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教材 > 《中小学国学经典教程》之七:  孝

《中小学国学经典教程》之七:  孝

字号:T|T

 

      

编审委员会主席:  冯燊均
编审委员会副主席:鲍俊萍

              

 

     主编:陈杰思 毛勇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中华孝道的内涵是: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不伤害自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对晚辈的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尊卑观念严重,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目 录
第一课 赡养父母………………………………(01)
第二课 尊敬父母………………………………(11)
第三课 继承父志………………………………(27)
第四课 自尊自爱………………………………(35)
第五课 遵循正道………………………………(48)
第六课 祭祀祖先………………………………(58)
第七课 事亲以礼 ………………………………(68)
第八课 真诚孝亲 ………………………………(76)
第九课 为亲解忧 ………………………………(87)
第十课 忠孝一体………………………………(95)
· ·
第一课 赡养父母
[经典]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
译文:世人认为不孝的表现有五种:四肢懒惰,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一种;喜欢下棋喝酒,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贪图钱财,偏爱妻室儿女,不好好赡养父母,这是第三种;放纵耳目的欲望,父母因此受耻辱,这是第四种;逞勇敢好斗殴,使父母遭受危害,这是第五种。(戮:羞辱,耻辱。很:同“狠”。)
· ·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礼记·檀弓下》)
译文:子路说:“伤心啊,贫困!活着的时候不能好好赡养,死的时候不能按礼制来安葬。”孔子说:“吃豆类喝清水,尽情欢乐,这就是孝。以衣棺敛其身体,迅速下葬,不必有棺外的套棺,与家中的财产相称,这就是礼。”(啜[chuò]:吃。菽[shū]:豆类。椁[guǒ]:棺材外面套的大棺。还:迅速。称。相称;斯:这。)
[例证]
江革负母
东汉江革,字次翁,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年少时父亲就去世了,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正值王莽作乱,所以他就背着母亲逃难。
· ·
在逃难中,经常遇到盗贼,这些盗贼不但想要劫他,还想让他当盗贼。面临这种情形,江革就在盗贼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盗贼能念他老母没有人赡养,放他一马。盗贼看到孝子如此诚心诚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杀他,甚至有的还告诉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盗贼。有的盗贼被他感动,思念自己的母亲,便纷纷解散了。
后来盗贼被平息之后,江革就带着母亲一起走到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居住。因为非常贫苦,他就
· ·
找了一份苦力挣钱供养母亲,挣的钱再少,也买最好的东西给母亲,自己破衣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母亲去世后,江革非常哀伤,晚上睡觉都不脱孝服。他的行为不但感动邻里,还感动了地方的父母官,被推举为孝廉,任中郎将,但是不久,他就辞官返乡。皇帝非常敬重江革的为人,决定朝廷要年年慰问江革,而且他一生所得的俸禄由朝廷来供给。
江革的孝行堪为日月争辉,与天地永存,为天下人所共知,他的孝顺是非常伟大的,他的品德是崇高的,他的心胸是博大的,所以人人称他为“江巨孝”。江革孝敬母亲的行为,不仅感动了古代人,也深深地感动了现代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身为人子能否像江革那样时刻关注着母亲的冷暖与安危吗?
[问题]
1
、江革靠什么感动盗贼而转危为安的?
· ·
2、小赵今年26岁了,父母也年老了 ,可他没有份正当的工作 ,整天游手好闲。平时整天在家里或网吧上网玩游戏,晚上就经常和“朋友”出入酒吧,还经常三更半夜醉醺醺的回家,父母都很担心他,为他们有个这样的儿子发愁,觉得这个儿子白养了。
张晨,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在学校是一个很争强好斗的男生,常常看别人不顺眼,因为一些小事或一句话就和别人动手打起来。为此,老师经常要打电话联系家长来学校,一同教育他,处理打架的事。有一次,他把同班小明的头打破了,整整缝了十针,家长花了医药费且不说,单单来学校给老师、同学家长赔不是,足以让家长丢尽脸面。
有一个16岁的农村少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师范学校,面对着瘫痪在床无人照顾的父亲,无奈之下他卖掉了全部家产,背着父亲走进校门,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
1
)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赵和张晨的行为的看法。
· ·
2
)这位农村少年一个“背”字,体现了什么?
)谈谈你以后将如何赡养自己的父母?
[体会]
68岁的吴大妈,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到市妇联投诉5个不孝儿女。吴大妈中年丧夫,独自把三儿两女拉扯大,吃尽了苦头。原指望孩子参加工作后境况会好
· ·
转,谁知儿女成家立业后,一个个都离她而去 。自己孑然一身,只好以捡破烂为生。现在年老多病,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子女却躲着她,也不给赡养费 。她衣食无着,常常以泪洗面。妇联的同志听了吴大妈的哭诉,把她的五个子女找来,给他们讲道德,讲法律,进行严厉的批评,声明如果不悔改,法律将强制他们履行赡养母亲的义务。吴大妈的子女受到教育,留下了悔恨的泪水,当场表示轮流接母亲到家里生活,尽自己应尽的义务。
1
、看完这则小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2
、举一个发生在你身边没有尽心赡养自己的父母的例子。
· ·
[指导]
一、赡养父母是我们的天职
赡养,是指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赡养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且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之间。
为保障受赡养人的合法权益,《婚姻法》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赡养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孝的基本体现,更是为人子女应尽的天职!
