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于小玥   三等奖

于小玥   三等奖

字号:T|T
发贴内容以随想或随笔为形式,以自身感想展开中华十大义理的讨论,发言表达较为清楚,也有些自己的真实感悟。但有些内容的讨论似乎不太扣题且略显粗浅。
建议:三等奖
 
学校:青岛大学
学院:师范学院
专业:中文系
姓名:于小玥
班级:2008级一班
学号:200840903031
注册名:银翼的雪  发帖总数 15
邮编:266071
1回复 毅坛 [原创] 26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孟子?告子上》)
译:希望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愿。每个人在自己身上都有尊贵的东西,只是没有深思罢了。别人所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
可能你很有钱,地位尊贵,所以别人都很尊敬你;也许你很有学问,很有权威,所以别人都很尊敬你。可是,如果你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别人把你抬得再高,也是一场空。也许你一无所有,没钱,没权,但只要你自己把自己当人物看,觉得自己是顶天立地的人,那即是所有人都不把你当回事,你也是值得尊敬的人,因为你自己尊重了自己!
 
2 回复廉坛[原创] 11
     我认为,犯错误是进步的很好途径,如果不犯错误,就不知道自身可以改进的空间。但现在最重要的是当你犯了错误要勇于改正,积极改正,要用正确的心态面对错误。叫我们古汉语的老师是一位南方人,有时候普通话的发音不准确,我们就会在课堂上给他指出来,他曾经说:我很喜欢你们给我纠正发音,这样我进步,你们也会对这个字的读音加深印象,我们双方都进步。,不重复犯同一个错误,那你的生活效率就会提高一倍,在这个时间重于金钱的社会,效率无疑是让你通向成功的“捷径”!
 
3回复孝坛  66[原创]
昨天我们上教育学课,看了魏书生老师的一个教学经历视频,他提到自从他1979年从教后,他就要求他们班的同学每天做家务一分钟,他说:如果一个孩子不会孝敬父母,那么爱祖国爱人民都是空话。我觉得魏老师说的非常正确,如果一个人对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都恶语相向,态度极差,那等到他到了工作岗位上,拿什么来保证能够干好工作、遵守基本的社会道德、能够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呢?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应该首先遵守的道德。父母给我们提供的一切物质、精神支持都是无条件的,他们凭什么?他们为什么?我们就应该白白享受一切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呢?当你觉得冷的时候,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提醒他们多穿衣服,当你不知道即将来到的周末去哪里好时,那就那里也不要去,呆在父母身边,这一生,我们还有多长时间能跟他们在一起呢?想想越来越少的时间,就很低落,我无法想象没有父母的日子,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吧……
 
