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宝鉴》中的道廉思想
问永宁
( 深圳大学文学院宗教学研究所,广东 深圳518060 )
摘要: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公正勿偏、善待百姓、遏恶扬善、清心寡欲等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明心宝鉴》是一部受道廉文化重要影响的,在东亚社会有影响的蒙书。通过《明心宝鉴》等蒙书的吸收传播,道廉文化和儒家文化一起,成为中国甚至东亚传统价值的核心和塑造君子人格的重要保障,对于目前中国文化的振兴、重塑,对于社会价值的重新整合发展以及当前的廉政建设,都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道廉文化:《明心宝鉴》:蒙学:影响:价值
一、《明心宝鉴》
从南北朝以来,三教合一逐渐成为主流的社会思潮。唐代的各种蒙书,均以三教思想教育童蒙。此后的蒙学读物,也多注重道德教化,从三教中汲取资源。《明心宝鉴》是明朝初年在继承唐代蒙书《太公家教》、《文辞教林》、《新集文辞九经抄》以及元人《景行录》等民间教育的通俗读物的基础上,以儒、释、道三教学说为主要思想来源,同时网罗百家,杂糅典故与民间俗语,汇辑前贤文集中的格言警句或思想精髓而成的一部蒙学读物。此书呈现出鲜明的道德与价值观,适用对象为幼童,中心讲人生哲学与处世之道。在明清时代作为一种童蒙教育的教材,引起了王夫子等人的重视。《明心宝鉴》也是流传海外最古老的中国劝善书、童蒙书之一。早在1592年前即由天主教教士高母羡(Juan Cobo)译成西班牙文,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一部译为西方文字的汉文古籍。[①]另外,在清代也被译为俄文。越南语、韩语的多种译本均有传世。《明心宝鉴》至今仍然流行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成为东亚社会上品德教育与修身励志的经典。此书在东亚流行广泛,受到海外学者重视。法国汉学家陈庆浩、台湾学者周凤五、郑阿财、朱凤玉、周安邦均有研究。[②]在大陆除王重民先生的提要外,还没有得到关注,研究还很初步。[③]
有人认为此书是朝鲜人的作品,不可从。[④]郑阿财对此说早有辩驳。[⑤]另外,韩国东邦文化社1977年影印明代景泰五年的《初版原本明心宝鉴》跋文也称“此书但有唐本”,说明《明心宝鉴》确实是中国人的著作。本文所据版本,即为此东邦文化社的《初版原本明心宝鉴》。
《明心宝鉴》一书受到道家道教思想的重要影响,多次引用姜太公、老子、严君平、庞德公、葛洪、陈希夷、邵雍、徐神翁、庄子、文子、吕洞宾、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紫虚元君、梓潼帝君等道家道教神人的话语,频频引用《老子河上公注》、《素书、》《太上感应篇》、《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东岳大帝垂训》、《玄帝垂训》、《列子》、《云笈七签》、《净明忠孝全书》、《徐神翁语录》、《枢宝经》、《淮南子》、《鹖冠子》、《孙真人养生铭》等道家道教书籍。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劝善童蒙书中,道家道教思想有很大分量。研究《明心宝鉴》,可以看到,道家道教的道廉思想,不但在古代东亚有很大影响,就是在当今东亚社会,仍然有着鲜活强大的生命力。
二、《明心宝鉴》中的道廉思想
《明心宝鉴》中的道廉思想非常丰富,在这么一篇短文中,我们没有办法深入研究,只能通过对《明心宝鉴》所引用的道家道教文献做一个简单的归纳,来说明《明心宝鉴》中的道廉观。大体看来,《明心宝鉴》的道廉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神正论:《明心宝鉴》是一本有善书色彩的蒙书,宗教性很强,认为天是世界的主宰,神公正无私。东岳圣帝垂训:“天地无私,神明暗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凡人有势不可尽倚,有福不可尽用,贫困不可尽欺。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损人安己,切宜戒之!”(《继善篇》)又引《吕祖志》云“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甚么命?问甚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甚速。谛听吾言,神钦鬼伏。”(《继善篇》)庄子曰:“若人作不善得显名者,人不害,天必诛之。”(《天命篇》)
