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2010年下半年二等奖  王姣

2010年下半年二等奖  王姣

字号:T|T
学校:湖北大学
学院:哲学学院
专业、年级:哲学专业2009级
姓名:王姣
学号:2009221115110018
1、信坛 [经典学习]四、信的行为     第二百一十九楼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而有信在交往中真的很重要。一个朋友三番两次允诺一件事情都没有实现,想必也就没人再轻信他了,这就是失掉了信用,也就意味着你的信用度在圈子中被打了个折扣。不管什么原因这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谨记,与朋友交,要言而有信。2,“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以所说的超过所做的为可耻。诚然,凡人不可能皆君子,却也应向着君子,以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古有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今有季羡林的“学做真人”,万般解说都是希望我们能够言行一致。3,所谓慎独,君子必定在独处的时候非常谨慎。我们职场学的付老师曾教育我们说,孩子在小的时候不适合独处,这对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不利,就比如说过早享受独处的孩子可能会比较孤僻,不合群。这里说的慎独定是针对无论性格心理还是生理都已成熟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所以当下我们还是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比较好。
 
2、廉坛 → [经典学习]三、克制情绪    第八十七楼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克制情绪很重要,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需要克制,有时候情绪的流露有助于心情的抒发压力的缓解。而且别人也能够从你不克制的流露出的情绪看出你的为人,然后志同道合者成为朋友,否则分道扬镳互不相干。我本人脾气不大,我觉得自己所欠缺的主要是前半句,首先需要学习改正的也是前半句——奢欲正浓时,能斩断。比如如果我想得到东西,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我就会心心念念老想着他,不得到不罢休。这容易让我走上极端,思想上极端,就会偏听偏信,看问题不全面,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提升空间;物质上极端,堪堪惹人厌。说起来就是我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自制力不强,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希望借着学习的机会弥补自己的缺点,在先哲们的思想光辉的照耀下逐渐完善人格。
 
3、廉坛 → [经典学习]二、节制欲望     第一百三十八楼
 不记得在哪看到一句话“在生活上要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比,在学习上要和那些比自己强的人比。”无论钱多少都有他的活法,但是精神不能屈于欲望。有时候你吃东西不饿了还是再吃因为他味道好,有时候你玩游戏,很累了还是要玩因此错过了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不懂的克制欲望的人难免媚俗,究其一生杂乱无章庸庸碌碌流于世俗一事无成。人心堪比蛇吞象,要真正做到克制欲望还是很难的。那就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逐渐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就好了。我的小事就先从吃开始!
 
4、廉坛 → [经典学习]九、知耻     第七十楼
 通常听长辈教训人的时候会这样说“人要脸树要皮,你这样做还要脸吗?你还是人吗?你连树都不如!”不要认为这话说的重了,树没了皮能活吗?人若没了羞耻心连脸都不要了那他还是人吗?可不就连树都不如了?!所以说,就算你不知道知耻很重要不知道怎样才叫做已经知耻了,为了不被别人骂,你也要做的很“知耻”。这是一种规则,你不得不遵循。更何况,有很多事情都是知耻才能后勇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访贫问苦,任用贤才,发展生产,终于国家富足,军队精壮,一举灭掉吴国,成为春秋霸主。这就是“知耻而后勇”!知耻之于人的重要性可以从一句诗“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中窥见一斑。
 
5、廉坛 → [经典学习]一、贪欲之害   第一百二十六楼
 “有欲甚,则邪心胜。”这就是为什么走极端的人那么多,而且一般都是年轻人。贪心谁都有,所以才要学习,所以才要克制,所以才要磨练。“人的心胸,欲望多了就会狭隘,欲望少了就会宽阔。人的心境,欲望多了就会忙碌,欲望少了就会清闲。人的心术,欲望多了就会阴险,欲望少了就会平和。人的心事,欲望多了就会忧愁,欲望少了就会快乐。人的心气,欲望多了就会疲软,欲望少了就会刚强。”是真的!人无欲则刚,古人诚不欺我。戏弄人就会丧失良好的德行,玩赏物品就会丧失志向。要好好学习。
 
6、廉坛 → [经典学习]十、反省       第九十三楼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天晚上把白天学习的东西发生的事情回想一遍,找找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下次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对学习也很有用,不仅加深印象,而且很多白天浮躁而想不到的或者遗漏的,晚上都可以看得很清晰,学习上也可以找到新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朋友交往,反省也很重要。善于反省才能更好的与朋友相处,就像一个善解人意知错就改的人和一个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人,你愿意和谁相处和谁做朋友?明理的人都会觉得前者比较好吧。所以才要反省,所以才要学习,所以才要进步呀。
 