· ·
二、解“孝”字
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 1 0·
教师评价:
· 11 ·
第二课 孝敬父母
[经典]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译:现在人们把能赡养父母就当作是“孝”。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
译:孝子对待父母,平时要表现得恭敬,赡养父母要表现得愉快,父母生病时要表现得很担忧,父母去世要表现得很悲哀,祭祀父母要表现得很庄重。
· 12 ·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译: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必定有温和的气象;有温和的气象,必定有喜悦的脸色;有喜悦的脸色,必定有柔顺的容颜。(婉:柔顺。)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大戴礼记》卷四《曾子大孝》)
译:曾子说:“孝道有三种:最高的孝行是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其次是不让父母受到羞辱,最下等的就是仅仅赡养父母。”
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大戴礼记·曾子立孝》)
译:君子的孝,有忠、爱、敬的感情。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久为难;久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也。(《大戴礼记·曾子大
· 13 ·
孝》)
译:赡养做到了,尊敬就变得难了;尊敬做到了,使父母安乐便成为难事了;使父母安乐做到了,能否使父母长久安乐又更难了;让父母长久安乐做到了,父母去世后要做好就更难了。父母已经去世,自己慎重行事,不给父母留下不好的名声,这就是能够善始善终了。
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
([汉]郑玄《纂图互注礼记》卷十五《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译:孔子说:“小人也能赡养他的亲人,如果没有敬意,那么怎么区别君子与小人呢!”又说:“父与子位置不同,只有用深深的敬意来对待父母。”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 14 ·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清]李毓秀《弟子规》)
译:父母叫唤时,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交办的事,必须赶快去做,不要偷懒;父母教导时,必须恭敬听取;父母责备时,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责任;
冬天要留意父母是否得到温暖,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应向父母问好;傍晚要向父母问安。外出时要告诉父母,回家以后要面见父母。日常生活起居有规律,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家中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子之道。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偷偷地私藏起来,如果私藏起来,父母心里会难过。
父母所喜爱的,应尽力提供。父母所厌恶的,应小心排除。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会给父母带来忧愁;自己的品格有了缺陷,会让父母感到羞辱。
· 15 ·
[例证]
养则致其乐
“养则致其乐”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子女奉养父母亲,要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最大的快乐。古书上有两句话“父母在,不言老”,“父母在,不远游。”其实这都是说明,为人子女在每天的生活中,细心体贴父母的一些方法和态度。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位姓莱的人,由于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所以,大家都叫他老莱子。老莱子非常孝顺,他总是想着:我今天能活得好好的,完全是父母亲赐给我的。如果没有父母,怎么会有我呢?所以,父母的恩惠比山高、比海深,我这一辈子,在日常生活上,一定要尽量地让父母高兴。
所以,老莱子虽然已经七十岁了,但是,他从来不在父母的面前说自己年纪已经很老,以免父母感伤他们年老了,岁月已不多而心情不好。因此,老莱子总是保持心情十分温和愉快,让人看不出他年纪已老,别人总认为老莱子的精神是十分年轻的。
· 16 ·
由于老莱子对父母亲的照顾非常细心,所以他的父母,无论是在身体上,或是在心情上都十分健康而且愉快。这完全是老莱子孝心所促成的。但是,有一天,老莱子发现父母亲毕竟年纪也大了,不能够出外旅行游玩,生活上难免会有一点单调乏味,老莱子便坐在床上想了很久,过了一阵子,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妙计。于是老莱子,就走到自己的衣橱前面,把小时候的衣服、裤子拿出来,穿在身上,又把
· 17 ·
自己的脸涂上红红绿绿的颜色,把头发也结成辫子。
老莱子的父母,看到他这个模样,真是太滑稽了,老莱子又拼命地摇着手上的小铃鼓,表演各式各样好笑的动作,二位老人家忍不住捧腹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老莱子看见父母开怀大笑,心中也很高兴,因为他的目的总算达到了。
后来,又过了几天,老莱子又想出一个主意,想来逗父母高兴大笑。老莱子挑着两个空桶往屋外去挑水,没一会儿功夫,他就挑着两桶水回来,走进厨房里去,他的父母在客厅中等着、等着,就是没见到老莱子走出来,两个人正在奇怪时,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碰!”的一声,随后就听到老莱子哭的声音“哇唔!痛死我了!哇!哇!”他的父母站起来,走进厨房一看,老莱子滑倒在地上,全身都被水打湿了,老莱子倒在地上,四脚朝天,完全像个小孩子,他的父母被他的模样逗得笑个不停。
——摘自《孝悌百喻故事》
· 18 ·
[问题]
1
、阅读完《养则致其乐》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以后你打算怎么孝敬你的父母呢?
2、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去一家大公司应聘,公司经理审视着他,意外的问:“你替父母洗过脚吗?”青年如实的回答:“没有。”经理又问了些其他情况,安慰他别灰心,然后说:“明天这个时候你再来一次,回去为你父母洗一次脚。能做到吗?”青年一口答应了。
这个青年家境不宽裕,父亲早逝,母亲供他上大学,吃尽了苦头。正因为如此,他知道发奋读书,学习成绩优异。他回到家时,母亲还没
· 19 ·
有回来。母亲一进门,他就提出要给她洗脚。母亲有些奇怪,听了儿子说明了原委,也就按照儿子的要求坐下了。青年倒好热水,帮母亲脱鞋袜洗脚。常年的劳累奔波,那双脚已经僵硬。他想到母亲供自己上学不容易,母亲一直照顾自己,可自己没照顾过母亲,不由得潸然泪下。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经理说 :“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很不容易,我要好好照顾她。”经理听后,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这个青年的孝心,赢得了经理的好感和信任。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付出最多的亲人都淡然处之,谁会指望从他那里得到真情回报?对不孝的人,人们怎能相信他呢 ?
1
) 青年被这家大公司录用,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 2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平时的日常生活,试举两个你孝敬父母,让他们心中喜悦的例子或方法。
[体会]
有感情地朗诵下面这篇散文诗,并谈谈你的体会。
孩子,当我老了的时候……
孩子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儿耐心。
当我重复地说着你早已听腻的话语时,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数百遍的故事,直到你入梦。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的情形吗?
· 21 ·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身上,当我忘掉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的。
当我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想一想当初我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么”。
当我因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我忽然忘记我们谈话的主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想,其实对我来说,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能再一旁听我说,我就很满足。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 22 ·
[指导]
1、孝敬父母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纳为尊亲、弗辱、能养三个层次。尊亲即尊重父母。也就是不仅要做到物质上赡养,还要做到精神上安慰,使其愉快、高兴、顺心。弗辱,即不使父母感到屈辱,儿女的行为不让父母难堪,不给父母丢脸。能养即让父母得到衣食的温饱,在物质上保证父母的基本生活。孝敬父母,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2、“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严寒酷暑,打个电话回家问问父母的身体状况;逢年过节,回家
· 23 ·
给父母报告一下学习、工作、生活的情况,这都是在精神上对父母的孝敬。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孝敬父母的另一层涵义往往被人们忽视,即孝敬父母并不在于子女多么“光宗耀祖”,而首先是儿女要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不要给父母脸上抹黑,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儿女脸红。
[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 24 ·
[活动天地]
一、请在每日三餐吃饭前默念下面的感恩词,在每天早晨第一节课前全班念诵感恩词。
感恩词
感谢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老师辛勤教导!
感谢朋友关心帮助!
感谢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二、孝道试卷(每题5分。看你能及格吗?)
1
.父母年龄是多大?
2
.父母生日是哪天?
3
.父母身高是多少?
4
.父母腰围有多大?
5
.父母穿多大号鞋?
6
.父母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 25 ·
7
.父母身体健康吗?
8
.如患病,所患何病,吃什么药,怎样吃?
