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7年下半年三等奖王展能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7年下半年三等奖王展能

字号:T|T

湖北黄石端午节祭祀屈原的独特性

   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王展能

 

湖北省秭归县是诗人屈原故里,端午节祭祀屈原活动有声有色。湖北黄石市和秭归县虽然都在湖北省内,都在长江沿岸,距离不远,但是祭祀屈原的方式却有所不同。黄石市祭祀屈原的西塞神舟会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村民众自发、自愿组织参加的,以驱瘟、除恶、消灾、去病,以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为核心主题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西塞神舟会借助送龙舟这一形式,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是端午节习俗中最壮观的一种民间盛会,从公元前278年起,黄石西塞山地区就把农历五月十八作为送神舟的日子,代代相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早就对西塞山和神舟会向往,专门西塞山、道士进行了考察。将特别关注西塞山神舟会的独特性(地理位置、文化环境、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认为其主要特点是送龙舟(用竹蔑和纸扎制的,而不是木头做的)不是赛龙舟、多神祭拜(祭拜屈原、菩萨、八仙等)、历时长达40(全国罕见的长时间祭祀活动)。我们看到神舟会现在的活动内容主要成为民间的祭祀和娱乐,淡化了对屈原的祭祀,活动空间的不协调、时间问题(尤其是长时间跨度)、传承后继乏人直接影响了神舟会的进一步发展,对道士开道和老百姓祭祀的认识,也应该多从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看待,不应该简单地用迷信加以判断。

独特的地理位置

1、西塞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西塞山自古誉称樊楚三名山之一,坐落在黄石市东部,三面环江,唯有一脉纤立山梁与千里楚山相接,素有长江中下游门户之称。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历史厚重。西塞山壁立江心,横山锁水,危峰突兀,雄奇磅礴,易守能攻,为长江第一要塞,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自东汉年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百余次较大规模的兵争在这里发生。著名的战例有: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裕走恒元李自成大战清军铁索横江等。 

 

西塞山的主要游览景点有北望亭、双观亭、桃花亭、牡丹亭、画廊、元真子钓鱼台、桃花古洞、三国古栈道、龙窟寺等。历史上,孙策、孙权、周瑜曾在的北望亭阅兵台,为最佳观江景点。极目长江九曲,尽览都市与田园风光(长江北岸,就是浠水县的散花镇,地名很有诗情画意,散花洲和策湖碧绿万顷,每年春天田野油菜花遍地金黄)。凭栏缅古寄怀,感慨江山如此多娇。我们来到这里,就为此地的山水气势所震撼,心中顿生感慨:山高水长、江山入画

2. 道士

道仕洑在西塞山脚下东侧,是长江在这里在西塞山水流湾道所在,与长江的激流比较,这里的水势比较和缓,成为很好的避风港,便于船舶的停靠和商业贸易,当然也是神舟不可多得的良好出港地。但是,这里也是水灾多发之地,附近的风波港历史上曾多次破堤。在农耕时期,水灾和旱灾是人们无法控制和预知的,于是人们把当作水神来崇拜,制作龙形神舟,祈求龙神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历史上这里先后设置过京都、西陵县、土复镇、楚雄镇、道仕洑镇和黄石城等。在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这里曾是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这里自古为军事要塞,历代皇朝都曾在此屯兵,设置官府、粮仓、金库,也是全国有名的盐仓集中之地。七仓(盐仓)、八典(当铺)、九庙(寺庙)、一观(道观)19358月中秋夜,日寇海、陆、空三军猛攻西塞险隘,使道仕洑这个千年古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古镇雄貌现已踪影全无。这里的古战场、古钱窖、古墓、古代名人足迹等,聚集了深厚的文化。

此处的六次古钱窖发现,能证明其在古代的繁华。仅仅是19671115日一次,维修西塞山下江堤时,发现宋代钱窖,就掘出方孔铜钱串近30万斤。据长年居住在道仕洑的村民传说,西塞山麓埋藏有九个钱窖,按此传说尚有三窖仍埋在地下。

现在的道士洑村,在行政单位上归属于黄石市西塞山区西塞街道,总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480户,户口在本地的约有2762人,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和商贸服务业,附近建有油库、煤矿码头、钢铁厂。相传那时候镇上有四条街,正街、三街头、盐店街、下街头。我们在村中寻觅,发现明清时期的街道、建筑仍然有遗存,古代的房屋(包括2层结构的)、砖瓦、木梁、雕刻、家具、门口的石头狮子、老院落、老街道名称,似乎再现着往昔的辉煌。

