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xuelian的发言:
和坛[经典学习]五、善美合一 第 73 楼
至真至善不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的神圣品格,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真善美的一面,只是有的人表现得不明显。人心是十分奇妙的“神器”,在学校的日子,我喜欢跑到公园里看长者们晨练,在那里,我可以见到许许多多集真善美于一体的温馨画面!那是我觉得至纯的美好光阴!
忠坛[经典学习]一、忠的内涵 第 214楼
忠于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忠于事业,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忠于婚姻,对自己的另一半坦诚相待;忠于国家,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我对忠的理解,我们不是生活在封建时代,无需对君王忠心,在现代的社会,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国家忠心!是对国家,而不是对某个人!
孝坛 清明节 楼主
百善孝为先。清明时节是个有些感伤的日子,飞雨漂浮的时候去扫墓更添几分惆怅。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家扫墓,觉得自己似乎有些不孝,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细雨,是该打个电话回家了。常常听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自己已经不是小孩了,再过一年就可以出来工作,经济上可以不再仰仗家人,可是,静心想想,不要说等自己将来怎样怎样了才来好好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是将来的事而是当下我们该实实在在要做的事。
中华义理总坛[经典学习]三、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 第98楼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信息十分发达的现在,似乎是越来越少的人静下心来读书,学校的读书馆也只有是在学期末的时候才会人满为患,可古籍阅览室一般是鲜有人群出入。在读书氛围越来越浮躁的今天,或许我们该回归古人寒窗苦读的心境。有许多知识、许多的道理我们的先人早已领悟并将其以文字记载流传下来,常读那些书籍让自己的心情很平静,感觉很舒心。常常听老师们在感慨:现代的人都不读书了!有时候我自己也会跟着忧心。读得书多,会思考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自会迎刃而解。
礼坛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第205楼
有一段时间我是不喜欢孔老先生的“礼”。在历史课堂上,孔老先生的“礼”更多的是周礼,我以为那是束缚人的东西,不适于现在!刚刚看了陈思杰先生的一些关于礼的认识,方觉得自己很是肤浅。礼的范围广而深,我很欣赏其在生活礼仪方面的描述,然而在现实中有许多的人并不能做到,这让我觉得很悲哀。我一直觉得图书馆是个圣神的殿堂,我不喜欢有的人在那里大声交谈,不喜欢有的人长时间的占位而人不在座位,不喜欢有人把书弄得很乱让人找不着,更不喜欢有的人在图书馆吃零食还把垃圾留在书桌上!诚然,礼是广而深的,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需要悟与做。
智坛 [经典学习]六、学习的目的第162楼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以前很不明白这一句话,现在不能说自己完全明了,但也感触良多。一个人不学习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无知到什么程度,在学习的海洋里我学到的连一滴水的量都不够。谁是生来就有学识的呢?勤学才会有收获,我始终如此相信!最近一段时间在准备讲课,深深感到自己知识上的匮乏,明年,自己也会走上讲台,那时会对“教然后知困”更有感触吧
毅坛[经典学习]七、坚强不屈 第103楼
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总听到许多人在谈论腐败问题,且不说那些腐败者的过于错,单说在富贵不能淫方面,他们的表现就让人很是痛心!
义坛 [经典学习]七、爱护生命第343楼
生命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说它脆弱它就像薄冰一样不堪一击。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生命的理解很悲观,特别是某个亲人去世之后。人能活着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爱好和平,我不喜欢那些把生命当儿戏的人,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是我没办法理解的。我讨厌看到那些大国仗势欺人,觉得他们很可恶!还有,自杀是件可耻的事情,过年前在校园里有一起自杀事件,搞得人心惶惶,让人特别难受。但是,生命又很值得敬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场景让人那么的震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生命的无私让人感动。
廉坛[经典学习]一、贪欲之害第139楼
纵观历史,哪一个朝代少得了贪官?在现代社会,贪官不少,有的人说社会上有贪官是制度问题、是政策问题、是体制问题,可在我看来是人心问题、是信仰问题。
仁坛 [经典学习]三、仁与爱第442楼
爱人者,人恒爱之
助人者,人恒助之
我想我还是不能很好的领悟孔老先生的仁与爱,他眼里的爱是大爱,而我们只能是在生活中能帮则帮的小爱。也许个人力量毕竟很是薄弱,当一大群人一起助人的时候,那是否可以称之为大爱呢?
大一的时候常常和同学去做义工,那段时间很快乐,那种能够略尽绵力感觉真的很好!