9
.如果你不和父母住在一起,那你常回家看望父母、常打电话给他们吗?
1
0.如果你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么,你常陪父母聊天、和他们谈心吗?
11
.父母有哪些兴趣爱好?
12
.父母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13
.为父母洗过头和脚吗?
14
.常顶撞父母吗?
15
.常让父母为你操心吗?
16
.父母不高兴你会哄他们开心吗?
17
.常抱怨父母没本事吗?
18
.算过父母在自己身上大概花费多少钱吗?
19
.父母吃剩的饭菜你能吃下去吗?
2
0.父母老了你嫌弃他们吗?
三、观功念恩
同学们做完题后是否觉得对自己的父母亲不够
· 26 ·
关心,今天回去后要继续加油。父母亲工作与生养小孩是非常辛苦的事,平常我们就可做一些体贴父母的事来报恩。
询问同学下列问题,请他们回答。
1
.父母下班回来很累……(倒水、拿拖鞋或自动自发地把功课写完等等)
2
.当家里有客人来时……(削水果、倒茶水或陪客人聊天)
3
.父母正在煮饭……(洗米、洗菜与摆碗筷)
4
.父母正在做家事时…….
5
.父母休息在看电视或看报纸时……
四、力行五个一活动:
为父母洗一次脚,做一次饭、和父母正式的谈一次心、说一句感谢的话、讲一个能让父母开心的小笑话。并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 27 ·
第三课 继承父志
[经典]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译:父亲活着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看他的行为;长期不改变父亲所走的正道,这就可以叫做“孝”了。(没:去世。)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译: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祖先,民众的道德就归于淳厚了。”
· 28 ·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译:孝,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产生。
继父志,扬祖德,此诚孝子顺孙之道也。([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碑铭并序》)
译:继承父母的志向,发扬祖辈的优良品德,这确实是孝顺子孙都应做到的普遍准则。
[例证]
王裒泣墓
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一位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顺。
他的父亲叫王仪,当时是在朝廷里当官的。有一次晋文帝出兵,在这次出兵当中,朝廷死了非常多的士兵,所以文帝就在上朝的时候,询问文武百官,要大家分析这次战役损失惨重的原因。结果没有人敢说话,唯独王仪是一个高风亮节之人,他就直
· 29 ·
陈说:这次战役的责任完全归于元帅。大家都知道,元帅就是当时的文帝。所以文帝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就把王仪拉出问斩,死于非命。王裒面临父亲如此冤屈而死,非常难过。因此他终身不再面向西坐,以表示不为晋朝之臣。王裒自幼饱读诗书,所以他的学问、品行非常好,朝廷也屡屡征召他出来为官,可是王裒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始终不为所动。
王裒对母亲也百般孝顺。只要是母亲的事情就亲力亲为,体贴入微。母亲过世后,他非常悲痛。母亲生前胆子小,最怕的就是打雷。所以每当遇到风雨交加、雷声隆隆的时候,王裒他就会很伤心的飞奔
· 3 0·
到母亲的坟墓上面,去那里哀泣着说,孩儿就在此地,母亲不要害怕。
沈云英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她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战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
· 31 ·
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川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问题]
1
、王裒的行为是否发扬了其父的气节?
2
、怎样理解沈云英继承父亲的遗志是一种孝的行为?
· 32 ·
[体会]
14岁的女中学生小玉,在遭受唯一的亲人——父亲去世的打击后,痛不欲生。但是,想起父亲“要扛住生活,好好活下去!”的临终叮嘱,她重新振作起来,决心好好学习。没有钱买书,她就充分利用班上的少年文库,读完了100本书;没有钱买录音机学英语,她就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记住老师的发音,成为班上英语最好的学生 。
毕业考试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这也是一种为人子女的孝了。
读了上面的故事,想想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你有信心吗?
· 33 ·
[指导]
丰都县城丁庄码头的星火学校校长,在全校的家长会上,当着1200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面,给母亲下跪洗脚。校长为人师表,以身示范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学会感恩,不仅教育了孩子,还教育了家长。
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作为“父辈”只有对“爷辈”孝敬,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才能使“孙辈”从“父辈孝敬爷辈”的耳濡目染之中学会“孝敬父母”。父母身上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千万不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上断了。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我们能很好地传承父母身上的美德,是令父母宽慰的事,是发扬光大父母心志的事,这就是孝。
[评价]
自我评价:
· 34 ·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 35 ·
第四课 自尊自爱
[经典]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译:自己的肢体、头发和肌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毁坏,这是孝行的开端;为人处世能行正道,使自己扬名后世,从而使父母荣耀,这是孝的高级境界。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肢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吕氏春秋》卷
· 36 ·
十四《孝行》)
译:曾子说:“父母生下自己,儿女不敢自杀;父母养育了自己,儿女不敢自暴自弃;父母保全了自己,儿女不敢损伤。所以走水路时乘船而不游水,走陆路时走大路而不走小路。能使身体完好无损,以便守住祖庙,就可以叫做孝了。”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礼记·祭义》)
译:不辱没自身,不让亲人为自己感到羞耻,可以叫做孝了。
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译:君子一举一动都不敢忘记父母,一言一语也不敢忘记父母。举手投足不敢忘记父母,所以走大道而不走小路,乘船而不游泳,不敢用父母所给予的
· 37 ·
身体去冒险;说话时也不敢忘记父母,所以伤人的恶语便不会说出来,愤怒、怨恨的话也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这之后才可能做到不侮辱自己的身体、不让亲人担忧,如此才可称之为孝。(径:小路。殆:危险。忿:愤怒。)
[例证]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曾参家宅后有个菜园,父亲曾点种植了许多蔬菜瓜豆。有一天,曾参放学因家,见瓜地野草很多,就拿起锄头除草。他不懂农事,更不熟悉农活,拿着锄头只管向野草多的地方乱刨,不料把瓜的根也刨断了。这时曾点回来,曾参就对父亲说:“有三条瓜根被我刨草斩断了。”
曾点埋怨说:“谁叫你来除草的,你又不懂农活,只会把锄头当作玩具乱砍,可晓得这瓜种是我从很远的地方找来的良种,竟被你断送了。”
曾参说:“没有关系的,儿已把它的断根与藤连
· 38 ·
接上了,再施点肥料还是可以结瓜果的。”
曾点怒火上冲,大声吼道:“人头砍断了 还可以接起来活吗?做错了事情,还敢出言顶撞,这还了得!”说罢,随手执着木仗向曾参劈头盖脸狠击两下。曾参昏倒在地,人事不知,片刻之后,方才苏醒。他爬起来对父亲说道:“以前参得罪父亲,受父亲杖责,很是疼痛,今日父亲大人杖责之力很轻微,莫非年高力弱了?”曾参退入卧室,弹琴唱歌,示意自己并未受伤,好让父亲放心。
孔子知悉此事后,摇头叹息道:“误断瓜根,本是小事,做父亲的不该用大杖打儿子,而做儿子的被打晕在地,更不该鼓琴唱歌来安慰父亲。”
这一天曾参见先生召唤,即来到先生面前,垂手侍立。
孔子说:“参啊!你不是农夫,何苦要自寻烦恼
· 39 ·
去锄草呢?受杖责以至昏倒在地,生命不是儿戏,为什么还要鼓琴作歌,安慰父亲呢?我来跟你讲讲舜帝的孝道吧!舜帝极孝顺父亲瞽瞍,而瞽瞍却溺爱次子象,他听信象的谗言,欲置舜于死地,舜于是躲开了,让父亲找不到。平日舜在父亲小棰责打他时就忍受,大杖责打他时就逃走,不使瞽瞍得不义的罪名。这样,舜才不失为一个著名的孝子。现在你委身以待暴怒,晕死而不逃走。若被大杖打死,你父岂不背上不了不义之名!你这样做,是极大的不孝。”
曾参说:“今闻先生教诲,方才知觉罪过不小。不过参既触怒了家父,杖责无妨,就是杖伤亦无怨恨!”
