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比奖励 > 传统文化可以为今日中华民族的复兴从哪些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传统文化可以为今日中华民族的复兴从哪些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字号:T|T

 

传统文化可以为今日中华民族的复兴
从哪些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方崇翼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广泛地认同。但是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需要强力的物质条件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该国人民良好素质和奋斗的精神,一个民族的强盛,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军事方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优秀的文化来支撑,这就是近年热议的“软实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强盛的国家背后都有一种优秀的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优秀的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灵魂,没有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同样,世界上唯一五千年从没间断过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她是中华民族赖以立足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被外族毁灭,同化的根本,中华民族要复兴,必先要复兴中华文化,祖国的强盛,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的强盛,更需要中华文化来对其支撑,不然,失去文化支撑的强国是空洞的,没有文化背景的民族也是不能长文明。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伟大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一大批无比珍贵的物质,精神财富,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一颗璀璨的星辰,儒、释、道,诸子百家等思想宝库,让我们源源不断地从中吸取营养,创造了无与他比的汉唐,繁荣的宋明,让我们在民族危之时看到希望的曙光,一次次战胜强敌,屹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之上,现在,中华民族迈进了二十一世纪,各种环境日新月异,我们正在经历上最艰巨的考验,有人怀疑,在现在这个时代,那些老古董还有用吗?更有其甚者,觉得中华传统文化跟不上历史的脚步,那些老夫子都是没有的,终将被时代抛弃,这些论点都是错误的,因为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不同,能历元弥新,社会越是进步,经济越是发达,就越需要这种文化来作内在的支持,这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决定的。内中的许多东西都是现代人所急需的,且中华文化也不会因为跟不上历史的潮流而被抛弃,“苟日新,日日新”,“作新民”,中华文化本来就是鼓励发展的,是兼容新事物的,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本质,所以说中华文化不会因为时代的日新月异而跟不上历史发展的脚步,反而会因为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融入新事物而更加强大,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优点,也是中华文化能屹立五千年不断的根本。
要复兴中华民族,首当其冲就要复兴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会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形成了以儒释道三教为基础的极为丰富的文化,他包括和涵盖了社会的各方各面,国民的性格,价值取向莫不受其影响,要复兴中华民族,不可能与中华传统文化脱节,我们要从中不断地探索发掘其中的精华,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强盛。
下面我就自己的了解来谈谈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复兴,有哪些方面的现实意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神风貌,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在民族危之之际,也是凭着精神的鼓舞,进行着不屈不扰的抗争,面对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我们需要这种精神,面对穷困,我们需要这种激励,面对强国的蛮横,我们需要这种鼓励,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需要这种志气。
“中和”这是一种宽容、仁厚的精神,“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现在政府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校园,就要求人们要学会以一种正确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这种“中和”不是乡愿式的,而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真正的和谐,这种精神会让人们用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理性的对待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的私欲,利已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蔓延整个社会,人们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争吵,讲话做事不顾及旁人的感受,如果将这种“中和”的思想发扬,普及,将会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海内百川”这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兼容,开放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优点,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中华文明才能具有如此强大的精神,中华文明才能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能延续五千年之久,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合、汲取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优点和能量,同时自己也源源不断地输出自身的优秀文化,给其他文化以影响和同化,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不仅可以体现出中华的气度,而且“中国威胁论“的谣言也会不攻自破,我们将向世界展开怀抱,不断地吸纳世界上优秀的文明来充实自己,理性、包容地对待世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这国,忧国忧民的精神,纵观历史,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和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林则徐等先贤们的事迹无时不激励着我们,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一代代国人受到这种勉励,为了国家和民族前赴后继,这是一种非常崇高的思想境界,在现在这种物欲横流,吃喝贪污成风的社会里,非常需要大力提倡这种精神,而且这种精神的本质也是和为人民服务与八荣八耻的精神相同的,提倡这种精神可以让人们明辨公众,国家的利益和私利究竟应该谁放在第一位,可以让人们有一个为人民服务,先公后私,多为公众考虑的价值观,对改变官场的风气和改变经济大潮中人们以私利为第一的观念,有重要的作用。
“因果轮回”的佛教思想,这些年青人的物质生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丰富多彩,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令人不解的是人们的生活有低俗化的趋势,在市场经济中,可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利益的驱动下,国人渐渐把祖光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抛弃,在没有了一种理念、信仰的限制下,为了金钱,不顾父母妻儿等等许多没有天良的事都做得出来,甚至习以为常,经济的发展和种社会问题都凸现出来,这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国人把传统文化都渐渐抛在脑后,造成一种精神缺失,信仰缺失,没有了精神追求,失去了一种理念来限制,人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身益最大化,事事都以物质作为衡量的标准,甚至连纯洁的爱情也沾染上了铜臭,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通过文化的影响来改变,让人们重视丢失的信仰,我回心灵的归宿,佛家的“因果轮回”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他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否定的,小时常听老人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最起码可以让人们心中有所追求和寄托,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有一个底线,可以让人心都向善,这些对于现在的一些社会问题都是很有帮助的。
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里,人们表面上看去过得很好,十分风光,但其实不然,人们的内心深处其实活得很累,富人成天担心自己的财产是否安全,穷人整天抱怨自己的生活,小市民则终日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爱与占小便宜,昨天因为受了同事的白眼而呕气,今天又要拍领导的马屁,在家都成了自己的奴隶,觉得活得很压抑,很累。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形体的役使,很多人开始回到老庄那里去寻找那种逍遥、解脱,来弥补心灵的创伤,以求得在暄器的都市中,在各种名利场上找到一种解脱,那种与世无争,洒脱的精神姿态,十足是现代人的“心灵鸡汤”,整天为金钱,名利而奔波的人实在应该好好进补一下。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财富,但同时也是非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值得借鉴之处实在是多之又多,述之不及,我只能就我浅薄的认识和理解来简单的说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复兴中华民族和复兴传统文化的征途上,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而且这个过程将十分艰辛,但我相信随着国家的强盛,人们意识的提高和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指日可待。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