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之经典,悟人生之道理
桂林学院 人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202213000256 黄琪珂(女)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和社会治理的指南。在这部经典中,孔子提出了众多深刻的思想,对于塑造个人品格、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人生、处世、修身等方面有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论语》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孔子在书中多次提到“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强调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以仁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书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即不要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待自己的事情,这体现了孔子的仁爱之道。此外,孔子还提倡“君子之道”,强调个人修养和自律。他认为一个人应当不断完善自己,追求道德高尚和内心的平和。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我们更需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通过对这些道德观念的思考,我认识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孔子在《论语》中也对于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提出了许多建议。他强调礼法之道,主张以礼促进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他认为礼仪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在现代社会,尽管礼仪观念有所改变,但是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忽视。
另外,我也从《论语》中看到孔子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并看到他对于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和知足。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人生观提醒着作为当今青少年的我们要关注内心的修养,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发展,为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让我明白,在当今社会,面对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竞争的激烈,我们更需要像孔子那样,保持内心的平和,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心灵的富足。
其次,《论语》中的“学而优则仕”、“温故而知新”等教导,强调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我从《论语》中看到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孔子主张“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和权利。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这在当今教育实践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而这正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同时,孔子也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至今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唯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我深信只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此外,他也主张推崇古人的智慧,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文化传承是民族的命脉。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提倡和全球化的进程,作为当今时代青少年的我们也需要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传统文化,重视培养下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迂腐封建的落后传统文化,积极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与影响力,促进社会以及国家文化新兴创新性发展。
此外,《论语》还着重强调了“中庸”、“诚信”等价值观念。孔子主张“中庸之道”,即在各种事物中都要坚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过分也不过小。这种中庸之道体现了一种平衡、稳健的处世态度,对于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同时,《论语》中也多次提到“诚信”二字,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立身之本。在现实生活中,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立足之本,只有诚信待人、诚信做事,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论语》还强调了“孝道”、“忠恕”等传统美德。孔子认为孝道是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他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强调子女应当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主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他认为家庭教育是个人品德的起点,家长应当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这种家庭伦理观念对于当代家庭教育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家庭是情感的港湾,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需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在忠恕方面,孔子主张“忠”是对君主忠诚,“恕”则是对待他人宽容,这种忠恕之心也体现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尊老爱幼、忠诚宽容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是维系社会稳定、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道德修养和个人成长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和社会治理的指南。通过阅读《论语》,我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处世原则和人生追求。我深信,在当代社会,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仍然可以从《论语》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中路3号桂林学院人文学院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
邮编:541006
评语:对论语所蕴含的关于人与社会,伦理与道德的问题感悟深刻,笔者设计的方面十分广泛,有道德修养方面,有人生意义方面,还有民族文化自信和教育方面,虽然某些方面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但是能够抓住其中的关键部分,体会关键道理,希望继续钻研文本典籍,深层学习国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