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任秀芹
参赛人员信息:
姓名:耿千惠
学校: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班级:专硕1905
联系电话:13312584165
QQ:949425767
学号:201902210715
1.信坛
人无信,必不立;人无品,必无用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圣贤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中国人的信条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诚信属于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要求人们必须说话算数,一诺千金。诚信说起来简单,写起来更简单,只有两个字,可是真正做到"诚信"确实很不容易。这方面古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正如孔子所言,人无信,则如车无销钉,无法前行。《论语》中记载着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不是粮草和兵器,而是百姓的信任。粮草兵马固然是硬实力,但是取信于人才是长久立足的核心力量。诚然有太多小人享福,君子受难的故事,但是这绝不该是我们选择堕落、放弃崇高的理由。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好的人品,是每个人对生命的允诺。上帝从不奖励好孩子,因为高尚就是对高尚者最好的赏赐,邪恶则是给邪恶者最重的惩罚。好人品是立足人间的金字招牌,是邀请世界认识自己的名片,是畅行世间不可或缺的一双好鞋。金钱花一分少一分,好人品则越用越厚重;人气随时间变淡,好人品反而历久弥新。相信以信立世、怀德前行的人们,任凭世界波诡云谲、千变万化,心中自有一番光风霁月,磊落坦荡地行走于世间,遇见善缘福报,化解危机,柳暗花明。
2.信坛
有信则立于世,怀德则行天下
古往今来,诚信的故事不绝于耳。古有曾子杀猪教子,商鞅立木为信,季布一诺千金;今有良心油条哥,最美出租车司机......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都在共同印证着“诚信”,早已融入了那奔流不息的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做人最基本的准则。然后,在实际生活中,借钱不还、高铁霸座等失信行为却屡屡发生,不仅让信任对方的人寒心,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力度倡导诚信,将诚信的种子播种到每一个人的心田,让诚信之花在社会中生根发芽。
诚信的建设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共享单车自出现的第一天起,就仿佛成为了检验国民诚信的“照妖镜”,将车随意停放、骑回家里、更有甚者对其肆意拆卸,大加破坏......除此之外,其他共享领域也面临着如此问题,共享雨伞无人归还,共享充电桩被燃油车占用......这一切切,都反映着中国的诚信意识还不够高。中华民族,难道是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国自古便有“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的古训,诚信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为何还频频发生如此多的失信行为?其原因在于失信成本较低。缺乏惩处条例,失信的人愈发肆无忌惮,让人们深受其扰。因此,政府需进一步完善社会的信用体系。将更多的失信行为纳入到信用体系中,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修补,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如此,方能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3.信坛
诚信建设
诚信的建设需加大宣传力度。如今,政府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宣传,在社会上逐渐营造起了诚实守信的风气;近年来,国家大力评选全国道德模范,其中就有诚实守信类。这无不证明着宣传,对于诚信建设的重大助推作用。试想,如果人们不懂诚信,不了解诚信的重要性,何谈诚信?如果人们不懂失信后的危害与需要承担的后果,失信行为必将扩大。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中培育起诚信的风气。从小学开始,就需要将诚信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之中,引导孩子诚实守信;在社会中既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诚信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更需要加大对失信人的“展览”,如在一些公共场合展出老赖信息等;诚信的宣传方式也需更加多元化,如编纂一些诚信有关的诗歌,拍摄一些宣传诚信的公益广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人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如一朵花,需要每个人共同的培育与呵护。制度如同育花之泥土,宣传,如同护花之肥料。相信我们只要运用好制度与宣传两大方式,诚信之花必然能够在社会中绽放光彩、熠熠生辉。
4.信坛
诚信可赢天下,守信方得人心!
