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云南财经大学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年级: 审计学 2018级本科生
姓名:刘梓童
学号:201805004125
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从牙牙学语的稚子,抚养为顶天立地的青年才俊,在我们跌跌撞撞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最后的港湾,是他们在我们心力交瘁的时候,给予温暖的鼓励;是他们在我们彷徨无助的时候,给予坚定的支持,是他们在我们自暴自弃的时候,给予无言的关怀。所以孝顺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孟郊所言:“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对于父母这份恩情,我们是报答不完的,但是我们有最好的报答方式就是——赡养父母。在我们小时候,父母为不谙世事的我们撑起了一片天,当他们垂垂老矣,是时候我们来为父母遮风挡雨了,赡养父母不应该只是嘴上说说,应该付出实际行动,给予父母一个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让他们在物质条件上得到满足,但是也不能忽略他们的精神需求,其实大部分父母在他们步入晚年的时候最渴望的不是好吃好喝,而是子女的陪伴。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从小呵护关爱你,陪伴你成长的父母,我们应该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陪伴我们的父母,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一结束往往会面临和父母分隔两地的情况,我们更应该在大学期间,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假期回家不要只顾东奔西走到处玩乐,应该多陪陪父母,了解父母的精神世界,真正的成为他们的贴心小棉袄。绝不能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
孝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孝道不仅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更是深入人心的一种道德规范。从古至今,有无数的诗词歌赋叙述亲情,歌颂孝道,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每每读及这首诗,我眼前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在灯火如豆的油灯下,手里紧紧捏着细小的针线,一针一线,细致入微的在缝补一件已经很厚实牢固的长衫,她的额头上缀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但是手里的针线却不曾停下,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与懈怠,她将自己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那份期盼与不舍,一针一线的都缝进了这件长衫中,她既渴望自己即将背井离乡的孩子,能取得一番成就荣归故里,但是又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些归来。这样一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母亲,正是中国无数传统慈爱的母亲的缩影,哪怕时至今日,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过后,仍有千千万万的母亲,如同几千年前那位在灯下缝衣的母亲一般,在手忙脚乱的收拾自己即将离乡求学的孩子的行李,即使行李已经鼓鼓囊囊,但是她们,还是恨不得把整个孩子房间里的东西都塞进去,那大大小小塞得满满当当的行李,承载的是母亲对游子那绵长而深沉的爱。所以,正如孟郊所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身为子女的我们,是永远难以报答母亲深沉无私的爱。
孝坛:何谓之尽孝
孝道历来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传统美德,那些躬亲尽孝的孝子更是向来被人推崇与称赞,那为了继母在冰天雪地里赤着上身用体温融化寒冰,求取鲤鱼的平民百姓王祥;那夜以继日,守在母亲身旁,不眠不休的照顾母亲,每一碗汤药都亲尝一口的九五之尊汉文帝;他们都被后世赞誉为大孝子,他们虽然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对父母尽孝,而在当代也有一位年轻人,用她独有的方式在向世人彰显着何谓尽孝。她就是孟佩杰,在她五岁的时候,她的生父就因车祸去世,她的生母生活所迫,将她送给了她的养母刘芳英,那时,她的养母牵起了这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的手,给了她一个温暖又幸福的家,但是好景不长,在孟佩杰八岁的时候,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瘫痪在床。养父无法忍受困境悄然离家出走。从那时起,年仅8岁的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从那时起4000多个日日夜夜,都是这个小女孩,用身体为她的母亲支撑起一个家,一如当年她的养母善待她那样,无论去到哪里,哪怕是上学,她都带着养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吃喝拉撒。正如2011年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词写的那样:“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孟佩杰用她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何为尽孝,那就是对父母不离不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温暖父母,为他们撑起一个家,让他们老有所依。
义坛:义利取舍
古语有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这人世间奔走,我们难免会遇到利与义的猛烈碰撞,究竟是舍利取义,还是舍义取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先舍义取利又何尝不可,但是恕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为人处世在面临义与利的取舍是一定是舍利取义,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刘胡兰的宁死不屈,没有黄继光的舍身报国,没有邓稼先的毅然回国,中国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国民族难以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正是有无数的能人志士在面临义利取舍时一次次用实践甚至是用生命选择了舍利取义,才有了我们今天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中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民族气节,更是革命先烈用生命践行的精神,我辈应当谨记,更应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义坛:珍爱生命
