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2年上半年二等奖 唐莉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22年上半年二等奖 唐莉

字号:T|T

中华义理学习论坛

云南师范大学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姓名:唐莉

学号:2023180046

联系方式:18711047344

 

仁坛:七、251

有仁德而缺乏理智,就像无差别的仁爱,无视法律规则;有理智而缺乏仁的品德,就如没有感情的机器只知道一味的根据理智判断对错施以奖惩有仁且智是理想人格的表现之一,知以辅仁、仁以导智的和谐统一也体现了理性规则和人道主义的统一,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有仁且智,孔子的理想人格可以说是仁智统一,“仁且智”是孔子身上体现出来的鲜明特点,正如其学生子贡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不管什么时候,“仁”“智”缺一不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仁坛458

孔子践行仁道的方式有三:通过教育弟子仁道,再由弟子推广仁道;通过游说诸侯;通过著书立说来推广仁道。“巧言佞色,鲜矣仁。”孔子强调,为仁要身体力行,反对花言巧语的伪饰和卑躬屈膝的奉承。知晓“仁”之道理只是第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是关键。“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而不行,非真知。真知即良知,需要内求于心,学而致知,行而致远,知行合一。

“网络暴力”是近年来的热词,键盘侠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躲在网络后面,戴上丑陋的面具,无情的谩骂、打压当事人,我认为,若是怀仁者,必有不忍、仁爱之心,必当知晓前因后果,弄清事情真相再酌情发言,基于此,网络暴力的现象也不至于层出不穷。

 

 

义坛:七、830

生命之渺小,如沧海之一粟。人们在改造世界、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变得日益强大,似乎毫无畏惧,以至于渐渐的失去了对于生命的爱护、敬畏之心,可是渺小的何止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人类又何尝不是。

生命无价、生命永恒,万千的生命组成了我们这个活力的世界。世间万物都有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智慧的人类如果为了一己私欲、图一时之快罔顾生命必然遭受惩罚。生命周而复始,万物皆有灵。对于我们自己的生命,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唯一机会,爱护生命,创造价值,对于其他生命,应该保持敬畏的心态,不过分打扰、不至于轻蔑。

 

义坛:八、150

以义制欲,即以道德礼义节制人的利欲。人有“好利”等自然情欲,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是“人有气、有生、有知并且有义”。正是因为人“有义”,才能使人类“群居和一”,和谐共处,主张在以礼节欲的前提下“义利两有”,功利的获得以礼义为前提,当先义后利,这既克服了纵欲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的错误,又避免了禁欲主义的消极倾向。

最难的事情不是去得到,而是控制自己。欲望人人都有,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无所不为,有的人思虑周全,利己不损人或是利人利己,关键在一个“义”字。义利相生,两者互相依存相互成就,只有在各自的基础上才能长久,有利无义、有义无利皆不能长远。

 

礼坛:三891

礼以养德、礼以立身、礼致和谐,“礼”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思想之一,不仅是重要的治国思想,也是百姓尊崇的价值规范之一,不仅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致和谐的作用,也是约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言行举止的道德标准。无礼不立,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认为没有素质的行为都与无礼相关,今天社会的每个地方都体现着礼的价值和重要性。

费尔巴哈曾经说“礼貌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但我想,礼貌不止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也是很多人的主要美德,“不学礼,无以立”,“礼”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基,是一个人的立命之本,明礼修身,以礼明德是当下个人健康成长发展的必要准则。

 

礼坛:四、532

关于礼的规范,涉及面非常广,最引发我思考的是尊老爱幼这部分。看到网络上频频曝出虐待家里老人、冷漠忽视老人身体、心理健康的情况,都让我感到非常不理解。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在虽不至达到这种状态,但是对于老人,作为子女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要做到,关心老人身体、心理健康,满足其基本需要是“尊老”最基本的要求。

礼之九思九容更是直接给出全面的规范、标准,即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九容: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此九思九容在任何场合都适用,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在任何场合都能做到从容端庄、气定神闲。

 