道士洑古镇是东汉古黄石城所在,是黄石城市历史的文脉,经济的繁荣、交通的便利、民风的淳朴、传统文化的浓郁,使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送龙舟和放生节等古民俗活动久盛不衰。道士洑是优良的长江港口的地理位置与道家思想(道法自然、顺水推舟)结合、实践的最佳方位选择。顾名思义,有了道士洑这个村(历史上为镇),那么设立神舟宫进行独特的道教活动,就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道士洑的地名与神舟宫的并存是一脉相称的。

3、神舟宫

神舟宫(屈原宫),建筑在长江边防汛大堤下,有三间房屋那么大,是制作和存放神舟、祭祀神灵的地方。我们前来参观的时候,这里不是活动期间,大门紧闭,在房屋的墙壁上看到了当地群众为神舟会捐款的功德榜,类似财务公开和好人表扬。隔着门缝和窗户,看到屋里有竹蔑,可能是扎制龙舟的材料。虽然这里可能是道观,但是也无常住道士,显得十分冷清,看来每年的热闹、集中的活动,仅仅是神舟会期间40天。一年365天时间,神舟会40天,对于有生产和生活任务的老百姓来说,也不少了,毕竟民间文化活动只能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轰轰烈烈一阵子也很难得。

 

 

神舟会,一方面是一个组织名称,另一方面是一个活动名称。它由当地有些德高望重的长老和热心、有道德、有能力的人员组成,这些人员是正式会员。神舟会组织2007年有正式会员40余人。神舟会的办公室,就在神舟宫。

独特的文化环境

西塞山神舟会之所以能够举办,成为2000多年来的民间文化传统,与当地的文化背密不可分大背景是传统文化、荆楚文化的屈原崇拜、端午岁时祭祀、巫术、娱乐方面息息相关。

古镇民风淳厚,崇文尚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名人足迹和佳作在此留下。历代名士六朝有江淹、何逊,唐有张志和、刘禹锡、韦应物、李白……,宋有苏轼、黄庭坚、陆游……,明有吴国伦、王世贞、易应斗……,清有宋湘、詹应甲以及现代的董纯才等人,都留下吟西塞山的诗词。唐代诗人张志和曾留下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千古佳句。其他文化历史记忆也不胜枚举。面对滚滚奔流的长江水,不能不激起人们的怀古思索,加上这样丰富的文化历史积累和熏陶,对当地老百姓的文化、对民俗的兴盛,起到了推动作用。

西塞山一带曾有九庙一观,直接烘托出了神舟会。原来这里的庙宇很多,后因战事频繁,多为兵毁,现存的尚有龙窟寺。道士洑作为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和经济中心,带来了民间信仰和文化的兴盛,拜神、祭祀的场所比较多,老百姓有祭祀的悠久传统。我们在龙窟寺参观中,就看到有不少人来烧香、磕头,也有一些爹爹(爷爷)婆婆(奶奶)自发来帮助寺院,进行服务工作。整个西塞山一带树木众多,有很好的自然风貌,是难得的清净之地,是敬神之地的良好选择。

 这里的民俗活动相互关联,形成民间文化文化集群:

秧苗节 农历四月初八。

赛诗会。是端午节期间的文人雅士的活动项目。

龙灯会。一般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也是民间文化的经常性内容。

放生会。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西塞山周边善男信女及佛教教徒聚集在龙窟寺前,将捕获之甲鱼、乌龟、黄鳝之类带至会场,放置于法坛之上,由和尚点香礼拜诵经,将其超度。之后再将这些生物送至江中,任其游走。

牡丹花会。历史上附近龙窟寺的牡丹花会与神舟会同时进行,相互呼应。这里的极品朱红牡丹,成为闻名的名贵品种。每年的牡丹花会,人们都是专门来观赏这株牡丹而起的。由于牡丹花期正值谷雨期间,这与神舟会的开会日期不谋而合,所以,神舟会也将这位牡丹花神请到了神舟上,加以祭拜。从此,在神舟会的108位舟神中,就有了12位四季花神。在古代,牡丹花会神舟会是同时进行的,又相互呼应。

捞江会。其成员在西塞山周边以渔船打捞江中尸体、收取死者亲属一定的费用为生。相传他们曾经打捞屈原的尸体。据传,到了农历五月十八日这一天,捞江会真的打捞到了屈原的尸体,并将其秘密埋葬在西塞山上。