也许上天是不公平的,他给了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地位背景和财富,但是上天又是公平的,他都给了每个人宝贵的生命,生命是上天给予我们最特别的礼物,但是这份礼物是需要我们去珍惜,去爱护,正如陶渊明所写的那样:“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生命是短暂的,是稍纵即逝的,是一去就不会再回来的,我们现在虚度的光阴,浪费的生命,永远不会重来,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命,尤其对于大学生,处在朝气蓬勃的花季,更要爱护自己的生命,遇到困难挫折应该努力克服,不能轻易放弃,更不能因为一些在漫漫人生路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就自我放弃,甚至去选择自杀,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不仅是对生命的不负责,更是对父母的不负责,这既辜负了生命的美丽,也辜负了父母的一片苦心。我们要谨记生而为人是我们的荣幸,是生命的礼赞。
仁坛:爱人爱己
古语有云:“仁者爱人”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关怀思想,儒家推行的仁的核心是仁爱,那么如果做到仁爱呢,我认为第一步不是先去学会爱人,而是学会自爱,正所谓:“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一个人只有学会自爱,才能做到去爱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自尊,其他人才会去尊敬他。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尊自爱都做不到那么,他对别人的关爱,其他人有怎么敢接受呢,我认为这种自尊自爱的思想在当今这个社会非常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宣传的都是如果去爱人,很少宣传如何自爱,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懂自爱,举止轻佻,为人轻浮,他对你的关爱,往往也会被贴上轻浮的标签,他即便想真心爱人,人们对他的关爱的接受程度也不容乐观。所以我认为仁的对象,首先应该是自己,要想学会“仁爱”,先要学会爱己。
礼坛:国之礼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有上下五千年历史,而且一直以礼仪之邦自称,但是放眼现在,却屡屡爆出,中国游客在国外因一些低素质的行为而被景区拉黑名单的新闻,令人唏嘘,曾经的礼仪之邦为何现在却不受外国人待见?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现代中国在飞速的发展,忽视了礼的教育,礼的价值,。《晏子春秋》写到: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礼是我们区别于野兽的标志,如果一个人不懂礼,和野兽无差别,可见礼教在育人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一个人不懂礼,哪怕他取得再高的成就也只会因为他粗鄙的言语和不雅的举止,被人诟病,沦为笑饼,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礼教和礼的价值应该被重新重视,因为一不小心很有可能就丢脸丢到国外去,使每个中国人蒙羞,使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沦为他国笑饼,所以我们应该重拾礼的价值,弘扬中华礼仪,展现中国作为千年古国,礼仪之邦的风采。
礼坛:礼的规范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于个人,于国家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足见礼的价值与其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学习礼,不仅要学习礼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习礼的规范,学以致用,规范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礼记》写道: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意思是说:礼义始于体态端庄,脸色和悦,言谈顺畅,一个人是否懂礼,首先就体现在他的外貌衣着上,其次是他的言谈举止。这点对于大学生有非常现实的作用,当我们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步入社会的时候,第一步要经历的就是面试,面试的时候衣着是否得体,言谈是否恰当,对面试结果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礼仪,用礼来规范我们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传承中华礼仪之美,做懂礼仪的新时代大学生
智坛:实践出真知
大千世界,变化万千,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领域与我们而言都是陌生,都是未知的,那么如何去探索未知,把未知变为真知呢?我个人认为,第一步就是要去实践,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没有经历实践,对一件事情的认知只会停留在主观腻断上,就像纸上谈兵的赵括的一般,当他看着两军交战,看着自己的军队被逼的节节败退,听着耳旁传来士兵的惨叫,和接连响起的退兵鼓声,他此刻心中一定追悔莫及,他以为真实的战场和他在兵书上看来的一般经典,忽略了真实战场可能发生的一切突发情况,缺乏实践经验,最终一败涂地,沦为千古罪人。由此可见,实践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正如伟人邓小平所说的一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行各业都应该以秉持这一理念,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实践精神,对于学术问题,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腻断,应该起积极的投身实践,去考察,去感同身受,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体验过,才能最终的得出真实有效,有说服力的结论。否则,靠自己猜测想象,捏造的学术成果,迟早有一天会在实践得出的真理面前,溃不成军。
信坛:诚信的价值
你是否还记得,在城门立木为信的商鞅,你是否还记得,一诺千金的季布,你是否还记得,为子杀猪的曾子,你是否还记得借书手抄而还的的宋濂,历史上有无数的诸圣先贤,以身作则,为我们留了了,一个个流传千古的诚实守信的故事。老子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实守信的品质,与个人,与国家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诚实守信,那么哪怕他前期取得多高的成就,到后期也会重重的衰落在地,比如学术造价的演员翟天临曾经顶着北大博士的头衔,在学历普遍较低的娱乐圈一时风光无限,但是仅仅是因为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采访中,不知知网为何,便被查出学术造价,取消博士资格不说,更是成为全网群嘲的对象,曾经的侃侃而谈,现在都成为打脸的凭证。还有曾经几乎垄断了国产奶粉市场的三鹿奶粉,作为奶粉行业的龙头老大,从北上广深,到不知名小县城的超市货架上,都摆满了一罐罐的三鹿奶粉,可谓是真正的国民品牌,但是他们却利欲熏心,为了谋求更大的利润,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置百万婴孩的身体健康于不顾,失信于市场,最终曝光出来,从此被驱逐奶粉市场,落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诚实守信不仅是传统美德,更是一项道德规范,是人与人之间的诚实守信,让我们彼此之间可以真诚相待,是市场之中的诚实守信,让我们可以安心大方的进行消费,是国与国之间的诚实守信,让经济发展走向全球化。由此可见,诚信之重,重于千金,我们应该积极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诚信之花,开满中华。
信坛:守护诚信