孔子说:“参呀,身体发肤受于父母,如此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是不孝啊!”
曾参听后,心中惭愧,对孔子说:“感谢先生教诲,参今日才明白孝之义,当终身铭记。”
[问题]
小英是高一的学生,她因为别人说了一句“你怎
· 4 0·
么这么胖”,就觉得自己很难看,想尽办法节食,以致得了厌食症,身体极度虚弱,不得不休学了,父母对其行为非常担忧。
小迪是独生子,父母长辈都非常爱他。上初中后,他经不住诱惑,沉迷于黄色网站和光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后来竟发展到伙同他人拦路抢劫。不到16岁就被判了刑。出事后,他的妈妈经不住打击,精神失常;爸爸因心绪不宁而出车祸;奶奶因痛心犯脑溢血而身亡。爷爷说:“这是个不孝子孙呀!他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和家人呀!这么好的一个家庭就被他给毁了。”
14岁的周新,平时骑自行车总喜欢耍威风。经常双手不握车把,踩得飞快,而且喜欢闯红灯。在一天放学回家途中,被一辆出租车撞倒,造成终身残废。父母看着躺在病床上不会说话,也不会吃饭的植物人,整日以泪洗面。
通过网上聊天,初二女生小燕,认识了网友小Q。他们聊得很投机,在很多问题上观点一致。小燕视小Q为知己,很多问题都告诉了他。没到一个星期他们就约会了,网友小Q把小燕带到了自己的出
· 41 ·
租房并对其进行毒打强奸。之后带到非法发廊,强制她去接客卖淫。一个星期后,病倒了,才被公安局救出虎口送回家中。小燕的交友不慎不但使自己的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父母也因此受辱。
以上四个小故事分别体现了自尊自爱的哪一方面?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
[体会]
1
、辽宁“初中生暗恋未果跳楼自杀”
2001年12月26日上午,一13岁的初中生因“失恋”,在沈阳大东区某小区内跳楼自杀。据目击者说,当天上午7时50分左右,两男一女三名学生在一起说话,突然其中一男生跑进一栋楼里,不一会,该男生从七楼的窗口跳下来,当场死亡。据了解,死者是该小区内某中学的学生。警方介绍,在死者身上发
· 42 ·
现一张纸条,大致意思是:自己暗恋一名女孩,对方却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于是就不想活了。
对以上的案例,你有什么感想?
2
、尊重生命就是对长辈的一种孝
小海来到这个世界……
小海的妈妈有了一个儿子
小海的爸爸有了一个儿子
小海的爷爷有了一个孙子
小海的奶奶有了一个孙子
小海的姥姥有了一个外孙
小海的姑姑有了一个侄子
小海的舅舅有了一个外甥
……
想一想,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还会给亲人带来哪些快乐和幸福呢?假如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
· 43 ·
上,不懂得自尊自爱,不懂得珍惜生命,又会给亲人带来多少痛苦和悲伤呢?
[指导]
自尊自爱即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自己,侮辱自己,也不能自己伤害自己,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一个人在生活的道路上,难免会碰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不应该灰心丧气、自暴自弃。我们要相信自己,尊重自己,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生活的强者。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也让我们的父母、亲人放心,让他们因我们而感到荣耀,这就是一种孝顺了。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自尊始于知耻,有了羞耻心,人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 有了羞耻
· 44 ·
心,我们会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难为情; 有了羞耻心,我们做错了事会感到惭愧; 有了羞耻心,我们辜负了他人的期望会觉得内疚。
总之,我们要做到自尊者自爱!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怎能谈爱父母,爱别人呢?爱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爱自己的家人,爱别人。
[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 45 ·
【活动天地】
学唱感恩歌曲“跪羊图”。
· 46 ·
· 47 ·
· 48 ·
第五课 遵循正道
[经典]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译:孔子说:“侍奉父母时也应该委婉地劝说父母。当父母不能接纳自己的劝说时,也应该仍然保持恭敬的态度,不违背礼仪,即使辛劳也不要怨恨。”(几:轻微,婉转。谏:劝说。)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子道篇》)
译: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小德行;顺从于长
· 49 ·
辈,爱护晚辈和幼小是中等德行;遵从道义而无法顺从君王,遵从道义而无法顺从父母,是最大的德行。(弟: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汉]郑玄《纂图互注礼记》卷八《郊特牲第十一》)
译:父母有过错,晚辈就应该用谦恭的口气、和悦的脸色、轻柔的声音来进行劝说。如果父母不听劝说,就尊重他们,孝敬他们,等到他们高兴了再劝说。(怡色:和颜悦色。)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后汉书·仲长统传》)
译:父亲有争辩的儿子,自身就不会陷入不义之中。当父亲有不义行为时,做儿子的不能不向父亲争辩。
· 5 0·
[例证]
闽损芦衣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假如今天是我,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我是不是能够承担?是不是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今人或许没有办法,可是对子骞来讲,他一点都不感到难过,一点也不抱怨他的后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
· 51 ·
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辔鞍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的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受这样的冷冻这样的苦,
· 52 ·
是自己没有做到作父亲的责任啊!这时,父亲也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都如此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就是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 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地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相当的后悔,最后也把子骞看成和自己的小孩一样的爱护。
[问题]
生活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父母总会有做错的时候,令我们困惑和烦恼。最近,小红有一件很烦恼的事。她爸爸爱赌博,也喜欢和朋友一起喝酒。她很反对这种行为,因为赌博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很容易上瘾,喝酒对人的身体不好,特别是对大脑不好,尤其是喝白酒。可是,她爸爸却在这两方面加重
· 53 ·
了。以前那个那么亲切,那么“乖”的爸爸不见了,她好伤心,总想好好劝劝他。但她始终没有这个胆量,不知道如何是好。
1
、结合以上例子,谈谈你对“从义不从父”的理解?
