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5下半年 二等奖级肖潇

中华义理经典教育工程2015下半年 二等奖级肖潇

字号:T|T

求其放心

——读《孟子》有感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2014级肖潇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曾“受业子思之门人”。可想,孟子的这一经历,也是促成他对于儒家学说的追求与信仰的因素之一吧。他认为:“人性本善”。即每个人都有着“性善”这一本性,且与生俱来。因此,人类并不是与禽兽没有不同,而是拥有自身道德意识的社会人。但是,每个人的天性不是不能改变的,而是会因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迁,人主观意识的改变等因素而受到影响。从而使人的心性远离本性,甚至“忘其初心”。所以孟子从性善论这一观点出发,认为人们学知识,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道德修养,把自己放逸的心找回来。否则,“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实在是令人悲哀的事情。

初心何寻?源其自身。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清澈的水被用来清洗帽子上的丝带,浑浊的水被用来洗双脚,这都是由水自身的性质来决定的。水如此,人亦然。孔子以此教导他的弟子,教导他们的道理大致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发展成为什么样子,都是有原因的,而原因就在于自身。对此,或许我们还可以从孔子“仁”的思想中得到些许理解上的指引。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为人,他提到“仁”、“仁者爱人”的思想,也许就是在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也应心存仁爱,于他人也于自身。维护好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彼此达到平衡的状态。使自己的双眼看到美好的事物,让心境如春风般温润。那么无论是在自身性格修养的改善,还是待人处事方面,都会有很好的发展。正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人想让自己变成什么样子,就应该朝着自己所期冀的方向努力,而自己努力的过程,不也就决定“沧浪之水”的用途了吗?但,这终究还是要依靠于人的自身——你所做的决定,也就决定了你未来的方向。如孟子《离娄章句下》中提到的,“ 爱人者,人恒爱之”仁爱的人爱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就是这样的道理。当然,自身的发展与外界的各种因素也脱不了干系。在此稍作些许探究,也能由浅及深,细细把玩其中的奥妙。

对于一个事物的发展,先究其所处的环境,我们可以有所得。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发现了两个被狼养大的小孩。由于从小在狼群里长大,所以他们刚被发现时,是用四肢行走的,只在夜间潜行。怕火和光,也怕水。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时不会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夜里清晨三点钟,他们会像狼一样嚎叫。在狼群长大的孩子不能像正常的人一样行走吃饭睡觉,而是拥有动物的属性,其原因就是缺少了一种人的社会属性。虽然都是婴儿,如果按照正常的抚养方式,他会学会说话,懂得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并拥有存在于社会的能力。狼孩也一样,狼群在人类婴儿完全没有认知能力的时期教会他成为一只狼应有的本领,所以虽然是人,也会往狼的方向发展。可见,一个人本性难移,但是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对于一个事物的发展,究其自身,也能有所思。就比如木头,生长在树林里的木头良莠不齐,有长得好的,也有品质差的。长得好的木头会被人们选中,用来当成好的木材进行加工制作。品相不好的就不一定会被人发现,从而成为众多树木中不会被人注意的一棵。就如同孔子举例“水”的例子,大体可以看成一样的道理。

上升到人们自身来说,也是同样的。一个人发展成为什么样子,是拥有处事的本领,会一门专业技术?还是无恶不作,堕落成瘾?如此种种,都是人们自身招致的。是福是祸,是好是坏,心里所追求的东西偏向哪一方面,人就会成为什么样子。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都是人们自己的选择。人性本善,天生固有,但不是“后天”不能改变。在“后天”生存的环境里,如果你心怀仁义,走正道,并且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归正自己的行为。那么,你就没有离“本性”遥远。倘若你不思进取,没能抵挡外界的诱惑,做有违良心、远离善行的事情。那么,这就是你已经把自己的心放逸出去了。

“放心”可寻,环境阻之。

有时候,当一个人在追求某些东西的时候,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到的。衡古往今来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大部分的阻碍都来自外界的环境。举一个例子,《孟子•告子下》中说道:“舜发于畋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如果一个人想要成就大事,就必定得先由外部的环境对其进行磨练:“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观古思今,客观环境阻止人们行事,也并不是坏事。若不是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磨炼这些古人,就没有他们后来的成就。就算有,他们在担上重任后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去完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如果一个人想要把放逸的心寻求回来的过程中,把客观环境当作阻碍,倒不如把它当成机遇和挑战,勇敢地去突破它。人们在能抵挡住各种利益纠缠的下一步,也证明了:求其放心,未尝不可。

人生随性,随遇而安。放逸的心只是不遵循原本的准则,但并不是完全丢弃了正道,为什么一定要反而求回?这一观点放在某些方面是可以行得通的,但是过于片面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将“放逸的心”安置妥当,这还要依据事情的性质来做出定夺。

在社会上,某些人自身的信仰和追求是舍下“原路”而不去走。这样的行为,不是放弃,而是一种选择。就如鲁迅弃医从文,比尔盖茨退学创业。他们原本拥有自己正在走的所谓的“正道”,但是他们知道这些并不适合自己。所以他们“有放心而不知求”,而是将心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从侧面看来,原来他们已经“放”其“心”。这样做,也就是“求其放心而已矣”!

   “求其放心”不仅仅是人们对于“本性善”观的重视。更是对“仁”与“道义”的追求,是个人与社会发展达到一个平衡点的尊重。因经济压力和个人的原因,很多夫妻选择做丁克一族。虽然这样的做法可能在短时间内减轻自己的负担,亦或是可以因此过上自己想要的“二人世界”的生活,又或者是因人生计划的不允许。但孟子说过,“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穷亲老,不为仕禄”、“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者都是不孝。可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我看来,其一:丁克家族不生育后代,是对亲祖不孝。其二: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不生育孩子,那么会让国家中各年龄段的人口存在比例失调的情况,从而加剧社会发展负担。所以,要想把丧失的心找回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想一想是否符合仁、义、礼、智、信。若仅仅自以为是,不遵循做人的规则,那么其效果就很有可能背道而行。

反观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充满了很多诱惑。在学习与娱乐的权衡中,我们容易丢失本心。在追求外在美和培养自身修养时,容易失掉本心。在做人方面,为一己之利陷他人于不利,是失掉了本心。在勤奋与懒惰中选择颓废,不去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是失掉了本心。孟子教导我们,“自暴”“自弃”者不能与有言;“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可想,如果连自己都放弃了自己,任由“心”放逸而无所约束,那么,一旦处于不好的趋势中发展下去,那不就是把自己陷于绝境了吗?所以我们要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你自己不去追随“好”是小,但因你不去追随好的东西,反而丢失了自己的本性“善”,那就是愚蠢的行为了。

每每读起孟子的言论,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深藏的意义,读一读后再细细品味,更是让人受益匪浅。因此,以上所说的,也许也就是我追求回来的“放逸”的心了吧!

 

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雁中路3号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邮政编码:541006

 

 

 

评价意见:对于经典有自己较深刻且真切的体会,也能结合当下社会现状、自己体悟来说,值得称许。但对经典的学习期望继续深入,对问题的思考也可更全面与深刻。

建议:二等奖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