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经典教育 >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当代价值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当代价值

字号:T|T

论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当代价值

李霞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基础课部  武汉  430056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途径、学校教育途径以及社会教化途径。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资源十分丰富,值得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借鉴并且发展创新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仍然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关键词: 古代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当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定的途径,所谓途径是指实现目标的渠道和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面,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家庭教育途径、学校教育途径以及社会教化途径。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资源十分丰富,值得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借鉴并且发展创新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大致可分为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大类型。直接途径是指学校教育;间接德育途径是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化。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各种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就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家庭教育途径价值探究

家庭是人生旅程的第一站,家庭历来被称作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被认为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使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更为有效和直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首先是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而著称,家庭教育的历史悠久,并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浩如烟海的家庭教育文献。如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家庭教育理论,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帝王家学”,其中,周公辅佐并教导成王就是其典型代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理论。《颜氏家训》被后人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家教典范。在宋代,袁采的《袁氏世范》又成为“颜氏家训之亚”。在清代,又有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和曾国藩的《教子家书》等。

中华民族家庭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把“家”和“国”联系在一起,家是国的浓缩,国是家的放大。“家齐而后国治”,治家是为了治国,这是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礼记·大学》更是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然后天下平”2的家国一体的教育理论,阐明了家庭教育与国家治理和社会风气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维持家庭关系的和睦稳定,对于治国安邦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古人极其重视“齐家”,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传统家庭教育理论内容丰富,概括了治家、理财、读书、做人、处世等方面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并且通过正反举例和旁征博引,教育子孙勤劳、节俭、正直等。中国古代庭教育理论多以家书的形式表现,其语言多采取格言锦句的形式,朗朗上口,因而至今仍为民众所广为传诵。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提出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的人生追求。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提出“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游,犹贤乎瞑目而无所视者也”4的学习教育理论,他教育家庭成员明白学习是终身的任务,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嫌晚,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颜之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即从早期教育开始。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周须早教,勿失机也。”5他认为孩子年龄越小,思想越单纯,越容易接受教导,为此,应当抓住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机,从小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治家理财方面,他告诫子女“积财千金,不如薄技在身”,阐明了在经济上独立、自食其力的重要性。在清代,朱柏庐在对子女的家教中指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6阐明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又如“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7阐明了宜“平时多烧香”,不要“临时抱佛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家庭环境是人生成长微观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父母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甚大。子女是反映父母人品的一面镜子,父母的期望也往往成为子女上进的强有力的激励力量。父母不仅有养护孩子的义务和责任,而且也有教育孩子的义务和责任。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源头,家庭教育是最为生动的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亲子之情的感化、激励,家庭生活的渗透、熏陶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起作用。今天,家庭是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最为基本的是家庭美德教育。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活力有赖于家庭的稳定和健全,而家庭的稳定和健全则需要用道德来维持。家庭美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广大社会成员幸福生活和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为此,我们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而言,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由于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连续性,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具有相应的衔接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家长在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地加大,家长们往往是忙于工作和挣钱,而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无暇顾及。家长对子女的关心更多是地体现在生活上,对子女学习的关心更多地是体现在知识的学习上,而缺乏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家长对于子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导致家庭对青少年启蒙阶段的德育功能正在逐步地弱化,这也正是当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率逐渐上升、发案数量逐步增多、少年犯年龄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现象,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了家庭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的言谈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为此,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体联动和优势互补。特别是随着今天以独生子女为特征的核心家庭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更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感性疼爱转化为理性关爱,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是要以家庭为基础。

二、学校教育途径价值探究

根据“学而优则仕”的制度安排,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培养官吏的学校教育。无论历代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如何,他们都共同地重视对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国立民之本,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同国家的兴亡密切相关。

早在黄帝、尧、舜时代,统治者就十分重视对民众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舜开始已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出现。《尚书·舜典》中记载:“夔,命汝典乐,教胄子8可见当时已有专门的公职人员对贵族的子弟施教。据古籍记载,虞、夏、商、周都有各种学校。到西周时期中国奴隶制社会已臻完善,学校教育也开始分成等级,分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是为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子弟而设,乡学是地方学校,为庶民所设。《礼记·学记》中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9可见西周时代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教育内容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主,其中,礼、乐是国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首开私学之风,各派名家也都设馆收徒。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特别重视德教立国。《学记》开宗明义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0把德教摆在立国的首要位置。儒学思想家、教育家希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统治者能够成为圣明之主,臣民能够“化民成俗”,接受教化,成为良民。隋唐设立科举取士以后,科举制度极大地剌激了下层民众接受统治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所谓“学而优则仕”的干部制度安排和政治价值导向,更加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历史的概说,即古之学“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11孟子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民成性”,使受教育者“从义而远利”。为此,他主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即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与是非之心;以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浩然之气。”12