智坛:一、312

求实精神是人最重要的品格之一,其形成与每个人的心理特点相联系,比如人的性格、意志、能力、气质和世界观的特点,但求实精神也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与生俱来的东西,它是根据人对某种活动的志趣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随着阅历增长、经验丰富,求实精神会被运用更广,以致摒弃儿童时期的人云亦云、听取结论的幼稚思想。

求实是求证也是求真,要求我们不断的用实践检验认识,善于辨别、敢于反对伪科学。我们现在看到的报道、文章,归根到底都也只是别人说的话而已,要学会习惯性的问一下自己:是这样吗?为什么?要秉着求实求真的态度进行自己的判断。当然,求实得来的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求实的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智坛:九、326

“非知之实难,难将在行之”,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难度更大。知行合一,即按照“良知”而行,用良知判断是非善恶、指导做人做事,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自己想要的,不悔自己的良知,在此基础上不断去实践,争取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除了以良知指导自己的行为外,引申而来的还有要用实践来检验学到的、了解到的理论,知识不止于知,也要致于行。

尽管人们对“知”与“行”的关系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偏重于“知”,强调“知难行易”、“知先行后”,有的偏重于“行”,强调“知易行难”、“行高于知”,但都在不同层面肯定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辩证统一。要善于把“知”付诸于“行”。反对空谈、崇尚实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讲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等,并不是简单地厚“行”薄“知”,而是强调求“知”的目的是为了“行”,做到学以致用。

 

 

信坛:二、977

《说文l言部》说:“信,诚也”;《字汇l人部》说:“信,慤(忠厚,诚实)实也”;孔颖达在解释《礼记l礼运》中的“讲信修睦”时说:“信,不欺也”。即信是诚实的意思。第二,信,确实,的确。第三,信,相信。信从字的结构上看,从人从言,人所说出来的话要真实不欺,要兑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要言而有信。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管是家庭关系、朋友相处、企业发展、社会和谐、国家安定都离不开“信”字。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内诚于心,外诚于人,如果只讲仁、义、礼、智,而不讲信,那么,仁、义、礼、智都会变为虚伪的东西。

 

信坛:四、680

诚信待人、言必真实、真心实意、行与心应言行一致慎独这些都是关于“信”的基本行为要求,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能确实做到的,关键是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如在与朋友交往时,待人诚信、真心实意、言而有信必能获得朋友的好感,在独自思考时也需谨慎要求自己,做到行与心应,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坚持言必真实、言必行。

个人以诚信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诚信”的践行原则,是人的立身根本,人无信不立。

忠坛:二、737

忠于祖国首先要爱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对于学生来说,忠于祖国意味着响应时代的号召,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承担责任,勇于奋斗,将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这个特别的历史时期,当不忘初心,为国家、民族的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全力以赴,不负青春,不负祖国。

 

忠坛:五、347

孔繁森、邓稼先等前辈亦或是各行各业兢兢业业的工作者都是忠于职守这个词最好阐释,他们的一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关键在于忠于自己的事业,坚持奋斗,乐于奉献,不被利益迷惑、不为金钱弯腰。“忠”之一字,可以理解为将国家、人民、职责、正道等置于核心位置,不偏移、不走弯道。

平凡人之于伟人,正如小草之于参天大树。这个世界上不仅需要伟人,也需要千千万万的平凡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因工作渺小而自暴自弃“摆烂”,当好每一颗螺丝钉,守好每一个岗位,社会的平稳向前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忠于职守。

 

 

孝坛:二、704

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任何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在处理自己与长辈之间的关系时,应当以孝敬长辈为立足点,与父母长辈相处,要做到谦恭有礼,以礼相待,要抱有感恩之心,关心长辈。对于父母的教导,认真接受,合理分辨,不管如何,都不能顶撞长辈。

我们一定要对父母抱着感恩的心,去孝敬他们,这不是闭着眼睛,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不管他们做了什么错事,是怎么样不对,我们还是要尊敬他们,不是尊敬、同意他们的错误,而是尊敬他这个人。我们可以不同意他的错误,可以在他的错误问题上和他们去谈,去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对他的态度是要尊敬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始终抱着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尊重父母。

 

