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9年上半年二等奖 侯娅妮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9年上半年二等奖 侯娅妮

字号:T|T

学校:云南财经大学

学院:传媒学院

专业、年纪:新闻学2018级本科生

姓名:侯娅妮 
学号:201805004609

 

中华义理坛:三、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  410

中华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如何将其教授给新时代的青年是每个人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儒家经典教导我们普世价值观,只有个人拥有分辨能力和抽象思考的能力,才能辩证认识事物。如今台独分裂势力横行,若要坚定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与稳定,必须铸造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以使个体生命明确自己在其所归属的民族的身份定位。因此,社会要承担教育功能,推动中华经典教育,使其感染每一位中华儿女。而如今,我们个人也应更深入的思考、探索中华经典的内涵,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传承发展中华义理。

 

仁坛:八、践行人道  410

中华六艺中所倡导的六种基本美德中,“仁”属第一位,足以见其的重要性何在。孔子也曾提及,大多数人只能短暂的达到仁的境界,而很少有人能够在其内心长久不违背仁德。印象之中,我校曾获得师德先进典型的熊德平老师将为人师者的初心当以仁德为先,体现的淋漓尽致。从事教育工作的36年间,他始终怀抱着当初对教书育人的兴趣与热爱,坚守岗位,教导学生。他总说:须用真才、真心、真情对待学生,以仁为本,宽以待人,关爱他人是他奉献三十余载的真实写照。曾有幸采访过熊老师的我对他兢兢业业、初心尚存的态度敬佩不已,我想,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人类知识的传承离不开老师,一个学生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一批学生可以改变一个单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

 

义坛:七、爱护生命  782

中国人讲究敬畏生命、爱护生命,而西方也曾流传着一段如此的话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可见,爱护生命、热爱生命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发展速度之快,多少疑难杂症可被治愈,但同时又有多少年轻人的生命在难以预料中结束。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每个人的生命:熬夜猝死、高强度工作使得人体机缘的分配出现错乱... ... 虽处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下,每个人必须也应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毕竟,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义坛:十一、以义制利  第103

利欲之心是个人所私有的人欲。遵循天理,不去求取利益,自己无往而不利;放纵人欲,去求取利益而没有获得,危害已经随之而来了。有利欲之心不可怕,问题要能进行自控,不把一切看得太重。面对当下名利之风渐盛的现实生活,面对物质压迫精神的现状,能够做到视名利如粪土,视物质为赘物,在简单、朴素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才是将自己始终置身于一个平和、自由的境界。各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日趋成为全球性关注的问题,众多青少年在欲望难达之后纷纷选择轻生,草草结束便意味着放弃花一般的美好未来。影视界新星乔任梁,毕业于名校的中兴公司高管欧建新,同济大学的研究生陆经纬……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不胜枚举,令人悲痛。前行的路上难免沟沟坎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磨砺和挫折,倘若让自己的心静一静,修剪疯长的欲望,摈弃浮躁,以义之心面对生活。

 

礼坛:一、礼的精神  642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文化如今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想要融入校园、立足社会,就一定要学礼懂礼。所谓礼仪,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礼貌,对于大学生来说,你的礼貌体现在你待人处事方式和自身精神风貌上。二是礼节,礼节是礼貌的表现形式。例如尊师敬友,相互的问候,祝愿慰问等行为。三是仪式,表示出对所含内容的重视程度。例如校庆、迎送仪式、颁奖仪式等。礼存在于我们身边,是人生的必修课,活到老、学到老。

 

智坛:四、创新精神  565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习总书记也强调,中国要走创新驱动道路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在高校中,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连续五年,中国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回看自身,高校中的我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出创新性的观点;认真完成作业的同时,积极思考创新性的角度;分组讨论时,碰撞出更激励的火花... ... 细微之处便是创新之点,从身边事思考、从日常中创新,才是如今的我们应做之事。创新,可以让一个民族永葆活力,而大学生群体正是十年后社会的中流砥柱,只有具备如此意识,才能为祖国的复兴强大奠定夯实的基础。

 

智坛:九、知行合一  282

“知”指的是思想认识、道德观念、事物之理,“行”指的是道德践履、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联系“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强调“知”与“行”是相辅相成的:“‘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与行的循环往复,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又通过深化认识和解决问题,“知”和“行”才能最终实现合一。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第一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自己的基本准则。第二就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收获新的知识,让自己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第三就是要不断地反省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改善自己。

 

信坛:二、信的价值  900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大学生应该明白,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但在少数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欠缺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原因,如浮躁的心态,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当你不想说实情,又不想说谎时,你可保持沉默。做一个守信之人,不轻易许诺,且若许诺,就要做到。

