存在立世的根本,是君子聚集社交的根本,因此与君子交往,就会潜移默化学会义。仁义是人的安身之法,义诗人正确的道路。一个人心有仁爱之情,一定会做仁义之事。人更多的应该是去选择和什么样的朋友相处。和君子相处一定是舒服且不违背良心的社交。
14、义坛、四、401
义的价值就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总想到《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杀富济贫,其实原因就在于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收入差距大,穷的极穷,富的极富。好人被逼的无路可走。在这种情况下一群身怀正义之心的侠义好汉聚集在一起,为社会正义而奋斗。讲义气是梁山好汉的相处基础,也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规则。义气不一定是兄弟之情,还可以是揭秘之情,可以是爱情,可以是感恩,可以是崇敬,可以是亲情。心中怀有仁义,才是相处之道。
15、义坛、九、108
利的取得要符合道义,仁义,总是听老一辈人说,昧着良心的钱不要赚。这昧着良心就是违背良善,就是不符合仁义。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抢也抢不走,要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多一份也不要。这才是符合义的做法,也是中国人最有尊严,最正义的做法。前几天看新闻,一个大妈赶集买菜将装有三万块的袋子落到别人摊位上了。摊主直接报警,找到了大妈。那是大妈给公公买药的救命钱。三万块,不是一个小数目,可却是一家人的救命钱,是老人的希望。社会还是好人多,绝大多数人也都是心中有仁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