4回复孝坛  14 [原创]
继父志,扬祖德,此诚孝子顺孙之道也。([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碑铭并序》)
译:继承父母的志向,发扬祖辈的优良品德,这确实是孝顺子孙都应做到的普遍准则。
我个人并不赞成子承父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相信我们的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会要求我们必须达到怎样的目标,只要走正道,活得快乐,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如果一味地让孩子子承父志,孩子自己的理想、兴趣得不到发挥,活得不快乐,那他的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就算达到了父亲的梦想,也只是可悲地成了他人的附属品,不能真正地成为“个人”!
 5 回复信坛[原创29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译:有道德的君子,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行动不一定事事都有成果,唯一要坚持的就是符合正义。
我不是很赞同这句话。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向别人承诺了什么,就最好要做到,否则就不要随便下承诺,一诺千金,如果你想别人许下了一个诺言,那这个诺言中就包含着对方对你的信任和托付,你所要担负的责任非常重,所以,当别人找你帮忙时,请三思而后行,首先看看对方的要求是不是在正义和道德的范围内,其次,看看你的能力是否能达到对方的要求。然后再考虑是不是要帮忙。言必信,行必果,这是我的处事原则,而且,我也做到了!
6回复仁坛  106[原创]
仁是根,爱是苗。(《朱子语类》卷二十)
译:仁就像是根,爱就像是苗。
我认为这句话说得非常形象,既说出了仁与爱的关系,又说出了仁与爱的具体表象。通常说起“仁”,我们会联想到很多,但谁也无法具体将它具体名状。但孔子很早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说“爱”就是“仁”的具体。仁是根,就像我们通常是很难看到植物深埋在土地里的根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却看得到在土地上生长的幼苗,它是从“仁”这个种子里生长出来的精华。它将仁变得具体可感。
7回复仁坛 63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所有的人都需要爱,所有人都是上天共同覆盖的。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很有感触。人人生而平等,所以每个人都一样需要爱与被爱。那些被遗弃的孩子和老人,他们并没有错,无奈他们失去了被亲人爱的权利,但还有我们,还有社会。我们得到了很多爱,所以应该把这爱传出去,去爱别人,让那些正处在寒冷的冬天的人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温暖。就像那句歌词说的:“让爱传出去  它像阳光温暖我和你  不管有多遥远 总有到的那一天 让爱传出去 那前方漫漫人生路 有你的祝福 没有过不去的苦 ”
8回复仁坛 64[原创]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明]王守仁《传习录》中)
     圣人的心灵,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关心天下之人,并无内外远近之别。只要是有血性的,都是他的兄弟儿女,无不想保全他们,教育他们,以实现他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心愿。这样的圣人,真的是很难遇到的,我们通常把自己摆在第一位,一切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尽可能的让自己享受到最大利益,遇到各色各样的人,我们总会分出个高低差别,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近对我们有帮助的人,所以,我们做不到“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这证明我们还是俗人、庸人,距离真正的圣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9回复仁坛 66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译:以亲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推及到以爱惜之心对待万物。
我们是学生,是普通人,谈不上“仁民”,那么就来说说“亲亲”和“爱物”。
回想一下,我们常常对向我们伸出援手的陌生人感恩戴德,确看不到自己的父母抚养我们的艰辛,给我们的帮助,我们还经常向他们大吼大叫,乱发脾气,父母亲人即使打我们骂我们,也是在关心我们,我们却经常“恩将仇报”,自己反思一下,过去的我们真的做得很不对。“亲亲”我们没有做好。当我们为了抄近道而踏过草地时,你有没有想过也许小草也会感到疼?当你在桌子上乱写乱画时,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他们也会因为你的“涂鸦”而自卑?每种物体都有生命,请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就像尊重和爱护你自己一样。
10 回复和坛 和的理解  29
如今 我们提倡发展和谐社会,但我们只是全中国十几亿人之一,说到建设全中国的和谐社会,我们力量很薄弱,但我们却可以把我们身边的关系处理和谐,让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进行的有条不紊,从小处和谐进而才能社会和谐。首先,我们应做到家庭和谐,与父母保持和谐的关系,与长辈和其他兄弟姐妹友好和睦,懂事、谦让,家人之间永远没有深仇大恨。其次,同学朋友关系和谐,我们工作生活中,除了父母家人,跟我们联系最多的就是同学和朋友了,真正的朋友会在关键的时候帮你一把,所以,善待同学,友好互助,我们的一生会更加顺畅精彩。
11 回复和坛 (三、 天人合一) 12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
译:表现单纯,存心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现代社会的人就是缺少这种清心寡欲的态度,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有抱负有追求是好事,但过于注重金钱名利,不仅会让自己身心受损,而且也会让周围关心你的人受伤。身体健康,也是一种和谐,是自身的和谐。少些欲望,多些朴素,身体也会好,如果因为看重权利,名利,金钱而整天陪酒吃饭找关系,活得太累,最后身体出了问题,还不是要用赚来的钱来拯救身体,得不偿失,所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自尊自信,也一样活得快快乐乐
12 回复毅坛 对毅的理解 24
毅可以解释为“毅力”“韧性”……我认为“毅”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比如说学习,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智商不一样,想要达到同一个目标,所要付出的努力也不同。我身边有很多同学,他们成绩很好,但却不是聪明的那种类型。他们所得到的成果与他们的付出成正比,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他们对目标有着坚定的毅力,努力过程有着坚定的毅力,他们不放弃,不喊苦不喊累,所以辉煌的成绩是他们能应该得到的。只要坚持不懈,没有什么做不到。如果自己不是天才,那成功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正视自己是“笨鸟”这个事实,然后风雨无阻地飞……
 
13 回复毅坛 八、以力抗命  4
 毅的其中一个内涵就是超越自己。每个人都是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山是自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可以,只是看你有没有这个决心和毅力,超越自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为自己的一切,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已经成为既定的习惯,想要改变习惯,是非常困难的,这要有超乎平常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超越自己的过程就像跳舞一样,如果没有平时痛苦练就的基本功怎么会有台上美丽的转身?
 
14 回复智坛 五、坚持真理 23
    有人问“为什么坚持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困难?”,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你间接学习到一个真理时,能够记住它,会用它,这就表明你已经占有了真理,然而,如果自己不思考,不去辩驳真理中正确的秘密,那你的思想就很容易被其他的学说占据,因为你所占有的真理却不是你真正了解的,所以理解真理,然后坚持真理,这是最难做的。坚持真理,不仅是坚持一种对的学说,更多的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所以说,当我们接受信息时,要调用我们的“智”来批驳、记忆、运用、坚持它
15 回复忠坛  四、忠于正道  14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译:坚守仁道,即使是面对老师,也不能谦让。
“当仁”有两解:1.一为面临仁德; 2.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
    所以“当仁不让于师”,应该解释为: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当仁不让=当仁不让于师,出处是一样的,只是经过简化了。意思有了些延伸: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