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
学院:文学院
专业: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姓名:张婕
学号:2018201703
联系方式:17863983402
回帖:
1.【仁坛】五、仁的价值
“仁”一字可谓是包含了中国儒家哲学的全部内涵与精髓。个人要有仁心,君主要有仁德,国家要实行仁政。中国的先哲,自悠悠古代就提出了这个贯穿古今的优美且神秘的字眼,并对其进行了极其充分和完备的解释,直至今日,仁还在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与心灵,尤其是在政治和个人修养上成就颇丰。
而关于仁的价值,我想略谈其对现代社会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人利物之谓仁。”疫情无情人有情。“仁”体现在疫情中时,就是爱他人爱自己利于社会。
每个人有小仁,那就是不给他人和社会添麻烦;社会中有大仁,那就是每个人都彼此支持支撑,守护家园;国家有仁,她给予人们希望和其他有友好往来国家帮助。
仁,就是中国的道义,是小我的付出,是大我的奉献,是每个人都应该用心用生命去感悟体认的世间至理。
2.【义坛】七、爱护生命
生命从来只有一次,古代先哲对生命的体认是丰富的,发展的。
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荀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因为仁有知、有义,所以人的生命是最为可贵的。
儒家尊重人的生命,认为生命是高贵的,是有道德的。儒家主张教育要尊重人性,修养德行。《中庸》开篇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而在现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却在消耗着宝贵的青春和生命。熬夜、不健康饮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过度游戏等,都无形之中吞噬着年轻人的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次,而意外每天都在发生。随意电子产品的普及,各类网络讯息的通达,人们使用手机频率大大增加,危险也在逼近。这是自己消耗自己的生命长度,损坏生命质量。
让我们多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热爱自己的生命,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多亲近自然,感悟生命最最原始的状态,会有所感触。
3.【礼坛】三、礼的价值
儒家是极其重视“礼”,孔子曾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曾因诸侯僭越礼乐制度而发怒。他提出克己复礼。这在当时是尊正统、维护统治和社会秩序的有效办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古代,礼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且不可或缺的社会纽带。“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其中婚嫁丧葬之礼也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维系家族感情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纽带。
但是在封建闭塞的古代社会,这种礼不免存在着等级制度、优劣尊卑、甚至是对女性的迫害。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明清对于贞洁妇女发贞洁牌坊,女人要守寡;面对皇上要跪下磕头,君为臣纲,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为子纲: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夫为妻纲: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都是存在着陋习恶俗。是礼在古代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
而在现代,我们依旧需要礼的维系,待客之礼、见面之礼、对长辈的礼等等。我们要留有好的礼,成为谦谦君子。让美好的礼在今天发扬光大。
4.【智坛】十、学习之道
本文记述了我在老师带领下参观博物馆,学习到的寿屏文知识和感悟。
我通过调查发现,身边了解寿屏文者十之一二,甚至有人对此毫无概念。正因如此,海右博物馆收藏并展览寿屏文极有必要。
寿屏,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祝寿的一种礼仪形式,是达官贵人及商贾巨富,为表孝心的一种方式,是孝文化及寿文化的一种载体。寿屏是作祝寿礼物的书画条幅,上面题写吉语贺词或画八仙寿星之类内容的画。寿屏有两种,一种是四条幅、六条幅或八条幅,联列组成,用于挂在墙上。另一种是雕刻或镶嵌的祝寿用座屏或插屏,用于陈列在几案之上。所用材质为绫、绢、洒金宣,用泥金粉及松烟墨书写。寿屏文即是写在寿屏上的文字。
