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经典,汲营养
桂林学院 语言文学学院 汉语言文学 202013000209何晓铃(女)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圣人,也是人类史上最重要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其中包含的一些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念,为世人所公认。比如说他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相对),以德为首、启发式教育、学与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方法等,不仅没有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且在当今千变万化的社会中依然发挥作用,让师范专业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因为它符合人类所共同向往的真、善、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一、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观。
《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所谓有教无类,即受教育者的对象不能有差别,打破教育“贵族世袭”的规范。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赋予每一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实行教育公平政策。这个原则是作为师范生的我们首先应该遵守的,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一门职业,那就得要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而不是根据学生的衣着、家庭、学习、性格等这些外在因素去给他贴上标签,为自己的偏心与势力找借口,这并不是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以我自己为例,如果以后我成为了语文老师,那我肯定会努力向有教无类这个方向靠拢,因为我是真的讨厌那些做不到一视同仁的老师,我不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高中时期的政治老师就是,她的眼里永远只有一个男生,其他人的举手她视而不见,回答她也充耳不闻,我都不理解那她为什么还要来教我们班!最重要的是晚自习她在讲台上面坐,让我们有疑问就去找她,然后我的好朋友就拿着五三上去了,结果她超级大声的在讲台上面说:“这道题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吗?你脑袋怎么这么笨,我不想说了,你下去吧。”当时对她的好感度直接下降一半,因为我觉得不懂就问很好啊,可是为什么老师不解答她的问题还那么大声骂她啊?就真的很不理解欸。而且下课我们几个人结伴去厕所,在经过办公室的时候还听到她在里面跟其他的老师说“我们班那个xxx脑子好笨啊,那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还好意思来问我,哈哈哈哈哈……”,我当时对她的好感直接降为零。因为一个老师这样子讲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打击真的很大。我朋友后面上政治课都是拿其他的课本出来看,政治宁愿自学也不想听她讲了。我觉得她没有做到有教无类。所以说有教无类这个教育思想对师范专业的人来讲是真的很重要,因为像孔夫子提出这个思想是为了扩大受教育群体的,而不是像上面的老师一样让学生对政治产生隔阂。我们要做一个学生信任的老师,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求助。如果是好学生那就将他带往更加好的地方,如果是坏学生那就努力将他往好的方向引导,做到公平而有质量。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观。
所谓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材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过这个观点并不是孔夫子直接提出的,而是后人根据他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归纳出来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直是我国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教育重点都是放在了城市学校,而弱化了农村学校,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办学环境相对比较薄弱。这也说明很多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不一样的,而我们作为一个民办学校出来的汉语言专业学生,很大概率是去到乡镇的学校。而乡镇学校里的学生是来自不同的村子,他们是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个性,所以我们就不能用统一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来教他们,我们要教出的是保留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并且永远保持着求真的社会人而不是社会工具人。比如说一个班级里肯定会有积极活跃的人、安静沉默的人、独身事外的人、调皮捣蛋的人、打小报告的人……那我们在管理这个班级的时候就不能简单的一刀切,而是要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必要的时候采取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制度等方法,发现并培养学生的长处,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三、全面发展(相对),以德为首的教育思想观。
《礼记·经解》:“孔子曰: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一个国家的教育怎么样,要去看了才知道。其实全面发展(相对),以德为首这个观点不是孔夫子直接提出的,而是后人根据他教授学生的时候所用到的教材“六经”推断出来的。前半部分全面发展后面之所以要加上“相对”这两个字,是因为孔夫子其实提倡的是君子远庖厨和代耕(《樊迟请学稼》),跟现代教育中的德智体美劳五育比起来少了体育与劳动素质教育,所以说它是相对的。而以德为首这个更好理解了,我们专业所订购的每一本教材,都是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展开的。尤其是现在国家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明确的将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宗旨。像我们所学的教育学原理这本书,讲到德育这部分的内容时老师多次强调它的重要性,因为它处于五育的核心位置。而且从小到大每次的开学第一课学校都有对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我觉得德育就像我们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没扣好的话无论后面再怎么做也是白搭。所以以后从事这个行业的我们,也要将开学第一课进行德育教育这个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学生可以学习不好,但人品一定得行。
四、启发式教育的教育思想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夫子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给人的感觉是很亲切自然的。我觉得这可以告示我们以后当老师的时候不要总是端着架子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因为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经历过的人更应该懂学生的心理啊。就像现在我们专业的所有老师一样,都是包容心很强的,从不会说因为我们的学识低而看低我们。还有就是孔夫子的启发式教育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之所以是学生,说明他肯定是在某一方面落后于老师的,所以应该耐心的解答他的疑惑,使他下次疑惑之时有勇气来请教。不过在他请教问题时,不要直接回应他的问题,而是给他铺设一个情境,慢慢把他往正确答案上引。要是他还是摸不着头脑的话,就把他询问的复杂问题加以分解,顺着他的思路逐步把他引向深入,感觉他有懂得的迹象了就停止,然后给他一些时间让他自己把答案说出来。我以后也想成为像教育学老师那样的人。因为我觉得他在提问的时候是真的有做到只启发而不直接告诉答案的,每次我都喜欢看着他来回答他的问题,我喜欢跟着他的思路去走。希望我以后也可以做到这样,也把启发式教育贯穿到我的教学里,也能让我的学生喜欢我的教学方式。
五、学与思结合,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说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但是光教不学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就要求我们在教的同时监督学生学,在学的基础上还要他们进行思考,只有学生吸收了我们的教学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像当代文学老师就喜欢在上完课接近下课的时候给我们留一道思考题让我们去思考,学思并重。我觉得这个模式以后的我可以借鉴一下,因为上完知识点就做一道思考题,很容易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与思中掌握新学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光学不复习也是不行的,像英语、文学理论、教育学的老师就很喜欢在上新课的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内容然后提问,然后我们就是都会提前看一下课本,我觉得这个方法也很好,就是不管学生是出于什么心态去看书,起码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综上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历久弥新,不仅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且十分切合实际。孔子的教育思想无论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还是全面发展(相对),以德为首,亦或是启发式教育、学与思结合,温故知新,都说明了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一种简单的形式,也不要束缚在传统的说教方法中,而是融会贯通。所以我们一定要将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站在那三尺讲台上之时,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学生。
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中路3号桂林学院语言文学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 邮编: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