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慕课教学继续深入
——山西传媒学院開展院级选修课
《中華十大義理》總結報告
继续教授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的《中华十大义理》选修课幕课。网授的幕课教学顺利,收到很好成效,在课后网上完成论文写作外,另有许多学习交流在网上完成。并一次为条件,准备成立“中华易经学习与交流活动中心”,主要针对大学城周围院校的国学爱好者,尤其是北面的“中医药大学”和东面的“山西医科大学”的学生,在每周四下午6:30至8:30的相互交流,在自己不同的研究领域内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大家相互收益很大。学院国学社团活动积极,以《中华十大义理》分为十个课题加以讨论,以每一课题的简短感想为主,表达学生们对十大义理不同层面的理解。如对“仁”的讨论,“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自爱,人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人必定是自爱,然后别人才会去爱他;人必定是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去尊重他。自爱,这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这是礼仪的至高境界”等,对比自身的学习体会,从中提升自己的国学修养。这学期的幕课形式慢慢适应了教学规律,每次10-15分钟,讲完要留一些作业和互动,学生们的热情还不错。在继续给大学生上课的同时,还有给学前班和小学生们每周两次的讲解《孝经》。每次上课以一个汉字开始,从甲骨文讲到简化字,再引申出要讲的内容。中间插入经典诵读,并按照教材上的摘句大声反复地朗读,以熟悉经典内容。这不仅对小学生们影响大就是对大学院校的学生影响也很大,他们相互传播,最多时其他院校的学生能来30多个。对一系列反映当下人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讨论最为激烈,从中也能了解当代大学生们普遍的思维趋向。社团还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免费发书和光碟,做一些讲座以加深学生们的对国学的认识和兴趣。这学期的《中华十大义理》课都是免费的,但自己也学到了很多,知道了当下大学生的闪光点和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幼稚和不足,据学生们的反馈信息,都说受益匪浅。尤其在外出实习期间,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增进个人魅力,得到他人的好评。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给学院争了光。另外在张燕声老师的带领下,又开展了网上语音学习,每天5:00学习,5:40家长们分享,积极配合张老师,每天给家长们分享“易经”的知识和体会不间断,大家都感觉受益匪浅。这学期我爱人张瑞琴开设的经典诵读班的活动中,还是每周三免费与家长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读经班还继续与学院国学社相联系,使学生与孩子、家长共同成长。在自己家开办了“读经面塑”活动,让孩子们在读经的同时学会“习劳”,培养勤劳的习惯。这些形式的开展,主要得益于基金会和各位老师的支持。国学会读经的学生继续坚持晨读和晚读,都有国学社团的成员带领同学一块读,半年下来,有很多新学员受益。
总结上学期与国学社团和外校学生的交流中,讲解与互动相互进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明显增多,问问题的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最后几期,讨论的时间一次比一次增多。值得庆兴的是国学社团的几位副团长成长很快,能非常协调地引导社团学生主动学习,能承担起一定责任。以后在上课的时候,还要特意注重与学生们的分享与感悟。转变授课方式,尽快适应新形势的特点,扩大受众群。
总之,《中华十大义理》改在网上授课的形式后,受众面扩大了,交流加大了,效果也更好了。同时也开展了家庭“读经面塑”教学活动,为孩子们的国学和动手能力的学习奠定了基础。