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9年上半年三等奖龙宇平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9年上半年三等奖龙宇平

字号:T|T

道家哲学的海外探究

龙宇平

武汉科技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摘要:

老子道论阐发了深邃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智慧之学,特别引起海外关注。其中关于自然之道、无为之道、神秘主义,具有某些合理性,同时也包含非常突出的相对主义、逃避主义、浪漫主义、自由主义、不干涉主义、非现实主义等潜在学理问题。海外学者面对道家智慧,一方面认真会、感悟和传播,另一方面又根据特定国家文化背景和个人阅历,仔细鉴别,深入反思。他们“戴着有色眼镜”不一定切合真谛,但是作为文化交流,也不无参考价值。

主题词:

         老子,道论,自然,无为,神秘

海外对于老子道的哲学思想,有深入研究,其中关于自然之道、无为之道、神秘主义特别引人关注,老子阐发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观问题,令西方刮目相看,传播广泛,值得加以梳理。我们蜻蜓点水,通过一鳞半爪,窥见老子的道论在西方具有很大影响。

一、 自然之道

    老子的自然之道是任何人、任何事物应该遵循的。 老子的“道不仅仅是一个神或者精神存在,而且是有仁爱精神的自然。”[①] 国外学者同样认同老子的自然之道的历史论述,“老聃,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非难孔子,主张忘记塞满大脑中的所有事情,而是让所有的事情遵循自然之道。”[②] 德国对于老子的自然之道认识在西方非常突出,特别体现在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的《大哲学家》(李雪涛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l0年修订版)、《老子和龙树——两位亚洲神秘主义者》(1957年),他从老子出发作了文化、宗教比较上的较为抽象的思考。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老子的道包罗万象,是理性的指导,富有哲理,值得加以吸收’或许就是开辟一切的道路,那一切,是让我们由以才能够去思考理性、精神、意义和逻格斯在原本意义上也即从它们自身本质出发想要说的东西的一切。”[③] 汉斯-乔治·梅勒著的《〈道德经〉的哲学:一个德国人眼中的老子》(刘建民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影响也很大。德国大众汽车基金会和乌培河谷大学资助的德国首届老子讨论会,1993516-21日在德国科隆附近的玛丽亚山谷召开。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老子为人处事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很有影响。

    老子遵循的自然之道,具有深刻含义和意义。海外学者强调道在老子的君子人格上是最高的德性,居于核心地位。德国学者R.艾尔伯菲特的论文《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通往“重演”的知识》一文,对老子思想在德国哲学几百年的发展史中早已留下印迹,从康德、黑格尔、谢林、马丁·布伯,到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再到海因里希·罗姆巴赫(Heinrich Rombach)等,产生了呼应式的对话。中西思想沟通中的比较十分重要,德国哲学自海德格尔以来高度评价老子的新动向的阐发,指出了一条中西哲学通过对自然之道的认识上可以融合,能够出现相对清晰可辨的“重演”道路。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道”理解为“存在的根据”,“万象包容”,把“道”作为自己哲学重要的基本概念,思索其本真意义。“道”就像他的哲学中的“万象包容”一样,不是一个遥远的超越者,而是在内在性中见证自身的“道”的超越。‘道’这一符号在这世界中是:穿透一切的无,达成一切的不可察觉的无为,产生一切的统一之力,对降临涉世的生命从彼岸之地渡向此岸之地的奠基一切的收存。”[④]


老子强调的自然之道,得到了肯定。尊重自然,了解浩渺、多样的大自然和自然规律,仍然是人类社会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非自然、不自然、反自然的危险,十分可怕,海外学者进行了深入反思,并在生态伦理实践、环境保护的绿色运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加以确实运用,严格检测食品安全,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大自然。大棚加热制造的那些早熟的蔬菜,超越了时令,有的还打了激素早熟、早发育。治理病虫害,采取纯粹自然的方法,对于大规模种植来说不可能做到,但是随意使用农药,贻害无穷。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熬夜违背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和生活规律,自然的生物钟被打破,夜晚加班用电灯特别是光照刺眼的灯光,使很多人视力越来越差,其他疾病越来越多。那些整容的人更是急于求成、完美自我,结果很多“聪明反被聪明误”,医疗技术结果造成对原来健康的极大伤害,甚至有的过早地命归黄泉,让人感慨系之。若能够按照老子的自然之道进行生活,尊重自然,按照自然生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从自然那里获得智慧,哪能出现这样的悲剧?!