 

忠坛:三、忠于人民  145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认为,安分守己、参与奉献便是忠于人民最好的诠释。习总书记表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在此基础上,当代青年若要扎根人民,则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基层,多做实事和好事。参与志愿服务、三下乡送温情、多做实践活动... ...从日常中忠于人民,才能在日后生活中更好地服务人民。

 

孝坛:四、自尊自爱  445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学生应该自重、自尊、自爱。大学生从法律意义上看,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和独立权利能力的人,少数违纪学生就是因为不够自重,没有把自己放在“大学生”的位置上去权衡自己的所作所为,以致在校园内乃至在校外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自己要尊重自己,力争做品学兼优、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前程。作为一名高校的学生,行为上应该遵纪守法,以校规校纪严格自律,符合社会公德要求,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风采来,要求我们要爱我中华、爱我大学、爱我集体。

 

孝坛:三、继承父志  166

我个人不完全赞同继承父志这一说法。成年后的高校学生本就成为独立个体存在于世上,父母只是你的羁绊,不是决定你生活轨迹的独裁者,每个人都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样,也拥有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父辈的志向只是父辈,时代在变、生活环境在变,父辈的志向或不是你想要的,或不是如今的时代需要你去做的。因此,做自己想做的,追求自己喜爱的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番成就,让自己的父辈看到自身的努力,成为让他骄傲的孩子。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同样如此,自身不爱的事业也做不出伟大成就。

 

廉坛:六、专注善念  74

善念使人心安,因为善念最符合人的本性、符合天地大道。生命绝对不是苦役,而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是体验、是融入,想清楚了看清楚了,再慢慢前行慢慢体验慢慢享受。你要做的就是心存善念,专注当下,承认过去,拥抱未来。余生照顾好身体,让心简单点,把从容和快乐请进生命里。心存善念的人,总能在黑暗中抓住光明;内心阴暗的人即使在光明处,也会找到那抹黑暗将自己囚禁。

 

廉坛:七、克除恶念  45

若有恶念的出现,化解恶念不失为一种选择。则不应继续注意引起恶念的对象,而应注意该对象之外的,与善法相关联的对象。此外,把恶念剖析开,那就是一个个善念。比如说我看见一个人做好事,然后我嫉妒他。可是呢,细想一下:首先我知道善恶,其次我羡慕他能去做好事,再次我反省自己觉得自愧不如,最后我觉得我也应该去做些什么,恶念不过如此。控制恶念是另一种选择。所谓的“恶念”其实是自己的一部分 “恶念”伤害自己,自己反过来不允许“恶念”的发生,这造成的思维上的空耗,损伤人的精力和自尊。控制恶念应当以疏导为主,而不应压制恶念的发生。 正如冥想的时候应任由思维流动而不去管它,才能进入更深的层次,而不是压制思维的流动。

 

毅坛:五、自强不息  586

中国有一句古话: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逆境是人生的熔炉,只有经受艰苦磨炼,才能做人中豪杰。正如我的一位朋友,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也曾吞噬过他,但坚强的他从未向命运低头,而是选择了自立自强。以微笑迎接今天,明天才会更好是他告诉我们的话语。他顽强地克服了身体一级残疾的缺陷,虽然每天都要靠轮椅才能行动,虽然说话口齿不清,他却以积极的态度过好每一天,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经受住了考验,不断扩展生命的广度和宽度。同样,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要继续坚定自己的人生志向,微笑地面对生活;在求知的路上,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在生活的路上,自强不息,勇于担当,创造美好的明天。

 

和坛:七、文以载道  109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读“经”使人明道,读“史”使人明智,读“子”使人明修身,读“集”使人明做人。文以载道,得益于人,与时俱进,再接再厉,联想到近期红极一时的综艺节目:《经典永流传》,这部综艺节目把诗词用歌唱的方式演绎出来,从一首《明日歌》开始,还原了几千年前诗词配曲演唱的真实感,实现了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用中华五千年文化和三千年诗韵的经典巅峰来演绎一场真正的文化盛世。"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诗歌是另一种传唱方式,源远流长的文化不能断。诗词加音乐确实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现在很多年轻人,包括我在内,很少会重视中国的文学,而且不了解怎么去欣赏优美的诗词里面的内涵,通过这个节目,让更多的现代人了解或者说想要去了解中国古文化、中国文化底蕴。而这档节目完美的诠释了文以载道的精神。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新时代有新时代的表现形式,这,就是青年的创造力。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