?2
、 ? 你身边是否有亲人或朋友的言行不好?你要如何劝谏他呢? 
[体会]
1.李世民军营夜哭:
唐太宗年轻时候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一次战
· 54 ·
役中父亲因战争失利决定退回太原,李世民劝谏父亲军队不可后退,否则士兵会四处逃散,敌军也会乘机攻击。李渊不采纳儿子的建议, 当天晚上李世民在军营外面大哭,李渊出去探看,李世民做最后一次的劝谏,并且分析利害得失,李渊终于接受儿子的进谏,停止撤军的行动。
2.魏征劝谏:
唐太宗在位期间广纳谏言,政绩显赫,史称“贞观之治”。其中最有名的谏臣就是魏征,有一次太宗
· 55 ·
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鹞鹰藏在怀中,魏征故意上奏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由此可见魏征行不言之谏的用心。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求谏篇》)
上面这二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指导]
?
1、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如果父母做出不文明、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 56 ·
在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要耐心解释,让父母听得进,以得到他们对自己的理解。解释时,说话要放低声调,斟酌词句,有商量。即使父母不对,也要就事论事,不对针父母本人,更不能迁怒与父母。
2、遵循正道三字经:
1)父母有过错: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2)父母误解了我们:被误解,不冲动,敬父母,多沟通,不还口,心气平,劝父母,讲文明。
[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 57 ·
教师评价:
· 58 ·
第六课 祭祀祖先
[经典]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礼记·祭统》)
译:祭祀,是用以追念养育之恩,发扬孝道的。
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礼记·檀弓》)
译:祭祀之礼,与其恭敬不够而礼节多,不如礼节少而恭敬多。
· 59 ·
[例证]
清明节说“孝”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每逢此日,人们焚香上供、拜扫祭祖,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思,传承孝的美德。 ? 百善孝为先,在这个以孝当先的节日,我们也来反思一下“孝”字。
孝是道德之本,中国人向来重视。《孝经》里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子事父以孝,臣事君以忠。历代统治者都把提倡孝道作为立身教民的根本和建国治邦的基础,晋朝以后,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皆“以孝治天下”。今天,孝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应当被发扬光大。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更何况恩情深广如海的父母?羊跪乳、鸦反哺,动物尚且知养育之恩,人岂能不为父母尽孝?
孝不在形式而在行
· 6 0·
动。有人为显尽孝,葬时大操大办、鼓乐喧天;祭时燃烛摆供,冥币万贯。追念父母养育之恩,哭诉未尽孝之憾。失去亲人的悲恸并不令人怀疑,但“早知今日坟头悔,何不当初孝在先”!《庄子杂篇·列御寇》中有这么一段故事:庄子将死,他的弟子打算用棺木来厚葬他,可庄子说,用天和地做棺椁吧,自然界的万物都作为送葬品,这多么富足。庄子的话虽轻松幽默,关键是把葬的形式说得无关紧要。孝的本质是赡养,倘若生前不孝不养,即使葬时轰轰烈烈、祭时庄重肃穆,死去的亲人也不能消受,就算做给活人看,也为世人不耻。
孝不在物质而在心力。“事父母能竭其力”,尽孝也要量力而为。如果超过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尽孝,或债台高筑,或不择手段,反让父母心有不安。古人有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是看他有没有孝心。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好自己省吃俭用积蓄点钱再去买。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父母就很知
· 61 ·
足了,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如果一定要以物质的多少作为衡量孝的标准,那穷人家里赡养父母、尊敬父母的人难道就不是孝子了?
人们常说: ? “忠孝不能两全”,但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孝与忠并不矛盾,是可以两全的。工作再忙、对事业再忠诚,总能抽出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陪父母吃顿饭、聊聊天。有人习惯把工作繁忙作为不能尽孝的理由,只顾尽忠无暇尽孝。相反,不孝之人更难尽忠。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也一定是忠臣。因为,忠臣就是将孝心用之于国家、民族,假使没有基本的爱心,你说他还会对国家民族尽忠吗?现在有的地方选拔、考核领导干部,也把是否孝敬父母作为一条标准。
孝是一脉相承的。下一代能否保持这种优良传统,需要为人父母的言传身教。俗话说,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滴旧窝池。自己对老人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子女模仿的对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趁父母在世多尽孝心,既为孩子做
· 62 ·
出表率,自己将来也无”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问题]
1
、自古以来,清明节都是我们中国人视为追念先祖的节日,但有些人认为这些节日中“慎终追远”的活动是主张厚葬和散播迷信思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提醒为人子女应该注意什么?
3
、你知道一些关于你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故事吗?
· 63 ·
[体会]
?
清明将临,全国各地都传来“公祭”新闻,一些地方公祭黄帝、炎帝、孔子等先祖,成都在清明节这天将公祭5·12地震中所有的遇难同胞。3月31日开始,北川县城也将开禁4天,让民众进行祭奠。随着清明放假,私人祭祖相信也比往年更为郑重。这些都是让人感到安慰的消息。《论语》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指对人的送终之礼要慎重;追远,就是指祭祀先祖,对远逝的祖先能怀有追思之心。儒家认为,活人之间相处易杂功利之心,对远逝的死者如仍能怀有深情厚意,世风民德自然会变得淳厚。
在祭礼中,一切行为所体现的核心精神,就是一个“敬”字。所谓“身致其诚信,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祭礼重在致其敬意,发其真情。所以返璞归真,不追求奢华,才能体现对先祖的虔敬和尊重。古时祭祀,最尊贵
· 64 ·
的酒,叫玄酒,其实就是清水。平时人们用细软的席子,祭祀时反而用草编粗席。天子祭天时,不能穿华丽衣裳,只穿素朴大裘。最高贵的祭品,是牲血,天子祭天才能用。这些事物都更接近原始与自然,所以在祭祀中,也更显尊贵。
???????
