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典教育 > 禮之以行.古為今用

禮之以行.古為今用

字号:T|T

 

禮之以行.古為今用
潘樹仁
 
(一)禮義在中華文化之重要性及教育性
自古中國被外邦尊稱為〔禮義之邦〕,這是中華民族藉得自豪之事跡,可惜時至今日,大家都可以看到社會之亂象,下一代之禮義道德已經所餘極少,禮義重要性已蕩然無存,為金錢搶奪殺伐反而被人抬舉讚美,悲呼!
(1)        禮之始
人類繁衍族裔同居,人數漸多,如果沒有秩序,人群之往來溝通,必然產生混亂,破壞種族之壯大,最原始之禮,就是人與人之秩序井然,華夏祖先文明發展得很早,禮貌秩序被人重視,而且以禮治為社會之大前題,加上對天之敬仰祭禮,因而形成禮義之邦的高水平文化。《禮記.禮器》:「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人禽有別,只有少數群居之野獸,懂得有秩序之排列,人為萬物之靈,擁有完備之禮節,才是為人之正道。
古禮因應當時之環境情況,有較繁雜之規則,《論語.季氏》:「不學禮,無以立。」但時空不同,禮之應用仍舊保持著首位,因為人總要交往,而且世界人口不斷增加,人與人擦身而過,以禮相待便減少紛爭。文化古為今用,最簡易之禮,是社會大眾所接納之秩序,就是互相尊重謙讓,雖然有前後長幼之分,人人可以有平等立足之地,就是一個良好之禮讓風氣。
 
(2)        義之始
義表示自我要學習羊之純善,而且同類互助是義不容辭之行為,體現人類不會欺壓弱小,義是合宜之行動,除了合理地扶助弱勢群體,更要恰當地與別人來往,所以古義有禮儀之含意。《論語.里仁》:「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禮可以由外在之規條來管理,但義必須由自己內心去決定,別人不能代勞抉擇。
中華文化以天或宇宙大道為依據,既然義由自我來定奪,其價值根源必須合乎道,道難以捉摸,只要人反觀於良心之中,合乎己宜乎人,便是最單簡之原則。《荀子.榮辱》:「先義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計較算謀個人利益,不會為大眾去做義工幫助別人,攻利之人,因為與人爭私利,搶奪利益而失禮爭先恐後,最終相殘而受辱,義不容辭之奉獻,只會禮讓謙遜他人,最後才真正獲得榮譽和別人之讚賞。可見禮義文化之重要,將成為今後教育之頭等大事。
 
(二)開展禮教之必然性
禮貌之規矩是社會人群自行設定或積習所成,所以必須教授相傳而可學習,義行由心而發,是良知必然之反應,在條件切合之情況下,自有呈現之機會。
(1)        禮義之教
〔禮義廉恥〕為四教,也稱為〔國之四維〕,用禮義施教化於民,是維持國家之重要支柱,傳統以六藝為教育之科目:禮、樂、射、御、書、數,也是以禮為先,《禮記.聘義》:「所貴於立義者,貴其有行也;所貴於有行者,貴其行禮也。」學習禮義必須要實踐,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大仁大義之選擇,拔刀相助,仍然不致於混亂,合於禮儀之規範,就是真正之義行。
培養一個君子之人材,要花很多心思努力,現代之父母更珍惜他們之獨生子女,《禮記.禮運》:「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以禮義開展教育,培養有禮貌道德之人,穿插於不同之工作崗位,成為明大道行善德之賢者,是社會國家必然要做之責任。
 
(2)        生命教育
人之生命既然存在,必須正面視之,快樂以接受,命由父母,故中國人確定〔百行孝為先〕,以禮侍雙親,是謂孝,此生命之來根。嬰兒呱呱墮地,蒙混不知事理,及其長也,必須跟隨老師學習,然後知書識禮,此性靈之可開啟,而得生命之完滿完整。《說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神為最高之尊崇,人如果先敬愛自己之父母和老師,在世間必受到其他人尊重,就是無比之恩澤福氣。
夫婦是人倫之延續,必須尊重生命之延伸,人生才有樂趣,故古人行交拜天地之禮,嚴肅謹慎地告訴親朋戚友,方可成為合法之夫妻,《禮記.婚義》:「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當父母對生命認真審慎,子女也會感染到這種熱情之心境,小心以禮行動,分隔未婚之男女,自然把過份之慾望降低,不致於有混亂之男女關係,以至破碎之家庭出現。
 