2019年6月30日,寿屏止观专题展在青岛海右博物馆举行,孝亲文化传承与发扬研讨会同期举行。此次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孝文化有重要作用,孝道一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通过参观古人的尽孝祝寿方式,能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然性。
此次参观时,寿屏文位于博物馆里侧位置,虽然位置不是非常显眼,却能够第一时间抓住我们的眼球。我看到的寿屏文大致有三种,一种是通体红色毛笔书写四周镶金边的,一种是通体蓝色以金粉书写的,一种是镶嵌在屏风里的,字体较小。前两种气势宏伟,篇幅很大,红色的喜气洋洋,洋溢着节日的氛围与喜悦。蓝色的庄严肃穆,金粉闪闪发光,一派雍容华贵的气息。这几副寿屏文给我的印象很深,这其中充满着家族晚辈对长辈长寿安乐的祝愿,单单是远望,节日的气氛已经扑面而来。
结合当今,老人过生日总还是在某些家庭中受到重视的,这是理所应当的,应该被提倡。但是也要注意切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反而冲淡了祝寿的本来目的。而寿屏文就能避免物质上的浪费,这是精神上的赠礼和祝福。在古代极其看重文采的社会,儿孙为过寿的长辈送上亲笔写的寿屏文,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礼物。
还应当格外注意社会上还存在不尽孝道,将年迈老人弃之不顾的恶劣情况,在欣赏寿屏文时,更应该思考如今的社会现状。如何让优秀的孝文化洗涤社会上的不良之风,警醒人人都应尽孝道,勿忘父母养育之恩?相信通过海右博物馆的寿屏文展览可以寻求一条新的道路。
5.【信坛】五、信:信题题解
“信”——《说文解字》谓:“诚,信业,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
《论语通译》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言必行,行必果”“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人不可言而无信、一诺千金。
《论语》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又把“信”和“恭”“宽”“敏”“惠”一起并列为“五德”。可见,从古时开始,人们就开始重视信。
商鞅立木为信,取得变法的有利条件,立下威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因无信失掉国土和性命;宋濂雪中还书,终究成为一代大儒。我们可以发现,优秀的人,诚信是成其基本品德的。
生活中,我们要讲诚信,这是做人之本;做生意,更要讲诚信,这是立业之本。信,是人生准则,是人生标尺。
6.【忠坛】二、忠于国家
忠,是一个人人格精神内化的最高标准和形式。不仅是忠于自己,更是忠于国家。
中国是一个崇尚忠的国家,忠孝面前,绝大多数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忠。如此这般,才会有无数年轻的生命走向了战场,他们未曾婚娶,未有儿女,都是少年,却舍家为国,用一腔热血和一副单薄的躯体奔赴战场。这是对国家的忠!
“忠”是中与心,用心托举着中,时刻保持中正之心,用行动证明内心。
中国自古就有尽忠职守的良好美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仁人志士奔向战场,为了民族国家的安危慷慨赴义。今天美好的生活用先辈的血肉换来的和平,在那个战争纷飞的时代,这是对国家的忠。
如今,处在新环境下的新青年,要用新的方式做到对国家忠诚——勤奋努力增长知识,热爱祖国,奔赴每一场无声的战争!
7.【廉坛】十二、廉洁
在当今社会,廉洁依旧是重中之重。在大学,有大学生廉洁教育指导课;在党内,也将廉洁奉公守法作为一个宗旨。
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从廉与不廉的影响来说的。当一小部分人走上了高官的位置,他的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代表个人,而且更多地代表一方百姓,他的行为我势必会影响其管辖之下的其他官员。若是上级做到了廉洁,贪污受贿便成了一种行不通的门路,久而久之便不再被使用;若是默许了这种做法,身不正则影斜,自会有投机取巧的小人投其所好,这将会后患无穷。
习近平曾经说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我们的党从来都重视廉洁清明,近年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口号就是这个时代党对贪污腐化的严厉态度。加大对官员的廉洁考核力度,无论大小,在其位谋其职,应当把身心全部用在为人民服务上,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谋私利。
你的一次受贿,可能浪费了一个家庭的希望。让廉洁深入人心,让政治清明如风。
8.【孝坛】一、赡养父母
中国是礼仪之邦,是守孝悌之族,忠孝是古代人追求的两种境界与理想。
赡养父母是人之本能,是天经地义的恒理。人,也正是因为这样遵守约定的一代代的传承着,才在宇宙中成为灵长。
动物中有乌鸦反哺,幼羊跪乳,动物尚知回报父母,如此简单易懂的道理,人又岂能不懂?
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在过去不存在遗弃老人的说法。这是那个被认为封建落后的古代社会的“倔强”,虽然落后贫穷,但是一切完整的体系保存完整,被人们严格遵守。如今,虐待老人、遗弃父母、争夺遗产的事例暴增,是人心不古,还是社会的沦丧?