二、 无为之道

海外学者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可以作为“救世良药”,指导人实现自身生理心理的和谐、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良好的关系,又能超越个人与特定社会阶段层面,形塑成一种自然主义哲学观、谋略学。老子的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指点的生活方式、为人处世高论智慧深邃,窥探真经,按照自然规律和自然节奏运行和调适,其乐融融,生活得自由自在,非常惬意,特别超脱,如此不啻可以达到超凡脱俗、甚至通往人间仙境,倍受海外学者青睐老子无为之道哲学思想体系,奇妙无穷,非常神奇。在烦躁不安的当代世界哲学家们反思人世间的状态,静心汲取道家有为与无为的辩证法精华,以求获得人生智慧,利莫大焉、乐莫大焉。以下仅举数例,加以说明。

英国的李约瑟(Joseph Needham)对《老子》的无为之道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道家所说的道,不是人类社会所依循的人道,乃是宇宙运行的天道;换言之,即自然的法则”,并且认为该书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很清楚地体现了这一思想。《老子》第五章的论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李约瑟认为它暗含了“自然科学之排斥伦理判断,是科学发展必经的过程。”[5]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对《老子》无为的辩证法,推崇备至:“苦恼人类的所有灾祸并非产生于人们不积极从事必要的事情,而是产生于从事各种各样不必要的事情。人类如果遵从老子所说的‘无为’,不只可免除个人的灾祸,同时也可免除所有形式的与政治相关联的灾祸。”[6]

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1870-1945)认为,《老子》的无为哲学与西方哲学体系相比,有以下特点:“西方文化的根基是有的思想,东方文化的根基是无的思想……‘道’可以说是无的思想……老子认为无乃天地之始……无的思想具有遁世主义的一面,同时具有感官主义的倾向,还有随其流而扬其波的思想。……成为情感对象的事物不能从理论上予以限定,也不能从空间上予以固定。……说道教文化是无的文化,还因为其是无的存在,是无形的存在。其现在时态不是动态的现在,而仅仅是无限的现在。作为真正的绝对否定的肯定而认知无的自身限定,则必须是无限的动态。”[7] 日本哲学家福永光司(1918-2001)指出:“老子是第一位警告人类文明的扭曲和倡导‘无为’的和谐社会乃人类至福的哲人。”[8]

老子强调君子的柔顺、谦逊等美德,是其无为之道的逻辑延伸,是其明哲保身的妙计。荷兰的著名汉学家许理和(Erik Zürcher,1928—2008)认为:”道德家则着重论说《老子》中柔顺、谦和与不武断的道德品性的部分。“[9] 许理和对老子道论中善待一切,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的为人处世“高招”,甚为敬佩。

三、道之神秘主义

 老子的道学,高深莫测,扑朔迷离。有的学者认为老子的哲学是智慧之见,有的认为是宗教学说。对于整个宇宙奥秘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肤浅,无疑导致对大自然神秘的感受。人类当今仅仅生活在地球上,遥远的只是到达月球、火星探索,这对烟波浩渺的广大宇宙来说,非常狭小和可怜;对于微观世界的了解,人类也十分有限。正是由于老子《道德经》的神秘智慧,才有无穷无尽的探索价值,成为人们思考的永恒话题。

    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一方面高度评价了道家的贡献,同时强调道家具有神秘主义、非科学严谨的局限。李约瑟认为道家未能运用实验方法达成任何明确的判断,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也并非系统化。道论迷恋于经验主义,过多拔高了自然界的无限复杂性,缺乏亚里士多德对事物分类的科学性,以至当他们同时代的墨家和名家力求创造一套适合于科学的逻辑时,老子完全没有参与,更没有发展出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对于自然界所作的那种逻辑化、系统化、整体化的理论说明,没有达到亚里士多德的百科全书性知识大全。道家虽然对自然深感兴趣,但却不信赖理性和逻辑,不能促进中国科学和哲学的进一步发展。[10]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老子的《道德经》有深入研究和借鉴。老子的世界生成而存在的“道”,和雅斯贝尔斯的“统摄”的观念,有异曲同工之效。雅斯贝尔斯对老子的《道德经》蕴含的道的见解,有非常高的评价:“那充满悖论的语句所产生的说服力(不包括那些在智力上随意的诙谐游戏话),它那填密的态度以及它那被引向似乎是神妙莫测境界的思想深度,使这部书成为了一部不可替代的哲学著作。”[11]