古代祭法中还规定祭祀前,人们要在内室调整身心、安定心志,这叫做斋。斋是诚信至极的事,有了诚信才能与逝去的亲人相互沟通。在致斋的日子里,人们对逝去的亲人要“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心中要常常浮现出所祭奉亲人的音容笑貌。过去祭祀,多在宗宙。经过致斋,到了祭祀那天,走进供奉先人的庙堂时,就会隐约看
· 65 ·
到亲人的面容在灵位之上;祭祀后,转身出门,在肃穆中也像听到了亲人说话的声音;到了门外,耳边还好似听到了亲人叹息的声音。
读了上面关于祭祀的介绍,谈谈自己的体会。
??
?
[指导]
祭祀祖先,就是以追思祖先养育之恩的方式来发扬孝道,也就是慎终追远,不忘本。每个人都能对已故的祖先念念不忘,很恭敬的对待他们,“事死者,如事生”。那么我们会对尚存活于世上的亲人更尽心履行孝养照顾的责任。这样便会产生移风易俗的作用,使得全民道德,归于淳朴。
· 66 ·
[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活动天地]
?
1
、按传统礼仪,在孔子诞辰纪念日举行小规模
· 67 ·
的民间祭孔活动。
2
、在清明时节,按传统礼仪参加祭祀祖先的活动。
3
、家谱展示活动:收集自己家的家谱(能简单叙说),并准备一则家族中一位长辈的美德故事,在班级上进行交流。
· 68 ·
第七课 事亲以礼
[经典]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父母活着,按照礼的规定来侍奉;父母死了,按照礼的规定来安葬,按照礼的规定来祭祀。”
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大戴礼记·曾子立孝》)
译:尽力伺奉而且按一定的礼节,庄严恭敬而使之安乐。
· 69 ·
[例证]
董永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可是,为了按照礼节来埋葬父亲,他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到一个美貌女子。那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自己父亲刚去世,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
· 7 0·
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问题]
1
、为什么侍奉父母不能随心所欲,而要遵守一定的礼仪、道德规范?
2
、社会上有些人为去世的父母修建了耗资数十万的豪华坟墓,这样做对吗?
· 71 ·
[体会]
子路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
· 72 ·
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1
、孔子为什么要赞扬子路?
2
、制订一个侍奉父母亲的小计划。这个计划可以包括以下的内容:
)父母健在,自己应该怎么样侍奉他们?
)在这个星期内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 73 ·
[指导]
?
以“礼”侍奉父母
有一次,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不违背礼的规定。孔子又将这个意思告诉樊迟,樊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孔子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来侍奉他们,父母死后要以“礼”来安葬他们,安葬以后还要按照“礼”来祭祀他们。
孝顺最基本的是“奉养”,首先要保证父母的吃和穿,在此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孝顺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语言要和气,面色要和悦,行为要恭敬。
孔子认为,为人子者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爱子之心,惟恐其有疾病,所以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自己生病,更不能陷入不义而使父母担惊受怕。孔子还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常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当父母年老的时候,要常在父母
· 74 ·
身边尽孝道。
“事生”,还应该使兄弟之间互爱互助。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弟妹尊敬兄长,兄长要友爱弟妹,这种兄友弟恭的场面,才能使家庭和谐,让父母高兴。
“事死”有两个方面:一个葬之以礼,一个祭之以礼。孔子强调,“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丧,与其易也,宁戚。”办理丧事,与其把礼仪办得周到详备,宁可真实地悲哀。
· 75 ·
[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 76 ·
第八课 真诚孝亲
[经典]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译: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高寿感到喜悦,一方面因其高寿感到担心。”(年:年龄。)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
译:孔子说:“宰我是个不仁之人啊。子女出生后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丧三年,是
· 77 ·
天下通行的规则。难道宰我就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着三年怀抱的爱护吗?”(期:音基,同“朞”,一周年。旨:美味。)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孝乎?”(《论语·为政》)
译:子夏询问孝道。孔子说:“难就难在和颜悦色。有了事情,让子女去效劳;有了酒食,让长辈来享用,这就认为是孝道吗?”(先生:此指长辈。馔:音篆,吃喝、享用。曾:释为乃。)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动天地,感鬼神。([宋]袁采《袁氏世范》卷一)
译:人的孝行,最基本的是真诚深厚,即使是繁杂的礼节没有做到,也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 78 ·
[例证]
陈毅探母
1962年,陈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
· 79 ·
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孝敬父母关爱帮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问题]
?
??
几位大一学生在国庆假期做了一次社会调查,课题是家庭成员隔代人之间的相互表情及脸色变化。调查结果显示100位老人见到后辈儿孙时,有91人表情愉悦,面带微笑;有5人显得平静;有4人面带期待与希冀;而100位儿孙遇见长辈时,有46人板着面孔,脸色难看;有41人平淡无奇,无动于
· 8 0·
衷;有13人笑脸相迎,嘘寒问暖,情意融融。
1
、这个社会调查反映出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问题?
2
、孝顺父母,难就难在和颜悦色,你是怎么做的?
3
、例举在现实生活中侍奉父母虚情假意的现象。 ???
· 81 ·
[体会]
现在不少年轻人回到家里躲到房间上网玩游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面被父母无微不至地伺候着,一面又觉得父母凡事总是瞎操心,和父母说话时摔摔打打,从不正眼看父母,更别提给父母好脸色了。还有些人在单位对领导和同事都很有礼貌;对朋友和恋人的态度也是和颜悦色,可是一回到家,就对父母耍态度,给脸色,还时常会说一些伤害父母的话。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如果你流露出你的不屑和不耐烦,这
· 82 ·
种孝心就是不到位,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
赡养父母,给父母买房子,请保姆,请吃大餐,带他们去旅游等等,是物质层面的“孝”。而精神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感情上的安慰。“色难”,难在何处?难在时时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处处要有一个谦和的态度。
如果真心爱父母,就别动辄一张臭脸对待他们。而要对父母和颜悦色,要心存感恩之情,多想想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和养育之恩;多对他们微笑,多跟他们沟通交流。
孝敬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始实行?
[指导]
?
孝敬父母,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待父母总是保持和颜
· 83 ·
悦色。人的脸色是内心情感的表露,也就是说子女孝敬父母,难的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爱敬之情。心中有了对父母真诚的敬爱之情,才能时时刻刻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
作为子女的,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父母看在眼里,当我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父母会为我们担心,当我们感到沮丧的时候,父母同样难过。所以,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父母同样会以笑脸相迎。其实“孝”真的很难定义,你要说具体怎么做,那真是太难太难了。用心去体会吧,换个角度想,假如你为人父母,你希望你的孩子怎么样对你,你就那样去对待你的父母,这应该离“孝”就不远了吧。
[评价]
自我评价:
· 84 ·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活动天地]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1、学生表演:
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回答“干嘛、做什么、很烦耶”这些字眼。
2、引导学生:
“这样有没有礼貌?”、“如果你是父母,你听了高不高兴?”