成书于汉初的《淮南子》指出:“入学庠序以修人伦。”13汉初政治家陆贾主张“兴辟庸庠序而教诲之。”14西汉思想家董仲舒要求统治者设太学以培养人才,即“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15“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16

汉代由班固整理的《白虎通义》提出“民有质朴,不教不成”17学校教育思想,并且解释“教”为“效”。“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18《白虎通义》认为,教就是效法,上面怎么做,下面就怎么学。为了将学校教育贯彻落实到实处,其《辟庸篇》提出建立三级学校教育体系:建立“辟庸”,即天子之学;建立“泮宫”,即诸侯之学;建立“庠序”,即乡里之学,形成由辟庸、泮宫和庠序所组成的三级学校教育体系。其中,辟庸的作用是行礼乐,宣教化,使教化流行于天下。泮宫的建筑相当于半个辟庸,意味只能教化一方。庠序是乡里教化民众的场所,选“老而有道德者为右师,教里中子弟以道艺孝悌行义。” 19《白虎通义》对教育和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给予高度肯定,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别于禽兽而知人伦。”20师徒之道,兼有朋友之道、父子之道和君臣之道。

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傅玄曾经敦请晋武帝兴办教育培养贤才。他认为贤才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成长起来,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指出:“学校之设,所以教天下之为忠为孝也21朱熹规范了“小学”和“大学”的范畴,并且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心理、性格等不同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教材和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对于小学而言,他指出:“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22对于大学而言,他将“四书”和“五经”作为大学的必读教材,经史子集,以经为本,要求学生掌握儒家经典的精义。正所谓:“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始而为士,终而为圣人”。

宋明以后的教育界,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并且蓬勃发展起来。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开辟了民主自由之新学风,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朱熹在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重建庐山白鹿洞书院,并且为白鹿洞书院所作《揭示》(也称《学规》)。朱熹将五伦列为五教之目,置于书院教育的首位,他指出:“学者学此而已。”23在《学规》中,朱熹概括了代表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德育大纲和学习要求与方法,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是五教之目: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也就是要贯彻“明人伦”的纲常礼教。二是为学之序: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强调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三是修身之要:即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这是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点。四是处世之要:即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指明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五是接物之要: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表明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原则。朱熹的《学规》阐明了办学的宗旨,强调修身作为求学的根本,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宋明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儿童准备的启蒙课本和读物;另一类是为青年追求功名准备的“四书五经”以及各种各样的诠释。在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社会上流行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就是所谓的“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与《千家诗》。蒙学教材的内容都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其中又可分,以识字为主,兼有历史、自然、生活、生产等常识的,如常见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以训育为主,教育子女人伦纲常的,如《弟子规》、《女儿经》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三字经》。《三字经》相传为宋代学者王应麟所作。《三字经》以三字为句,先说学习的意义,再谈学习的内容及次序。《三字经》向儿童分别介绍了名物常识、历史沿革和伦理道德,并且列举前人的学习范例,最后归结于学习的目的,即报效祖国,造福民众,同时又扬名声,光耀祖宗。可见,以《三字经》为代表的蒙学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既是知识教育,更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它寓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青少年的时光主要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从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服务的关系来看,学校的教学是育人,管理是育人,服务也是育人。我们既不能只重视教书育人的力量,而忽视管理育人的功能;也不能只强调管理育人的权威,而忽视服务育人的责任。我们需要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体化,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从而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三、社会教化途径价值探究

社会教化,也称环境教育,陶冶教育。是指通过优化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进行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环境教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方式发挥其“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社会教化既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巩固,又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为,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治乱和国家的盛衰,为此,特别强调社会教化的作用。我国古代在中央政府设有“礼部”, 礼部”是专司教化的官方机构。在地方设有“三老”,“三老”是专司教化的官员。中国古代不仅设有专门的专司教化的官方机构和官员,而且统治者还明确规定,各级官吏都要“以教化为大任”。注重教化最为突出地表现为重视社会环境的教育功能。中国古代民间的祭祀孔子、祭祀关公、忠烈祠、孝女坊、宗祠、牌坊等,都是无处不在的环境教育;又如乡规、村约、宗规、宗会等,都是无处不在的社会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家特别注重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无论是古人提出强调教育的可能性的“性善论”,还是强调教育的必要性的“性恶论”,抑或“性无善无恶论”;无论所谓“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理论,都充分说明了古人非常注重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和作用。孔子首先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环境教育理论。他认为,人的天性是相近的,只是由于环境和风俗习惯不同,于是,就有了善恶的不同。