此地的其他民间传说、故事和神话,也很丰富。

三. 独特的群众活动

(一)神舟会的目的

其一,原始目的:驱瘟、除恶、消灾、去病,祈求五谷丰登、平安健康、益寿延年,表达了老百姓古老而善良的愿望。

其二,祭祀屈原:纪念屈原,既继承民族传统习俗,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其三,娱乐目的。是老百姓一种盛大的群众性、参与性娱乐情趣活动,活动有一系列节目,例如唱戏、踩高跷、划莲船、排子锣等民俗节目。这不仅是神舟会员的事情,同时也有群众的经济支持、周围看客作为拉拉队的参与捧场。

 其四,经营目的。来参加的4万群众形成了临时市场,周边商贩也念起生意经。沿长江大堤,堤上和堤下分别排成了两条长长的摊点队伍,每条摊点队伍不下20家,有卖小吃的,有卖干鱼虾等土特产的,有卖服装等日杂用品的,叫卖声和古戏台的唱戏声交相呼应。很类似北方的庙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其五,交往目的。神舟会是亲戚朋友往来的合理缘由,一般当地居民负责亲戚朋友的吃住,密切了感情,增加了友谊,同时交流了生产、生活信息,成为很好的交流平台。

(二)神舟会的几大特点

1. 送龙舟(用竹蔑和纸扎制的,而不是木头做的),不是赛龙舟。

2. 祭祀和敬神相结合。一方面祭祀屈原,另一方面崇拜菩萨、八仙,形成多神祭拜,并且由道士主持法事,加以引导。

3. 一系列节目的组合(见下面),民间活动丰富,并且现代社会又增加了民俗文化研讨会(论坛)等内容。

4. 历时长(40天)。

5. 参与人数多(湖北东部群众,包括黄石、大冶、阳新、鄂州、蕲春、浠水等地的民众,2009年估计有近4万群众参加了西塞神舟会

6. 民间活动。经费来自民间。神舟会期间的基本花销约达67万元,这些钱基本上都是来自群众的捐赠,但也有一些组织、社团的捐赠,当地村委会等部门也会给一些适当的资助。 活动得到了老百姓的积极支持,人山人海的场面体现了大家的认同。虽然近年政府(官方)积极支持和参办了活动,但是仍然是以民间为主进行的。神舟会期间,民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尤以喝稀粥偷红鞋送夜台最有趣。喝稀粥又叫施粥,意为许诺还愿。十八日清晨,神舟会主事者在门前搭大铁锅多口,用早稻米煮稀粥,无论过路行人或信众,都要前来分粥吃。

 

 

(三)主要内容

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作神舟。每年四月初八开始扎神舟,五月初五竣工。舟长七米,宽两点五米。宫上载各路神仙一百另八位,绘画精美。扎匠进场,当天要摆所谓进场酒款待扎匠。扎匠会带来船上的总管黑爷菩萨,并开始在屈原宫扎制长7米、宽2米、高达5米的龙舟和40位正神菩萨以及其他菩萨。龙舟用竹篾扎好主体结构,船体内再充塞草秸。其余的部分和菩萨都是用纸糊制而成。 神舟外用红布包裹,再贴上纸制的金黄色的鳞片,龙嘴、龙眼、龙腮、龙角、龙尾等部分五彩斑斓。舟中亭台楼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里面108位神话人物,神态各异,惟妙惟肖。龙舟中装载着108位舟神,各有来历、身份、等级和名称,布设不是胡乱排列,而是要遵照祖宗章法的,分别安置在舟头、舟仓、舟尾三个部位,以示尊卑分明,等级有致,众神各司其职,各守其位。舟头安放的全是水神,属舟中的主神;舟仓安放的是客神,如屈原;舟尾安放的是农耕神,也是舟中的至高神。

 

 

2)点光。即为龙舟开光。龙舟见了,才可以开始接受香火,菩萨也因此

才有了灵光。这是由道士主持的为龙舟开光的仪式,它旨在赋予龙舟以神性,经此之后,龙舟便可以接受人们的香火祭祀,进而成为神舟。道士用点燃着的香,点破龙的喉咙,还要把一只公鸡的鸡冠子弄破,滴血在酒盅里,并依次在每个菩萨上蘸一点。

 

3)巡游(游乡)。五月十五起神舟游乡过市,不论贫富、老少,户户捐款,点香设供迎奉,人人献力,都来支持这样的活动。神舟每到一家,村民们都要放鞭迎接,撒茶米、祭拜,直到巡游完所有的街巷。这一方面是寻求支持(支援),一方面是广而告之,形成强大的声势,预示着活动高潮的到来,让老百姓做好心理准备。

4)祭祀。农历五月十七晚,村民要为神舟点燃48盏长明灯,通宵打醮守夜。在家中摆设供品,进行祭祀。

 

 

 