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从古时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到如今的共享经济,诚实守信的美德一直伴随着中国人的成长。但是却也不乏有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选择背信弃义,将诚实守信弃之不顾。随着经济的发展,共享经济的出现为民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社会资源能够有效的被利用,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经济创造。但是随着共享单车,共享电瓶车的投入,却出现了令人意料之外的状况。现在走在大街上看到的共享单车大多数是残缺不全,破破烂烂的,有的坐垫没了,有的车链子没了,甚至有的轮子都没了。这样的情况令人唏嘘,总有一些不遵守规则,背信弃义的人,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恶意破坏共享单车,更有甚者,将共享单车的智能锁剪断,偷窃回家,占为己有。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当今社会显得的尤其珍贵,作为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者,我们更应该牢记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二字,以身作则,守护诚信,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注入诚实守信的正能量。
廉坛:节制欲望
朱子曾云:存天理,灭人欲。但是,人活于世,难免会有七情六欲,这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欲望。纵观古今在欲望的驱使下,人们难免会利用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例如对权利的贪欲,让他能为自己步步高升,对上级阿谀奉承,阳奉阴违的职场老油条;对金钱的贪念,能让他们昧着良心,草菅人命的奸商恶霸;对地位的渴望,能让他们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贪官污吏。虽然欲望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古语有云: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欲望的面前,我们要学会取舍,要学会节制,如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杨震,诸圣先贤洁身自好,节制自己欲望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在与自己的欲望的对抗中,选择了仁义,选择了道德,选择了清廉,是他们不喜欢功名利禄吗?并不是,只是他们知道有比功名利禄更需要坚守的东西,使他们在面对自己的欲望时,能保持本心,追求真理,不被欲望蛊惑心智,乱了方寸,失了本心。所以,生而为人,存有欲望,并不可耻,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勿忘初心,节制邪欲,就让自己也能像先贤哲人一样,做到坐怀不乱,心有明镜。
和坛:和谐社会,你我共建
和谐社会,是古往今来,每个国家都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状态,但是能真正达到和谐社会的国家少之又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如何才能达到和谐社会呢?这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的参与,和谐社会,你我共建。《论语》写到: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作为国家的治理者,要如何才能使国民信任国家,生活幸福,社会和谐呢?孔子给出了答案,他说:“将正直的人置于邪恶的人之上,民众就顺服;将邪恶的人置于正直的人之上,民众就不服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治理国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不能出现德不配位的情况,试想一下如果一群背信弃义,道德低下的人,掌控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那么百姓会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社会会开始动荡不安,谈何和谐社会。那么作为社会的参与者,我们又能为和谐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呢?墨子曾曰:“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天下之害也”。作为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普通人,我们能做的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如墨子所说,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兄弟和睦。有句话说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家庭和谐和睦,国家也才能趋于长久的平稳,社会才能和谐。正如孟子所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人和,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趋于长治久安。
毅坛:磨炼铸就精彩人生
人生路漫漫,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再厉害的人都遭遇过人生旅途中哪些或大或小的磨难与挫折,明代大学者宋濂在官拜翰林学士承旨前,不过是一个寒窗苦读十年的寒门学子,当他需要远游从师时,他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他凭着坚定的毅力和好学的精神,最终步入仕途,成为一代明臣。宋代大词人苏轼,一生仕途不顺,遭遇诸多贬谪,但是他仍然心怀乐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宋词的集大成者。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过磨难与挫折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忠坛:他的忠诚
提起忠诚,你会想起谁,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亦或是写下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而我想起的是他,他的日常是辗转在金三角地区,和毒贩子斗智斗勇,亦或是迁入毒贩内部,不惜以身犯险,只为打探到最真实的毒品交易信息,还或者是,突击到毒贩老窝和一群亡命之徒,展开激烈火拼和殊死搏斗,你问我他们是谁,他们是某位老人家的儿子,某个小女孩的爸爸,某个年轻妻子的丈夫,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缉毒警察,他们是那群每天把生命抛之脑后,为国家禁毒事业出生入死的人,他们是那群壮烈牺牲后可能连墓碑都不敢立的人,只怕被抓捕的毒贩子打击报复,威胁家人的生命安全,。他们是我眼中最忠诚的人,为国家鞠躬尽瘁,每天都和死神擦肩而过,怀着满腔热血和忠诚投入到缉毒的工作中去,为他们身后的祖国,把祸国殃民的毒品挡在门外,保护普通群众,免受毒品的蚕食与侵害,他们是无名的英雄,他们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也许至死也不为人知,但是他们依然选择忠于祖国,战斗在缉毒的前线,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是谁,但是我们会永远记得有一群可爱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给了我们一个平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