(三)禮樂詩書推行次第
禮之實踐為人與人之互動,沒有特定範疇,遍及家庭及社會每一個角落,筆者固然堅定地相信,禮之道德為教育之首,故在去年開始引用古禮,化為現代合宜之方式,以穿著樸素漢服為原則,制定一些禮儀,方便推行於青少年之間,讓年青人身心體驗文化傳承,而禮貌能夠作為學校之第一課,也是非常重要之第一步。
(1)        尊師開筆禮~主題:勤與學
小學生現在已經很少用毛筆,甚至不知毛筆是中國人所發明,提醒開始學習之兒童,要尊重知識,更要尊重教習之老師,用文字學習,就要對一紙一筆都愛護和尊敬。《荀子.大略篇第二十七》:「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
禮序如下:(1)奏樂,尊師開筆禮典禮開始,主禮嘉賓、濟川文化研究會會長及校長聯同全體貴賓進場登台就座。(2)擊鼓鳴鐘禮 – 恭請貴賓擊明德鼓,鳴智慧鐘,擊鼓鳴鐘九九歸一,象天地之贊生教化。(3)全體學員肅立,誦唱校歌。(4)主禮嘉賓致辭 - 向學子致辭嘉勉。(5)致送紀念品予全體嘉賓,主辦機構與舉辦學校互相饋贈紀念品。(6)大司禮恭讀禮文 – 敬請校長朗讀禮文。(7)尊師敬禮 – 由家長引領學生,向校長及全體老師行三鞠躬禮,老師拱手答謝。(8)開筆禮 – 敦請主禮嘉賓及全體貴賓替學生開筆寫字,一劃開天,十方聚氣。(9)學生向嘉賓和老師送贈〔文曲星〕祝福,行拱手禮回謝,星光照耀,薪火相傳。(10)嘉賓向學生贈送紀念筆,學生雙手作揖,恭謹接受。(11)學生宣讀「自勵詞」,向家長及所有嘉賓回禮,行一鞠躬拱手禮。(12)高年級學長奏樂,讚頌學弟學妹開筆勤習好學,兄友弟恭和氣一堂。(13)致謝辭 – 恭請濟川文化研究會會長致謝辭。(14)學長擊鼓鳴鐘向嘉賓尊敬回禮,盛禮圓隆。(15)祝賀 - 音樂家演奏古琴祝賀,同伸慶忱。(16)尊師開筆禮禮成,拍照留念。
尊師開筆禮禮文表:
    維
天運己丑年 月吉日之良辰,公元二零零九年 月 日,茲由濟川文化研究會主辦, 學校舉辦,馮燊均國學基金會協辦,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為舉行
尊師開筆禮事,竭誠致敬,上表禱告
天地星辰,老師暨家長校友親朋等,蓋學以師為尊,此大道之可以繼,而智慧之可開也,是以良師出高徒,賢德從小教,化民成善俗,其必由學始者,故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學至善之道,先習其文,欲習斯文,必先用筆書寫,崇敬先
聖先師,創字筆之大義,今學子莘莘,禮服端儀正容,行開筆之盛典,尊老師之春風化雨,諄諄善導,點橫撇直等,則一劃開天,八方成物載德,勤修仁義和風,君子學成才德,庶幾父母師長之願成矣。稽首禮謝,謹表以
聞。
學生朗誦之自勵詞:《啟蒙勤學,尊師重道》
提攜撫養孝雙親。開學啟蒙遵舊典。師道煌煌昭日月。道傳業授疑惑辨。
達德有三智仁勇。同儕砥礪還相勉。志懷高遠躋聖域。才德兼備方貴顯。
 