老师在讲解《孝经》时,开宗明义第一章中就提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今人人都能做到分外爱护自己,却将哺育自己成人的父母抛之脑后,不管不问。这是文明的倒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悲剧,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利用最好的时光争分夺秒的敬爱父母,莫等悔时才觉悟。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和道德标尺。
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提到过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一句古诗——报得三春晖。如今的中华名族,要重拾优秀的传统美德,那就从孝做起!
9.【毅坛】九、超越生死
“毅”,是一种人生信仰,是一种生命态度。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死生可谓,人生漫漫,总有一些人在改变着历史。我相信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光辉形象;是义薄云天舍弃生死的狼牙山壮士;是无数个为了人民安康、民族独立、祖国富强的烈士。他们的“毅”超越生死,虽死犹胜生。
“金光绽,园林恋,蓬台神兽护林晚;高阁厚榭,瑶台阆苑,泉流清酒醉蹁跹。
火影见,刀剑现,血雨腥风满万园;断壁残垣,碎石烂瓦,却说当时悔国陷。
百余年,今世变,一夜惊起旁邻羡;哀怨满山,我辈奋战,护我圆明永周全。”
——谨以此诗,献给无数烈士
10.【和坛】二、社会和谐
“和”,人和家和国和。
《论 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这是儒家礼与和的关系论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是战争中的决胜秘籍;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和谐。”这是孟子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展望;陶渊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乃和谐也;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此仍为和谐也”,这是渊明梦想中的桃花源。
自古以来,因为诸多原因——战争、天灾、人祸、强权压制、社会不公……桃花源成为无数人幻想的社会状态,大同社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种种都是劳动人民对社会的期盼。
家和万事兴,个人要做好个人的,分内之事,学会谦让。小家和,大家才兴。
习总书记曾在重要讲话中提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其本质是人民的企盼和诉求。中国有13亿人口,个人愿望可能千差万别,但一个共同愿望,概括起来,就是希望社会和谐、发展、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苦难的中国人民,历经沧桑,人们对社会的动荡、分裂所带来的苦难感同身受。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国民众深知和谐社会的可贵。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人们共同企盼的目标和结果。
关于和谐世界的构建,也越来越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目标。
中国的智慧,一直在造福世界。
发帖:
1.中华义理总坛
《从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探索中华义理
一部兵书,每一个计谋,都在诉说古老中国的战争传奇;一场战役,一生一死,冥冥之中被总结成了规律。《孙子兵法》,是千百年流传不朽的兵学圣典,不仅在古代的战场上熠熠生辉,更是在当今的和平之世掷地有声。
以第一篇《始记篇》为例,这一篇中提到了想要取得胜利的五事:道,天,地,将,法。我认为可以根据其性质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于战争,道指的是政治上民众认同,用户君主;天时即为自然环境;地利即为征讨的旅途远近,地形等;将领要足智多谋,树立威信;法即为军队法纪严明,体制完善。这是在战争中取胜的要素。
于人生,道则是明道德知是非,是一种符合人情伦理的需要自觉遵守的崇高之物;天则是上天的安排,是存在于人之上的制度本体;地是人生在世脚踏实地,可以切实接触到的事物;将是指能够领导自己的内心本体;法,则是外在的约束,比如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于现世,道是整个社会自发形成的被默认的应当遵守的戒尺,是众多人民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筛选出的想要遵守的规范,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真正发展的内在尺度;天是自然环境却又是能被借助的外在条件;地是着眼当下立足当下,讲求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将是社会、国家的领导群体,同样要能爱护民众,爱抚人民,勇敢坚毅;法是能够更好进行管理所借用的工具,也包含要遵循的自然之法。
再比如“知己知彼”,不仅仅是从战场上发挥作用,也可以从其他的方面来讲,从学生来讲,知己知彼,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对老师来说,对同学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在商场如战场的商业竞争中,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把握商机;在更大一步的国际舞台上,知己知彼,才能够在大国博弈之中占据先位。这样的例子有很有,我认为这也正是《孙子兵法》的亮点。
一个想法的提出,一种学说的形成,如果只能够适应其产生的时代,那他必不会成为卓越的思想。这只是一时兴起,暂时受追捧的思想,而不是一世的。让思想、学说、计策流传千百年仍然具有真理性,这是最有生命力的。
《孙子兵法》是融会贯通的知识,是跨越千年的奇迹。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我认为也是因为它捕捉到了战争中的人性,抓住了核心。也正因如此,这部兵书才能够让人常读常新,感受到人性的光芒,甚至于对现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不是枯燥的,不是杀伐的,是充满人性的,是值得一个人去读,一个国家去适当借鉴的。
2.中华义理总坛
【孔子诞辰】诵论语经典咏流长,拜孔子至圣教四方——记协助组织孔子祭拜活动
2020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1周年纪念日。青岛大学文学院焦绪霞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博文楼孔子像前祭拜孔子并诵读《论语》。
祭拜仪式开始后,在此次活动中担任司仪的同学带领大家诵读《论语·学而篇》,以至诚之心感受孔子的至圣明理,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经典。朗朗书声,悠悠古韵,同学们将饱满的热情熔铸在这字字句句中,这一刻,精神的力量润养了每个人的心房。
诵读完《论语》后,司仪又带领大家行礼祭拜孔子,“声音嘹亮,回荡云霄。值此孔子2571年诞辰纪念日,在这里,我们隆重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请大家端身正意,向大成至圣先师行三鞠躬礼。一鞠躬,起;二鞠躬,起;三鞠躬,起。礼成!”
