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8年上半年一等奖张树伟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8年上半年一等奖张树伟

字号:T|T

青岛大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16

 姓名:张树伟

 学号:2016205943

 联系方式:15265257872

 

 

 

1和坛、七、95

唐宋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了一场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他们提倡文以明道载道,赋予文以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品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何理解“文以载道”,“文”是指文章的表现形式,“道”是指文章的承载思想。文学是有生命的,真正的“道”是文学的灵魂。“道”可以是我们每个人一时的想法,也可以是我们一直遵循的准则,还可以是我们对别人的小小的帮助。但是我认为“道”最重要的是要给其他人带来温暖和幸福的感觉。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心理归属感并不是太强烈,容易麻木、暴力、色情、庸俗……所以“文以载道”对现代人来说必不可少,通过“文”,让我们感受到“道”,来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让自己的心灵光亮起来。作者要认真写好“文”,读者要尽力领悟“道”,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人格魅力,诗之树、文之灯才能根深叶茂、光焰万丈!

2、和坛、八、90

“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古代的圣王用礼乐来引导民众,使百姓和睦相处。现在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积极的进行着这一方面的实践,中小学课本进行改革,增加了古诗词、文言文等的占比。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文以抒情“,在古代圣贤的文章中,有大量的宝藏供我们挖掘,对于我们个人与国家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从前《诗经》作者的诗篇,是为了抒发情感而作;辞赋家创作赋颂,是为了文辞的需要而造作情感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圣贤文章时,要怀有一个感激而崇敬的心,他们的创作都是有感而发,是他们审美情趣的结晶,我们需要认真并且严谨的阅读,切勿走马观花,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更是对圣贤的一种侮辱。

3、毅坛、三、106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真正有能力的人,从来都不是那些一直以依赖他人而存活的。他们着重自己这方面的因素,不指望天助,积极地践行自己,自立自强,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力不足的时候,就加强对自身的提高,通过阅读、借鉴、锻炼等等来不断让自己有所得,而不是过度的去依赖他人,更不会指望天助,在他们看来,这都是可笑的并且毫无意义的。君子自主地行动,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君子。在我看来,身为一名大学生,学会自立自强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每一天的课程都不是很多,我们的课余时间是很充足的,应该自己主动去学,而不是让老师督促着甚至逼着去学,更不要在期末考试时突击,要做到真正的复习而不是预习。

4、毅坛、八、59

灾祸的到来是自己所导致的,幸福的到来是自己促成的。有因必有果,种什没花结什么果。真正懂得命运的人,能预见生死存亡、灾祸、幸福的本原,及早知道强盛、衰落、废兴的起始;预防于事情尚未萌生之时,避难于尚未形成之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对自身的行为有所约束是很重要的。命与运时常是连在一起的,”命“我们虽然不能把握,但是”运“是可以靠我们自己来逆转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的一位高中同学高考失利,没有去到她想到的大学。但是,她并没有气馁,而是一直在自我努力,现在她是她们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有很强的领导与实践能力。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她没有高考失利,去了自己想去的大学,尽管可能很优秀,但是会像现在一样吗?其实,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有时候,有一些事情我们无法掌握,但是我们自身的力量确是时时可以掌控的。我们应该做到”以力抗命“,用自己的行动来扭转命运,让我们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5、廉坛、二、353

要想“节制欲望”,就该做到以德制欲、知足常乐、以勤制欲、顺应自然、欲望适度。古时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不同的时期,我们有不同的欲望,而我们该做的也是克制这些欲望。其实,这些所谓的欲望只是我们心灵的不满足,他人有的而自己没有的就想要得到,得到了之后又想要的更多,无穷无尽,以至于让自己陷入深深的欲望沼泽之中,无法脱身,乃至葬送了自己的生命。结合自身的体验,现在都以瘦为美,我也追随”时尚“,想要减肥,但是总是无法克制自己,就算坚持了几天,最后还是放弃了。现在想来,自己也不是说胖的吓人,很正常的体型,为什么要那么不知满足呢,还是顺应自认的好,就像老子所说的——“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6、廉坛、五、40

“持敬”,这是教人读书必须将心收敛起来,有谨慎感,有进取心,不放纵自身,不轻率从事,做到“专静纯一”,志于为学。明代儒家圣人朱熹四十余年教育著述,注意用自己的哲学思想指导教育实践,并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和原则。后来其门人编成《朱子读书法》一书,用六句话对朱熹主张的学习原则加以概括,分别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朱熹认为,做学问的诀窍“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而“读书则实究其理,行已则实践其迹”(《性理精义》)。因此,他要求“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字逐句,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如此,方是有本领。”(《读书》卷11)这是教人读书必须将心收敛起来,有谨慎感,有进取心,不放纵自身,不轻率从事,做到“专静纯一”,志于为学。人若具有这种精神,用于应事时,就能敬于读书。只要心能用于“专静纯一”,不“驰走散乱”,自然能做到“日用动静间”,使为学之道发自内心,学起来当然要“日成日新”。

7、孝坛、七、115

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死了,按照礼的规定来安葬,按照礼的规定来祭祀。”在我们看来,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可以不用注重礼仪的人,在孔子看来,恰恰相反。对待我们的父母,也该有礼的约束。有时候我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真的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比如前两天刚考完试,晚上和同学一起出去玩耍,我们在一家店里试衣服,妈妈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在电话里妈妈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就很敷衍的回答了几句,很快挂断了电话,因为妈妈打扰了我所谓的买衣服。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实在是不太好,第二天一早就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向她解释了原由并道了歉。父母在我们身边的日子是屈指可数的,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对他们以礼相待。