5)唱大戏。 例如,2007年黄石市首届西塞神舟会民俗文化节期间,就邀请了武汉市黄陂区青年楚剧团带来的精彩古装传统戏,其表演吸引了大批观众冒雨观看,热情的观众把并不十分宽敞的道路挤了个水泄不通。近4万名观众在黄石长江边神舟宫前为自己留影,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6)登江——送神舟下水。一般每年五月十八,神舟再出神宫,人们按习俗,扯上一条红带拿到船头晃上几晃,粘上一点仙气,然后系在脖子上,保佑自己或家人健康、平安。也有一些人到船头跪拜。据说,当天就扯了数万条红带。道士参与龙舟的开光、祭祀、下水等仪式。由道士和神舟会全体成员共同为神舟开路,由16名青壮小伙抬着神舟恭送神舟下道士洑江水中,任由水流带着龙舟沿江而下,东流入海。此时,江上众多渔船在船头摆香设案、鞭炮齐鸣、绕神舟三圈,以示送行。观众远来,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达到活动顶峰。人们目送龙舟远去,就等明年的纪念活动开始。清代文人胡梦发的《五月十八送龙舟》描述:舟之长丈有二,载人物数十,凡神冠带纯银,衣服纯锦,余俱彩绮,绚烂夺目……十七日,移舟郭外,迎牲往祭。次午,则金鼓、旗帜数百具,迎舟过市。和其他地方的许多龙舟比赛不同,这里的龙舟是单一的、被送走的、进入长江中自动漂流的。

 

例如,200776日上午10:00,在吉祥和谐的和风细雨中,气势宏伟的神舟船在人们的簇拥下出宫。11:30分,道士和神舟会的全体成员在前面开路,16名青壮年小伙子穿着统一的服装,抬着长7米、宽2米、高5米的神舟船奔向江边。在场民众追随着神舟船,一起向江边冲去。到达江边时,16名青壮年小伙小心地把神舟船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稻草垛上,固定好船的底部,与牵引的缆绳相连接的神舟船就这样被推向水中央。此刻,江上众多渔船绕神舟船转了三圈,为其送行。牵引船将龙头拖至江心,12时整,准时将其放走,任由龙船顺江而下,东流入海。

再如,2009610日,神舟放行吉时到来,民众高举彩旗开路,16名穿着统一服装的小伙子,抬着神舟来到江边。在场民众追随着神舟,一起奔向江边。小伙们把神舟放到草垛上,并用缆绳成功与拖船相连,在拖船的牵引下,神舟龙头被拖向江心。此刻,江上渔船绕神舟三圈,锣鼓齐鸣,鞭炮阵阵,为神舟送行。11时30分许,神舟被拖至江心,顺江而下,东流入海。

 

 

 

四. 独特问题思考

神舟会的利用、继承、发展、创新问题十分突出。现在政府认可,通过官方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参与组织了活动,但是如何把民间的活动搞好,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神舟会的民间的传统活动,也有与现代社会有不协调的地方。

这里的系列活动主要祭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长江中游沿岸很多地方建立了祠堂或者庙宇,尤其是湖北和湖南,秭归屈原庙、汨罗屈原庙、武汉东湖行吟阁、武冈九塘屈原庙、溆浦屈原纪念地(涉江楼、慕义亭、招屈亭、橘颂阁),就是其突出的代表。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一位便是中国的屈原。发扬光大屈原文化,传承士大夫精神,才是端午节的真正文化意义。

秭归县屈原的纪念,与西塞山不同。屈原的家乡故里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习俗,秭归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当地原汁原味的端午十大民俗活动包括:清晨祭江;端午节姑娘回娘家;端午节驱毒袪病习俗:挂艾蒿、菖蒲、制作艾叶花环、儿童艾水沐浴、老人艾水泡脚;两岸三地屈氏后裔祭祀屈原庙和屈原祠;乐平里灵牛耕田;制作香袋;饮食习俗:包粽子、做咸蛋、蒸馍馍;制作雄黄酒、涂抹雄黄酒;制作绣花鞋垫、虎头帽、虎头鞋;稻场娱乐。西塞山因地制宜,选择当地老百姓喜欢的方式,进行屈原祭祀,综合其他内容,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西塞山的神舟会,以下这些独特问题可以进一步思考。