2、善恶报应。神以人的思想行为来奖惩,善恶报应不爽。吴真人曰:“行短亏心只是贫,莫生巧计弄精神。得便宜处休欢喜,远在儿孙近在身。”(《省心篇》)玄帝垂训:“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天命篇》)《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以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至,而凶神以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继善篇》)庄子曰:“若人作不善得显名者,人不害,天必诛之。”(《天命篇》)紫虚元君戒谕心文“劝君自警,于平生可惧可惊而可畏。上临之以天鉴,下察之以地祇。明有王法相继,暗有鬼神相随。”(《正己篇》)“阳网疏而易漏,阴网密而难。”(《省心篇》)
3、富贵命定,以善求福。富贵有命。梓潼帝君垂训:“妙药难治冤债病,横财不富命穷人。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省心篇》)《列子》曰:“痴聋瘖痖家豪富,智慧聪明却受贫。年月日时该裁定,算来由命不由人。”(《顺命篇》)《素书》云:“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福至不可苟求,祸至不可苟免。”无欲则善来。(《顺命篇》)老子曰:“鉴明者,尘埃不能污;神清者,嗜欲岂能胶?”(《正己篇》)
4、努力行善。因为神公正无私,报应不爽,而报应的根据是道德,所以人应该努力行善,行善就不会有横祸非灾。徐神翁曰:“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继善篇》)太公曰:“善事须贪,恶事莫乐。”(《继善篇》)庄子云:“于我善者,我亦善之。于我恶者,我亦善之。我既于人无恶,人能于我无恶哉!”(《继善篇》)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继善篇》)太公曰:“日月虽明,不照覆盆之下。刀剑虽快,不斩无罪之人。非灾横祸,不入慎家之门。”(《省心篇》)
5、清心寡欲。清心寡欲是善的标志。人首先要清俭,去除份外欲求。老子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正己篇》)紫虚元君戒谕心文:“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乐,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正己篇》)老子曰:“欲多伤神,财多累身。”(《正己篇》)老子曰:“多财失其守正,多学惑于所闻。”(河上公注多则惑条)(《省心篇》)庄子曰:“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己。”(《存心篇》)(《正己篇》)老子曰:“圣人积德不积财,执道全身,执利招害。”(《正己篇》)
其次柔弱胜刚强,人要制气不争。养生要制气,孙真人《养生铭》:“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正己篇》)处事要不争。老子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戒性篇》)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故舌能存,齿刚则折也。”(《继善篇》)“忍是心之宝,不忍身之殃。舌柔常在口,齿折只为刚。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戒性篇》)老子曰:“君子为善若水,拥之可以止山,激之可以渴颡,能方能圆,委曲随形。故君子能柔而不弱,能强而不刚,如水之性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是以柔弱胜刚强。”(《继善篇》)口舌要能忍。君平曰:“口舌者,祸患之门,灭身之斧也。”(《言语篇》)老子曰:“大辩若讷,大巧若拙。澄心清净,可以安神。谗口多言,自亡其身。”(《正己篇》)
6、尽人事以俟天命。《明心宝鉴》认为,人应该安分。“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能修,仙道远矣。”(《省心篇》)做人首先要敬以修身。紫虚元君戒谕心文:“戒眼莫视他非,戒口莫谈他短,戒心莫恣贪嗔,戒身莫随恶伴。无益之言莫妄说,不干己事莫妄为。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饶饶饶,千灾万祸一齐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尽;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尊君王,孝父母,敬尊长,奉有德,别贤愚,恕无识。物顺来而勿拒,物既放而勿追。身未遇而勿望,事已过而勿思。