    荷兰的许理和认为老子道的神秘不可否认。在有关老子的观念中,其重点所在便是纯粹的精神的和神秘的方面。他指出老子的价值,在于作为一个思想深邃的哲人、一个神秘主义者、一个信仰主义者和一个精神指南,老子道家的智慧是永久财富。1991年,许理和在一次会议发言中说:“在西方人眼中,《道德经》一书无论从任何西方的思想派别来看,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典籍,也最富于中国智慧。”[12]

    道家选择隐士生活,是老子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体现。布伯认为老子主张生命在隐藏之中的完美保全,不对人们说什么,进入“隐藏状态”之中成全了美妙,后来的庄子吸收了这种意境,并且以诗的语言说出他的寓言、故事,把道的学说带入神秘兮兮的世界之中、人生路途之中。[13]

总之,老子的道论和“隐君子”的处世智慧,在海外看来具有某些合理性,是一种智慧之学,非常值得探究和运用,同时也强调其中存在非常突出的神秘主义、相对主义、逃避主义、浪漫主义、自由主义、不干涉主义、非现实主义等问题,晦涩难懂,难以琢磨。海外学者面对道家智慧,一方面认真学习、领会和感悟,《道德经》被翻译成各种文字进行传播,另一方面他们根据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和个人阅历,加以鉴别,批判其值得深入反思的地方,虽然他们“戴着有色眼镜”看老子之道,有文化差异问题,不一定切合真谛,但是作为文化交流,也不无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龙宇平1993- ),女,广东肇庆人,武汉科技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热爱传统文化,参与道家研讨会多次,发表传统文化方面的论文多篇。

 

评价:本文逻辑清晰,有条理,全文围绕外国思想家对老子哲学中“自然之道、无为之道、神秘主义”等思想的阐发,对其进行梳理,是一篇十分不错的文献梳理,足以见作者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建议:三等奖

 



[] Eva Wong: Taoism,Boston:Shambhala Publication, 1997, 27

[] Livia kohn: Daoism and  Chinese Culture,Cambridge,Massachusetts:Three Pines Press,2001,15

[③] 海德格尔:《语言的本质》(Das Wesen der Sprache),载于:《在通向语言的途中》(Unterw egs zur Sprache),Pfullingen1982年,第198页。转自:(德)R.艾尔伯菲特: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通往“重演”的知识,朱锦良译,《世界哲学》2006年第6期,第728

[④] (德)雅斯贝尔斯:《老子和龙树》(Lao-tseNagarjuna),Mnchen 1978,第18(德)艾尔伯菲特: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通往“重演”的知识,朱锦良译,《世界哲学》2006年第6期,第728

[5] 【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56

[6] 【日】柳田泉译:《无为》,转引自福永光司注译:《老子》,东京:朝日文库,19789月版,第5页。

[7]西田几多郎:从形而上学的立场看东西方古代的文化形态,载:《哲学的根本问题》续编,东京:岩波书店,1934,第277280-282页。

[8] 【日】福永光司注译:《老子》,东京:朝日文库,19785

[9] 〔荷〕许理和:东西方的老子观,张海燕译,《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第9期,第3438

[10]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思想史》,何兆武译,科学出版社,1990,第176

[11]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大哲学家》,李雪涛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l0,753754

[12] 荷兰许理和:老子在东方和西方,转自:马睿,话说老子,四川出版集团,2007,44

[13] 【德】 马丁·布伯:《道的学说》(Die Lehrevom Tao),载于:全集第一卷,《哲学论稿》,Mnchen-Heidelberg 1962,第10231051页。转自:Rolf Elberfeld,“Laozi-Rezeption in der deutschen PhilosophieVon der Kenntnisnahme zur-Wiederholung,载于Philosophieren im Dialog mit ChinaGesellschaft fr A siatische Philosophieed1Helmut Schneideredition chora2000年第1,(德)R.艾尔伯菲特: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通往重演的知识,朱锦良译,《世界哲学》2006年第6期,第728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