1. 丰富内容问题。

神舟会主要成为民间的祭祀和娱乐,淡化了对屈原的祭祀。神舟会的原始目的并不是祭祀屈原,屈原在神舟里的位置在客神,不是主神人们通过送神舟这一形式,驱瘟、除恶、消灾、去病,祈求五谷丰登、平安健康、益寿延年,表达了老百姓古老而善良的愿望。同时,自屈原投江后,神舟会又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既继承民族传统习俗,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看来,纪念屈原只是后来增加的内容,不是神舟会的原始目标。而现在的节目里面没有明确的、专门的纪念屈原的内容;许多老百姓就是来凑热闹,可能并不知道祭祀屈原的事情;活动的压轴节目——神舟登江漂流(神舟上面的神像有屈原,但是众多的神灵:40个菩萨,还有八仙,使祭祀屈原的主题并不那么突出),时间也不在端午节日,而是在每年五月十八。这既有特色,又与其他地方普遍的模式迥异。这样以来,与端午纪念屈原的直接意义,似有不切近的情形和趋势。我们认为民俗活动内容的丰富多采,五花八门,与老百姓的多样化、多层次需要很符合,老百姓一方面需要屈原这样的士大夫精神,也有感官娱乐的基础需要、参与的需要(集资参与、 比赛参与、观赏参与等),多样、兼容、包罗万象,才能够持久和发展,单一性很容易失去多彩魅力、发展活力

2、空间位置问题。

过去这里是自然、田园风光,配合传统的民间文化,相得益彰。但是现在被庞大的工矿企业所包围,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神舟制作地神舟宫由于狭小,神舟不得不瘦身至7米长,缺少了雄伟壮观,参与登江等活动人山人海,空间局限严重影响了节庆的开展。观众一多,就为场地、安全担忧(尤其是附近的油库),以致于不得不出动公安部门和海事部门,以应付紧急情况。神舟宫周边煤厂的粉尘污染、噪音污染,对健康不利,也威胁着活动的开展。这里是长江水流缓慢的港湾,有利于龙舟比赛,相对于激流的地方安全些,适宜活动,但是人山人陆地上的安全问题突出。

3、时间长短问题。

古代社会,周遍居民一般从事的是农业、渔业、商业活动,自由支配的时间多,生活节奏慢,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但是现在端午节即使放假,也没有那么长的40天时间跨度,在外地打工的居民,更无法参与,对于来观赏的看客也是如此。现代人办事效率高,希望快速办事、集约化进行活动,40天的进程,需要很大的耐心,很难保证每个人自始至终参与,就容易失去活动的完整价值。

4. 继续传承问题。

神舟会有知识和学问,同时需要组织和管理能力,40天的活动需要精心安排,但是现在后继乏人。真正热爱、了解、德高望重和积极从事神舟活动的人都是年纪大的人,70岁以上的居多。神舟会会长黄太征2009年已经76岁。热心观众也以老年人为多。当地年轻人在外地打工的人多,对活动特别感兴趣的人也少。为了增加年轻人对神舟会的兴趣,当地想方设法,例如在唱戏的节目中增加了现代流行节目,以增加吸引力。

5、荆楚特色问题

神舟会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的开工仪式,从四月初八到五月初五扎制神舟。神舟上共供奉了108位神仙。农历五月初五由道士主持仪式为神舟开光,前来参加神舟会的民众从这时开始请道士为其打平安醮直至天明。送舟活动往往由道士开路,老百姓来敬神、烧香、磕头。传统文中的儒家(屈原爱国精神、士大夫情怀 )、道家、释迦牟尼等汇集到这里,得到展示。

西塞神舟会”,道教色彩浓厚,与道家有关。老子本来为楚国人,水文化在长江沿线很突出,老百姓因地制宜,配合农耕文化、渔业、航运、生活,大规模地、持久地进行有声有色的祭祀活动,一方面祭祀神灵,另一方面自娱自乐,活跃老百姓的业余生活,为紧张繁忙的农耕(神舟会前后,有收获油菜、水稻插秧等繁重农业任务)加油助力、取乐休闲,同时传承了屈原文化(儒家)、道教、佛教文化,体现了独特的地方风俗,不亦乐乎?!

老百姓来敬神、烧香,更多是一种民俗、民间文化、传统文化,是老百姓的自然崇拜,或者是对屈原的一种怀念方式,或者是娱乐活动而已。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民俗、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思考这些现象,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将其简单地视为愚昧无知和封建迷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新增加举办 西塞神舟民俗文化节民俗文化论坛等,现代意义上的纪念内涵、传播方式越来越被重视。西塞神舟会与湖北秭归的纪念屈原的端午活动一起,作为湖北地方特色,共同参与中国端午节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成功,就说明了它是一种典型的民俗文化、民间文化、荆楚文化、传统文化。
 评价意见:说理较为全面,然而深度不够。望继续学习,不断进步。

建议:三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