· 85 ·
3、老师讲解:
(1)告诉学生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向前 说:“ 请问您有什么事?”
(2)父母亲交代完后要说:“是的,我马上去 做。”接着立刻去做,不可以拖拖拉拉或偷懒。
(3)做完后再问一次:“请问还有事吗?”
4、请全体学生先一同练习,再请个别学生出来扮演父母亲和孩子,让学生练习为人子女应有的态度和对话。
(二)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老师提问
“父母亲骂我们是为了什么?”
“有没有可能父母亲责备我们是为了好玩?”
“你最近常因为什么事被父母亲责备?”
· 86 ·
2、引导学生
“父母亲这样的责备是在怕什么?”“是希望我们可以有怎么样的表现?”
3、老师讲解:
当父母亲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说:“对不起,我错了,谢谢 。”
4、请全体学生先一同练习,再请个别学生出来扮演父母亲和孩子,让学生练习为人子女应有的态度和对话(将父母亲可能会责备的话做成签,让出来扮演的父母的学生抽签)。
(三)总结
除了对父母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以外,对待所有的长辈像老师、爷爷、奶奶都要有相同的恭敬之心,要进一步做到老师呼、爷爷呼应勿缓才行。
· 87 ·
第九课 为亲解忧
[经典]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译:孔子说:“父母在世,自己不出远门,出游必须有明确的方向。”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译:孟武伯询问孝道。孔子说:“唯恐让父母担忧子女的疾病。” (其:人称代词,指子女。)
· 88 ·
[例证]
包公辞官行孝
包公即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
· 89 ·
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可能是包拯的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所以包公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问题]
1、12岁的小陈和小星觉得学习太枯燥了,产生了要到大城市见世面的念头。于是,趁父母不再家,偷偷的拿了家里的钱,独自逃学到了城里玩。两人来到城市里,玩得很兴奋,当夜就睡在街头,早晨醒来后,身上的钱被偷了,他们已身无分文。他们玩了一个星期后,才打电话给父母,说要回家。此时,父母已经找遍了所有的同学家和亲戚家,只能报了警。父母整日吃不好,睡不好,担心儿子在外面除了什么
· 9 0·
事。
结合小陈和小星的经历,说明为什么让父母担忧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2、 小涛出生不久,父母离异了,她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难,不幸接连而来,他又患上了糖尿病。从此,打针吃药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不能吃糖和一切甜味食品。上学后,为了不耽误妈妈上班,他随身携带药水和针具,自己给自己打针。他的双臂因为打针过多而渐渐萎缩。尽管遇上这么多的困难和不幸,他依旧努力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还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代表学校参加区里、市里、省里的各种活动,多次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获得“中国好儿
· 91 ·
童”,“十佳少年”等光荣称号。
小涛每天都要忍受疾病的痛苦,却在各方面取得那么大的成绩,靠的是什么?
[体会]
韩伯俞泣杖
我国古代有个大孝子叫韩伯俞,少年时期很淘气,为此母亲常常责打他。有一次母亲举杖打他时,他突然大哭起来,母亲问到:“往日打你,你一声不吭,今日打你,为什么哭呢?难道你觉得受了委屈?”韩伯俞立即跪到母亲面前哭着说:“往日母亲打儿,杖落到身上都感到疼痛,知道母亲力足体健;今天母亲打儿,杖落在身上,却感不到疼痛,儿便知道母亲力弱身衰,为此儿心里感到难过啊!”
· 92 ·
以“由韩伯俞泣杖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日记。
[指导]
?
为亲解忧三字经
自己有事要外出:要外出,打招呼,让父母,免担
· 93 ·

自己出行在外地:念父母,思绪牵,在外时,报平安
考试前的自我调节
很多同学在考试前都会过于紧张,顾虑,有时还会因紧张过度而病倒。那么,我怎么样在考前调节好自己的身体,使自己在考试中正常发挥呢?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学习,娱乐,体育锻炼,家务劳动,休息和饮食等活动安排好,保持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状态,不让父母长辈担忧。
?
[评价]
自我评价:
· 94 ·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 95 ·
第十课 忠孝一体
[经典]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译:君子致力于培植根本,根本培植起来了,为人之道才会产生。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根本吧!(弟:同“悌”,音替,意即弟弟善事兄长。)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译:孔子说:“年纪幼小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外出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以:用来。)
· 96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盂子·梁惠王上》)
译:孝敬我的老人,推及到孝敬他人的老人;慈爱我的晚辈,推及到慈爱他人的晚辈。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孝经·天子章》)
译:孔子说:“爱自己亲人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尊敬自己亲人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以亲爱恭敬之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例证]
孔繁森忠孝两全
1988年,组织上基于工作的需要,选派孔繁森第二次进藏。孔繁森是个孝子,平时只要工作不忙,
· 97 ·
他总要抽出时间与老母亲聊聊家常,与妻子争着照料母亲。可这时,孔繁森的母亲已经八十七岁了,因为生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儿女希望他留在山东工作。孔繁森心里也渴望能留在老母亲身边照料老人家,但想到西藏地区更需要他,孔繁森毅然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临走那天,孔繁森默默地走到老母亲床边,望着母亲那头稀疏的白发,沉默了好久才轻声地说:
?
“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很多条河。”
?????
“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拉着他的手,舍不
· 98 ·
得他走。
?????
“不行啊,娘,咱是国家干部。”
???
“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
??????
想到这一去可能再也见不到年迈多病的母亲的面了,孔繁森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自古忠孝两难全,娘,您多保重!”说着,孔繁森跪在地上,给母亲深深地磕了个头。
挥泪告别老母亲,孔繁森来到西藏,担任了中共阿里地委书记,立即投入了繁忙的工作。每当夜深人静,孔繁森总会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为了国家,孔繁森把对亲人的感情深埋在心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藏族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
一次,孔繁森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拉萨市的一所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他拉着老人们的手,热情地问寒问暖。当他走到一位叫琼宗的老人面前时,发现老人脚上穿的鞋子破了。孔繁森弯下腰去,脱下老人脚上的鞋子,发现老人的脚被冻得又红又肿,孔繁森心痛地把老人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敞开炽热胸怀,用体温去焐热老人冻僵的双脚。在场的人
· 99 ·
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
??????
