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义理学习之心的体会(17帖)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091 苏国欢 200911805103
电话:15198912583
指导教师:娥满
中华义理总坛→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134楼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些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了,像“卧冰求鲤”“程门立雪”“孔融让梨”这些小故事中都蕴含了中国的传统美德,虽说当时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他们的内涵,但那些故事却深深的刻进了我们的心里,随着我们的成长对它们的内涵的理解慢慢的加深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才会慢慢的发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的理解透彻,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参悟,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
仁坛→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265楼
遥想始皇当年,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终吞六国,统一天下,然短短十几年便灭亡了,为什么呢?贾谊在《过秦论》里一句话概括的很清楚,“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由此可见仁是多么的重要。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已经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了,尤其在汉武帝时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彰显了儒家思想“仁”在君主心中重要性。仁,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自己,对古人还是今人,是治理国家,还是修身养性,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是十分的深远的。
义坛→ [经典学习]一、义的定 300楼
以前看过的电影,无论是那些江湖上的各门各派,还是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都会在大堂之上挂着一个大大的“義”字,先不说他们对义字的理解是否全面,已足以看出义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孟子所推行的义是一种大义,是一种超越了生死的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不就是朱自清先生的那种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的傲骨精神吗?
义坛→ [经典学习十四: 义: 主题题解 65楼
“义”,一个很简单的字,却包含着很大的寓意。 一个人如若做任何事都先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想别人的得失与感受,可以说是此人无义,且会招来不必要的怨恨和麻烦,有时也会使自己惹祸上身。造成无法收拾的残局。利益不是你一个人想要的,大家都想得到利益,但不能为了利益,大家就争个你死我活,为追求自己的益处,而伤害他人,这是不讲道义的人才做的事。人,不能够好利心切,这样会使自己的良心被蒙蔽,当你对被人不讲道义时,别人也会对你不讲道义,这样,你只会失去你的诚信、友谊或更多的东西,到时就不是获利,而是失利了。所以“义”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它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做好“义”。
礼坛→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239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孔子说的意思是,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可见“礼”对于当时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礼”的含义或许有一些变化,但礼对于今人来说也是十分的重要的,是一个为人处世必须学会的东西,不然将会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智坛→ [经典学习]一、求实精神 126楼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差的真的太远了,经常会因为别人的一些反感的言行而动怒,结果却是自己心里不舒服,受惩罚的还是自己,所以我觉得自己以后应该以一颗平和的心看待一切让自己不如意的,本来人生不如意事的十有八九,所以养心最为重要,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虽然可能做不到如荀子所说的那样,但只要可以尽可能的去接近,使自己臻于完善。
智坛→ [经典学习]五、坚持真理
在西方有因坚持研究数学被烧死的古罗马女数学家希帕蒂亚,因坚持血液循环学说被焚身的西班牙科学家赛尔维特,因坚持日心说葬身火海的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在中国,有“杀身成仁”者,有“舍生取义”者,有“马革裹尸”者,有“以身殉职”者,有“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者,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者,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者,有“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者,有“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者,等等。这种献身精神真的是可贵可敬,如果没有他们,也许我们还处于愚昧无知的时代。他们为追寻真理而牺牲的自己的做法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
信坛→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413楼
“不诚无物”。诚信,不论在何时,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会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消失,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迁移而遁形,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它。对于当今社会而言,诚信更显得尤为需要,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真的太缺乏诚信了想想近些年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单说食品问题,各种各样的花招:地沟油、毒大米,染色馒头,三鹿奶,皮革奶,让人眼花缭乱,大有不弄死你不罢休之势。究其根本原因,这不就是一种社会诚信的极度缺失吗?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不惜拿人民群众的性命当儿戏,这是何等的罪恶啊,他们全都忘了自己也是炎黄子孙,身体里流的也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他们怎么能把中国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传统美德给丢了呢?我觉得而今的社会,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风运动”,把这种极度败坏社会风气的不正之风彻底的整治一下,让我们都能够以诚为本,人人都能够以诚相待,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向着美好的明天前进。
信坛→ [经典学习]一、信的定义 284楼
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与当世者,莫良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因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成为千年美谈。
现代文明的拥有,使得本已很累的任命更加模糊了诚信的影子,使本已寂寞的影象隐藏于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中,抽象地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罗兰曾说:“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持扁舟,方能到达彼岸。”美貌、健康、才学、金钱、荣誉......生命的小舟上要装载的符合实在太多了,不知失掉了诚信的年轻人哪,能否驾驭生命之舟.