7、廉坛 → [经典学习]十三、培养正觉    第六楼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直很喜欢这句话,也希望自己能够养成那浩然之气,无奈范围太广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办。细节的堕落才最难改,同理培养正觉也应从细节做起,根基牢固,大厦才能雄伟。然而,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所谓的正误又好似界限并不那么清楚。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一个人嘴里的好事未必不是另一个人的坏事,一群人的坏事又何尝不是另一群人的好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他卧薪尝胆,一朝灭吴,成为春秋霸王。笑到最后的是勾践,灭的是吴王。有人欢喜,自然就会有人愁,世事如此,谁能有一个确定的方向?所以才要学习所以才要接受教育,书中课堂上生活中,有人告诉我们“正觉是心灵的健康状态,误觉是心灵的病态。判断心灵是否处于正觉状态的标准是:心灵的活动是否符合义理,是否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当心灵处于正觉之中,就会形成正觉需要。如果一个人缺乏正觉需要,那么,他就无法体证良知、内疚、羞耻、爱、同情、忏悔等,甚至认为这一切是虚伪的、不真实的。”所以我们才能从无尽的理不清中挣脱出来,找的方向确立目标。有人说“所参之正念,操之既精,守之既密,则其意根不待净而自净,妄想不待离而自离。”对所参究的正觉,修习得精妙,坚定守护,那么意念不须着意去净化而自会清净,妄想不须着意去消除而自会消除。因此我们才能在既定的目标下坚定地走属于我们自己的路,而不畏惧于那横躺于路上的重重困难。
 
8、义坛 → [经典学习]一、义的定义    第二百五十楼
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并且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利益。公平原则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地获得利益的权利;第二,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获取利益;第三,抑强扶弱,先人后己。 现在提到义,人们就会想到意气用事,易激动,没有原则等等。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迷魂阵里,从而害人害己。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应该讲法讲德,而不是讲“义气”,“义气”时下的解释应该理解为:由于个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甚至牺牲自己某些利益的狭隘思想。但是若是真正的义气,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做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萎缩在某个角落,无论结果如何!当朋友有困难时,不论如何也要帮朋友走出困难,这里义气并不只是兄弟,也是朋友,亲人.义气也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 但更多的是说义就是适宜。君子见到这事应当如此,那事应当怎样如彼,只要处理得当而去做了,就无往而不利。
 
9、义坛 → [经典学习]十、舍利取义   第二百楼
我常常在想,我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活着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他困扰了很多人很长时间,至今仍然没有答案。然而,对于我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孔子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君子之学进于道,小人之学进于利。是君子还是小人,全看自己的目的了。我们之所以学习,并不纯粹是为了利,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利的影响,那是不现实的。真正的学者是为了得道而学习,学习本身就使他们感到崇高的愉快。
 
10、义坛 → [经典学习]五、无义之害    第四十六楼
有一天,一个又冷又饿的可怜的小乞丐,由于忍不住饥饿,抢了一家蛋糕店的糕点。途径马路时引起几辆车追尾,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有人指责这个小乞丐,骂他没有道德,人格低劣;也有人指责这个社会没有天理,没有公德心。孰不知,理是天下的大公,利是人们共同需要的。如果能使自己的心公正,不失于正理,那就会与大众同享利益,不去侵夺别人,别人也愿意给他。如果好利心切,心为自私所蒙蔽,追求自己得益,而损害别人,那么别人也就与他抗争,所以就没有人肯送给他什么,反而有人去攻击他并且夺取他的东西。但是他不知道这些,在他的那种情况下,就会像孔子说的那样,非常富有的人,会骄横;过于贫寒的人,则忧愁。忧愁,就容易成为盗贼;骄横,就容易暴虐,这是人之常情。所以道义也是要看情境的。
 
11、义坛 → [经典学习]七、爱护生命  第三百三十三楼
生活是否美好,并不取决于我们拥有什么,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所拥有的。古人没有现代人所拥有的手机、汽车、电脑等现代化的产品所带来的便利,然而生活却不乏美好和快乐;现代人拥有很多,却有数不清的人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这充分说明,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心,是苦乐的根本!如果我们的心,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厌烦、乏味、不满、怨恨,则无论我们拥有多少财物和名声,也没有办法快乐起来;相反,如果我们开始热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则即便处在别人认为很糟糕的境遇中,我们自己也觉得兴趣盎然,生活充满诗情画意。所以,我们只有从内心深处培养起热爱生活的秉性,才能趋散痛苦的乌云,让欢乐的阳光充满生活。我们常常不快乐,不是因为缺衣少食,也不是因为流浪街头,而是由于我们内心缺乏“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的秉性。让我们通过放生,学会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每一个感受!热爱生活吧!敬重一切生命,爱护一切生命!!
 