孝坛:一、701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赡养父母,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汉文帝的母亲卧床三年,他每天衣不解带照顾自己的母亲,帝王如此,百姓更是。不论古今,赡养父母都是每个人永恒的责任,其实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父母在时,尽心尽力赡养孝敬,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集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父母的爱总是无私又深沉、伟大而又细致。父母给予我们爱,赡养父母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这一义务也是被法律规定的,必须要做到的,既要赡养更要走心的赡养,不仅仅是走个过场,即使做不到像父母那样深沉的爱,起码要做到心灵深处的感激和给予回报的爱。

 

 

廉坛:二、389

老子倚竹而眠,依山而居,他提出“清心寡欲,无为而治”,摒弃心中沉重的欲望,使老子的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显珍贵。欲望有时候是无形的枷锁、是杀人于无形的武器,其实人生数十年,学会节制欲望,善于满足,才是幸福的开始。不要被眼前的欲望桎梏住,迈出去看看周围,欲望之外皆是大好风景。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不过卧榻三尺,位高权重也不过沧海一粟。”欲望太强,容易走错路。欲望太少,人就没动力。有人说欲望不好,要人无欲无求,这是错的。若是人人无欲,那时代不会进步,世界也不会有变化。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无欲,而是“知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要什么。有节制的欲望,才是人的力量来源。

 

廉坛:四、253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富足不意味着浪费,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许多,但是这并不是铺张浪费的理由。资源是有限的,纸醉金迷的社会里,切勿迷失自己。光盘行动、随手关灯关水,即使免费也不能大肆浪费,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戒奢以俭,艰苦奋斗,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

崇俭不能粗暴地当成是俭朴、艰苦来理解,而是不在物质上追求复杂和奢华,回到简单地满足基本需求的层面上,收回自己被物欲蒙蔽的心归根到底,崇俭戒奢的精神,讲的既是我们要从物质和身心两个方面对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进行明确的辨析,同时还要求我们对自己行为要有更加明确的反思,有时候过多的索取反而会成为负累。

 

毅坛:五、62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应该效仿天一样刚强劲健,奋发图强,不加松懈,精神上的自强不息促使行动的奋发向上。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与挫折,内心强大的人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挑战,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即使劳而无功,也会尽心尽力。最近特别喜欢一句话:“事情变得有趣了”,面对挫折的第一反应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带着迎接挑战的乐观心态跃跃欲试。

自强不息人面对挫折和失败,用自己毅力勇气和智慧扬起自强的风帆,向着自己的目标,驶向胜利的彼岸。自强不息的人努力向上,在思想上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在行动上有拼搏力争的劲头。坚持还是放弃,时常是一念之差明代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百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写下了药学巨着《本草纲目》。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食粮,决不能丢失。

 

毅坛:四、470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人只有在事上磨炼,才能自我成就。一帆风顺的人生也显得枯燥无味,经历层层磨难,一步步往前迈进的人生才显得灿烂美妙,就像风雨后的彩虹明媚美丽。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界上的绝唱。”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一次又一次挫折的背后会是更加耀眼的希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人生就像一片浩瀚的大海,波涛翻涌,风浪咆哮,潮水忽涨忽落,偶尔也会碰上礁石,困难重重,可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有痛苦、有磨炼,正是要在这样的磨炼中,去创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和坛:一、375

和谐思想在中国出现的很早,在“和谐”这一概念出现以前,已经有“和”、“中”、“中和”等概念来表达这种思想。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其和谐思想也不断的更新变化,对各个时期的社会也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同时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传统和合文化中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方面的经典概述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如中庸之道和生万物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心灵和谐等这些内容对于构建如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达到多层次相互和谐的境界具有深远意义如天人合一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义重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和坛:九、456

要想放得下、看得开,就必须放下心中的执着,必须具有“以退为进”的达观,无争无执,方能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与自己的内心相处喜怒哀乐皆由心生,“世上本无事,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心而过但不留痕迹是最好处世方式,可是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只能尽量放宽心态,不被琐事烦扰桎梏,把眼界放宽,将内心空出来,走出生活,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这样也不至于偏执、被身边的人事困住。积极乐观已是幸运,心灵清净更是珍贵。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