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即稳稳地顷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忠坛→ [经典学习]三、忠于人民 63楼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让我想起了为了革命而不惜献出生命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那种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献身的行为,值得我们永远去歌颂。现在的我们,虽然不可以像他们那样轰轰烈烈,可是我们也可以从一点一滴中做起,忠于人民,忠于国家。
忠坛→ [经典学习]二、忠于祖国 334楼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是是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所写的《扬子江》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身陷囹圄,仍心向南宋、宁死南归的一片爱国之情。还有很多古人用事实告诉我们,要忠于自己的国家,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都要时时刻刻忠于自己的祖国,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不存家安在这样的道理,想想那些正在遭受战争之苦的国家的人民,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了。
孝坛→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339楼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坛→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340楼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偿还清的,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我们20年无忧无虑的生活,等到我们工作了,他们依旧放不下心来安享晚年,依旧像儿时那样对我们千叮万嘱,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父母的的心呢,父母眼中我们就是整个世界。“养儿方知父母心”也许只有等到我们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才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父母的恩情,作为子女,不论你是在父母身边还是远离家乡求学打工,永远不要忘了,抽时间多关心下父母,。好好珍惜所拥有的这份亲情吧,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父母自我们心中的位置。
廉坛→ [经典学习]十二、廉洁308楼
“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个人生活中的朴素精神,二是指公众生活中的廉洁精神。
民心呼“廉”,百姓恨“贪”。廉政是领导干部的生命,是广大老百姓的迫切期待,也是党与国家的发展根基。我们希望,发扬廉政的精神,严格律己,规范谨慎的使用好权力,使我们周围的廉政文化氛围能够更加浓厚,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风气得到充分的弘扬。
古人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物质欲望的膨胀是当代社会的毒瘤,贪污腐败是政治生活中的大敌,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反腐倡廉,提倡“廉”的精神。
廉坛→ [经典学习]七、克除恶念 17楼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为人公正廉洁,不谋私利,是难得的清官,但当今社会上又有多少这样的清官呢?我们看到的只是某某市长因贪污被撤职查办了,某某局长私自挪用公款被判多少年徒刑,这样的新闻太多了,但这样事情却永远不会消失,“高薪养廉”应该也只是一种假象而已,殊不知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再高的薪水也无法满足那颗贪婪的心。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反腐倡廉,提倡“廉”的精神。
毅坛→ [经典学习]五、自强不息 274楼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初中时便已经学了这句至理名言,且受益匪浅。它让我们应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永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知识的海洋是浩瀚的,无穷无尽的,有很多知识也许我们一生都不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东西对我们来说从头到尾都是陌生的,所以我们应该每时每刻都想着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使自己不至于成为一个无知的人。
和坛→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395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几千年前的孟子从战争推至治国,从本质上说明了对于一个国家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而且此后这种思想也一直影响着从古代帝王现今的领导者的治国策略,“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和现今领导者一向贯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的思想。这些全是以“人和”为基础而建立前来的治国政策,追寻历史的印记,我们也发现“人和”的确是能够巩固统治者的地位,使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人心不能统一,必生祸乱”,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这句话也印证了这一道理,所以希望我们的领导者能够继续践行以人为本的政策方针,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繁荣昌盛。
评 语:
作者认真学习《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主题的相关经典,结合所学认真体会,用心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释。论述清楚、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有感而发。
建议: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