一拜一起,俯仰之间,流露出莘莘学子对这位至圣先师的无限敬意,印证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奇迹,流露出后世对这位至圣先师的无限敬意。
此次祭孔仪式,让大家有机会亲身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瑰奇浓郁的文化氛围,参加仪式的同学都说道:“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真的非常幸运,可以从课堂走到实践中去,并且参加了这么有意义的一个活动,很开心”。
悠悠历史,卷卷书香。日月星辰,熠耀四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如涓涓细流,绵延流淌。文院学子怀着赤诚之心,乘着想象,去往憧憬的远方。
3.中华义理平台
文化保存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博物馆
—— 以海右博物馆为例
摘要: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作为一种需要高度自觉才能不断前进发展的形态,似乎总在被选择,被抛弃或被遗忘。战火、迁徙、朝代更替,总会波及到文化。如何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保存艺术的珍宝?如何向世人展示古老国度的文明轨迹?这是永久的难题。在此种要求下,在现当代,催生了保存展示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本文以实地参观过的海右博物馆为例,分析博物馆在保存传承文化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 孔文化 书画文化(寿屏文)
一、文化——襁褓中的孩童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精神层面的形态,一般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三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文化的本质和产生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明示了它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历程是坎坷的,多灾多难的。
战争总是摧毁文化的第一把利剑。战争是残酷的、杀戮的,鲜活的生命在战争中烟消雾散,但是它对文化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
以中国为例,宋元更替。文明程度较低的蒙古贵族统治全国,势必造成中原地区社会历史的倒退。但是元代社会的倒退在程度上是有限的【1】。当一个相对落后的文明取代比他更先进的文化时,毁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毁灭不同于焚书,是在根本上放弃或非议某些文化,明令禁止这种文化的传承。蒙古贵族把中原人口变为“驱口”,沦为农奴。明清易代亦如此。有人说过:“如果没有元代,中国会更要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清代,中国会在明代顺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在倒退,落后的文明总是能取代先进的文明。”
再如鸦片战争摧毁了几代帝王的心血——圆明园,日本侵华掳走了无数的中华瑰宝,以至于我们现在要用巨额钱财赎回十二生肖,学者做研究要去外国寻找资料。
文化是脆弱的,逃脱了战争,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又接二连三地插入利剑。盗墓者对于古墓以及内存文化艺术品的破坏是巨大的,有的被当场毁坏,有的被私自买卖。因为民间保存不当,导致艺术品毁坏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一种文化的传承是极其困难的,文化就像襁褓中的婴儿,需要极度的呵护才有可能生存下来,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历经艰难险阻。被战火埋没,被自然吞噬,被人为破坏,每一件存活至今的古物,都在诉说着时代的苍凉。博物馆为这些文物提供了栖息的家园,在保护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孔文化的传承保护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其中添下最为绚丽一笔的,莫过于孔子。孔子以其博大的胸怀和极具人文气息的思想孕育出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源泉。至今,我们依然会在课堂上讲起这位至圣先师的思想主张,社会上会有自发的祭奠孔子的盛大节日,国家上也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孔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国文化最为鲜明的符号。几千年后,当时间流逝,岁月变迁,孔子留给我们的依旧是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人文的探索。伴随着多灾多难的民族,孔文化也曾遭受过“灭顶之灾”。侵略者的掠夺,文革时期的打砸破坏,都让孔文化受到创伤,面临危险。
