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至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国学教学实践汇报
教师:王南壹
随着2017年下半年的临近,我们迎来了又一拨初一新生。我仍然担任新初一年级校本国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和学生们有了不少的收获。
一.吟诵古诗词仍然作为教学重点
“吟诵”在台湾传承得非常好,是辅仁大学、成功大学等中文系的必修科目。而在日本,“吟诵”是KTV中的点播曲目,是养生之道。韩国等地,也传承较好。反而在中国内地,出现了明显的断层。现在古诗词吟诵已经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国学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传承吟诵文化的责任,带领学生们认识吟诵,好好学习吟诵,在传承吟诵文化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力。所以本学期教授古诗词吟诵仍然作为教学重点。
学习了吟诵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在语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会对自己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会有“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样的描写。他们明白了中国古代文化是礼乐文化。有礼以立规矩,有乐以和人心。只有在乐中,才能把社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化成个人的自觉和快乐。乐 者,乐也。中国的乐不是西方的music,中国的乐是人心的快乐与和谐。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于是开创私学,“弦歌”《诗经》。此后吟诵就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在中国的文人阶层中,作为礼乐精神的继承者,实际上承担起了“乐”的作用。因此,吟诵从规则到形式,从外观到内涵,从吟诵内容到吟诵神态,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神。我先让学生们了解“吟诵的基本概念”、“吟诵的由来及历史传承”、“吟诵的分类”、“吟诵的特点”以及“吟诵的规则与方法”。有了这些基本概念的铺垫学生们再进一步学习吟诗调便有了理论的支持。通过这些理论先行,学生们对吟诵的兴趣日渐提高,在课下有的学生与我交流时说:老师我一开始真不适应吟诵的学习,认为这些东西太陈旧了,但是现在这种感觉没有了,反而觉得吟诵有一种特有的美!我听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吟诵的热爱之情感到很欣慰!就这样本学期学生们学习了诸如《满江红》《诫子书》《诗经关雎》《清平调》《沁园春雪》《天净沙秋思》《凉州词》《菩萨蛮》《临江仙》《月下独酌》《水调歌头》《锦瑟》《短歌行》等古典诗词的吟诵调。学生们觉得吟诵可以将古典诗词记得更牢,比起枯燥的单纯的背诵要有意思得多!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传统吟诗调,更学习到了一种便捷的背诵诗词的方式,真是何乐而不为!
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对传统吟诵的重视和传承,我发起了全年级的隆重的“吟诵古风”大赛。在大赛筹备期间,全年级各班同学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比赛就在秋阳明媚、风清气爽的好天气下拉开帷幕。七年级的十个班级按照赛前抽签的顺序依次登场。当迈上那高高的舞台,孩子们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他们明白自己代表的是班级的荣誉,要不负台下的努力练习,不负老师的殷切期望。
5班同学们吟诵了毛泽东气势磅礴的盖世精品《沁园春·雪》以及意境开阔飘逸灵动的李白诗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班同学们满怀深情地吟诵了《天净沙·秋思》《寻隐者不遇》《嫦娥》等古诗名作。该班领诵白明羽同学一亮嗓儿就获得了评委及观众的热烈掌声,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学精彩地展现了诗词风采,赢得了吟诵的一等奖。一首宋词《钗头凤》在3班同学们生动传神的吟咏下更加引人入胜,《江畔独步寻花》《七步诗》等经典篇目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让在座的评委观众都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7班同学们声情并茂地吟诵了《蝶恋花》《诫子书》,他们用饱满的情绪、抑扬顿挫的声韵赢得了在场全体师生的阵阵掌声。8班同学们表现出了温文儒雅的中国风,吟诵了如《望岳》《咏柳》《游山西村》等古典诗歌。4班同学们一首声情激越慷慨雄浑的《满江红》吟诵让全场观众再次热血沸腾,《月下独酌》《乐游原》等古诗吟咏也是别有一番风韵。1班同学们所吟诵的《青玉案》《乌衣巷》《观书有感》更是精彩纷呈,别具一格。
9班同学以声达意,以音传情,将《枫桥夜泊》《竹里馆》《无题》等古诗的意境与内涵通过吟诵完美地展现出来。10班同学们所吟诵的《鸟鸣涧》《早发白帝城》《凉州词》让在场观众充分体悟了国学经典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当代价值。2班同学们所吟诵的《上邪》颇具感染力,让在场观众“因声入境”,而《清明》《浣溪沙》两首名作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展演最终以吟诵社团的两首吟诵节目《诗经·鹿鸣》《诗经·秦风》落下帷幕,伴着孙瑞清、池雨菲两位同学悠扬的琴声,社团全体同学以优美的声韵,吟咏得气如游龙,婉转迂回,起伏跌宕, 使台下师生家长再次领略了华夏大雅之音的神韵。
此次展演,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充分展现了培杰师生的魅力风采和青春活力,为校园传统文化氛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起吟诵社团,培杰中学的吟诵社团每周由我带领学生活动一次。我们用新颖的形式把国学经典吟诵与课余文化生活相融,潜移默化中,如同润物的细雨,将知行合一,自修自爱的品德教育灌溉给广大学子,引导孩子们体悟精神内涵,提高审美韵味,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华美德。孩子们进入吟诵的氛围后,领颂的学生精神饱满,音色洪亮,其余的孩子朗朗相和,徐徐吟唱,用清流般的声音诠释博雅韵味,演绎君子之风。师生们教学相长,在教与学中感受着浓浓中国古典风情的包围浸润,无不被这优美的韵律带入涵养性情,净化心灵的殿堂。(活动照片见后附)
二.教学中始终贯彻对学生进行传统儒释道的教育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得功利主义盛行,人文精神衰微,在日常的对青少年教育中,偏重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不否认思想品德课程的正面引领作用,也不否认以现代科学为学科基础的心理咨询的疏导作用,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文质兼美的流传千古的国学对学生人格精神的滋润,儒释道教育就如同杜甫老先生笔下的春雨,对启迪学生的心灵和健全学生的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为此,我带着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弟子规》《道德经》。然而学习贵在践行。我每天都会给学生留践行《弟子规》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亲身体验实践《弟子规》所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家里给父母拿拖鞋、递包、端茶送水、捶背、盛饭、摆收碗筷、打扫卫生、睡前铺床……在读《弟子规》时,我让同学们举手发言,说出自己“身体力行”的举动和收获的快乐,大家一起分享。有的说打扫完卫生后父母欣慰地笑了;有的说给父母铺完床后母亲感动地悄悄流泪了;有的说给小区里的爷爷奶奶鞠躬了,乐得爷爷奶奶直夸他是好孩子。还有的同学说学习《弟子规》后让我学会了尊重、关心、理解他人,也让自己克服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明白了许多道理,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弟子规里的内容,更加深刻了传承优秀的品质,做一个有责任、上进、有爱心的好孩子。我还为学生们播放了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节目如《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和谐拯救危机》等视频。教学生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汇报,如有不周之处,还请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附后: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