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的经典故事更是重视古人环境教育作用的生动例证。据司马光记载,孟子幼年丧父,全靠母亲独立拉扯。为了孟子的成长成才,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在孟子的童年时代,其家曾经居住在坟墓附近,受此环境的影响,孟子在与小伙伴玩游戏时,经常“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24孟母见了,认为此地对孟子的成长不宜,因而不适合居住。于是,举家搬到集市旁。此时,孟子在与小伙伴玩游戏时,经常“嬉戏为炫卖之事。”25孟母见了,认为此地还是对孟子的成长不宜,因而还是不适合居住。于是,又举家搬到学校附近。此时,孟子在与小伙伴玩游戏时,经常“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26孟母见了,心中暗喜,认为此地才是适合孟子的成长和居住的环境,于是,决定长期地居住于此。可见,孟母十分重视环境对于儿童的教育作用。

墨家非常强调后天习染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在《所染篇》中,墨子提出“素丝说”,他明确指出,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环境的熏陶,久而久之,就塑造出具有不同品格的人。他以染丝为喻,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27墨子认为,人的品性如同待染的素丝,他在蓝色中染就变成蓝色,在黄色中染就变成黄色。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品性受后天的习染而改变,即环境决定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出什么样的人。墨子的“习染论”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如出一辙。

荀子明确提出“注错习俗”的环境教育理论。所谓“注错”,讲的是置身于一定的环境;所谓“习俗”,讲的是受周围风俗的影响。二者所涉及的都是习染的问题。荀子反复强调后天习染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认为不同的环境可以铸造出不同品格的人,他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8由于环境陶冶的不同,人“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势注错习俗之所积耳”。与“注错习俗”的环境濡染相对应,荀子又提出了“化性起伪”的教育理论。他主张运用后天教化来改造人们“恶”的本性。“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29为此,荀子十分重视社会道德教化和个体道德修养的双管齐下。荀子认为,社会道德教化与个体道德修养均有内在的和外在的两个不同方面。从社会的角度看,道德教化是自上而下的,而道德修养则是自下而上的;从个体的角度看,道德教化是外在的,而道德修养则是内在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达到“化性起伪”。

《淮南子 齐俗训》说:“夫素之质白,染之以涅则黑;缣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易而忘本,合于若性。”30《淮南子》的作者认为,人的本性无所谓善恶,它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汉初政治家陆贾认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31东汉哲学家王充对环境与人性发展的关系同样做了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环境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他说:“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沙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沙也,在所渐染而善恶矣。”32为此,他提出,既要通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又要加强法律的约束,只有“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才能收到治国化民的社会效应。

颜之推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环境教育理论,他提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也。”33为此,他要求慎重交友,即结交益友,不要结交损友。宋代司马光在《家范》中指出:“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楚,不能不楚言也。”34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重视社会环境的教化功能与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环境教育的作用在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要。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仍然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由于环境教育可以使有形教育向无形教育转化、有意识教育向无意识教育转化、外在教育向内在教育转化。为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必须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关注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遵循全员教育、全方位教育和全过程教育的基本原则,完善多层次、多样化和多渠道的教育途径,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立体网络和无缝隙链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配合,产生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注释:

1 孟子·离娄章句上

2《礼记·大学》

3《诸葛亮集·诫子书》

45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67朱柏庐:《朱子家训》

8《尚书·舜典》

910《礼记·学记》

11、《孟子·滕文公上》

12《孟子·公孙丑(上)

13《淮南子 泰族训》

14陆贾:《新语 至德》

15、《汉书·董仲舒传

16、《汉书·董仲舒传

17班固:《白虎通义》

18班固:《白虎通义·三教篇》

19 《白虎通义》)

20(《白虎通义》)

21《朱子语类》,卷一○九

22《朱熹》,小学书题

23、朱熹:《白鹿洞·学规》

242526《司马光·家范》卷一

27墨子:《所染》

28《荀子· 劝学》

29《荀子·性恶》

30《淮南子 齐俗训》

31陆贾:《新语 无为》

32王充:《本性篇》

33《颜氏家训·慕贤第七

34《司马光·家范》卷二

 

作者简介:李霞  女,河北枣强人,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基础课部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027-84959912(宅电)

手机:18971225682

通讯地址:中国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学路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基础课部

邮编:430056

邮箱:lixia5614@163.com

 

滇ICP备20006117号-1 Copyright 2014 Zhonghyl.com All Rights Reseerved 版全所有·冯燊均国学基金会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地址:地址:昆明市高新区海源中路169号(西山区一中对面) 电话:0871-888888  传真:0871-888888  邮箱:yes@zhonghy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