鲁迅先生说:“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 诚信,是做人之本,它铸就品质,决定成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待人处事真诚,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你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信任和尊重。正所谓:“信誉,就是财富。"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站稳脚跟。一个人可以没有财富,但不能没有诚信。因为诚信是人生健康成长的道德基础,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利益之源;是塑造成功的使者。它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乃至重要法宝,是立身之本。它主要体现在做人的道德品质,如果没有了诚信,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如此和谐。所以,做人一旦失去诚信,再好的人也没有人愿意与你以心交心,再好的企业也会面临着倒闭......古往今来,都是以诚为美,以信为金。不管是从城市到乡村,大人小孩都要诚信做人,踏实做事为品行。诚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面临的话题,也是必须遵守的课题,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也是我们干好事业的重要保证。正所谓:“人无信而不立,诚信立起,德行天下。”所以说坚守诚信,无疑就是我们一生中做人最大的资本,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利益之源,对于我们一生都有着特殊重要的价值意义!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诚信。因此,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从古到今,诚信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成了人们活在世上无形的资产,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是一个人高度自重和内心安全感与尊严感的必需品!所以说,做人,诚信永远排首位!不管你是高官厚禄,还是平民百姓,言而有信,幸而有品,才是做人最贵的资本。
5.信坛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
诚信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诚信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行规则,是社会进步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当代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期。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观念,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社会公害,严重损害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正常秩序,扰乱人们心灵世界。可以说,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对社会、国家,诚信都是无价之宝。对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品德。中华民族向来推崇“诚外无物”,视诚信为千金不易的可贵品质,正所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对诚信的执着与坚守,已深深熔铸于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因子。千百年来,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广为流传,“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人们心向往之、行践履之。“诚信农妇”武秀君、“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油条哥”刘洪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人以诚立身、守信践诺的精神风貌。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诚信永远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和诱惑,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充盈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空间。
6.信坛
诚以养德,信以立身
诚信是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形成了诚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且铸就了诚信的心理趋向和道德传统。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早在先秦时期,诚信的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充分讨论。据《逸周书》记载:“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此处“信诚”,意同“诚信”。邻里乡党之间的交往,需要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真诚相待,讲求信用。《周易》也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君子的修身之道,也离不开“诚信”二字。由此可知,诚是养德之根,信乃立身之本。
7.信坛
诚于中,信于外
在传统的哲学思辨中,诚与信既是相关的范畴,又有不同的内涵。简单来说,诚,关注内在自觉,是内圣之道;信,注重外在实践,是外王之道。诚信作为道德规范,实则合乎内圣外王的哲学理路。来看“诚”。《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条目,又反复论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而正心诚意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这里,诚是修养方法。再来看“信”。“信”往往着眼于人际交往中的重诺守信。《尚书》说:“尔无不信,朕不食言。”《诗经》说:“慎尔言也,谓尔不信。”这两句都是说言而有信,取信于人。孔子教授学生,有“文、行、忠、信”四教,要求“与朋友交则信”。《论语》中多次提到关于“信”的教诲,比如“敬事而信”“谨而信”“主忠信”“朋友信之”“信以成之”“信则人任焉”“信则民任焉”等。董仲舒认为:“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既是行为规范,又是道德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8.信坛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何为诚信?古人认为,诚、信二字可以互训。《说文解字》说:“信,诚也。从人从言。”又说:“诚,信也。从言从成。”《白虎通》也说:“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诚信即是表里如一,言行如一。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重规则,守契约,言必信,行必果。《管子》有云:“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治国理政的关键所在。《吕氏春秋》进一步论述说:“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诚信缺失的危害极其严重,国家动荡不安,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凋敝,人人自危。孔子也认为,治理政事的要点在于“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去掉兵力和粮食,也不可失去人民的信任,否则国家也就立不起来了。对于个人而言,诚信也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又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诚信要以固执善道、止于至善为依归,否则就会走向固执己见、是非不分的反面行径。《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又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又说:“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君子的进德修业之道,就在于择善固执,死守善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才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荀子也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儒家是一以贯之的。