信坛 [经典学习]三、信与众德 第100楼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类在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往往失却了诚信,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成为欲望的奴隶。我们的传统精神在慢慢的流失,如果我们还是在悲哀它的流逝却不做任何的努力去挽救,真的很不应该。作为一个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想我需要做的事很多……
和坛[经典学习]八、文以抒情 第23楼
从小学开始接触小说,看过的小说也不少,可是有许多已经不大记得,不记得谁说过“看过的书,能让你记忆深刻的就是你所接收的知识。”我不懂小说算不算接收知识的一种!喜欢看小说不是件丢人的事。看到好看的小说总想和朋友分享!在我看来《云中歌》就是不错的书,和《君子一诺》一样,如果细细的品读,总有许多的想法。不知道再过几十年看到曾经写下的看书心情,自己会有怎样的感慨?
开始看《云中歌》是在汽车上,好像是全班在中古史周博的带领下去灵渠实地考察。漫长的车程让人昏昏欲睡,于是问桥要了本书来看。整段路程我就耗在这本书上了。去灵渠在那天下着雨,也许是桂林山水的迷人,也许是书中韵味的熏陶,感觉自己仿佛不是自己,漫步水街里的诗情画意似乎带上云歌的哀愁!因为《云中歌》,我的灵渠之旅带上些许梦的味道。当时学校图书馆并没有完整的一套《云中歌》,看完第一本后我疯狂的上网搜索它,终于是把它看完了。后来为了这书,我连续几次在图书馆的书刊建议上请求购买《云中歌》,当学校终于把书买回来时,很遗憾自己没有是第一借走它,有些不甘心,在后来的几天,我看到了它!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原来是隔壁宿舍的同学在看。。。。。实在是无语!!!!!很开心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我想这大概是所有爱书人的感觉吧。桥在班上说过《云中歌》,我不知道又有多少个人看过,可能很多人会对此嗤之以鼻,但是,这是我们的快乐!
“云歌插好花,将瓶子捧放到窗下,恰能让刘弗陵一抬眼就看见。她推开窗户,天地顿从窗入:漫天雪花轻卷,红梅迎雪怒放。
刘弗陵静静看了一会,含笑点点头,云歌将窗户关上。
云歌指指花,指指自己,刘弗陵含笑摇头,云歌皱眉。刘弗陵招手让云歌过去,将云歌插花时掉落在案上的几朵梅花,仔细插到云歌髻中,端详了一瞬,唇角蕴笑,敲了下云歌的额头。
云歌侧头一笑,喜滋滋地出了屋子。
两人未置一语,可一举一动,似已将一切说明。一个未见颓丧,一个也未见哀凄,只是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力共享着世间的美丽。
刘询来之前,不是没想过皇上和云歌现在的情形,可怎么都没想到竟是这样。死亡并不见得痛苦,等待死亡却一定很痛苦,如果不是肯定刘弗陵的病况,一定不会相信这两人是日日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下。”
这是我摘录的《云中歌》中的小场景,这个情节是我经常会想起的,虽然书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完美,才让我深深的记住它!!!!!!
和坛[经典学习]七、文以载道 第24楼
文章合为时而作,现在的许多人不常用笔写字,特别是各类微博的出现以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网上发布。这是另一种抒发自己心情的方式,我觉得它没有什么不好。
和坛 [建议]好书大家一起分享 楼主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作者对话。我很欣赏文以载道的说法,因而推荐一本好书《狼图腾》
看《狼图腾》之前,在我的观念里,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伤害一些小动物,在这个世界上是一种很卑劣的动物。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也是很尴尬,它没有狮虎的凶猛,不如猎豹的速度,用一些话来形容它同其它食肉类哺乳类动物,它也只能去欺负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象一部电影,它永远只能做配角,而且是反面的!
也不知道我当初怎么会看它,但是,我就是看了,而且影响深刻!狼是智慧的,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狼是团结的,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它们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也毫不畏惧与退缩!试问:在那片草原上除了它们,谁才是实实在在的王者?
我不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如果有时间,我强烈建议大家看看《狼图腾》,相信你会有很多的感触!
孝坛 [建议]常回家看看 楼主
我很喜欢一首叫做《常回家看看》的歌,它唱出了许多人的心声。里面有句我觉得很经典的歌词: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其实,从我们远离家乡上大学的那一天开始,我们能够陪伴父母的时间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少。我们在慢慢的长大,他们在渐渐的老去,千万不要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不常在家的朋友们,常回家看看吧!
评语:
该帖子在总体上都能围绕与经典相关的一个核心论题或中心思想加以展开,有论有叙,论述也清楚,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态度认真,情感真实,但有些地方显然还可以深入和展开。
建议:二等奖
- 上一篇:2010年下半年三等奖 赵勰
- 下一篇:2010年下半年二等奖 王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