聪明多暗昧,算计失便宜。损人终自失,倚势祸相随。戒之在心,守之在气。为不节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正己篇》)其次要学习庄子曰:“人之不学,若登天而无阶。学而智远,若披祥云而睹青天,如登高山而望四海。”(《劝学篇》)太公曰:“人生不学,冥冥如夜行。”(《劝学篇》)为人要有信。老子曰: 才者智,近痴者愚,近良者德,近智者贤,近愚者暗,近佞者谄,近偷者贼。”(《交友篇》)太公曰:“女无明镜,不知面上精粗;士无良友,不知行步亏踰。”(《交友篇》)如果出仕,要清勤为政。《童蒙训》曰:“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治政篇》)《景行录》云:“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要,曰俭与勤。”(《立教篇》)
三 一点简单的分析
《明心宝鉴》利用道家道教的话语和价值资源培养幼童。但是不是完全接纳道家道教思想,而是加以改造利用。如引老子曰:“人之有信,如车有轮。”(《存信篇》)一段,显然本之《论语》,为《老子》所未言。又如引老子曰:“君子为善若水,拥之可以止山,激之可以渴颡,能方能圆,委曲随形。故君子能柔而不弱,能强而不刚,如水之性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是以柔弱胜刚强。”(《继善篇》)一段,似乎杂揉了《孟子》。再如老子曰:“六亲不和不慈孝,国家昏乱无忠臣。”(《省心篇》)一段,更系曲解老子。有些内容,如老子曰:“圣人积德不积财,执道全身,执利招害。”(《正己篇》)老子曰:“鉴明者,尘埃不能污;神清者,嗜欲岂能胶?”(《正己篇》),不知出处。有些内容,如老子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正己篇》)出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子曰:“多财失其守正,多学惑于所闻。”出于《老子河上公注》多则惑条。凡此种种,均属曲解。对于儒释二家文献解释,情况相同。大体上是在不违背思想本身的情况下,对各家思想做新整合。其对道廉思想的解释方法,有自身的学术价值,不能完全忽视。
东亚属于汉字文化圈,儒、释、道至少在大传统的意义上,是东亚社会共同的文化基础。《明心宝鉴》在东亚历史上影响很大,笔者经目的韩国刻本,就有5种之多,越南刻本,也有2种。《明心宝鉴》在当今的东亚社会中,仍然有巨大影响,韩文的整理本,笔者见过好几种,越南文的整理注释本2种。这都说明,在东亚社会中,《明心宝鉴》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作为汉字文化圈的起源地,我们似乎也改重视《明心宝鉴》了。
人格培养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儒、释、道思想对于君子人格的培养有重要价值,道廉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值得重视推广。蒙学是人格养成的的核心阶段,要培养当代的君子,推广道廉文化,或者象《明心宝鉴》那样,在蒙学教育中加大道廉文化的内容,是一个好方法。
问永宁
深圳大学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广东 深圳518060
13544167796
venyn@126.com
[②]参陈庆浩:《第一部翻译成西方文字的中国书——<明心宝鉴>》,(台湾)《中外文学》第21卷第4期;周凤五:《敦煌写本太公家教研究》,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郑阿财:《敦煌写卷新集文词九经抄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郑阿财、朱凤玉:《敦煌蒙书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周安邦:《试析<明心宝鉴>一书的定位》,台湾《逢甲人文社会学报》第16期,2008年6月;周安邦:《明心宝鉴》研究,台湾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6月。其他研究尚多,此不赘述。
[④]李朝全点校译注的《明心宝鉴》序,华艺出版社,2007年。
[⑤]参郑阿财:《敦煌写卷新集文词九经抄研究》第四章《<新集文辞九经抄>与 <明心宝鉴>》;郑阿财、朱凤玉:《敦煌蒙书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05——308页。
- 上一篇:《歷代法寶記》所引“外書”考
- 下一篇:《群书治要?后汉书治要二》注释辩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