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森保文章 三等奖

森保文章 三等奖

字号:T|T
发贴内容以随想或随笔为形式展开中华十大义理的讨论,发言表达较为清楚,也有些自己的真实感悟。但有些内容并没有展开讨论而只是截取一些引文,有些讨论似乎不太扣题。
建议:三等奖
 
 云南农业大学(二)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森保 2008   
姓名:计凌峰
学号:20082166
联系方式:无
古人谓之挚友:缓急可共,生死可托;谓之畏友:道义相砥,过失相规。朋友能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朋友是劝善规过,不是阿庾奉承。
交友以心,非向时之理;以人群分,以物类聚焉。夫庸愚者为友,如子言:择善者而从之。虽是则喻之过,虽善则颂其德。是故引以独善其身,更兼爱天下。
挚友直言,畏友规过,其行言交心,则其难免逆耳,存容天地之势于心与万乘之治于礼同哉!因利而从益于己乎,后必感之也与以。相待友如是,其小过则隐 ,大失立劝规之,此非呻之以敝其明,愚其明,愚其志也。哂以逆弗言行,夫庸人之行为。至于道义之理,非适时世,摒而弃之又百善无一害,如是则矣,然期年如一,时世化同,非尔余能力为之。以顺其自然耶,望后世易乎与。
人若无过则为圣贤,理固亦然。箴言益行非座佑铭,吾尝悟其理而不得,博览群书亦非余之行为,然常感柳暗花明,拨云见日着急势,颇为激动,擅之于广交挚友则明熟是熟非者,谓之曰:规过劝善。每览大士集成之作,未尝不喻理嗟悼,或感陈迹寓怀,或歌德颂友。古文观止明事之礼,友之谏过宗庙诚忠,是故应惜自称,若眼疾以待,是其大失也。
夫向时坐拥天下之君王,以寡人自称,其友屈指可数之于天下归之有何义焉?尚以“悲”夫子之!个人之见矣。然,每立足于天地间,极游目所以兴然自得,众人挚友拥如年如吾与,择其一二,岂不为福也哉?况乎人以群生似衍似寄,取其言如临春风何?众生中,孤一人者为乎,吾不信同也。
年秋十一月,夜欲至子时,习间隙中有感做斯文。
仁坛一  2
佛,在我看来就是一尊图腾,仅仅是一堆金刚泥披上金色的外衣。但是,我敬重佛的内涵、佛的学科、佛德价值等。我不是佛教徒,但是佛的信仰可以诠释生命的意义,诠释涅槃的心情。
 
义坛三 7
义一种内心修养,是主观能动充分发挥的体现,义在我看来是取决于自我,和“善良”是一样的,它不在于你对别人和有多好,而是在你眼中别人的缺点可以改正。是自我要求,从内而外,表现在行为上的涵养。
礼坛 29
于我看来,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有礼”方能“有序”,生活告诉我们,逆水行舟不易,有礼如顺水行舟,日行千里。
 
智坛 十一 8
逝者如离弦之矢,余常感陈迹寓怀,然未及向时慧明,有欲抒众人之才,因寄于深思者,得感于偶然,喜焉。吾所言之词皆有据。如以古之少贤者比,安言逊之?各拥所长,以适当世时则为益,无疑其有作于后世焉。以余之短见:夫庸者之于贤者,同者何异哉,皆因事在人为,是故修身、立志,平天下,古今难全也。能全者是为“智”。
 
智坛 24
《道德经》是中国典籍中,最早对宇宙进行终极关照的书,但我认为道家思想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老子著名理论为“无为”、“不争”,所谓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等,韬光养晦,所以老子思想更适合老年人。
 
智坛 17
《庄子》所述为大智,其思想上可揽月,下可捉鳖,精鹜八极。心游万切,读其文章如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
 
信坛 5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转载】
忠坛七 9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愚忠!!!
忠臣是以人生价值为基础,以人生目标为导向。举例说:
“生活让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金钱也是如此,
生活让许多人最喜欢的读物是银行存折。”
所以,失去定位的忠诚无异于不忠。
孝坛 十一 15   
    孝是天性。造物者赐予万物灵性之源。隐约记得在初中语文书中有一篇课文叫《羚羊飞渡》。大概是说,一群羚羊被猎人围堵在十几米宽,深不见底的悬崖深涧旁。羚羊群为保护种群不被灭绝。立刻年老的羚羊全部从羊群中“自觉”分离出来。与此同时,一只老羚羊带领一只幼羚急速奔向悬崖,老羚羊于悬崖边奋力跃起,幼羚随后跃起,幼羚在空中借老羚羊为“跳板”进行二次跳跃,顺利着陆对岸逃脱。老羚羊坠入深涧。就这样,幼羚全部安全脱险。这一生命的壮举,怎能不让人对之敬畏。举这个例子也许和孝没任何关系,孝说得最现实无非是孝顺父母,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孝”是对生命的敬畏。
 
廉坛 十五 8
    旧称有节操,不苟取的人为廉。说白了就是个性的艺术表现,能例行原则,不合污世俗,心平气和,不失自我,能积跬步而致千里,不拘小节,有大气度视为廉。
 
毅坛 十一 10
    毅,有决也,强而能断(《说文》,《论语》)
    于我看来则是非观。能对事物进行决断,同一事物,站在不同角度去观察,会得出不同结论。有自己的见解,能知人知事,引申为善解人意,直面是非。
 
毅坛 7
毅可以用来要求自己,要求自己“慎独”和“中庸”,所谓“慎独”,就是独处要“慎”。不要认为没人看见就不注意自身行为言辞。明处为君子,暗处自觉为君子。所谓“中庸”,就是喜乐哀怒有节制,说话做事有度。
 
和坛 十一 8
今非昔者能及,实乃吾由心而感,况省于人事,非隐忍之士皆会因物而喜,因物而悲。古语有云:“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如歌如泣,如慕如诉,此言得乎?
    有朝行暮归者,历天时,沐心得乎?时过境迁,事同人非,尔能为之泣?如是何止?事在人为,身体力行而不至,倾力焉。
    心随思而止,不求悦人悦己,只为余每思能省自而已矣。终天下能大隐,是吾以为“大和”。
和坛 4
    老子与孔子见一山溪,有流动。有潺潺之音。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人说:儒家思想“积极”、“入世”,道家思想消极而出世。而我不这样认为,主要在于个人思想,若看物,心中有山则为山,有水则为水。此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