9.廉坛
廉洁的重要性
“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为官从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 清廉是福,贪欲是祸。拒腐防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党的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慎始慎终,好的开端非常重要。在严以律己和廉洁从政问题上,年轻干部尤其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有一根弦,牢牢管住、管好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让清廉伴随一生,用廉政造福人民。“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治能力是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第一位的能力。年轻干部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增强政治自制力,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铁的纪律,首要是政治纪律。每一个党员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都要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从内在上说,能不能廉洁自律,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说到底是个修养问题、党性问题。大量事实说明,年轻无权时就把名利看得重的人,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后,往往很容易被腐败击倒。年轻干部在名利上一定要淡化,暂时的名利算不了什么,只有严格要求、扎实工作、强化修养,才能在履职尽责中释放才能,在服务对象和群众心中留下良好印象。淡泊名利、清爽做事,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作风的具体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评判一个干部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依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家庭、家教、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管,既失去了关爱之情,也丢掉了管理之责。切实做到廉洁自律、廉洁齐家,必须重视家人亲友管理,尽到严格家风和家教的责任。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人能见、哪些人不能见,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家人都要有明确要求。家人亲友的形象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形象,家人亲友的自律映射着领导干部的自律,对此必须更加重视。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年轻干部行得端、走得正,外在靠规范约束,内在靠信念引领。涵养纪律意识、道德操守,明纪以自守,怀德以自重,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才能行稳致远、有所作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10、廉坛
廉的内涵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大意为其年幼时秉持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东汉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廉洁是一个人的品行,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人生境界。古人云:“清正在德,廉洁在志。”纵古观今,廉洁是吴隐之在酌饮“一歃怀千金”的“贪泉”后的“终当不易心”,是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至大至刚”,是子罕“以不贪为宝”的超然物外,是杨震的暮夜却金,郑板桥的耻于折腰,是于谦的摆袖笑语“吾唯有清风而已”。廉洁也是孔繁森用以喻“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高山雪莲,是周恩来一生克己奉公写照下的一尘不染,是汪洋湖长存于白山松水之间的高洁风骨,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11、廉坛
廉洁的三重境界
“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不无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春秋时期,晏子和景公的一问一答道出了廉政的真谛,后世之人对此赞不绝口,将之奉为圭臬,载誉史册。大道始于简,勤政兴于廉。在如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时间节点,我们不得不重提“廉政”二字,鞭策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三省其身,砥砺前行。
明代诗人有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廉政之于干部个人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感动中国人物廖俊波被誉为“人民的樵夫”,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在职期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扎实工作,廉洁奉公,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他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把他放在心里。惟有拥有廉政之举廉政之才的人,才能够似烈火金刚般坚强勇敢,铁骨铮铮在平凡人间万古垂青。廉政如石,只有真正的勇士能够举起;廉政如浪,只有弄潮儿能够驾驭……廉政之于国家同样具有不容小觑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至今,披荆斩棘,已而七十载。在七十年的峥嵘岁月中,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义务教育制度日臻完善,全国受教育程度普遍上升,科技文化丰富多彩,我们正以发展加速度奔向新时代。国家之本,千年大计。我们必须把新中国的未来交到秉承廉政为公,干在实处的党员干部手中,才能永葆我大中华浩然之正气。与廉政背道而驰的则是遭人唾弃的贪污。常言道“妖雾弥漫的地方必有妖怪,歪风邪气盛行的地方必有贪污。”贪污成风的清政府时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官场的真实写照,从最高统治者皇帝一直到下面的各级官僚,几乎无一不贪。满清末年贪污更盛,官僚们疯狂受贿、贪污,大肆占有土地,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有田者什一,无田者什九”的局面。在这样的近乎疯狂的贪污下,民不聊生,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清朝统治者由贪污走向了覆灭,其实何止是清政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廉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安定与公正的保证。《左传》上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那么国家之盛,必由官正也;官之有德,也必因廉也。反腐倡廉,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美丽;是党员干部心中的执念;更是我们人民群众安享盛世的福音。但愿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廉洁奉公,只留清气满乾坤;愿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澄澈透明,不染尘俗。