位于青岛中央商务区核心地带的青岛海右博物馆,在传承孔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0年9月19日日纪念孔子诞辰2571周年《圣城云章——孔子故里墨宝遗存展》于青岛海右博物馆隆重开幕。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德墉先生参加活动,并做精彩发言。海右博物馆对于孔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已经走在前列。
一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就是历代衍圣公的书画作品,书香气息弥漫着整个展厅,透过展厅的玻璃细看每一幅书画,历史的痕迹刻在画卷上、笔墨间。画卷纸张保存完好,少数因年代久远有破损,却也极具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书画藏品之间,蕴含的是衍圣公文化乃至孔文化的生命力。
孔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最古老最传奇家族的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在发展加速的今天,格外需要重建精神的家园,让每个人在精神中寻找一方净土,孔子及其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仍然具有很强的现世价值。
海右博物馆对于孔子文化文物的收藏和展览,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寻找心灵之旅的好去处。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传承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寿屏文新探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身边了解寿屏文者十之一二,甚至有人对此毫无概念。正因如此,海右博物馆收藏并展览寿屏文极有必要。
寿屏,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祝寿的一种礼仪形式,是达官贵人及商贾巨富,为表孝心的一种方式,是孝文化及寿文化的一种载体。寿屏是作祝寿礼物的书画条幅,上面题写吉语贺词或画八仙寿星之类内容的画。寿屏有两种,一种是四条幅、六条幅或八条幅,联列组成,用于挂在墙上。另一种是雕刻或镶嵌的祝寿用座屏或插屏,用于陈列在几案之上。所用材质为绫、绢、洒金宣,用泥金粉及松烟墨书写。寿屏文即是写在寿屏上的文字。
2019年6月30日,寿屏止观专题展在青岛海右博物馆举行,孝亲文化传承与发扬研讨会同期举行。此次活动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孝文化有重要作用,孝道一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通过参观古人的尽孝祝寿方式,能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然性。
此次参观时,寿屏文位于博物馆里侧位置,虽然位置不是非常显眼,却能够第一时间抓住我们的眼球。我看到的寿屏文大致有三种,一种是通体红色毛笔书写四周镶金边的,一种是通体蓝色以金粉书写的,一种是镶嵌在屏风里的,字体较小。前两种气势宏伟,篇幅很大,红色的喜气洋洋,洋溢着节日的氛围与喜悦。蓝色的庄严肃穆,金粉闪闪发光,一派雍容华贵的气息。这几副寿屏文给我的印象很深,这其中充满着家族晚辈对长辈长寿安乐的祝愿,单单是远望,节日的气氛已经扑面而来。
结合当今,老人过生日总还是在某些家庭中受到重视的,这是理所应当的,应该被提倡。但是也要注意切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反而冲淡了祝寿的本来目的。而寿屏文就能避免物质上的浪费,这是精神上的赠礼和祝福。在古代极其看重文采的社会,儿孙为过寿的长辈送上亲笔写的寿屏文,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宝贵的礼物。
还应当格外注意社会上还存在不尽孝道,将年迈老人弃之不顾的恶劣情况,在欣赏寿屏文时,更应该思考如今的社会现状。如何让优秀的孝文化洗涤社会上的不良之风,警醒人人都应尽孝道,勿忘父母养育之恩?相信通过海右博物馆的寿屏文展览可以寻求一条新的道路。
一场文化的盛宴,一个文化的栖息地。
如何让历史重现,如何让文化在当代振聋发聩,博物馆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正视博物馆的作用,展览背后,应该是深刻的思考。陈列其中的不是死板的物,而是无数来自遥远宇宙渴望被重新发现的灵。海右博物馆一行,我感受颇深,如何在社会中掀起一股正视博物馆巨大作用而不是将其当作游玩散心之地的风气,如何弘扬这种公益收藏的壮举,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评价: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国学文化是十分喜爱的,但又非全盘吸收。对于社会现象中一些不良现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批评,对于传统文化中一些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因素作者也提出要正确看待。从作者论据的引用中,作者加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经典,使得文章说服力大大增强,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
建议: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