8、孝坛、十、218

早在上古时代就有了忠孝之说。在那个禅让制的时代,唐尧选择了虞舜做他的接班人,虞舜不仅日夜照顾他双目失明的老父亲,对待三番五次想要害他的弟弟和继母也极其和善。当娥皇和女英嫁入他家,他亦要求妻子孝敬公婆,并不因为身份高贵而迁就她们。当唐尧命其掌管行政事务,他十分注意选拔人才。后来成了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君主。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应该向古代的圣贤学习,对待其他的人也应该像对待自己亲近的人一样,爱自己也爱他人。

9、忠坛、四、228

孟子曾经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君子有所得并且能够安心坚守它,之后就会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升,也会更接近于成功。屈原也曾说,如果是我心中所祟尚的,即使是为之而死,也不后悔。古代的圣贤,他们都有自己的操守,有他们所遵循的正道,并且紧紧跟随自己的正道,积极地践行自己,最终成为了圣贤之人。我们如果想要取得成功,也必须遵循正道。就拿日常小事来说,与其他人约定好的事情一定要遵循,不能不讲原则,临时变卦;身为一名学生,积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努力扎实地学习,不能靠作弊等小技巧来蒙混过关;在排队的时候也不要有所抱怨,如果这么一点时间都等不了还能有什么出息呢?

10、信坛、二、886

在我看来,诚信的价值是能换来别人的信任和自己的安心。诚然,忠诚是待人的准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对自己忠诚,可以是自己更富责任感,对他人忠诚,可以拥有真实的友情,对社会忠诚,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守信,是为人处世的不二法门,你对他人守信,他人便会愈加信任你,亲近你。守信意味着遵守诺言,信任他人。守住自己心中的宁静,追寻一颗“怀人”的心,才能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世风不古,人心日下”如果人们没有讲诚信的想法与行为,那就算他们荣炮加身,也毫无意义。同样,这样的人也会失信与他人,人生的道路也就更加崎岖。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我们所应学习传承的。记得电视里有一句广告语,叫“诚信走天下”就已经点明了诚信的价值,诚信无价。在你走向岐路时,诚信会拉你一把,在你孤立无援是,诚信就在你的心中。

11、智坛、二、387

要想做到真正的“实践精神”,就要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方式、知识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我是一位学师范的学生,实践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很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在假期的时候,我会去托管班照看孩子,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更加的了解了孩子。每一个孩子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他们的性格也是多样且不同的。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加强对它们的了解,因材施教,积极地做好自己的实践工作,不能片面的采取主观态度,更不能对孩子有所偏爱。当然,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是扎实的,知识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他们任意一个给孤立出来。

12、礼坛、一、99

礼是指道德的行为规范、审美的行为规范、有序的行为规范。要做到“礼”,就要恭敬和仁爱。孔子说过:“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作为君主,要是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约束;作为一名百姓,更要积极的践行礼的要求,只有君民一心,才能将我们的国家建设的美满幸福。在《礼记·曲礼上》也有记载,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我们对自己的心要有所把控,“身之主宰便是心”,只有自己的心符合礼的要求,我们的行为才会有规范,从而符合真正的“礼”。不仅仅要自己谦卑,更要学会尊敬他人,别人有的优秀品质也应该积极借鉴,取长补短,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有利于国家与人民的人。

13、义坛、十四、108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为:正愤填膺。正辞严。见勇为。多行不,必自毙。

    二千多年来,儒家都以仁义道德为个人修身的至德要道。所谓利,是指人的生活养命之源,亦是指满足实际生活利益所需。利有公私之分。凡仅能满足个人之生活需要,且损害他人和大众之生活者,谓之私利。凡能以大众利益为出发点,谓之公利。儒家所反对的是损人私己之私利。

孔子说:“君子义以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即用义为作人做事的根本,用礼实行,用诚信来完成。这才是真君子。又云:“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义是立身之本,是行为的最高标准。凡事合于义则做,不合于义则不做。

14、仁坛、七、228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孔子说:“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不能用仁德去守住它,虽然得到了,也必定会失去它。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能够用仁德去守住它,却不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去对待,百姓也不会敬服。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能用仁德去守住它,又能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去对待,但是如果行动不符合礼仪,也不是完善的。“所以说,必须将聪明才智、仁德和礼仪结合起来,只有三者一起才能取得长远且有成效的发展。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对儿童的教育,要想取得长久的成效,也必须将三者结合起来,让儿童多多接受国学启蒙教育,开展经典诵读课堂,激发儿童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家长和老师也要积极的进行引导,不用逼迫孩子学习过多的才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5、中华义理总坛、二、258

我想谈一谈第三点体悟。解经时必须运用体证为主,认知为辅的方法。注重“心解”、“心悟”,不拘于文字的限制,不过多纠缠于经文的繁琐注解中,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经文的精神内涵。体悟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面对经典的体悟,一种是生活与工作中体悟经典。体悟必须同主体的修养结合起来,达到“自得”之目的。 “义有至精,理有至奥,能自得之,可谓善学矣。”

每一个人由于自身经历的不同,对同一篇经典的感悟可能有所不同,这是见怪不怪的。而且在不同的生活时期,同一个人对同一篇经典的感悟也会不同。当我读完一篇经典之后,我会做一个简短的记录,并且在再一次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那时的心境是与此时不同的。我就会有所领会,不同时期的不同所得,可以让让我更了解自己。当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听其他人的意见可以让我更加完善,不断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礼的要求,变成那个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评价:作者对中华义理的理解比较深刻,逻辑严密而且文笔优美。作者的阐释有益于加强读者对中华义理的理解。

评价:一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