一天,孔繁森在雪花纷飞的野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把外衣脱下,盖住在风雪中哀号的小羊羔,单薄的身子却在摄氏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瑟瑟发抖。霎那间,孔繁森的眼泪涌了上来,他用手捂着脸,猛地转身回到越野车上脱下自己的一套毛衣毛裤,把还带着体温的毛衣披在老阿妈身上,老阿妈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孔繁森曾经说过,只要看见藏族的老人,他就会想起自己的老人。的确,他与藏族老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孔繁森曾在部队医院当过医生,每次下乡,都要带着自己掏钱买的药品,为农牧民治病。一次,一位七十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发作,浓痰堵塞喉管,十分危急。由于没有必要的医疗器械,孔繁森毅然将听诊器的胶管伸进老人嘴里,对着胶管用嘴一口一口地把痰吸出来,老人这才转委为安。
孔繁森的孝,就是以对待自己父母的方式,对待他人父母。
· 1
00·
[问题]
、有人将别人的父母当自己的亲人侍奉,有人会说“他自己的孩子都不养他,你这么做不是很傻吗?”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2
、古云“忠孝不两全”,请你列举:在哪些情况下,忠孝可以两全;在哪些情况下,忠孝不能两全。
[体会]
看看名将岳飞的故事,体会如何做到忠义一体?
岳飞对父母之孝,可以说是感天动地,在岳飞
· 1 0 ·
的心中“父、母”二字不仅仅只是一个称谓,它更意味着一种表率、一种榜样。岳珂追述祖父岳飞时,说他:“天性至孝”。岳飞的孝心,不但有天生的因素,还受到母亲良好的影响,岳飞认为,“为人子必尽孝道,为人父必为表率”。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岳飞才会在金国与伪齐的严格盘查之下,历经十八次的反复,将自己的母亲从被敌人占领的故乡接出来。日后当他高升为战区统帅时,依然侍母至孝,母亲若病了必亲自煎药,如果不出征,必早晚到母亲面前问安;如果出征,必然要把母亲的事情安排妥当才
· 1 0 2 ·
放心,这种孝心感天动地,并感染了下一代。
?
岳飞曾经说过:“若内不克尽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自己的父母,又如何能够忠于自己的国家呢?
[指导]
孝是忠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国是礼义之邦,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孝道文化源渊流长,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教导弟子们要“志于道,据子德,依于仁,游于艺”。孟子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试想如果一个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人,何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何以担当社会道义?何以在生死攸关,为国尽忠的紧急关头,大义凛然,挺身而出?显然是难以置信的。
忠是孝的延伸和扩展。历代明君都十分重视净化社会风气,培养臣民的德行操守。尤其是在选拔官吏上,要求官员都要具备孝的品德。只有具备
· 1 0 3 ·
孝道的人,才能对国家和人民忠诚,反之,无孝何以有忠?当然,在国家人民利益和家庭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舍弃家庭个人利益,而维护国家人民利益,这并不等于说就是不孝,而是孝的延伸和扩展,是大孝!
综上所述,忠与孝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孝必然不忠,忠孝可以两全。
[评价]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 1 0 4 ·
【活动天地】
听老师讲小河的故事,并学唱歌曲《生命之河》。
从前有一条小河,他每天都在那里静静的流淌,有一个小孩,从小就在小河边长大,在他没有任何要求的时候,他每天都跟小河在一起玩耍,生活得非常快乐,当他长到少年的时候,他离开了小河,看到其他的小孩都有好玩的玩具和漂亮的衣服,他也想要,因此就有了烦脑。有一天,他又来到小河边,小河看见他来了,就问这位少年说 :“你是来看我的吗?”
· 1 0 5 ·
少年回答说:“我不是来看你的,因为我遇到了烦恼!”
“你遇到了什么烦恼?”少年说出了自己的烦恼,小河想了想说“我可以帮你,你看,我的身体里有很多小鱼,你可以把这些小鱼捞出来,拿到集市上去卖,然后你就可以用卖鱼的钱,来买好玩的玩具和漂亮的衣服。”少年按着小河说的去做了,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就再不来看小河了。
又过了很多年,当少年变成了青年,他又遇到了烦恼,又想起了小河,他来到小河边,小河看到青年来了,很高兴问道:“你是来看我的吗?”青年说:“我不是来看你的,因为我又遇到了烦恼!”“你遇到了什么烦恼?”青年说“我现在长大了,我有了女朋友,想结婚,但是没有房子!你能帮我吗?”小河想了想,说:“我还是可以帮你!你看,我的身边有许多的树木,你可以把他们砍下来拿去盖房子。”青年按照小河说的去做了,他盖了房子也结了婚,过起了小日子却又忘记了小河。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青年变成了中年,他又遇到了烦恼,又想起了小河,他来到小河边,小河看到中
· 1 0 6 ·
年来了,很高兴,问道:“你是来看我的吗?”中年说:“我不是来看你的,因为我又遇到了烦恼。”“你遇到了什么烦恼?”中年说:“这日子过得太平淡了,生活得太无聊了,我想到大海中去遨游,你能帮我吗?”小河想了想说:“我还是可以帮你。”小河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找到了一条小船,它让中年坐到小船上,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把小船推到了大海,中年在大海上遨游了很多很多年,一直到老年时,他感到身心疲惫,才又回到了小河边。这时他发现小河因为河边的树木被砍了造成了水土流失,小河干涸了,河床露了出来。小河看到老年来了还是很高兴,说:“你是来看我的吗?”老年说:“是的!我现在没有任何要求了,只是觉得在大海上遨游得很累,想休息一会。”小河很高兴说:“我还是可以帮你。 你看,我的河中虽然没有水了,但是河床上有很多柔软的沙子,被太阳晒过之后非常温暖,你躺在我的身体上,好好休息一下吧!”老年按着小河说的去做了,躺在沙滩上感到非常的温暖也非常的舒服。
小河的故事讲完了,我们大家想一想,小河象征着什么呢?小河象征着我们的母亲。我们仔细回忆
· 1 0 7 ·
一下,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不是每次遇到烦恼和挫折才会想起母亲,而我们的母亲又总是竭尽全力的帮助我们,满足我们,而对我们没有任何的需求。在我们得到满足之后,却又忘记了母亲。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这条母亲河的滋养与呵护中,承载着生命的忧伤与喜悦,直到河流干涸。母爱最伟大 ,母爱最无私,让我们一起共唱生命之河,来感受母亲那伟大而又无私的爱。
· 1 0 8 ·

 

(本书由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出版发行,转载请注明出处)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