(2)        成人加冠禮~主題:責任與承擔
中學生到高中三年級,差不多是十八歲,思想要自由,郤對是非善惡判斷不清楚,要他們明白自己之責任所在,但要小心謹記一切後果都要自己承擔。
成人加冠禮之源起:《禮記.冠義第四十三》:「凡人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曰:冠者禮之始也。是故古者聖王重冠。」《儀禮.士冠禮第一》:「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冠」字在《禮記》出現125次,而「笄」字僅13次,女子成年束髮插簪為笄禮,六朝至唐代有「女冠」禮。
成人加冠禮之現代意義:香港的年青人在十八歲時領取成人身分證,證明自己是成人。從此在社會裡有很大的自由,行使成年人的權利,正是如此,成人加冠禮更能夠突顯現代意義。成人加冠禮代表一個人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跨步到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重點在於「責任」和「承擔」。(十八歲也是現代很多國家成年之標準)一方面把父母、師長教導的穿衣納履,行姿坐態,言談風度,生活道德等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能夠恰當的處理及「承擔」。另一方面,明白到今日之我要對自己的任何言語行為,必須自我承擔所有「責任」,明辨是非,判別善惡,不胡作非為,堅守正道公義而行,不推卸責任,並為後果負責。人與人以禮相待,平等互惠,便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成人加冠禮後,在面對現實生活時,絕不逃避,承擔自我獨立的思考意識和責任感,由獲得到奉獻,邁向未來積極樂觀的人生。
  成人加冠禮約章:本人000,今已成人長大,感謝父母生育之恩,擁抱宇宙天地之情,懷緬師長教導之德,謹以至誠,為自己負責,為家庭負責,為社會負責,肩負責任與承擔,向社會貢獻,共同為人類建設幸福快樂,做一個有禮貌之成年人。
 
(四)禮儀之邦展未來
是項推廣工作,包括在校內向學生講解禮儀文化,用甲骨文及古文字學引領創意思維,使學員提升對文化道德之興趣,古為今用,去蕪存菁,活化道德。
(1)        禮儀從小教
學生們穿著樸素之儒生禮服袍,聽到嘉賓擊鼓鳴鐘,戴起方巾冠冕,認真地宣誓,都有點戰戰兢兢,更有部份非常熱愛禮服氛圍之莊嚴典雅,因為這一切都是特殊之情景,使他們一生難忘,有些人對古琴也異常地產生興趣,所以禮樂之搭配是一項有力之感化工具,配合有趣之象形文字講解文化,經多次之體會,確實對青少年有良好之吸引力,使他們對古代文化產生主動學習之趣向,最低限度也不會抗拒古老之事物,若果學校和老師配合,能夠長期潛移默化,懷抱春風化桃李之耐心情憹,由教導禮儀開始,加入悠揚之音樂韻味,美好之詩辭旋律句語,令學生深入文化道德之核心價值,將是正確之教育路線。
以下舉一些例子:   木字,木字左右兩撇是什麼意思?其實是樹木的根,保護良好的根,樹木便會生長茂盛,樹木既然有根,人比樹木的靈性更高,人的根是什麼?人的根是父母,是生命的來源,所以,我們必須孝順父母,才有和諧快樂的家庭及社會。   人字,這個人在做什麼?這是一個靜態的人字,他在行禮,所以中國是禮儀之邦。他行的是什麼古禮?拱手禮,這是一種平等禮儀,中國人對自己有自信心又謙讓,但對別人非常尊重和有禮貌。
 
(2)        社會秩序與和諧大同
教育希望薪火相傳,把良好之文化代代流傳,中華文化優良之底蘊非常豐富,除了個人修養禮貌外,也顧及社會秩序及種族和諧大同,此種文化思維合於全人類,在世界文明混融之今天,全球人類對這些文化都尊重和渴求,反過來看,郤有少數人只顧學習西方文明,忽略了華夏文化優勝之處,希望老師們古為今用,從新宣揚禮儀樂教,化解人們過多之慾火與貪婪,使之成為和諧社會之清涼劑。「和:審一定和,應情中節,不剛不柔,己安人悅,行不崖異,虛衷遜辭,和而不流,是為得之。」謙恭有禮地說一句話,和氣對待別人,從自己做起,由身邊推動,這個社會必然多一分禮貌和平。
  《成人加冠禮謝恩辭》:
雍穆盛典 甘露均霑 成人加冠 責任承擔 孺子謝恩 匍匐扶持 父母劬勞 孝順及時
忝列黌宮 師導諄諄 教化仁義 德智駢臻 長趣喜悅 禮樂薰陶 詩書勤習 效法賢豪
修文演武 生德濟世 蒼天蔭庇 風和日麗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