12、义坛 → [经典学习]十一、以义制利   第三十六楼
人之所以犯错,就是因为欲望,所以人们常说人无欲则刚。仁爱和正义扎根于人心之中,为人心固有,这是公共的天理。利欲之心产生于物和我的形体之中,是个人所私有的人欲。遵循天理,不去求取利益,自己无往而不利;放纵人欲,去求取利益而没有获得,危害已经随之而来了。
明朝时期有两个著名的山西商人王瑶、王现,他们是亲兄弟。当时的文人笔记这样记载王瑶:“公蒲善士为养生计而商也,生财有道,行货而重义,转输积而手不离简册。”最后一句说明,王瑶是个喜欢读书的儒商。王瑶祖籍山西永济县,他的父亲是个小官吏,挣的工资养不起家,所以,王瑶和哥哥王现很早就做起了生意。
王瑶的哥哥王现探亲回乡时发现,族里的子弟在做生意时有缺斤少两的问题,便将这些子弟带到关帝庙里,在关羽雕像前,当着众人的面,重新核准了秤杆的刻度,又在秤杆的最后面钉了三颗铜星,分别代表福、禄、寿的意思。言下之意,谁再缺斤少两,就是缺德、破财,从而折寿。现在山西许多地方仍然在使用着这种杆秤。
王瑶在晚年总结他的经商经验时,用四个字概括说:“以义制利”。并嘱咐他的后代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诚哉斯言!时代在变迁,但诚信却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先求义而后求利是光荣的,先求利而后求义是耻辱的。
 
13、义坛 → [经典学习]八、以义制欲   第三十九楼
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它锲而不舍地一直在追求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使人的存在及其价值不断得到提升。 以义制利,以道制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人能体现自身价值的第一步。它可使人区别于并高于野兽。它引导着人们去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境界,去不断提升人的存在的伟大价值。如果除去限制,使人人都放纵其欲望,心意畅快,以至无限,这是扰乱了人伦而浪费财物,丧失了文饰是用来满足生命需要的本意。上下有别的人伦没有建立,势必不能治理,所以苦于动乱。欲望所需要的财物是无限的,势必不能互相满足,所以苦于贫困。现在,要从乱到治,从贫到富,非反过来节制欲望不可。因此我们常说欲望不可放纵,但也不可禁断。不可禁断却强行禁断,那么人们就不会依从;只满足而不禁止,任其放纵情欲,那么风俗就日益衰败。
 
14、智坛 → [经典学习]二、实践精神   第一百四十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彼标准,也是最好标准。理论必需联系实践,才能付诸现实。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说的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这也是成语“纸上谈兵”的出处。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空谈是不能成为现实的。但同时知识与实践又是相辅相成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识与实践相互需要,正如有眼睛没有脚,就不能走路;有脚没有眼睛,就看不见路。
 
15、忠坛 → [经典学习]五、忠于职守  第一百三十二楼
陆游曾有诗云—— 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这是怎样的气概需要怎样的爱国心啊!!忠于职守不仅仅是行动上约束自己,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规范自己。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很有启迪。说的是一个仙鹤。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他有很多敌人,特别在漆黑的夜晚,敌人随时都有可能包围他的宫殿。
仙鹤拥戴国王,它们生怕国王遭遇不测,对他的安全十分关心。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仙鹤们聚集在一起商量说,“那些士兵并不尽忠职守,夜间常打瞌睡;而那几只狗,白天出外打猎累得要命,也不能过多指望。为了让国王安心入睡,我们应该起来行动,设法保卫宫殿。”
于是,仙鹤成了国王的义务哨兵。它们把自己分成三群,每一群都有规定的站岗地点,到了约定的时间轮班替换。
皇宫周围有一大片草原,在这里值勤的仙鹤最多;另外一些仙鹤负责看守宫殿的进出口;还有一些仙鹤在国王的寝宫里守夜,在国王睡觉时,它们睁着眼睛在一旁注视着。
“我们站岗时要是困了怎么办?”年轻的仙鹤问。
 “好说,我有一个百试不爽的高招!”领头的仙鹤经验丰富,它献出了自己的妙策,“站岗时,我们都用脚爪抓住一块石子,万一谁忍不住打瞌睡了,石子就会从松开的爪子里掉下来,石子的声响会让所有的仙鹤都有所警觉。”
自此以后,仙鹤们每天晚上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进行值勤。它们总是用一只脚站立在哨位上。为了国王的安全,谁都没有让石子从自己的脚爪里掉下来。
仙鹤是这样地忠于职守,因此,人们又称它是王鹤或冠鹤。
这个故事高度赞扬忠于职守的可贵精神。
仙鹤为了站岗时不打瞌睡,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只用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抓住一块石子,一旦忍不住打了瞌睡,石子就会从松开的脚爪里掉下来,石子碰撞的声响就会惊动所有的仙鹤,从而保证了国王的安全。久而久之,仙鹤就形成了一只脚站立着睡觉的习惯。
人们学习这个故事,目的就是要学习仙鹤这种可贵的精神。无论对待学习或工作,都要忠于职守,尽己之所能,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完成,切不可抱着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上做出成绩来,成为一个有所作为且处处受人欢迎的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更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道德观和个人品质。如果一个人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话,那么对其他人来讲,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热爱生活做一个尽忠职守的人吧!!
 
 
 
评语:
该帖子在总体上都能围绕经典一个核心论题加以展开,有论有叙,论述也清楚,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态度认真,情感真实,但有些地方显然还可以深入和展开。
建议:二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