12、廉坛
激浊扬清,廉洁兴政
薛瑄是明代著名学者,亦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廉吏,被誉为光明俊伟的“铁汉公”。久居官场,使薛瑄对廉洁从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从政录》中将官员的廉洁分为三重境界。“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意为明白事理,就不会任意获取礼物;珍惜名誉,就不会随意获取钱物;害怕法律制裁,就不敢轻易获取财物。以史为鉴,品味这“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对今天仍有警醒作用。“不妄取者”是廉洁自律的上乘境界他们眼光远大,信仰坚定,自律精神强,面对金钱美色的诱惑,以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毫不犹豫地进行抵制。东汉杨震为官清廉,他由荆州刺史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曾受他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为报当年知遇之恩,半夜怀揣重金前去拜见,被杨震拒绝。王密以为他怕让人看见有损名声,便说:“暮夜无人知。”杨震愤然拒绝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杨震果断拒金,是因为他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进而做到了“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诱惑多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把持住自己。“不苟取者”是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他们因为崇尚名声节操而不随意获取。为了不玷污自己的名声,保持清白的气节,这种人“不食嗟来之食”,狂狷刚正,砭清激浊。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稀世宝玉,想把它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并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不都失去自己的宝贝了吗?”由此不难看出,把名声、气节等看得比金子还要贵重的人,能够做到“尚名节而不苟取”。“不敢取者”是廉洁自律的一道底线,他们因为熟知法度而循规蹈矩,畏惧法律而不越雷池。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一天早朝时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有人说功成名就最快乐,有人说富甲天下最快乐,只有一个大臣说“畏法度者最快乐”。一语惊众人,朱元璋听了大为赞赏,随后委以重任。法律底线不可逾越,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做了违纪违法的事,迟早都要受到追究。一个人懂得法律、敬畏法律,就会知道何事不能干,何事不能碰;就会提高警惕,管住自己,谨慎从事。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地以党纪国法为准绳,保持对纪律与法律的敬畏之心,做到自觉遵纪守法。“不妄取”者靠觉悟,“不苟取”者保名节,“不敢取”者畏纪法,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廉洁境界是不同的,而背后反映的则是其思想境界。要想成为一名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仅仅做到“不苟取”和“不敢取”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花力气,不断向“不妄取”的高境界攀登。
13、廉坛
廉洁的意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当下这个改革开放已逾四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持续总体向好的大环境里,面对中纪委相关通报中的“干部享乐、奢靡问题屡禁不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层出不穷”,很多违纪违法干部在归案后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审查时将自身的腐败堕落归咎于客观环境影响。前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任时热衷于接受各类宴请活动,落马后的他悔不当初:“我只看到了里面的五光十色,却没有看到里面的刀光剑影。”一语破的。然而与其在身陷囹圄后追悔莫及,何不在早先就将一粒粒扣子扣好,做到防微杜渐,则何来事后之患。由此永葆廉洁自律的意义就在于此。
14、廉坛
何谓“廉”
“廉”一个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本意为堂屋之侧边和物体露出的棱角,引申为人的品行端方不苟、方正刚直。在古代,“廉”代表着一种政治思想主张,是君子圣人的一种高尚品德,是为官者必须具备的行为品德。在《周礼》中,“廉”的含义为:“一曰廉善(注:善于行事,能获得众多的好评,二曰廉能(注: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三曰廉敬(注:不懈于位,尽职尽责),四曰廉正(注,不倾斜,品行方正),五曰廉法(注: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六曰廉辨(注:临事是非分明,头脑清醒)”。此“六廉”是中国古代对为官者“廉”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吏考核标准。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讲:“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认为:“至廉而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讲:“祸莫惨于欲利”,金代诗人元好问也发出了“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的感叹。“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几句明代官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贵在清,贵在洁。莲亦廉,清正在德,廉洁在志。游路尽头处,顾盼浏览中,有春秋执政大臣子罕不贪为宝;踱来荡去间,趋退俯仰时,有三国吴国太守林绩压船廉石。碾去岁月的尘埃,追忆先贤的功德,南北朝有顾协棒打赂者,东汉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的深夜拒金,宋时有刘温叟厚谢婉拒,清时有于成龙立檄拒礼,人人无愧于“天下第一廉吏”的美称。奉公为吏,古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者也,穿行在世俗与官场的尘嚣中,其人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纤尘不染,此乃莲之廉洁。
15、廉坛
廉,人之君子者也
廉洁亦是一种人格,心与心的敞开,人与人的交往,无法承受贪婪与谎言的打击,德国著名诗人海涅也曾言:“生命不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阳光下只容美,鲜花得以盛开,心才得以交流。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倘佯亘古,浊流与清风交错,卷卷浩史,渺渺清史,无论孔孟,李杜,流芳千古之人,其廉洁之风,修身之气始终萦绕。今时的廉洁自然需每一股清风驱散污浊,或为国之栋梁,或为平凡无奇,都要铭记廉洁修身,植荷花塘自清,勤读修身自明,功名利禄乃身外之物,品格道德乃为立身之本,感悟“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镜破不改透,兰死不改香”。要从自身言行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多一次拾金不昧,少一次坑蒙拐骗;多一份待人的坦诚,少一份无谓的争执;多一份真诚的问候,少一份待人的无理;多一份贡献,少一份贪婪,勿留下发人深省的眼泪,追悔莫及的遗憾,宁清贫可自乐,不可浊富之忧,虽无法效仿孔孟圣德,终需思廉之美,身正心明。
评价:从作者对大部分典故的熟练运用可以看出其阅读广泛;再有谈到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批评和赞美,可以看出作者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将眼光放入了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中。作者观点鲜明,行文简练,具有很深的国学文化功底。
建议: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