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2012學年度UIC獎學金頒獎典禮”上的講話
馮燊均國學基金會主席馮燊均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國學基金會向各位獲獎的同學致以衷心的祝賀,祝各位同學再接再厲,取得更大的進步。
貴校採用全人教育、四維教育及國際化辦學模式,實施四年全英文教學,培養國際化的人才,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學生。貴校課程內容不同於內地各大學,這對內地各大學培養人才起著重要的啟示作用。內地大學同一門課程按同一的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安排,有的課程舉國上下就用同一本教科書,這會造成各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高度雷同。面對複雜多變的當今社會,面對飛速發展的科技,人們只有一種眼光,只有一種思考,只有一種結論。這就會極大地限制人們的知識視野和創造精神。我希望中國各地的大學能同世界各大學的教育模式接軌,同一門課程應當有不同的教科書擺在面前,由各學校的領導、教師、家長、學生代表組成的委員會來選擇。同一門課程,各個大學在講授的時候,應當有相同的內容,也有不同的內容,特別是教材內容要跟上國情或時代環境的步伐,來變化更新。
英文教學是貴校的辦學特色,但是,絕不能因此而輕視淡化中文,忽視國學素養的提高。為此,本人特意在貴校設立國情國學教育優秀學生獎學金,以推動貴校的國情國學教育。如果貴校的學生既有很高的英文水準,又具有良好的國學素養,那將會大大提高為學做人的道理、生存力與競爭力。目前,中國政府在世界各國建立了400多家孔子學院,這是功德無量的事業,唯一的缺憾就是中國派出的教師,既具有一定的中文和英文水準,但基本上缺乏國學倫理教養,無法承擔向世界各國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重任,而使孔子學院變成單一的漢語教學機構,與孔子儒學脫節。這需要我們好好反思。
本人多年來一直宣導: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就必須通過國學教育接受中華民族精神,接受中華傳統道德,接受中華民族核心價值,內化于心靈之中,顯現于行為之上,使知行合一。通過學習國學,鑄造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鑄造中國人的國家認同。由於國學教育的缺失,中華民族文化便走向薄弱和衰落,在許多人身上,民族精神喪失了,傳統美德缺失了,這令有識之士遺憾和悲痛的。同時本人意識到,中國現在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許多人的貧困,並非物質上的貧困,而是精神上的貧困。為此,本基金會設立中華義理經典教育工程,在全國範圍內含港澳台推動中華民族精神、中華傳統價值、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弘揚“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毅、和”十大義理,以十年磨一劍的抱負,冀取得一定成效。貴校已成立中國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希望貴校依托此機構,向全校學生進行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中華文化教育,這種教育必須是系統完整、持久深入的,才能產生效果。
谢谢各位!祝各位身体健康,事业发展!
- 上一篇:第四屆中華義理經典教育工程研討會主席致词
- 下一篇:弘揚中華文化 重建中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