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典教育 > 《中华十大义理》教育工程教学多媒体制作问题探析

《中华十大义理》教育工程教学多媒体制作问题探析

字号:T|T

 

《中华十大义理》教育工程教学多媒体制作问题探析
 
云南农业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 马群鸣
 
开设中华《十大义理》课程,是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文明。在私欲横流的社会转型时期,需要有责任心的老师去“继绝学、开太平”。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把责任变为行动,是每一位任课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渴望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以积极的心态,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学校提供的选修课平台,认真、系统的学习我们的课程。尤其是听说了教材是由冯先生提供赞助的,且教材要实行循环使用时,大学生们不仅非常配合地爱护教材,而且也深深的被冯老先生的精神所感动。
由于特殊的原因,(应试教育、文理过早分科及历史原因等),现在的大学生们普遍感到对传统文化比较欠缺。他们渴望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渴望具有丰富的学识,渴望幸福、快乐。因此,宣传中华义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是深受大学生们欢迎的。不难发现,通过学习,他们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打开了一扇扇心灵之窗,大大地充实、改善、提高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在期终考试的论述题中,很多人都表达了这些思想。
虽然时间有限,但通过强化性的诵读活动,这门课程开启了大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热情,使他们记住了许多圣哲的教导,能够以先哲们的教导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南,培养高尚、健康的人格,提高人文素质,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并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正在逐步走进大学的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多样性,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与互联网相关联的多媒体课堂,把文字、声音、图象、动画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发动全身细胞全方位地接受信息,这就为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提供了可能。
作为人文学科的教师来讲,制作多媒体课件,似乎成了一个新的难题。怎样才能把现代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二、    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制作多媒体课件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师需要转变观念的问题:
首先,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者,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通过教师的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检验与推广。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最好的改革规划,都只能是白纸一张。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能否迎时代潮流而上接受新事物,能否把专业知识与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这就关系到教师观念必须转变的问题。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受到了严峻挑战。面对教师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又要考虑怎样把教学内容与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既要考虑教学目的,又要考虑教学手段的人性化等实际问题;教师不仅要熟练把握专业知识,更要学习计算机技术,还要学习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使专业与各门学科有机结合。
再次,在教学过程的设计问题上,教师必然从传统教学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教师在课前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
    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逐渐引入两课教学的过程时,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无动于衷或因困难太大而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如果墨守成规,不愿接受新事物,不能与时俱进,那就是不合格的教师。作为教师,既要有博爱之心,又要有渊博知识,更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要在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和教学环境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增强紧迫感,发挥积极性,努力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和更新。
 
2、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教学是否需要创新,如何创新?从表面上看,人文学科性质似乎决定了其教学过程的严肃性。然而,没有创新的学科就没有生命力,这是任何学科都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外,还应该自觉地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并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丰富性、交互性和集成性的特性,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音频、视频结合起来,立体地展现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充满获取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及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畏艰难的精神与作风,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设计是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在观看图片或录象时集中注意力观察问题,然后抽查提问、进而进行课堂讨论、教师进行联系实际的点评、最后再讲授框架结构等等,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看”与教师的“导与讲”,能否完美结合,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导”。不管多媒体技术发展到如何高级的程度,它始终无法取代人类富含情感的优势。所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导”的角色超过了传统的教师角色的内涵。在此,教师就象一个导演,既要设计剧本,用足用好多媒体课建的表现力、感染力,又要注意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能。
第四,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处理好机械化与人性化的问题。即多媒体课建一般都是在课前准备好的,它必然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机械化、固定化和死板化。在教学过程中,搞不好就会使教学过程变成乏味的催眠曲,变成报告会,使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交流受到扼制。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及课堂气氛,考虑如何及时作出针对性的调整,使教学内容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充满人性化地、“润物细无声”地走进学生的心田。
 
3、教学中多媒体课建的构建及运用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其课件的科学构建及运用是否科学是关键。这个问题必然涉及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如何科学的结合问题。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在很短的时间里很难学会内容很丰富的计算机操作,而具有很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教师又不懂专业知识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个矛盾,怎样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恐怕应该从教师的培训和交流人手,从资源的共用到好的课建的推广,使共性化和个性化的多媒体课建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在课件建设中也应该发挥集约化优势,改变小农经济式的小打小闹,使广大的教师腾出时间来多看多想如何个性化、特色化,让传统文化教学的花坛中开出更多更好的鲜花。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课件设计中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课件设计过分简单,不过是对教材、教案的电子化版本;另一种课件是脱离教学实际,过分追求“技术含量”,在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上不下功夫。很显然,这两种现象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克服过于简单的情况,又要克服脱离教学实际的状态,尤其要克服把学生当成电灌工具的错误,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运用起来。
传统文化教学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还应该把原有的一些好的教学方法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如诵读、讨论、辩论、演讲等方式。另外,还应该注意进行调查研究,经常走下去,多了解学生的反映,大到重点、难点,学生的喜好,热点;小到屏幕的底板颜色,字的大小等等,都应该注意到。通过调查,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调整,使教学的历史使命完成得有声有色。
 
总之,多媒体教学的很多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会不断出现。我们应该在不断拓展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更好、更完善。
 
 
 
                                           2009-7-25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