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道希夷”想到的
刘新宇
走进宗圣宫北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迎面照壁上雕刻的“大道希夷”四个大字,于是大家被吸引了过去,并相互交谈,其中,一友人说:“‘夷’者平安、平坦也!”又一友人说:“顺其自然者,路子会越走越宽”。由此,引发了大家的兴趣,更引发了我们对这四个字的深层思考和深深的恋念。
是的,“道”这个古往今来被人们崇尚的字眼,万众吟颂,代代相传,然而,此时,我的心里,却更是蒙生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神秘和向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忽然,我明白了,用语言能说清的不是“道”,“道”是独一的,是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体,是宇宙的本源物质。同时,我还知道了,“道”有以下的特征:无形、无名、无光、无色、无味;不生不灭,永恒存在;无限小,又无限大;穿透力极强,性质最柔弱;独立不改,不依赖而独立存在;运动不息,向相反方向转化。
后来,任法融道长给我讲述:上述特征属“上德”范围,“上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谓之“德”。“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是内在的、含蓄的、不显露的、无意的,而不是人为的、故意的、彰示的、炫露的、外在的、形式上的。“道”与“上德”,一脉相承。“道”的特征,“上德”全部具备。道长还讲:“可道”体现于人则必为“下德”。“下德”和“可道”一样,是有形有象、可生可灭、变化莫测的,不是内在的、永恒的、全面的、含藏的真常之德。这种“德”只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局部的、片面的、暂时的东西。
由此,我坚定了,“道”不是有形的“物质”,也不是思虑的“精神”,更不是理性的规律,它是纯粹、素朴、虚无的。说它“无”,却能化生万物,说它“有”,“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博而不得”。正是这样的无形而又真实存在的东西,被后来的道家人归纳为“虚无”、“自然”、“纯粹”、“素朴”、“恬谈”、“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十大特征。任法融道长说过:这十大特征体现在人体上,就是“上德”,“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
这就谈到了人,人的生理、心理、智能、道德诸方面,要回归先天纯粹的本性,做到了,自然潜能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才能达到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寿命延长。这就是“人”与“道”的关系问题。拿任法融道长的话说:“《老子》发现了‘道’,也发现了‘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与‘道’合一,就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那么,“大道希夷”究竟阐述的是什么呢?毋庸置疑,按照“大道”理论行事,就不会走弯路,“道”是通畅的,平安的,平坦的,顺着走了,路子会越走越宽,心里会越来越亮堂。“希”,就是希望,希望大“道”能发扬光大,希求大“道”有为于社会,有为于人民,希翼大“道”顺畅通达。“希”者,清楚、清晰,实实在在的。
古往今来,学“道”者不计其数,解“道”者不乏其人,尤其在当今,大道热,热在国内乃至世界,“道”学院、道学研究组织相继成立,外文版《道德经》释译多达300多种,国内注释者达3000版本。有从养生方面研究和注释的,有从哲学方面研究注释的,有从政治权谋方面研究注释的,还有从科学管理等方面研究注释。总之,“道”与“德”,“天道”与“人道”,含义深刻,被广大惜“道”者所尊。
据考,“大道希夷”四个字,出自于《道德经》14章:“视之不见明曰夷;听之不闻明曰希,博之不得明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可见,“希”与“夷”二字,字意明确,意味明晰,道出了“道”的本源,是“道”的最直观,最明了的解释和体现。
由此我想到了,楼观台道观院内的一座大殿,名“希声堂”,它恢宏大气,古朴壮观,每每涉足,愈觉清雅别致,庄重肃穆,尤其是吟颂到“希声堂”匾名时,身心会得到洗礼,心中杂念会慢慢消失,天体宇宙信息顿觉会向自己袭来,噢!一个清静的世界全然展现在了自己的身边。
前不久,“全国老子学会会长会议暨黄老思想现代应用纵横谈”在楼观温泉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争先发言,畅扬“曲江弘道,功载千秋”的善举,共议发展新区开发的大计。显然,我也参加了,并且聆听了每一位与会者的发言和见解,更使我受到教益的是,我与广州学者、甘肃学者一行五人,专程到“希声堂”,感受那里的清静和自然,一同面朝“希声堂”,理会老子的“无为”和“清静”。更让我们感到有缘的是,那天清晨,任法融道长突然出现在了我们的现场,他,鹤发童颜,腰干笔挺,身披单衫,仪表堂堂,他见了我的第一句话是,叫了我的名字,我当时顿感亲切,因为,在道教圣地,而且是我们大家都想见的人。于是,我身不由己,回了话,并叫了声“道长”,随之迎了上去,紧紧地握住了道长的手,继之,大家一齐围了上来。
后来,在道长的接待室里,同行者请教了道长几个问题,道长一一做了回答,同时指出,研究《道德经》不能出现偏差,不能研究得过份,过了,容易使人步入歧途。
道长的话,我们记下了。忽然,“大道希夷”四个字又闪现在了我的脑际,我继之向道长请教,道长耐心地解答了,并提及到了“视之不见明曰夷,听之不闻明曰希,博之不得明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的警句。
于是,老子说经的画面展现在了我的面前:清晨,微风徐徐拂来,一群弟子盘腿而坐,身着长衫的老子面对他们。“老师,今天又要讲什么?”一弟子问。“噢!讲‘道’,讲‘大道’。哈哈。”老子回答。弟子们挺了挺胸,定了定神。
“冬季,侯鸟栖栖在南方,夏季又到了北方,他们通行的有路线吗?回答是:有,必定有。可是,这条路线能看得见吗?回答是:看不见。就是这样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为‘夷’;蝙蝠发出的声音能听得到吗?听不到,这声音确确实实是存在的,我们把它称为‘希’;一根羽毛,要把它奋力摔到房上去,能行吗?我想单单是羽毛是绝对不行的,我们把这样的现象称为‘微’,此三者其意一样,都反映了一个道理,什么叫‘道’?道就是看不见,听不清,摸不着,实实在在存在的一种物质。”
在和道长分手之时,我们又一次在“希声堂”大殿前作了短暂停留,并默默地把“希声堂”几个字念了个够。随之,一友人感叹:多好听的殿名啊!一个“希”字,让人清醒,让人清静,让人在纷乱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得到了升华,思想境界一跃会达到极致,噢!我明白了,“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誉,名不虚传,老子说经的地方,就是不一样,楼观台,永远绽放智慧的光芒;“大道希夷”四个字,在感召着我,感召着他,感召着大家。
2013年6月3日
- 上一篇:用古人的智慧铸造现代人的养生观
- 下一篇:由“大道希夷”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