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人生的扣子及其它
何 娟
(合肥市工商局维权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9)
摘 要:“什么是‘国学’呢?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季羡林说国学》第1页) 国学蕴藏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精髓。本文试从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化名人推崇国学经典及国学蓬勃复兴之势和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结合扣子理论探讨如何在当今世界进入经济一体化、信息高速化和文化多样互补的新时代,在新的时空语境下,弘扬国学精萃、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同时指出弘扬国学必须做到“三个结合”、“三个必戒”,任重道远。
关键词:弘扬国学 中华瑰宝 当代意义 扣子理论 任重道远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的国学指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所以,“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季羡林先生说得更简明:“什么是‘国学’呢?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季羡林说国学》第1页)
笔者认为弘扬国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一件大事。
国学蕴藏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精髓,资源丰厚、气势磅礴。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就当前全球文化现状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已渐呈蓬勃复兴之势,其源也远,其积也厚。尤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师大国学传播中心影响最大。三家机构均以弘扬国学为宗旨, 但又各具特色——北大国学研究院以学术研究著称,人大国学院以培养人才见长,而首师大国学传播中心则以传播和交流为重。国学传播中心,就是以推动国学的普及、研究、传播、交流为手段,以文化产业化、科研市场化为突破口,以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建设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除了高校背景的国学传播机构外,以北京老百姓国学会为代表的一批民间国学传播机构应运而生,我们安徽即有秋浦书院等,不少小学开办国学班,唱诗歌、诵经典,普及国学知识、弘扬国学精萃、建设先进文化,在民间,积极传播华夏文化、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文化名人推崇国学经典
国学博大精深,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文化名人也都推崇国学。鲁迅、胡适等文化名人都强调国学的重要意义。
胡适曾开列的多达两百部的“国学书目”。但鲁迅先生主张国学要读精品,不能一头钻进“活埋庵”,耗费青春。反对青年读死书、死读书。1930年,在上海的鲁迅就给老友许寿裳之子许世瑛开列了一张书单,共计十二部。其中有:王充的《论衡》,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王定保的《唐摭言》,计有功的《唐诗纪事》,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严万均的《全隋文》,丁福保的《全隋诗》,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吴荣光的《历代名人年谱》,以及清乾隆朝编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这张书单,有史,有论,还有工具书,可称学习中国文学的基础,是青年人学习中国文学很好的入门指导。特别可贵的还在,鲁迅为有些书的阅读指明了要义、着眼点。如,从《论衡》见汉末的风俗迷信,由《抱朴子外篇》看晋末的社会状态,从《世说新语》见晋人清谈之状,由《唐摭言》观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等等。对工具书,鲁迅也提供了须留心的地方。如读《历代名人年谱》,因“其书为表格之式”,简洁明了,从中“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但“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因此须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的《模范最新世界年表》,互为对照,使学习者具备世界眼光。再如看《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方面要懂得,它是现存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另一方面,又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代表清朝官方立场,带有历史的、时代的局限。不难看出,鲁迅开这份书单,是很用心,耗了不少脑筋的,显现着鲁迅先生严谨治学的拳拳之心。
鲁迅在百年前开的这张十二部书的书单,对于今读中文的大学生仍可做必读书,让人开卷有益。
三、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和注意问题
弘扬国学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光明日报》对此进行归纳,指出:国学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有重要意义;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意义巨大;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对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国际影响的意义重大;对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本人非常赞同。
在当今世界进入经济一体化、信息高速化和文化多样互补的新时代,在新的时空语境下,弘扬国学共同推进这一利国利民的事业意义非凡。但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个结合”、“三个必戒”。
“三个结合”:
第一、与大时代人生价值观结合。今天的“国学热”,正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日益强大的必然结果,是我国重视文化软实力发展建设的必然结果。弘扬国学必须与大时代人生价值观结合。
第二、与促进教育拓宽知识面结合。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学习国学、普及传统文化,正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国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拓宽知识面,汲取其精华。从日常做起,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国学促进现有教学,从孩提时代灌输国学思想,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使民族的精魂万古长青。
第三、与弘扬美德实现中国梦结合。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之根。国学最根本的是思想,是中国家国一体的和谐文化,是贯穿中国历史进程的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等为核心的八德思想。全国各地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国学热”,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迫切要求,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生命力。“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精神,而国学正是中国精神的载体。“中国梦”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梦;“国学”中有非常优秀的东西。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从中华国学中寻找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的灵感,纷纷将中华国学引入到各项工作中。 历史和现实都昭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又会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三个必戒”:
一戒流于形式一阵风。弘扬国学必须立意高,即最重要的是弘扬国学的精髓。从思想、理念上入手追寻大时代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不是仅流于穿穿古装汉服、焚香弹弹古琴,诵诵诗歌篇章。弘扬国学是长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不能速成不是一阵风。
二戒以宣传国学名义敛财。“国学热”兴起显然是传播中华文化的好事。但也有少数人借此名办班敛财。此于弘扬国学不利,必须杜绝。
三戒教育生硬体罚学生。弘扬国学应润物细无声。切忌教育生硬,更不可体罚。报载:来自河北保定9岁女孩彤彤(化名),被送到北京“女德国学班”学国学。四个月后家人发现,孩子身上被“老师”张红霞打得遍体鳞伤。此事虽属个例,但显然为普及国学抹黑。目前,罪犯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体罚学生一定要毫不留情严厉打击。
总而言之:弘扬国学必须随着社会的前进,跟上大时代的步伐,赋予新的内涵。弘扬国学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
何娟,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合肥市工商局维权中心综合科副科长。
电子邮箱:hjahhf@sina.com。
手机:13063493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